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乾貨|詳解蘇玳 26 家 1855 列級名莊分級

數個世紀之前, 波爾多(Bordeaux)就已經是全球葡萄酒聖地了。 因此在 1855 年巴黎舉行的世界博覽會期間, 法國皇帝拿破崙三世為了向世界展示法國最好的葡萄酒, 命波爾多商會擬交一份法國最好葡萄酒的清單, 於是他們專門組建了一個品酒團隊來評選最好的法國葡萄酒。 由於甜白葡萄酒在當時正是消費主流, 因此上榜的白葡萄酒全部來自大名鼎鼎的蘇玳(Sauternes)貴腐甜白產區。 他們綜合考慮了蘇玳酒莊的葡萄酒價格、名望和市場價值以及能否持續出產優質葡萄酒等各方面因素, 評出了這 26 家列級名莊,

, 可以說, 這 26 家列級名莊是整個蘇玳貴腐甜白的頂尖之作, 其中超一級莊 1 家, 一級莊 11 家, 二級莊 14 家。 分別如下:

1、超一級名莊(共 1 家)

滴金酒莊

滴金酒莊(Chateau d'Yquem)是 1855 蘇玳分級中唯一的一家超一級莊, 甚至比波爾多梅多克(Medoc)5 大一級名莊還要高出一個等級, 可見其實力。 滴金酒莊位於蘇玳村, 是法國乃至世界最知名的貴腐甜白生產商, 所產葡萄酒因酒液呈現特殊的金黃色而被美譽為“液體黃金”, 在口感上則一向以甜潤且複雜濃郁著稱, 還有著令人難以置信的陳年潛力, 有些年份放上一百年也未為不可。 因此, 滴金自然是拍賣市場上最搶手的葡萄酒之一。 2006 年, 英國古董葡萄酒公司(The Antique Wine Company)曾以約 50 萬元拍出一瓶 1787 年的滴金;而後, 一瓶 1811 年滴金又以約 79 萬元的拍賣價成為現在世界上最昂貴的一款白葡萄酒, 可謂是名副其實的“滴滴如金”!此外著名葡萄酒收藏家蜜雪兒-雅克•卡瑟耶(Michel-Jack Chasseuil)在《世界最珍貴的 100 種絕世美酒》一書中給 1811 年的滴金貴腐甜白這樣的評價:“它是最珍貴罕見的甜白葡萄酒,

是蘇玳中的勞斯萊斯, 曾受到美國總統湯瑪斯•傑弗遜(Thomas Jefferson)和俄國沙皇的高度讚賞。 ”

滴金之所以如此之貴, 和酒莊在貴腐葡萄的生產標準和產量控制上有關。 滴金酒莊每公頃平均僅能出產 800 公升葡萄酒(正牌酒年均產量僅有 11 萬箱), 而拉菲古堡(Chateau Lafite Rothschild)平均產量可達到 5,000 公升/公頃, 可見滴金的產量之低。 滴金的金字招牌可謂是真真正正用金子打造出來的, 在一些好年份裡, 葡萄淘汰率都可以達到 20% 以上, 差年份更是完全不生產。 酒莊曾驕傲地宣稱:每株葡萄樹只能釀出 1 杯酒。 再加上高昂的天氣風險和繁瑣複雜的採摘耗費及繁重人工,

因為酒莊每一株葡萄藤平均一年要受到 50 次左右的打理和照料, 就連採收過程都要持續 6 到 8 周, 期間至少 4 次穿行於整個葡萄園, 因此這些都會大大增加滴金的生產成本。 近 30 年來, 滴金的優秀年份有 2013、2010、2009、2008、2007、2006、2005、2004、2003、2001、1997、1990、1989、1988 和 1986。

當然, 並不是所有年份都適合貴腐菌的生長, 像 1910、1915、1930、1951、1952、1964、1972、1974 和 1992 年這幾個年份, 葡萄品質就不符合要求, 因此酒莊也沒有釀造一瓶正牌酒。 而在一些葡萄品質不錯, 但貴腐菌感染不均衡的年份, 酒莊就會轉向生產普通的滴金幹白葡萄酒(Chateau d'Yquem “Y”), 因此風格介於蘇玳甜白和波爾多幹白之間。

2、一級名莊(共 11 家)

(1)白塔酒莊

白塔酒莊(Chateau La Tour Blanche)位於蘇玳產區博姆村(Bommes),它起源於 18 世紀時期,自 1855 年被評為一級莊開始,白塔酒莊再接再厲,葡萄酒品質有了進一步的提升,成為了僅次於滴金酒莊的蘇玳名莊,由此可見其實力。不過和其它酒莊不同的是,白塔酒莊直接由法國政府監管。這還得從酒莊的前莊主奧西裡斯公爵(Osiris)說起:據說他曾立下遺囑,只要法國政府修建一座葡萄酒學校,他就把酒莊捐贈給政府。於是 1911 年,法國農業部正式修建了白塔葡萄酒學院(La Tour Blanche School of Viticulture and Oenology),院址就坐落在該酒莊,該學院主要為葡萄酒專業學生提供免費且實用的葡萄酒教育與培訓。如今,白塔酒莊的正牌酒酒標上還印有“Donation Osiris”的字樣,為“Osiris 公爵捐贈”之意。事實上,白塔酒莊共有 4 款酒,除了年均產量為 45,000 瓶的正牌酒外,還有副牌酒(年均產量 15,000 瓶)、採用長相思(Sauvignon Blanc)釀造的蒂諾伊花園幹白葡萄酒(Jardins de Thinoy,年均產量 4,000 瓶)和以梅洛(Merlot)為主的神瑰幹紅葡萄酒(Cru du Cinquet,年均產量 12,000 瓶)。

(2)拉佛瑞佩拉酒莊

拉佛瑞佩拉酒莊(Chateau Lafaurie-Peyraguey)位於博姆村,它的歷史和聲譽與整個蘇玳的名聲息息相關,在過去,該酒莊和下文提到的奧佩拉酒莊(Chateau Clos Haut-Peyraguey)為一個整體。儘管後來一分為二,但該酒莊依然保有一級莊頭銜。曾經,西班牙國王阿方索十二世(Alfonso XII el Pacificador)最喜歡的葡萄酒就是拉佛瑞佩拉,據悉他曾以 6,000 法郎金幣買下了一桶 1858 年份的拉佛佩拉葡萄酒,令人震驚。著名的葡萄酒愛好者西爾維奧·單聖(Silvio Denz)於 2014 年買下了拉佛瑞佩拉酒莊,並為正牌酒設計了一個象徵拉利克藝術(Lalique)的獨特酒瓶。目前,酒莊共有 4 款酒,分別是正副牌甜白以及 2 款幹白葡萄酒,其中正牌酒年均產量為 40,000 瓶。

(3)奧佩拉酒莊

奧佩拉酒莊(Chateau Clos Haut-Peyraguey)來自博姆村,其歷史可追溯至 13 世紀時期;憑藉其品質和聲望,在 1855 年的列級莊評選中,該酒莊順利成為了一級莊,並成為了僅次於滴金和白塔的頂級酒莊。然而在隨後的 1879 年,該酒莊一分為二成為了兩家獨立的酒莊,且都保留著一級莊的身份。其中,位於博姆山(Bommes hill)最高處的正是奧佩拉酒莊,該酒莊葡萄園面積相對較小。2012 年 10 月,該酒莊被法國葡萄酒界大亨貝爾納·馬格雷(Bernard Magrez)購下,他不僅在波爾多擁有 4 家列級莊,還被派克讚譽為波爾多極具前瞻性的先鋒者。在他的帶領下,該酒莊對葡萄栽培非常重視,甚至還用無人飛機來監管葡萄園,以時刻監控葡萄園的健康和成熟度,並關注其受損情況和水分情況。值得一提的是,該酒莊葡萄酒年均產量僅為 19,500 瓶,而且他們從來不生產副牌酒。

