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一碗普通的堿水面,在四川人手裡也透著股“潑辣范兒”

很多人都說, 四川重慶的麵條, 重點不在面, 而在於調料, 雖然算不上麵食的故鄉, 但卻有本事將普普通通的麵條在紅油花椒的調和下立刻變得有滋有味。

四川和很多南方城市不太一樣, 這裡雖地處南方, 卻是小麥的重要產區, 各種麵條也真是川渝百姓的心頭愛, 大街小巷麵館隨處可見, 不少味道正宗的麵館經常會被食客們擠爆頭哦。

四川又有和很多南方城市一樣的,

更喜歡吃堿水面, 這樣的麵條上桌根根分明, 吃起來蠻勁道, 而且更入味, 不像掛麵綿軟。 當地麵館很多頗有人氣的麵條都講究“湯寡、油厚、味重”, 麵條上桌, 潑辣的川妹兒們還要再加幾勺兒桌上的油辣子, 入口麻辣, 還透著一股鮮甜, 不能吃辣的人很難理解這種美妙的感受。

大體來講, 四川的麵條根據面臊(北方人叫鹵, 南方人叫澆頭), 可以分為幹煵面臊、湯汁面臊和稀鹵面臊, 有機會去的話, 不妨多嘗嘗, 不會讓你失望哦。

1、幹煵面臊

擔擔麵

幹拌類裡最有名的莫過於擔擔麵啦, 不僅是四川的傳統平民小吃, 更是中國十大麵條之一, 連速食麵都有擔擔麵口味, 算是四川麵條界的“扛把子”了。

關於擔擔麵的起源, 說法很多, 有說是源自川東(現在達州一帶)的下河幫菜系的, 也有說是在1841年由自貢一個叫陳包包的小販發明的。 無論源於何處, 早期的擔擔麵幾乎都是“剃頭挑子一頭熱”, 擔子一頭是煤球爐和鍋子, 另一頭就是調料、碗筷等等, 小販們扛著挑子沿街叫賣:“擔擔麵, 擔擔麵”, 因此得名。

擔擔麵的主要調料就是芝麻醬, 所以也叫麻醬面, 花椒、紅辣子、醋、香油、碎米芽菜等等當然少不了, 最後還要加一勺點睛的花生粉和芝麻粉, 有些店家還會加入少許鮮湯, 讓面看起來更“水靈”一些。

上桌後, 會吃的人會快速將麵條和醬料充分拌勻, 讓飽滿的醬料隨面入口, 麵條勁道、臊子脆爽、湯汁剛剛好, 吃得那叫一個“辣在嘴裡、爽在心裡”。

甜水面

這是鼠二最喜歡吃的成都小面,一根麵條有30-50釐米,和纖巧的蘇式面不一樣,甜水面的麵條是胖乎乎的,有筷子那麼粗,一盤裡放不下幾根面。甜水面的用料也不多,秘訣在於拌面的調料汁(醬油甜水),據說是醬油和糖加工而成的,上面再澆上辣椒油、白芝麻、蒜蓉、花椒、芹菜、香菜,辣中帶著微甜,是很多漂泊在外的四川人念念不忘的美味。

甜水面冷著才好吃,川味麵館大多會將剛煮熟的胖麵條過一道涼水,然後加入菜籽油拌勻,上面蓋一層紗布,吃的時候再拌入調料。

別看甜水面胖乎乎的,但卻不會因為麵條厚實而外鹹裡淡,吃法也很有意思:拿筷子夾著麵條,蘸滿了醬料,然後撅著嘴唇吸著吃,這樣連面帶料的吃起來才夠味兒。

一碗甜水面可能就兩三根麵條,千萬別貪多,這東西進了肚子裡會漲開,所以很容易在不知不覺中吃撐了。

宜賓燃面

四川麵條裡絕對不能少了宜賓燃面,知名度絲毫不亞於擔擔麵,同樣作為幹煵面臊的代表,燃面也講究味厚油重,很多本地人都稱燃面為“油條面”,恨不得點火即燃。

當然沒人會真的去用火將面點燃,但一碗地道的宜賓燃面卻真的能將人的胃口點燃,面最好是外地很難尋覓到的水葉子堿面,煮出來有點兒脆的口感。調料方面,除了常規的,還要加上宜賓特產碎米芽菜,炒香的碎花生米和芝麻。

如果覺得素,就點一份葷燃,裡面會額外加些特製的肉糜。

這種“燃”的做法很是流行,在四川有些地方還能吃到燃刀削麵或是燃抄手。

2、湯汁面臊

顧名思義就是帶有湯水的麵條,又可以分為湯臊和湯菜臊。很多外地人會詫異於四川的幹煵面臊:“難道不會覺得口幹嗎?”喜歡湯湯水水的食客們,在四川也不會失望的。

牛肉麵

據說正宗的川式紅燒牛肉麵在成都很難吃到,要去內江吃才地道。內江牛肉麵被譽為“巴蜀小吃之首”,曾經是著名畫家張大千的最愛之一。

內江的牛肉麵大多用堿水細面,同樣是細麵條,卻只有成都細面的2/3粗,雖細卻柔韌不易斷。正宗的川式牛肉麵做起來頗費工夫,細面重堿、寬湯紅油,大坨的牛肉臊子要燒得酥爛,入口即化,湯裡撒了細碎的香菜,還要加入韭黃調味,吃一口,讓人不禁內牛滿面!

