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中國首位女性壽山石雕工藝美術大師——黃麗娟,和她的人物雕刻

我們在福州我們瞭解壽山石

“最美的題材在你們面前, 那就是你們最熟悉的人物。 ”55歲的中國首位女壽山石工藝大師黃麗娟在福州的家中,

向中新網記者展示她引以為座右銘, 出自法國著名雕塑藝術家羅丹名句的書法作品。

黃麗娟說, 自己十分感恩羅丹的這句話。 自從30多年前她在福建工藝美術學校學習雕塑時接觸到大師的這句名言時, 便被感動不已, 一直深入到她的藝術靈魂裡。

黃麗娟作品《兩小無猜》栩栩如生(善伯洞石)

現任福州市壽山石行業協會副會長的黃麗娟, 1958年出生于福建羅源縣, 幼時即對繪畫耳聞目染, 稍大時又常常有機會看大人們雕刻石頭, 便從此對其產生濃厚興趣。

年僅14歲的她進入羅源雕刻廠工作師從著名壽山石雕刻藝術家林飛, 練就了扎實的基本功。 為了進一步提高自己的藝術水準, 黃麗娟於1978年考入福建工藝美術學校(現福州大學工藝美術學院)雕塑專業深造。

1981年, 黃麗娟畢業分配到羅源縣電影公司從事美工工作, 但喜愛石雕的她仍然利用業餘時間進行雕刻。 1993年, 她毅然辭職, 開始專職從事雕刻事業。

涉及壽山石行業的女性極少, 成為國家級的工藝美術大師,

黃麗娟更是首位。 壽山石界對黃麗娟作品有普遍的共識“黃大師的作品靈秀、柔美。 ”

黃麗娟作品《佘女》(月尾紫石)

她的代表作《蘭姑媽》、《嘎妞妞》、《妯娌》中的女子花朵樣衣裳、凝脂般肌膚, 栩栩如生。

黃麗娟的家鄉是遠近聞名的佘族聚居地, 佘鄉獨特的風土人情和佘女華麗的民族服裝是閩東一道美麗的人文風景。

她一直以來就有有雕刻佘女題材的想法。

一次偶然的機緣, 黃麗娟覓得一塊壽山月尾紫石, 石質的顏色讓她馬上浮現出從事繁重勞動的佘女的膚色, 一時間隨身帶著裝有海鮮的竹簍蘭姑媽的形象出現在她腦海。

“功夫不負有心人”。 憑藉從小對佘家女生活感受, 鮮活的作品《蘭姑媽》一經問世, 便獲得了同行的好評。

黃麗娟作品 《鳥語花香》

巧用“次石”不僅讓黃麗娟獲得了藝術成就, 也為壽山石雕的發展和作品的大眾化收藏開拓了一條新路, 因為壽山石的佳料很難尋覓, 如果拘泥於枯等佳石, 壽山石雕刻就會隨著原料的稀缺而萎縮, 但如果把更多的巧思巧工用於“次石”上, 就會成就更多的壽山石佳作。

“精耕自有豐收日”。 從藝40年的黃麗娟許多作品獲得國家級、省級、市級大獎。 現為福建省工藝美術大師、高級工藝美術師, 現任福建省壽山石文化藝術研究會副會長, 2012年被評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

新加坡資深收藏家謝聲遠先生認為, 時下雕刻界流行一種看法,作品只要“與眾不同”就好,其實不然。麗娟的“與眾不同”,是真藝術的與眾不同,是長途跋涉到達一個嶄新的境界,是傳承與創新的自然結果。

他說,難能可貴的是在她的作品中,不論是非洲女性頭像,少數民族造型,孩子的憨態等等,形象生動,個性突出,風格鮮明,作品能與真、善、美合為一體,讓更多人浸潤其中得到心靈昇華。

本文精選自中國新聞網,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時下雕刻界流行一種看法,作品只要“與眾不同”就好,其實不然。麗娟的“與眾不同”,是真藝術的與眾不同,是長途跋涉到達一個嶄新的境界,是傳承與創新的自然結果。

他說,難能可貴的是在她的作品中,不論是非洲女性頭像,少數民族造型,孩子的憨態等等,形象生動,個性突出,風格鮮明,作品能與真、善、美合為一體,讓更多人浸潤其中得到心靈昇華。

本文精選自中國新聞網,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