(4)海內威農酒莊

海內威農酒莊(Chateau de Rayne-Vigneau)位於博姆村,它的歷史可追溯至 17 世紀,在 1834 年,凱薩琳·瑪麗·萊恩(Catherine Marie de Rayne)買下了酒莊和葡萄園,其娘家是極有名望的彭塔克(Pontac)家族,在她的管理下,酒質高雅人人稱讚,果然酒莊在 1855 年的蘇玳和巴薩克評級中名列一級酒莊,當時僅次於當地的白塔酒莊和拉佛瑞佩拉酒莊。1867 年的巴黎國際博覽會上,1861 年份的海內威農貴腐酒在眾多蘇玳和德國貴腐甜白中表現優異,被評委評為 outstanding,由此打響名號。2004年,法國農業信貸銀行(Credit Agricole)斥下鉅資購得此酒莊並一直為其所有。去年,赫裡蒂奇集團(Tresor du Patrimoine)買下了酒莊的大部分股權,酒莊負責人蒂埃利·巴丁(Thierry Budin)表示,此次收購後酒莊原有團隊保持不變,儘管在過去 10 年裡他們表現十分出色,但如果想走得更遠,就需要一位元得力的合作夥伴,而擁有完善經銷網路的赫裡蒂奇集團恰好能滿足酒莊發展的需求。如今,該酒莊葡萄酒年均產量約為 100,000 瓶,除了正牌酒還有萊恩夫人(Madame de Rayne)、貝利貴腐甜白葡萄酒(Clos l'Abeilley)以及幹白葡萄酒(Le Sec de Rayne Vigneau)。

(5)旭金堡

旭金堡(Chateau Suduiraut)歷史悠久,它來自這裡的帕涅克村(Preignac),在蘇玳僅次於滴金酒莊。自 16 世紀後期兩大家族聯姻後,酒莊正式更名為旭金堡。20 世紀酒莊幾經易主,後來在 1940 年被企業家利奧波德•風格尼(Leopold Fonquernie)接管,酒莊經營得有聲有色,然而自他晚年後酒莊就一蹶不振。慶倖的是他的女兒聘請了著名的釀酒師巴斯克(Pierre Pascaud)開始大力整頓酒莊,並逐步釀造出了可與滴金媲美的貴腐甜白。在陳新民教授的《稀世珍釀——世界百大葡萄酒》,旭金堡也是唯一收錄的 3 款蘇玳甜白之一。書中這樣評價旭金堡:“1982、1988、1989 和 1990 年的旭金堡貴腐酒,會使行家誤認為是滴金。”可見酒莊品質的確不容置疑。自 1992 年起,酒莊就歸酒業巨頭 AXA-Millesimes 集團所有。在他們的經營管理下,旭金堡依然秉承品質為先的釀酒理念,同時也鞏固了酒莊作為蘇玳頂級生產商的地位。旭金堡每年大約能出產 12 萬瓶貴腐酒,具體年份各異。此外,酒莊還出產卡斯特爾諾甜白葡萄酒(Castelnau de Suduiraut)、入門級的旭金堡之獅甜白葡萄酒(Lions de Suduiraut)以及旭金堡幹白葡萄酒(S de Suduiraut)。當然,酒莊還會在極好的年份出產夫人珍藏酒(Creme de Tete Cuvee Madame),這款酒的品質用陳新民教授的一句話概括就是在法國甜白酒世界中屬於坐二望一的地位(也就是僅次於滴金正牌酒)。

(6)古岱酒莊

古岱酒莊(Chateau Coutet)的歷史可追溯至 13 世紀,比梅多克地區的葡萄種植史還要早數百年,因此是蘇玳最古老的酒莊之一,2 個多世紀以來它還一直被認為是巴薩克村(Barsac)兩大頂級酒莊之一。在法國方言中,Coutet 有小刀的意思,這代表著古岱酒莊的貴腐甜白有著爽脆而又成熟的酸度。1787 年,湯瑪斯•傑弗遜稱讚古岱貴腐酒為“最好的巴薩克貴腐甜白”。此外,酒莊還曾被許多專業葡萄酒媒體雜誌如《醇鑒》(Decanter)、葡萄酒觀察家(Wine Spectator,簡稱 WS)以及《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葡萄酒欄目等多次報導,並被法國權威葡萄酒雜誌《法國葡萄酒評論》(RVF)評為“法國最好的百大葡萄酒”之一,可見該酒莊在蘇玳的地位之高。目前,該酒莊正牌葡萄酒的年均產量為 50,000 瓶,其它還有 3 款酒,分別是副牌酒(La Chartreuse de Coutet,也稱小古岱)、特釀酒(Cuvee Madame de Chateau Coutet)以及幹白葡萄酒(Opalie de Chateau Coutet)。

(7)克裡蒙酒莊

克裡蒙酒莊(Chateau Climens)坐落在巴薩克海拔最高的地方,是蘇玳產區鼎鼎大名的一級莊,2 個多世紀以來它和古岱酒莊被認為是巴薩克兩大最頂級的酒莊。在權威酒評家羅伯特·派克(Robert Parker)撰寫的《世界頂級葡萄酒及酒莊百科全書》中,僅收錄 3 家蘇玳酒莊,克裡蒙酒莊正是其中之一。派克表示:克裡蒙是蘇玳最適合佐餐,並且喝起來口感最複雜、最具魅力的葡萄酒。此外,從葡萄酒的平衡性和精細度方面來考量,派克也認為克裡蒙是該地區最經典且最優雅的葡萄酒,這可能和克裡蒙正牌酒僅採用賽美蓉(Semillon)單一品種釀造有關。著名葡萄酒作家家亞曆斯尼仙(Alexis Lichine)也曾說過,該酒莊在 1929、1947 和 1949 這些年份的葡萄酒都格外輕盈,還帶有複雜而又微妙的風味,他甚至認為這些酒的品質已經超越了滴金。在臺灣著名葡萄酒作家陳新明教授的著作《稀世珍釀——世界百大葡萄酒》中,克裡蒙正牌酒是唯一收錄的 3 款蘇玳貴腐甜白之一,書中表示在 20 世紀 20-40 年代時期,其品質足以與滴金抗衡;如今克裡蒙有時候比滴金還搶手,這可能和其超高品質和相對實惠的價格有關。目前,該家酒莊正副牌的產量分別為 25,000 瓶和 10,500 瓶。

(8)芝路酒莊

芝路酒莊(Chateau Guiraud)位於蘇玳村,在 1766 年波爾多商人皮埃爾•芝路(Pierre Guiraud)買下芝路前,酒莊已經經歷了一段歷史。在芝路家族的帶領下,該酒莊逐漸享譽盛名,葡萄酒品質也不斷開始提高,隨後在 1855 年被評為蘇玳一級莊就足以證明這一點。2006 年,酒莊進入了又一個新篇章,來自不同領域的 4 位傑出人物組成了一個新團隊。他們有來自汽車行業的大佬(東風標緻集團執行總裁),也有來自不同酒莊的釀酒師兼莊主,更有管理芝路酒莊長達 25 年的植物生理學家。在 4 人的通力合作下,芝路酒莊作為蘇玳頂級生產商的地位再次得到穩固。如今,酒莊正牌酒平均產量為 10 萬瓶。此外,酒莊還有小芝路(Petit Guiraud)、芝路傳人(Le Dauphin de Guiraud)和幹白葡萄酒('Le G de Chateau Guiraud' Blanc Sec)多款白葡萄酒。值得一提的是,2015 年周傑倫臺灣婚禮上就選用了芝路酒莊正牌貴腐甜白作為婚宴用酒。

