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楊華丨醉心技術的實業堅守者

插畫:羅燦

敢想敢幹、務實, 這兩種性格在楊華身上相得益彰。 一股衝勁向前闖, 他掌舵的盛路通信在短短十年間完成了從小作坊式企業到“中國通信天線第一股”的蛻變; 腳踏實地做實業,

他穩健操盤企業發展的大方向, 讓盛路始終走在通信技術變革的最前沿。

作為一家深具“工程師”氣質與實業精神的高新技術企業, 盛路的“性格”正是楊華的本色。 他醉心于技術, 唯創新是舉, 並借此牢牢把握住行業發展的大趨勢, 在對產品的精益求精與對商機的洞若觀火中, 帶領盛路向著國際級企業的目標奮力攀登。

逆向思維 向“過時”要效益

廣東盛路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徽標主體是一個紅色的圓, 分成了三段。 這也許是一個充滿象徵意味的巧合:在企業從誕生到步入正軌的發展初期, 正是由於楊華、李再榮、何永星三位創始人既發揮各自特長,

又以楊華為核心團結一致, 才有了今天的盛路。 也正是在這一“鐵三角”格局的歷練中, 楊華完成了從技術人員到企業領導者的角色轉換。

上世紀80年代, 正是珠三角工業經濟起飛之時, 全國的人才“孔雀東南飛”。 出生成長于湖南, 畢業于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無線電專業的楊華, 被分配到三水西南通訊設備廠, 1995起任三水市機電技術研究所所長, 三水市盛路通訊器材廠廠長。

1998年12月, 楊華、李再榮、何永星等人以現金方式出資200萬元成立盛路通信。 此後十多年來, 盛路通信的高管層不斷擴充, 但楊華與李再榮、何永星的“鐵三角”格局卻始終未變。

“當時我是一名技術人員, 李再榮是搞銷售的, 何永星是一名車間主任。 他倆對我給予充分信任,

公司由我把握大方向、做決策, 但我脾氣比較火爆, 而李總有耐心, 能‘磨’人, 負責洽談客戶, 何總則負責搞技術, 抓生產。 ”楊華說, 三個人分工明確且性格互補, 在關鍵時刻總能團結一致, 這對盛路的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在與盛路共成長的過程中, 技術出身的楊華總是眼光獨到, 善於觀察把握通信行業大勢, 而敢想敢幹的性格則賦予他強大的行動力, 看准一件事即能果斷出手。

“我有時會逆向思維, 炒得很熱的我不做, 太燙手。 別人不做的, 我反倒敢做。 ”楊華說。 盛路成立後不到兩年, 楊華拍板上馬微波天線專案時, 曾讓業內譁然。

當時光纖天線大行其道, 微波天線被認為已經“過時”。 但楊華發現, 微波天線安裝起來方便快捷成本低,

在特定場合和國外很多地區具有不可替代的“剛需”, 而且從模擬微波到數位微波的技術變革使微波天線在穩定性等方面完全可與光纖媲美, 因此他毅然決然親自抓微波天線專案。

最終, 微波天線成了盛路的“藍海”, 產品行銷全球180多個國家和地區, 為後期公司上市打下良好基礎。

專注務實 本行當堅守

上市是盛路發展的一個里程碑, 也讓楊華成為三水的“明星”企業家。

2010年7月13日上午, 代碼為002446的盛路通信“躍”上了中小板, 成為國內天線製造企業第一家上市公司, 也成為三水首家上市企業。

踏踏實實做企業的務實風格, 為盛路通信順利上市奠定了堅實基礎。

“我喜歡踏實, 不喜歡弄虛作假。 在沒有上市之前,

盛路就定下了規矩, 一定要清清白白做企業。 每年稅局都要抽查企業, 即使沒有抽到盛路, 我們也會主動請會計師事務所來審計一下, 規範財務管理, 規規矩矩納稅。 ”楊華說。

然而, 就在登陸資本市場, 成為各界關注的焦點之時, 一路高歌猛進的盛路卻遭遇了連續兩年的業績下滑。 楊華把原因歸結為“上市病”, 大家在上市之後心態發生變化, 小富即安的思想導致業績低迷, 甚至倒退。

而就在這兩年期間, 楊華因為身體的原因, 進行了長達一年的治療, 暫時退出了公司的管理。 直到2013年, 他康復之後立刻決定複出:“回來後, 我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統一大股東經營思路, 整頓管理層。 ”

