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寶寶感覺統合失調或與生長環境有關,多帶孩子親近戶外才是王道!

在各種場合經常有許多家長或長輩會感到疑惑而詢問:在我們以前那個年代, 什麼感覺統合失調、發展遲緩連聽都沒有聽過, 為什麼到了這一代這些症頭都冒出來了?難道跟環境的變遷有關聯性?這段話或許出自於主觀的認定, 但似乎也透露出部分蛛絲馬跡, 值得我們進一步探討與省思。

環境的變遷VS.感覺統合

究竟感覺統合失調的孩子是否真的比以前來得多呢?這似乎無從考證, 畢竟感覺統合是近十幾年來才逐漸地廣為人知, 不過在職能治療師努力推廣感覺統合的正確觀念之下, 著實增加了一般民眾對於感覺統合失調的敏感度與警覺性, 也讓更多感覺統合失調的孩子得以接受相關訓練。

那麼跟「環境的變遷」有沒有關聯性呢?有許多研究證實, 社會環境的變遷確實對孩子的成長造成了某些負面的影響, 諸如活動空間變少、不放心讓孩子在戶外玩、缺乏時間陪孩子從事戶外活動等,

因此孩子的生活中缺少了陽光、微風與土壤, 取而代之的則是日光燈、空調與黏土, 而這些因素都可能造成孩子感覺刺激與動作的經驗不足, 導致感覺統合失調的可能性也相對提升。

戶外是最佳的遊戲與教育環境

一年之中最舒服的春天已經接近尾聲, 何不把握這春暖花開的好天氣, 帶著家人們一同去郊遊踏青呢?

1.戶外充滿玩不盡的遊戲題材, 而且是在室內玩不到的, 例如打水漂、灌蟋蟀、堆沙堡等。

2.戶外富有永遠探索不完的新鮮事, 不只提升小朋友參與活動的動機, 也能增長孩子的自然科學常識。 例如看到螞蟻在地上爬行時, 可以帶著孩子沿著螞蟻爬行的路徑找到蟻窩, 並借機給予孩子關於螞蟻的相關知識。

3.自然環境瞬息萬變、較難預測, 可以借機訓練小朋友的危機反應與處理能力, 培養自我保護與適時求救的觀念。 例如在戶外看到茂密的草叢不要隨便靠近, 裡面可能躲著蛇等。

4.戶外所能提供的感覺刺激較多樣化, 例如光線、風吹、溫度、聲音等更富有變化性, 讓小朋友學習整合更多感覺訊息。

5.透過戶外的巡禮讓孩子對於自然環境感到興趣進而重視, 並借此傳遞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性, 例如垃圾不落地、愛護動植物等, 將保護地球未來的責任繼續傳承下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