(9)萊斯古堡

長久以來,來自法格村(Fargues)的萊斯古堡(Chateau Rieussec)在法國就享有盛譽,而自 1984 年起其東家為大名鼎鼎的拉菲集團(DBR)以來更是如此。該集團在接手酒莊後不惜花重金對酒莊進行整改,很快萊斯古堡就成為了當地排名前 4 位的頂級名莊。萊斯古堡在葡萄酒篩選上非常嚴格,尤其是從 90 年代起其正牌酒的產量就大大降低,如今正牌酒年均產量僅為 6,000 箱,2003 年則只有 3,000 箱,1993 年和 2012 年甚至直接停產。近年來,很多收藏家都一致認為 1988、1989、1990、2001、2002 和 2003 年是萊斯古堡的頂級好年份,其中 2001 年份還曾獲得著名葡萄酒雜誌《葡萄酒觀察家》百大葡萄酒榜單第一名,這也是第一個獲此殊榮的甜白葡萄酒。此外,萊斯古堡還出產副牌酒拉菲羅斯柴爾德萊斯珍寶(Carmes de Rieussec)和幹白葡萄酒拉菲羅斯柴爾德萊斯之星(R de Rieussec)。

(10)哈寶普諾酒莊

來自於博姆村的哈寶普諾酒莊(Chateau Rabaud)自 17 世紀開始就致力於生產貴腐甜白葡萄酒,當時為貝紅妮·哈寶(Peyronne de Rabaud)夫人所有。後來該酒莊作為嫁妝到了卡佐(Cazeau)家族名下,雖然在此期間酒莊並沒有多大作為,不過酒莊名字卻是來源於此。1819 年,加百列•德美(Gabriel Deyme)買下了該酒莊,在其苦心經營下酒莊聲譽日益提升,並成功在 1855 年評為一級莊。1903 年,當時的酒莊所有人將大部分所有權賣給了阿德里恩•普諾(Adrien Promis),至此哈寶酒莊正式分裂,哈寶普諾酒莊(Chateau Rabaud-Promis)和另一個酒莊依然都享有一級莊頭銜。期間這兩大酒莊有過合併的時候,而後又一次分裂並直至今日。雖然哈寶普諾酒莊曾一度被誤認為不能出產高品質葡萄酒,但自 1974 年菲力浦•德金(Philippe Dejean)成為酒莊負責人之後,其葡萄酒品質得到大幅提升。目前,菲力浦也是蘇玳貴腐甜白協會主席,由此可見酒莊在蘇玳的地位。酒莊正牌酒年均產量為 45,000 瓶,此外還有一款副牌酒寶美絲甜白葡萄酒(Promesse de Rabaud-Promis),目前可以購買得到的年份僅有 2010 和 2012 這兩年。

(11)斯格拉哈寶酒莊

斯格拉哈寶酒莊(Chateau Sigalas-Rabaud)和哈寶普諾原先都屬於哈寶酒莊,因此該酒莊也位於博姆村。在過去的 1863 年,哈寶酒莊曾隸屬於亨利•德胡伊•斯格拉(Henri Drouilhet de Sigalas)先生,這也是斯格拉哈寶酒莊全名的由來。亨利的兒子皮埃爾•德魯伊特•西加拉斯(Pierre Drouihet de Sigalas)將酒莊大部分股權賣給阿德里恩•普諾後,自己保留了他認為葡萄園中最好的一塊地。儘管斯格拉哈寶酒莊一路不斷易主,但出產的葡萄酒一直保持著良好的品質。目前,該酒莊共出產 3 款酒,分別是正牌酒和副牌酒(Lieutenant de Sigalas)以及一款幹白葡萄酒(La Semillante de Sigalas Blanc Sec),其中正牌酒年均產量為 30,000 瓶。

3、二級名莊(共 14 家)

(1)米拉酒莊

坐落在巴薩克的米拉酒莊(Chateau de Myrat)始建於 18 世紀,據說是由杜米拉家族(Dumirat)創建。在 1855 年被評為蘇玳二級莊後,該酒莊幾經易主,現今隸屬于彭塔克(Pontac)家族,該家族正是著名的波爾多一級莊侯伯王酒莊的創建者(Chateau Haut Brion),是波爾多鼎鼎大名的葡萄酒世家。在該家族經營了這家二級莊幾十年後,他們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就是重種葡萄樹,不斷控制產量,以讓往日的米拉酒莊重生,1991 年正是酒莊新種植的葡萄樹生產的第一個年份。自 1995 年開始,米拉酒莊恢復了正常的葡萄酒生產,憑藉彭塔克家族的釀酒經驗和理念,和現任莊主極高的管理天賦,米拉酒莊在短時間內就迅速恢復了名聲,當然貴腐甜酒的品質也有了大幅的提升。酒莊正牌酒年均產量為 30,000 瓶,其中 2007 年是米拉特酒莊非常不錯也非常值得紀念的一個年份,不僅受到了眾多葡萄酒權威雜誌和媒體的一致好評(如 WS 96 分),還被認為是自 1988 年以來品質最佳的一款葡萄酒。

(2)多西戴恩酒莊

多西戴恩酒莊(Chateau Doisy-Daene)位於巴薩克村,素來都以釀制白葡萄酒著稱,所產白葡萄酒在波爾多可謂是首屈一指,原酒莊始創於 1704 年,第一次被提及則是在安德列朱利安(Andre Jullien)1832 年所著的《所有已知的葡萄園地形》(Topographie de tous les vignobles connus)一書中。隨後的 1846 年,該酒莊與古岱、克裡蒙和米拉酒莊一起被查理斯(Charles Cocks)評為巴薩克地區的 4 大一級莊。1850 年,它又再次列入波爾多頂級白葡萄酒名單中。事實上,在 1855 年被評為蘇玳二級莊的是多西酒莊(Doisy);在 1851 年,這家酒莊一分為三,多西戴恩酒莊隨即被評上了二級莊。自 1924 年開始,該酒莊為杜博迪家族(Dubourdieu)所有。酒莊前莊主鄧尼斯•杜博迪(Denis Dubourdieu)已於不久前的 7 月 26 日逝世,他不僅被譽為波爾多白葡萄酒之父,還是波爾多地區的傳奇釀酒師和葡萄酒教授,更是滴金、白馬(Chateau Cheval Blanc)和瑪歌(Chateau Margaux)等一眾名莊的釀酒顧問。此前,在被問及死前最想喝的葡萄酒是什麼時,他表示最想喝一杯“我父親或者祖父釀造的、老年份的多西戴恩貴腐甜白葡萄酒。”除了這款正牌酒外(年均產量 36,000 瓶外),酒莊還出產一款由 100% 長相思生產的幹白葡萄酒以及一款只在極好的年份出產的甜白葡萄酒,據悉這款酒還是巴薩克第 2 大最貴葡萄酒。

(3)多西布羅卡酒莊

同樣位於巴薩克的多西布羅卡酒莊(Chateau Doisy Dubroca)和多西戴恩酒莊同承一脈,在產地分割後,法克斯家族(Faux)收購了原酒莊的一部分,這便是多西布羅卡酒莊的前身。多西布羅卡是 3 個酒莊中面積最小的,但這依然不影響酒莊葡萄酒的品質。1880 年,酒莊被布羅卡家族(Dubroca)收購,並正式命名為 Chateau Doisy Dubroca。1855 年,該酒莊入選蘇玳和巴薩克分級,並榮列二級莊。酒莊正牌酒一向被視作優雅的象徵,目前此酒還是巴薩克第 3 大最貴葡萄酒,尤其是去年來價格漲幅明顯。