再次確立以楊華為領導核心的管理架構後, 盛路如一台設計精良的機器開始高效運轉。 2014年和2015年,盛路分別完成了對深圳合正汽車電子、南京恒電兩個企業的資本並購,快速切入汽車電子等電子領域,其業務開始在車聯網及電子對抗領域快速增長。

借此,楊華完成了其在“大通信”領域的整體佈局,將公司業務集中于傳統的通信以及新開發的汽車電子等板塊,讓盛路成為在通信領域內實現多元化發展的企業。

在此過程中,也有人建議楊華進軍房地產,但楊華守住了對通信的專注。“製造業的利潤空間有限,房地產項目的確利潤高、資金回籠快。但冷靜一想,我自己是個搞通信天線的,根本不懂房地產運營。別人搞好了,那是人家的本事,我還是安安心心做老本行實在。”對於楊華來說,他的心境很簡單,就是“在任一天就做好一天的事”,保證把股東的利益做到最大化,把產業佈局做好,把企業發展潛藏的危機清理得乾乾淨淨。

2016年,盛路實現營業收入11.6億元,同比增長27.10%,實現營業利潤2.5億元。

技術立命 以百年企業為奮鬥目標

“我覺得要做好企業,必須兩條腿走路,一是要用好資本市場,二是要做好產品,保持技術領先。”說完這句話後,楊華又強調了一次:“技術絕對是核心。”

正是憑藉“人無我有”的技術,盛路賺到了真正意義上的第一桶金。當時,華為正在實施的一項工程需要大量的八木天線,找遍全國也找不到合適的供應商。因為這種天線雖然是最簡單的天線,但國內只能依靠人工生產,效率低且成本高。

為此,楊華帶領公司技術團隊對八木天線進行了工藝、結構、技術上的調整,在國內率先成功實現了自動化生產,既提高了生產效率,也提升了產品品質。盛路最終拿到了華為的大單,並逐漸與華為建立起戰略合作夥伴關係。

年來歲往,技術已融入盛路的發展血液,科技創新成果一年比一年豐碩。2001年,盛路獲“廣東省民營高科技企業”稱號;2002年,獲“廣東省高新技術企業”稱號。2015年,盛路的研發投入占到營業收入4.02%,研發人員數量同比增長了24.74%。

2016年,盛路投入鉅資引進瑞典藍博RTS65微波混響暗室,為全球第五套設備的實景應用,此研發投入奠定了盛路通信在終端傳輸行業內的領先測試地位。此外,盛路還在瑞典設立了研發中心,進行技術預研與交流合作。

據統計,盛路如今共擁有96項專利。其中,“超寬頻吸頂式全向天線”“微波天線前饋式同軸饋源”等發明專利均為行業首創,填補了市場空白。

而醉心于技術的楊華,至今仍研究不輟,對他來說最完美的快樂就是突破技術難關的那一刻。“我從來沒停止過對技術的關注和研究,也包括產品發展的方向,天天都搜集資訊,研究技術。現在還經常到實驗室去,跟公司科研人員一起做實驗,一起討論課題。”楊華說。

以業內領先的技術為開疆拓土的利器,今年52歲的楊華希望在董事長的任期內把盛路繼續做大做強。“規模上希望發展到現在的兩至三倍大,目標是發展成為在國際通信天線高端領域具有較大影響力,能與美國安德魯、法國RFS比肩的國際化的百年大企業。”楊華說。

“大城脊樑”朋友圈

我眼中的楊華

我們跟盛路合作十多年了。盛路的合作夥伴中有華為這樣的大企業,但楊總對我們這樣的中小企業始終很關注。楊總平時不擺架子,非常務實,是一位真正的企業家。在合作中,我不僅學到了怎樣做企業,也學到了做人的擔當,同時盛路的發展也有力帶動了我們企業的發展。

——佛山市三水區西南街興朗包裝材料廠負責人宋國雄

楊華是一位兼具務實與創新精神的企業家。他既能夠扎扎實實做實體經濟,同時也具有長遠發展的戰略眼光,將創新驅動作為企業發展的生命線。他為盛路插上了大膽創新與上市融資這一對翅膀,從而為企業騰飛奠定了堅實基礎,也對三水區企業做大做強做優起到了一個非常好的示範帶動作用。