(4)多西韋德喜酒莊

在過去,多西韋德喜酒莊(Chateau Doisy-Vedrines)和多西戴恩酒莊、多西布羅卡酒莊同屬於一個巴薩克酒莊,當時為韋德喜(Vedrines)家族所有。後來酒莊幾經易手,葡萄園也被分割,其中最大的一片葡萄園依然為韋德喜家族所有,並逐步發展成為了如今的多西韋德喜酒莊。在當時,該酒莊還和一級莊古岱、克裡蒙等齊名。目前,酒 莊為著名的卡斯特雅家族(Casteja family)所有。不過,酒莊葡萄酒產量不多,但有著誘人的濃香,至少需要陳年 5-6 年方能達到適飲狀態。近年來,2006、2008、2009、2010、2011、2014 和 2015 這幾個年份都還不錯。當然,該酒莊也出產副牌葡萄酒。

(5)方舟酒莊

試管型時尚裝葡萄酒

來自蘇玳村的方舟酒莊(Chateau d'Arche)的名字來源於方舟伯爵(Comte d'Arche),他自 1733 年-1789 年擁有該酒莊。在他的管理下,該酒莊獲得了史前超高聲望,在 1780 年後,葡萄酒品質有了輕微的下滑,但依然沒有影響該酒莊成為蘇玳二級莊。1981 年,INAO 集團總裁皮埃爾•佩宏瑪(Pierre Perromat)先生將該酒莊租了下來,並試圖提高酒莊的釀酒水準和葡萄酒品質。2009 年,方舟針對年輕消費群體打造了一款容量僅有 100mL 的試管型時尚裝葡萄酒(如上圖)。此外,酒莊葡萄酒還包括正副牌、精選甜白、幹白以及格拉夫幹紅等。

(6)飛躍酒莊

飛躍酒莊(Chateau Filhot)坐落在蘇玳村,其葡萄種植史可追溯至 1630 年,不過正式創建是在 1709 年,創始人為波爾多議會議員羅曼•費爾洛(Romain de Filhot)。法國大革命結束後,該家族衰落,女繼承人隨後嫁給了露荷•沙魯西(Lur-Saluces)家族成員,該家族隨後開始掌管這份產業。1840 年,羅曼尼•伯特蘭(Romain-Bertrand)買下了皮諾杜雷酒莊(Pineau du Rey),並將兩者合二為一。在此期間,美國總統湯瑪斯•傑弗遜還將該酒莊直接排在僅次於滴金的名次上,那時候飛躍的名聲的確遠勝今日,其葡萄酒價格也水漲船高。1855 年,該酒莊順利被評為蘇玳二級莊,酒莊在當時還被命名為蘇玳酒莊(Chateau Sauternes);1901 年酒莊又重新被命名為飛躍,並一直到今天。目前,酒莊正牌酒的產量為 6 萬瓶/年。

(7)博思岱酒莊

博思岱酒莊(Chateau Broustet)位於巴薩克村,在 19 世紀,博思岱歸博瑪•卡德維(Bemard Capdeville)所有,後來博瑪•卡德維收購了奈哈克酒莊(Chateau Nairac),並以博思岱奈哈克(Broustet Nerac)之名在 1855 年被評為蘇玳二級莊。到了 19 世紀末期,該酒莊被福尼爾家族(Fournier)購得,並開辦了一家制桶廠(如今波爾多桶 225L 的容量就是源於博思岱酒莊),該家族還在聖埃美隆(St. Emilion)擁有卡農酒莊(Chateau Canon)。2010 年,該酒莊被泰聯集團(Taillan group)拍下,在其管理下,葡萄酒一直保持著很高的品質。因為他們懂得如何利用這些風土來生產最好的博思岱貴腐酒,目前其正牌葡萄酒年均產量約為 30,000 瓶。

(8)奈哈克酒莊

1777 年,伊利斯•奈哈克(Elysee Nairac)先生買下了巴薩克村的奈哈克酒莊,並由此正式得名。隨後,他開始改進設備並重建城堡,酒莊被他經營的有聲有色。1837 年,酒莊被迫賣給了博思岱酒莊莊主博瑪•卡德維,當時他合併了兩家酒莊,因此有一度葡萄酒還以博思岱奈哈克的名義出售。不過葡萄根瘤蚜對酒莊衝擊太大,葡萄園面積逐漸縮水,酒莊也出現停產的命運。直到 1971 年湯姆•赫特(Tom Heet)接手後才有所改善,並逐步生產出了符合其水準的優質貴腐酒。目前,酒莊正牌酒年均產量最多為 20,000 瓶。

(9)寶石酒莊

1909 年,約瑟芬•巴蘭(Joseph Ballan)從拍賣會上買下了巴薩克的寶石酒莊(Chateau Caillou),目前酒莊歸其後代所有。不過自 1855 年酒莊被評為蘇玳二級莊之後,就一直沒有非常顯著的改變,還是保持著當時的 17 公頃葡萄園,葡萄種植比例為 90% 的賽美蓉(Semillon)和 10% 的長相思。當然,寶石酒莊(Chateau Caillou)的貴腐甜酒一直以來都備受讚譽,酒莊正牌酒年均產量約為 11,000 瓶。此外,酒莊修長的塔樓和那外觀宏偉的大鐘也非常引人注目。

(10)蘇奧酒莊

在蘇奧酒莊(Chateau Suau)的貴腐酒獲得名氣之前,該酒莊早年更多的是作為狩獵者的小屋。1687 年,酒莊進行了重建,並開始為蘇奧家族所有,其名稱也一直沿用至今。19 世紀中期,這家來自巴薩克村的酒莊也曾歸滴金的所有者呂薩呂斯家族(Lur Saluces family)所有。如今,該酒莊既出產蘇玳貴腐甜白,還生產幹白葡萄酒,並在波爾多丘(Cotes de Bordeaux)生產以梅洛為主的幹紅。

(11)馬樂酒莊

馬樂酒莊(Chateau de Malle)坐落在帕涅克村,其葡萄種植史始於 15 世紀,酒莊始建於 17 世紀初期,酒莊建築所在地是一處非常有名的歷史古跡,傳承著法國悠久的葡萄酒文化。酒莊除了出產美味的貴腐甜酒外,其園林風景也非常怡人,還被法國文化部園林委員會(Committee of Parks and Gardens of the French Ministry of Culture)納入了《法國著名園林》(Notable Gardens of France)之列。不過該酒莊歷史上曾歷經幾代人的興衰史,但一直歸該家族所有。上世紀 50 年代,皮埃爾•貝拉澤雅(Pierre de Bournazel)得到了馬樂酒莊的繼承權,並開始重修酒莊,逐漸恢復了往日的輝煌。很快,皮埃爾也成為了波爾多地區鼎鼎大名的葡萄種植專家,並擔任了蘇玳和巴薩克列級協會(Classified Growth Association of Sauternes and Barsac)主席;1959 年,他還創立了蘇玳和巴薩克名莊協會(Commanderie du Bontemps de Sauternes et Barsac),為蘇玳和巴薩克地區的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目前,酒莊正牌葡萄酒年均產量約為 40,000 瓶。此外,還生產一款幹白和幹紅以及多款產量較少的甜白葡萄酒。

(12)羅曼萊酒莊

來自於法格村的羅曼酒莊(Chateau Romer)由當時勢力龐大的蒙大列(Montalier)家族始創於 17 世紀,1800 年,菲爾丁南•薩魯斯(Ferdinand Auguste de Lur-Saluces)和蒙大列的後人成婚,因此該酒莊也納入了薩魯斯家族產業的一部分。1855 年,酒莊正式命名為羅曼酒莊,同年該酒莊被評為蘇玳二級莊。1881 年,由於遺產分割原因,酒莊分成了許多大小不一的地塊,並為不同人所有,不過他們享有一個共同的管理者。1937 年,大約 9 公頃的土地賣給了薩維•道格拉德(Xavier Dauglade)和海亞夫人(Madame du Hayot),這便是如今的羅曼萊酒莊(Chateau Romer-Du-Hayot)前身,全名是在羅曼酒莊的基礎上加上了海亞的稱號。目前,酒莊正牌葡萄酒年均產量為 25,000 瓶。

(13)拉莫特酒莊

來自蘇玳村的拉莫特酒莊(Chateau Lamothe)城堡始建於西元 8 世紀,後來該酒莊被兩個家族同時擁有,進而便發展成了 2 家酒莊。事實上,拉莫特酒莊後期真正的歷史起源于巴蒂斯特(Baptiste)家族時期。在 1855 年,酒莊成功評為蘇玳二級莊。隨後的 1897 年,酒莊再次被分割。1961 年,皮約爾(Despujols)家族掌管該酒莊,於是該酒莊正式被命名為拉莫特皮約爾酒莊(Chateau Lamothe Despujols)。該酒莊葡萄樹樹齡非常久遠,有的可達到 70 歲甚至更老,因此出產的葡萄酒異常濃郁。目前,酒莊葡萄酒年均產量僅為 1,000 箱。

(14)拉莫特齊格諾酒莊

除了拉莫特酒莊的那一段歷史外,拉莫特齊格諾酒莊(Chateau Lamothe Guignard)的歷史要從約瑟夫•伯傑(Joseph Bergey)說起。當年,為了以示區別,他將自己的酒莊獨立出來並命名為拉莫特伯傑酒莊(Chateau Lamothe-Bergey),也就是拉莫特齊格諾酒莊前身,從此拉莫特伯傑酒莊和拉莫特酒莊就變成了兩個獨立體。後來,拉莫特酒莊剩餘不多的部分逐步發展成了拉莫特皮約爾酒莊。1981 年,拉莫特伯傑酒莊被菲力浦和雅克•齊格諾(Philippe and Jacques Guignard)買下,酒莊才正式更名為拉莫特齊格諾酒莊。目前,酒莊每年約出產 36,000 瓶甜酒,不過他們並不出產副牌酒。

白塔酒莊(Chateau La Tour Blanche)位於蘇玳產區博姆村(Bommes),它起源於 18 世紀時期,自 1855 年被評為一級莊開始,白塔酒莊再接再厲,葡萄酒品質有了進一步的提升,成為了僅次於滴金酒莊的蘇玳名莊,由此可見其實力。不過和其它酒莊不同的是,白塔酒莊直接由法國政府監管。這還得從酒莊的前莊主奧西裡斯公爵(Osiris)說起:據說他曾立下遺囑,只要法國政府修建一座葡萄酒學校,他就把酒莊捐贈給政府。於是 1911 年,法國農業部正式修建了白塔葡萄酒學院(La Tour Blanche School of Viticulture and Oenology),院址就坐落在該酒莊,該學院主要為葡萄酒專業學生提供免費且實用的葡萄酒教育與培訓。如今,白塔酒莊的正牌酒酒標上還印有“Donation Osiris”的字樣,為“Osiris 公爵捐贈”之意。事實上,白塔酒莊共有 4 款酒,除了年均產量為 45,000 瓶的正牌酒外,還有副牌酒(年均產量 15,000 瓶)、採用長相思(Sauvignon Blanc)釀造的蒂諾伊花園幹白葡萄酒(Jardins de Thinoy,年均產量 4,000 瓶)和以梅洛(Merlot)為主的神瑰幹紅葡萄酒(Cru du Cinquet,年均產量 12,000 瓶)。

(2)拉佛瑞佩拉酒莊

拉佛瑞佩拉酒莊(Chateau Lafaurie-Peyraguey)位於博姆村,它的歷史和聲譽與整個蘇玳的名聲息息相關,在過去,該酒莊和下文提到的奧佩拉酒莊(Chateau Clos Haut-Peyraguey)為一個整體。儘管後來一分為二,但該酒莊依然保有一級莊頭銜。曾經,西班牙國王阿方索十二世(Alfonso XII el Pacificador)最喜歡的葡萄酒就是拉佛瑞佩拉,據悉他曾以 6,000 法郎金幣買下了一桶 1858 年份的拉佛佩拉葡萄酒,令人震驚。著名的葡萄酒愛好者西爾維奧·單聖(Silvio Denz)於 2014 年買下了拉佛瑞佩拉酒莊,並為正牌酒設計了一個象徵拉利克藝術(Lalique)的獨特酒瓶。目前,酒莊共有 4 款酒,分別是正副牌甜白以及 2 款幹白葡萄酒,其中正牌酒年均產量為 40,000 瓶。

(3)奧佩拉酒莊

奧佩拉酒莊(Chateau Clos Haut-Peyraguey)來自博姆村,其歷史可追溯至 13 世紀時期;憑藉其品質和聲望,在 1855 年的列級莊評選中,該酒莊順利成為了一級莊,並成為了僅次於滴金和白塔的頂級酒莊。然而在隨後的 1879 年,該酒莊一分為二成為了兩家獨立的酒莊,且都保留著一級莊的身份。其中,位於博姆山(Bommes hill)最高處的正是奧佩拉酒莊,該酒莊葡萄園面積相對較小。2012 年 10 月,該酒莊被法國葡萄酒界大亨貝爾納·馬格雷(Bernard Magrez)購下,他不僅在波爾多擁有 4 家列級莊,還被派克讚譽為波爾多極具前瞻性的先鋒者。在他的帶領下,該酒莊對葡萄栽培非常重視,甚至還用無人飛機來監管葡萄園,以時刻監控葡萄園的健康和成熟度,並關注其受損情況和水分情況。值得一提的是,該酒莊葡萄酒年均產量僅為 19,500 瓶,而且他們從來不生產副牌酒。

(4)海內威農酒莊

海內威農酒莊(Chateau de Rayne-Vigneau)位於博姆村,它的歷史可追溯至 17 世紀,在 1834 年,凱薩琳·瑪麗·萊恩(Catherine Marie de Rayne)買下了酒莊和葡萄園,其娘家是極有名望的彭塔克(Pontac)家族,在她的管理下,酒質高雅人人稱讚,果然酒莊在 1855 年的蘇玳和巴薩克評級中名列一級酒莊,當時僅次於當地的白塔酒莊和拉佛瑞佩拉酒莊。1867 年的巴黎國際博覽會上,1861 年份的海內威農貴腐酒在眾多蘇玳和德國貴腐甜白中表現優異,被評委評為 outstanding,由此打響名號。2004年,法國農業信貸銀行(Credit Agricole)斥下鉅資購得此酒莊並一直為其所有。去年,赫裡蒂奇集團(Tresor du Patrimoine)買下了酒莊的大部分股權,酒莊負責人蒂埃利·巴丁(Thierry Budin)表示,此次收購後酒莊原有團隊保持不變,儘管在過去 10 年裡他們表現十分出色,但如果想走得更遠,就需要一位元得力的合作夥伴,而擁有完善經銷網路的赫裡蒂奇集團恰好能滿足酒莊發展的需求。如今,該酒莊葡萄酒年均產量約為 100,000 瓶,除了正牌酒還有萊恩夫人(Madame de Rayne)、貝利貴腐甜白葡萄酒(Clos l'Abeilley)以及幹白葡萄酒(Le Sec de Rayne Vigneau)。