——三水區經濟和科技促進局副局長陳玉虎

來源丨佛山日報

文丨佛山日報記者馬永釗

編輯丨吳莉

2014年和2015年,盛路分別完成了對深圳合正汽車電子、南京恒電兩個企業的資本並購,快速切入汽車電子等電子領域,其業務開始在車聯網及電子對抗領域快速增長。

借此,楊華完成了其在“大通信”領域的整體佈局,將公司業務集中于傳統的通信以及新開發的汽車電子等板塊,讓盛路成為在通信領域內實現多元化發展的企業。

在此過程中,也有人建議楊華進軍房地產,但楊華守住了對通信的專注。“製造業的利潤空間有限,房地產項目的確利潤高、資金回籠快。但冷靜一想,我自己是個搞通信天線的,根本不懂房地產運營。別人搞好了,那是人家的本事,我還是安安心心做老本行實在。”對於楊華來說,他的心境很簡單,就是“在任一天就做好一天的事”,保證把股東的利益做到最大化,把產業佈局做好,把企業發展潛藏的危機清理得乾乾淨淨。

2016年,盛路實現營業收入11.6億元,同比增長27.10%,實現營業利潤2.5億元。

技術立命 以百年企業為奮鬥目標

“我覺得要做好企業,必須兩條腿走路,一是要用好資本市場,二是要做好產品,保持技術領先。”說完這句話後,楊華又強調了一次:“技術絕對是核心。”

正是憑藉“人無我有”的技術,盛路賺到了真正意義上的第一桶金。當時,華為正在實施的一項工程需要大量的八木天線,找遍全國也找不到合適的供應商。因為這種天線雖然是最簡單的天線,但國內只能依靠人工生產,效率低且成本高。

為此,楊華帶領公司技術團隊對八木天線進行了工藝、結構、技術上的調整,在國內率先成功實現了自動化生產,既提高了生產效率,也提升了產品品質。盛路最終拿到了華為的大單,並逐漸與華為建立起戰略合作夥伴關係。

年來歲往,技術已融入盛路的發展血液,科技創新成果一年比一年豐碩。2001年,盛路獲“廣東省民營高科技企業”稱號;2002年,獲“廣東省高新技術企業”稱號。2015年,盛路的研發投入占到營業收入4.02%,研發人員數量同比增長了24.74%。

2016年,盛路投入鉅資引進瑞典藍博RTS65微波混響暗室,為全球第五套設備的實景應用,此研發投入奠定了盛路通信在終端傳輸行業內的領先測試地位。此外,盛路還在瑞典設立了研發中心,進行技術預研與交流合作。

據統計,盛路如今共擁有96項專利。其中,“超寬頻吸頂式全向天線”“微波天線前饋式同軸饋源”等發明專利均為行業首創,填補了市場空白。

而醉心于技術的楊華,至今仍研究不輟,對他來說最完美的快樂就是突破技術難關的那一刻。“我從來沒停止過對技術的關注和研究,也包括產品發展的方向,天天都搜集資訊,研究技術。現在還經常到實驗室去,跟公司科研人員一起做實驗,一起討論課題。”楊華說。

以業內領先的技術為開疆拓土的利器,今年52歲的楊華希望在董事長的任期內把盛路繼續做大做強。“規模上希望發展到現在的兩至三倍大,目標是發展成為在國際通信天線高端領域具有較大影響力,能與美國安德魯、法國RFS比肩的國際化的百年大企業。”楊華說。

“大城脊樑”朋友圈

我眼中的楊華

我們跟盛路合作十多年了。盛路的合作夥伴中有華為這樣的大企業,但楊總對我們這樣的中小企業始終很關注。楊總平時不擺架子,非常務實,是一位真正的企業家。在合作中,我不僅學到了怎樣做企業,也學到了做人的擔當,同時盛路的發展也有力帶動了我們企業的發展。

——佛山市三水區西南街興朗包裝材料廠負責人宋國雄

楊華是一位兼具務實與創新精神的企業家。他既能夠扎扎實實做實體經濟,同時也具有長遠發展的戰略眼光,將創新驅動作為企業發展的生命線。他為盛路插上了大膽創新與上市融資這一對翅膀,從而為企業騰飛奠定了堅實基礎,也對三水區企業做大做強做優起到了一個非常好的示範帶動作用。

——三水區經濟和科技促進局副局長陳玉虎

來源丨佛山日報

文丨佛山日報記者馬永釗

編輯丨吳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