(5)旭金堡

旭金堡(Chateau Suduiraut)歷史悠久,它來自這裡的帕涅克村(Preignac),在蘇玳僅次於滴金酒莊。自 16 世紀後期兩大家族聯姻後,酒莊正式更名為旭金堡。20 世紀酒莊幾經易主,後來在 1940 年被企業家利奧波德•風格尼(Leopold Fonquernie)接管,酒莊經營得有聲有色,然而自他晚年後酒莊就一蹶不振。慶倖的是他的女兒聘請了著名的釀酒師巴斯克(Pierre Pascaud)開始大力整頓酒莊,並逐步釀造出了可與滴金媲美的貴腐甜白。在陳新民教授的《稀世珍釀——世界百大葡萄酒》,旭金堡也是唯一收錄的 3 款蘇玳甜白之一。書中這樣評價旭金堡:“1982、1988、1989 和 1990 年的旭金堡貴腐酒,會使行家誤認為是滴金。”可見酒莊品質的確不容置疑。自 1992 年起,酒莊就歸酒業巨頭 AXA-Millesimes 集團所有。在他們的經營管理下,旭金堡依然秉承品質為先的釀酒理念,同時也鞏固了酒莊作為蘇玳頂級生產商的地位。旭金堡每年大約能出產 12 萬瓶貴腐酒,具體年份各異。此外,酒莊還出產卡斯特爾諾甜白葡萄酒(Castelnau de Suduiraut)、入門級的旭金堡之獅甜白葡萄酒(Lions de Suduiraut)以及旭金堡幹白葡萄酒(S de Suduiraut)。當然,酒莊還會在極好的年份出產夫人珍藏酒(Creme de Tete Cuvee Madame),這款酒的品質用陳新民教授的一句話概括就是在法國甜白酒世界中屬於坐二望一的地位(也就是僅次於滴金正牌酒)。

(6)古岱酒莊

古岱酒莊(Chateau Coutet)的歷史可追溯至 13 世紀,比梅多克地區的葡萄種植史還要早數百年,因此是蘇玳最古老的酒莊之一,2 個多世紀以來它還一直被認為是巴薩克村(Barsac)兩大頂級酒莊之一。在法國方言中,Coutet 有小刀的意思,這代表著古岱酒莊的貴腐甜白有著爽脆而又成熟的酸度。1787 年,湯瑪斯•傑弗遜稱讚古岱貴腐酒為“最好的巴薩克貴腐甜白”。此外,酒莊還曾被許多專業葡萄酒媒體雜誌如《醇鑒》(Decanter)、葡萄酒觀察家(Wine Spectator,簡稱 WS)以及《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葡萄酒欄目等多次報導,並被法國權威葡萄酒雜誌《法國葡萄酒評論》(RVF)評為“法國最好的百大葡萄酒”之一,可見該酒莊在蘇玳的地位之高。目前,該酒莊正牌葡萄酒的年均產量為 50,000 瓶,其它還有 3 款酒,分別是副牌酒(La Chartreuse de Coutet,也稱小古岱)、特釀酒(Cuvee Madame de Chateau Coutet)以及幹白葡萄酒(Opalie de Chateau Coutet)。

(7)克裡蒙酒莊

克裡蒙酒莊(Chateau Climens)坐落在巴薩克海拔最高的地方,是蘇玳產區鼎鼎大名的一級莊,2 個多世紀以來它和古岱酒莊被認為是巴薩克兩大最頂級的酒莊。在權威酒評家羅伯特·派克(Robert Parker)撰寫的《世界頂級葡萄酒及酒莊百科全書》中,僅收錄 3 家蘇玳酒莊,克裡蒙酒莊正是其中之一。派克表示:克裡蒙是蘇玳最適合佐餐,並且喝起來口感最複雜、最具魅力的葡萄酒。此外,從葡萄酒的平衡性和精細度方面來考量,派克也認為克裡蒙是該地區最經典且最優雅的葡萄酒,這可能和克裡蒙正牌酒僅採用賽美蓉(Semillon)單一品種釀造有關。著名葡萄酒作家家亞曆斯尼仙(Alexis Lichine)也曾說過,該酒莊在 1929、1947 和 1949 這些年份的葡萄酒都格外輕盈,還帶有複雜而又微妙的風味,他甚至認為這些酒的品質已經超越了滴金。在臺灣著名葡萄酒作家陳新明教授的著作《稀世珍釀——世界百大葡萄酒》中,克裡蒙正牌酒是唯一收錄的 3 款蘇玳貴腐甜白之一,書中表示在 20 世紀 20-40 年代時期,其品質足以與滴金抗衡;如今克裡蒙有時候比滴金還搶手,這可能和其超高品質和相對實惠的價格有關。目前,該家酒莊正副牌的產量分別為 25,000 瓶和 10,500 瓶。

(8)芝路酒莊

芝路酒莊(Chateau Guiraud)位於蘇玳村,在 1766 年波爾多商人皮埃爾•芝路(Pierre Guiraud)買下芝路前,酒莊已經經歷了一段歷史。在芝路家族的帶領下,該酒莊逐漸享譽盛名,葡萄酒品質也不斷開始提高,隨後在 1855 年被評為蘇玳一級莊就足以證明這一點。2006 年,酒莊進入了又一個新篇章,來自不同領域的 4 位傑出人物組成了一個新團隊。他們有來自汽車行業的大佬(東風標緻集團執行總裁),也有來自不同酒莊的釀酒師兼莊主,更有管理芝路酒莊長達 25 年的植物生理學家。在 4 人的通力合作下,芝路酒莊作為蘇玳頂級生產商的地位再次得到穩固。如今,酒莊正牌酒平均產量為 10 萬瓶。此外,酒莊還有小芝路(Petit Guiraud)、芝路傳人(Le Dauphin de Guiraud)和幹白葡萄酒('Le G de Chateau Guiraud' Blanc Sec)多款白葡萄酒。值得一提的是,2015 年周傑倫臺灣婚禮上就選用了芝路酒莊正牌貴腐甜白作為婚宴用酒。

(9)萊斯古堡

長久以來,來自法格村(Fargues)的萊斯古堡(Chateau Rieussec)在法國就享有盛譽,而自 1984 年起其東家為大名鼎鼎的拉菲集團(DBR)以來更是如此。該集團在接手酒莊後不惜花重金對酒莊進行整改,很快萊斯古堡就成為了當地排名前 4 位的頂級名莊。萊斯古堡在葡萄酒篩選上非常嚴格,尤其是從 90 年代起其正牌酒的產量就大大降低,如今正牌酒年均產量僅為 6,000 箱,2003 年則只有 3,000 箱,1993 年和 2012 年甚至直接停產。近年來,很多收藏家都一致認為 1988、1989、1990、2001、2002 和 2003 年是萊斯古堡的頂級好年份,其中 2001 年份還曾獲得著名葡萄酒雜誌《葡萄酒觀察家》百大葡萄酒榜單第一名,這也是第一個獲此殊榮的甜白葡萄酒。此外,萊斯古堡還出產副牌酒拉菲羅斯柴爾德萊斯珍寶(Carmes de Rieussec)和幹白葡萄酒拉菲羅斯柴爾德萊斯之星(R de Rieussec)。

(10)哈寶普諾酒莊

來自於博姆村的哈寶普諾酒莊(Chateau Rabaud)自 17 世紀開始就致力於生產貴腐甜白葡萄酒,當時為貝紅妮·哈寶(Peyronne de Rabaud)夫人所有。後來該酒莊作為嫁妝到了卡佐(Cazeau)家族名下,雖然在此期間酒莊並沒有多大作為,不過酒莊名字卻是來源於此。1819 年,加百列•德美(Gabriel Deyme)買下了該酒莊,在其苦心經營下酒莊聲譽日益提升,並成功在 1855 年評為一級莊。1903 年,當時的酒莊所有人將大部分所有權賣給了阿德里恩•普諾(Adrien Promis),至此哈寶酒莊正式分裂,哈寶普諾酒莊(Chateau Rabaud-Promis)和另一個酒莊依然都享有一級莊頭銜。期間這兩大酒莊有過合併的時候,而後又一次分裂並直至今日。雖然哈寶普諾酒莊曾一度被誤認為不能出產高品質葡萄酒,但自 1974 年菲力浦•德金(Philippe Dejean)成為酒莊負責人之後,其葡萄酒品質得到大幅提升。目前,菲力浦也是蘇玳貴腐甜白協會主席,由此可見酒莊在蘇玳的地位。酒莊正牌酒年均產量為 45,000 瓶,此外還有一款副牌酒寶美絲甜白葡萄酒(Promesse de Rabaud-Promis),目前可以購買得到的年份僅有 2010 和 2012 這兩年。

(11)斯格拉哈寶酒莊

斯格拉哈寶酒莊(Chateau Sigalas-Rabaud)和哈寶普諾原先都屬於哈寶酒莊,因此該酒莊也位於博姆村。在過去的 1863 年,哈寶酒莊曾隸屬於亨利•德胡伊•斯格拉(Henri Drouilhet de Sigalas)先生,這也是斯格拉哈寶酒莊全名的由來。亨利的兒子皮埃爾•德魯伊特•西加拉斯(Pierre Drouihet de Sigalas)將酒莊大部分股權賣給阿德里恩•普諾後,自己保留了他認為葡萄園中最好的一塊地。儘管斯格拉哈寶酒莊一路不斷易主,但出產的葡萄酒一直保持著良好的品質。目前,該酒莊共出產 3 款酒,分別是正牌酒和副牌酒(Lieutenant de Sigalas)以及一款幹白葡萄酒(La Semillante de Sigalas Blanc Sec),其中正牌酒年均產量為 30,000 瓶。

3、二級名莊(共 14 家)

(1)米拉酒莊

坐落在巴薩克的米拉酒莊(Chateau de Myrat)始建於 18 世紀,據說是由杜米拉家族(Dumirat)創建。在 1855 年被評為蘇玳二級莊後,該酒莊幾經易主,現今隸屬于彭塔克(Pontac)家族,該家族正是著名的波爾多一級莊侯伯王酒莊的創建者(Chateau Haut Brion),是波爾多鼎鼎大名的葡萄酒世家。在該家族經營了這家二級莊幾十年後,他們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就是重種葡萄樹,不斷控制產量,以讓往日的米拉酒莊重生,1991 年正是酒莊新種植的葡萄樹生產的第一個年份。自 1995 年開始,米拉酒莊恢復了正常的葡萄酒生產,憑藉彭塔克家族的釀酒經驗和理念,和現任莊主極高的管理天賦,米拉酒莊在短時間內就迅速恢復了名聲,當然貴腐甜酒的品質也有了大幅的提升。酒莊正牌酒年均產量為 30,000 瓶,其中 2007 年是米拉特酒莊非常不錯也非常值得紀念的一個年份,不僅受到了眾多葡萄酒權威雜誌和媒體的一致好評(如 WS 96 分),還被認為是自 1988 年以來品質最佳的一款葡萄酒。

(2)多西戴恩酒莊

多西戴恩酒莊(Chateau Doisy-Daene)位於巴薩克村,素來都以釀制白葡萄酒著稱,所產白葡萄酒在波爾多可謂是首屈一指,原酒莊始創於 1704 年,第一次被提及則是在安德列朱利安(Andre Jullien)1832 年所著的《所有已知的葡萄園地形》(Topographie de tous les vignobles connus)一書中。隨後的 1846 年,該酒莊與古岱、克裡蒙和米拉酒莊一起被查理斯(Charles Cocks)評為巴薩克地區的 4 大一級莊。1850 年,它又再次列入波爾多頂級白葡萄酒名單中。事實上,在 1855 年被評為蘇玳二級莊的是多西酒莊(Doisy);在 1851 年,這家酒莊一分為三,多西戴恩酒莊隨即被評上了二級莊。自 1924 年開始,該酒莊為杜博迪家族(Dubourdieu)所有。酒莊前莊主鄧尼斯•杜博迪(Denis Dubourdieu)已於不久前的 7 月 26 日逝世,他不僅被譽為波爾多白葡萄酒之父,還是波爾多地區的傳奇釀酒師和葡萄酒教授,更是滴金、白馬(Chateau Cheval Blanc)和瑪歌(Chateau Margaux)等一眾名莊的釀酒顧問。此前,在被問及死前最想喝的葡萄酒是什麼時,他表示最想喝一杯“我父親或者祖父釀造的、老年份的多西戴恩貴腐甜白葡萄酒。”除了這款正牌酒外(年均產量 36,000 瓶外),酒莊還出產一款由 100% 長相思生產的幹白葡萄酒以及一款只在極好的年份出產的甜白葡萄酒,據悉這款酒還是巴薩克第 2 大最貴葡萄酒。

(3)多西布羅卡酒莊

同樣位於巴薩克的多西布羅卡酒莊(Chateau Doisy Dubroca)和多西戴恩酒莊同承一脈,在產地分割後,法克斯家族(Faux)收購了原酒莊的一部分,這便是多西布羅卡酒莊的前身。多西布羅卡是 3 個酒莊中面積最小的,但這依然不影響酒莊葡萄酒的品質。1880 年,酒莊被布羅卡家族(Dubroca)收購,並正式命名為 Chateau Doisy Dubroca。1855 年,該酒莊入選蘇玳和巴薩克分級,並榮列二級莊。酒莊正牌酒一向被視作優雅的象徵,目前此酒還是巴薩克第 3 大最貴葡萄酒,尤其是去年來價格漲幅明顯。

(4)多西韋德喜酒莊

在過去,多西韋德喜酒莊(Chateau Doisy-Vedrines)和多西戴恩酒莊、多西布羅卡酒莊同屬於一個巴薩克酒莊,當時為韋德喜(Vedrines)家族所有。後來酒莊幾經易手,葡萄園也被分割,其中最大的一片葡萄園依然為韋德喜家族所有,並逐步發展成為了如今的多西韋德喜酒莊。在當時,該酒莊還和一級莊古岱、克裡蒙等齊名。目前,酒 莊為著名的卡斯特雅家族(Casteja family)所有。不過,酒莊葡萄酒產量不多,但有著誘人的濃香,至少需要陳年 5-6 年方能達到適飲狀態。近年來,2006、2008、2009、2010、2011、2014 和 2015 這幾個年份都還不錯。當然,該酒莊也出產副牌葡萄酒。

(5)方舟酒莊

試管型時尚裝葡萄酒

來自蘇玳村的方舟酒莊(Chateau d'Arche)的名字來源於方舟伯爵(Comte d'Arche),他自 1733 年-1789 年擁有該酒莊。在他的管理下,該酒莊獲得了史前超高聲望,在 1780 年後,葡萄酒品質有了輕微的下滑,但依然沒有影響該酒莊成為蘇玳二級莊。1981 年,INAO 集團總裁皮埃爾•佩宏瑪(Pierre Perromat)先生將該酒莊租了下來,並試圖提高酒莊的釀酒水準和葡萄酒品質。2009 年,方舟針對年輕消費群體打造了一款容量僅有 100mL 的試管型時尚裝葡萄酒(如上圖)。此外,酒莊葡萄酒還包括正副牌、精選甜白、幹白以及格拉夫幹紅等。

(6)飛躍酒莊

飛躍酒莊(Chateau Filhot)坐落在蘇玳村,其葡萄種植史可追溯至 1630 年,不過正式創建是在 1709 年,創始人為波爾多議會議員羅曼•費爾洛(Romain de Filhot)。法國大革命結束後,該家族衰落,女繼承人隨後嫁給了露荷•沙魯西(Lur-Saluces)家族成員,該家族隨後開始掌管這份產業。1840 年,羅曼尼•伯特蘭(Romain-Bertrand)買下了皮諾杜雷酒莊(Pineau du Rey),並將兩者合二為一。在此期間,美國總統湯瑪斯•傑弗遜還將該酒莊直接排在僅次於滴金的名次上,那時候飛躍的名聲的確遠勝今日,其葡萄酒價格也水漲船高。1855 年,該酒莊順利被評為蘇玳二級莊,酒莊在當時還被命名為蘇玳酒莊(Chateau Sauternes);1901 年酒莊又重新被命名為飛躍,並一直到今天。目前,酒莊正牌酒的產量為 6 萬瓶/年。

(7)博思岱酒莊

博思岱酒莊(Chateau Broustet)位於巴薩克村,在 19 世紀,博思岱歸博瑪•卡德維(Bemard Capdeville)所有,後來博瑪•卡德維收購了奈哈克酒莊(Chateau Nairac),並以博思岱奈哈克(Broustet Nerac)之名在 1855 年被評為蘇玳二級莊。到了 19 世紀末期,該酒莊被福尼爾家族(Fournier)購得,並開辦了一家制桶廠(如今波爾多桶 225L 的容量就是源於博思岱酒莊),該家族還在聖埃美隆(St. Emilion)擁有卡農酒莊(Chateau Canon)。2010 年,該酒莊被泰聯集團(Taillan group)拍下,在其管理下,葡萄酒一直保持著很高的品質。因為他們懂得如何利用這些風土來生產最好的博思岱貴腐酒,目前其正牌葡萄酒年均產量約為 30,000 瓶。

(8)奈哈克酒莊

1777 年,伊利斯•奈哈克(Elysee Nairac)先生買下了巴薩克村的奈哈克酒莊,並由此正式得名。隨後,他開始改進設備並重建城堡,酒莊被他經營的有聲有色。1837 年,酒莊被迫賣給了博思岱酒莊莊主博瑪•卡德維,當時他合併了兩家酒莊,因此有一度葡萄酒還以博思岱奈哈克的名義出售。不過葡萄根瘤蚜對酒莊衝擊太大,葡萄園面積逐漸縮水,酒莊也出現停產的命運。直到 1971 年湯姆•赫特(Tom Heet)接手後才有所改善,並逐步生產出了符合其水準的優質貴腐酒。目前,酒莊正牌酒年均產量最多為 20,000 瓶。

(9)寶石酒莊

1909 年,約瑟芬•巴蘭(Joseph Ballan)從拍賣會上買下了巴薩克的寶石酒莊(Chateau Caillou),目前酒莊歸其後代所有。不過自 1855 年酒莊被評為蘇玳二級莊之後,就一直沒有非常顯著的改變,還是保持著當時的 17 公頃葡萄園,葡萄種植比例為 90% 的賽美蓉(Semillon)和 10% 的長相思。當然,寶石酒莊(Chateau Caillou)的貴腐甜酒一直以來都備受讚譽,酒莊正牌酒年均產量約為 11,000 瓶。此外,酒莊修長的塔樓和那外觀宏偉的大鐘也非常引人注目。

(10)蘇奧酒莊

在蘇奧酒莊(Chateau Suau)的貴腐酒獲得名氣之前,該酒莊早年更多的是作為狩獵者的小屋。1687 年,酒莊進行了重建,並開始為蘇奧家族所有,其名稱也一直沿用至今。19 世紀中期,這家來自巴薩克村的酒莊也曾歸滴金的所有者呂薩呂斯家族(Lur Saluces family)所有。如今,該酒莊既出產蘇玳貴腐甜白,還生產幹白葡萄酒,並在波爾多丘(Cotes de Bordeaux)生產以梅洛為主的幹紅。

(11)馬樂酒莊

馬樂酒莊(Chateau de Malle)坐落在帕涅克村,其葡萄種植史始於 15 世紀,酒莊始建於 17 世紀初期,酒莊建築所在地是一處非常有名的歷史古跡,傳承著法國悠久的葡萄酒文化。酒莊除了出產美味的貴腐甜酒外,其園林風景也非常怡人,還被法國文化部園林委員會(Committee of Parks and Gardens of the French Ministry of Culture)納入了《法國著名園林》(Notable Gardens of France)之列。不過該酒莊歷史上曾歷經幾代人的興衰史,但一直歸該家族所有。上世紀 50 年代,皮埃爾•貝拉澤雅(Pierre de Bournazel)得到了馬樂酒莊的繼承權,並開始重修酒莊,逐漸恢復了往日的輝煌。很快,皮埃爾也成為了波爾多地區鼎鼎大名的葡萄種植專家,並擔任了蘇玳和巴薩克列級協會(Classified Growth Association of Sauternes and Barsac)主席;1959 年,他還創立了蘇玳和巴薩克名莊協會(Commanderie du Bontemps de Sauternes et Barsac),為蘇玳和巴薩克地區的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目前,酒莊正牌葡萄酒年均產量約為 40,000 瓶。此外,還生產一款幹白和幹紅以及多款產量較少的甜白葡萄酒。

(12)羅曼萊酒莊

來自於法格村的羅曼酒莊(Chateau Romer)由當時勢力龐大的蒙大列(Montalier)家族始創於 17 世紀,1800 年,菲爾丁南•薩魯斯(Ferdinand Auguste de Lur-Saluces)和蒙大列的後人成婚,因此該酒莊也納入了薩魯斯家族產業的一部分。1855 年,酒莊正式命名為羅曼酒莊,同年該酒莊被評為蘇玳二級莊。1881 年,由於遺產分割原因,酒莊分成了許多大小不一的地塊,並為不同人所有,不過他們享有一個共同的管理者。1937 年,大約 9 公頃的土地賣給了薩維•道格拉德(Xavier Dauglade)和海亞夫人(Madame du Hayot),這便是如今的羅曼萊酒莊(Chateau Romer-Du-Hayot)前身,全名是在羅曼酒莊的基礎上加上了海亞的稱號。目前,酒莊正牌葡萄酒年均產量為 25,000 瓶。

(13)拉莫特酒莊

來自蘇玳村的拉莫特酒莊(Chateau Lamothe)城堡始建於西元 8 世紀,後來該酒莊被兩個家族同時擁有,進而便發展成了 2 家酒莊。事實上,拉莫特酒莊後期真正的歷史起源于巴蒂斯特(Baptiste)家族時期。在 1855 年,酒莊成功評為蘇玳二級莊。隨後的 1897 年,酒莊再次被分割。1961 年,皮約爾(Despujols)家族掌管該酒莊,於是該酒莊正式被命名為拉莫特皮約爾酒莊(Chateau Lamothe Despujols)。該酒莊葡萄樹樹齡非常久遠,有的可達到 70 歲甚至更老,因此出產的葡萄酒異常濃郁。目前,酒莊葡萄酒年均產量僅為 1,000 箱。

(14)拉莫特齊格諾酒莊

除了拉莫特酒莊的那一段歷史外,拉莫特齊格諾酒莊(Chateau Lamothe Guignard)的歷史要從約瑟夫•伯傑(Joseph Bergey)說起。當年,為了以示區別,他將自己的酒莊獨立出來並命名為拉莫特伯傑酒莊(Chateau Lamothe-Bergey),也就是拉莫特齊格諾酒莊前身,從此拉莫特伯傑酒莊和拉莫特酒莊就變成了兩個獨立體。後來,拉莫特酒莊剩餘不多的部分逐步發展成了拉莫特皮約爾酒莊。1981 年,拉莫特伯傑酒莊被菲力浦和雅克•齊格諾(Philippe and Jacques Guignard)買下,酒莊才正式更名為拉莫特齊格諾酒莊。目前,酒莊每年約出產 36,000 瓶甜酒,不過他們並不出產副牌酒。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