紅燒肥腸面

喜歡肥腸的人,去四川一定能吃個夠,特別是四川江油地區。肥腸在四川被稱作“冒節子”,清早起床,到路邊攤兒來一碗油亮通紅的肥腸粉或是肥腸面,就是川渝百姓最愛的早餐之一。

除了肥腸,四川人還酷愛吃兔肉,到了川南的資中地區,兔兒面也是不能錯過的特色。

蹄花湯麵,蹄髈處理得很乾淨,鹵得耙爛,又富含膠質,加上好基友黃豆,湯頭香醇卻不油膩,吃起來很爽快。

奶湯麵

即使是南方人在四川也能吃到口味清淡的湯麵,邛崍古鎮的奶湯麵便是選擇之一,當地人幾乎都是吃著奶湯麵長大的。和紅通通的油辣子面不同,四川的奶湯麵,湯頭是用豬骨、豬腳、雞骨等等熬成的,色如牛奶而得名。

用這種濃郁的奶湯煮面,再加上雞絲、肉絲、酸菜等等臊子,舀一勺雞油淋在上面,連湯帶面吃得人心滿意足。吃奶湯麵的時候,開胃泡菜、切碎的鮮青海椒和涼拌雞都是絕配哦!

3、稀鹵面臊

介於湯汁和幹煵之間,是在煮熟的麵條或是米粉上澆上汁少湯濃的面臊,稀鹵面臊一般都要勾芡一下。

稀鹵的種類很多,麵館裡各式各樣番茄雞蛋臊子、鱔魚臊子、三鮮臊子等等都屬於這一類,吃的時候店家一般都會送一碗清湯。

內容為原創

官方網站:www.leshujidi.com

吃貨集中營

分享最新最全的國內外美食資訊

甜水面

這是鼠二最喜歡吃的成都小面,一根麵條有30-50釐米,和纖巧的蘇式面不一樣,甜水面的麵條是胖乎乎的,有筷子那麼粗,一盤裡放不下幾根面。甜水面的用料也不多,秘訣在於拌面的調料汁(醬油甜水),據說是醬油和糖加工而成的,上面再澆上辣椒油、白芝麻、蒜蓉、花椒、芹菜、香菜,辣中帶著微甜,是很多漂泊在外的四川人念念不忘的美味。

甜水面冷著才好吃,川味麵館大多會將剛煮熟的胖麵條過一道涼水,然後加入菜籽油拌勻,上面蓋一層紗布,吃的時候再拌入調料。

別看甜水面胖乎乎的,但卻不會因為麵條厚實而外鹹裡淡,吃法也很有意思:拿筷子夾著麵條,蘸滿了醬料,然後撅著嘴唇吸著吃,這樣連面帶料的吃起來才夠味兒。

一碗甜水面可能就兩三根麵條,千萬別貪多,這東西進了肚子裡會漲開,所以很容易在不知不覺中吃撐了。

宜賓燃面

四川麵條裡絕對不能少了宜賓燃面,知名度絲毫不亞於擔擔麵,同樣作為幹煵面臊的代表,燃面也講究味厚油重,很多本地人都稱燃面為“油條面”,恨不得點火即燃。

當然沒人會真的去用火將面點燃,但一碗地道的宜賓燃面卻真的能將人的胃口點燃,面最好是外地很難尋覓到的水葉子堿面,煮出來有點兒脆的口感。調料方面,除了常規的,還要加上宜賓特產碎米芽菜,炒香的碎花生米和芝麻。

如果覺得素,就點一份葷燃,裡面會額外加些特製的肉糜。

這種“燃”的做法很是流行,在四川有些地方還能吃到燃刀削麵或是燃抄手。

2、湯汁面臊

顧名思義就是帶有湯水的麵條,又可以分為湯臊和湯菜臊。很多外地人會詫異於四川的幹煵面臊:“難道不會覺得口幹嗎?”喜歡湯湯水水的食客們,在四川也不會失望的。

牛肉麵

據說正宗的川式紅燒牛肉麵在成都很難吃到,要去內江吃才地道。內江牛肉麵被譽為“巴蜀小吃之首”,曾經是著名畫家張大千的最愛之一。

內江的牛肉麵大多用堿水細面,同樣是細麵條,卻只有成都細面的2/3粗,雖細卻柔韌不易斷。正宗的川式牛肉麵做起來頗費工夫,細面重堿、寬湯紅油,大坨的牛肉臊子要燒得酥爛,入口即化,湯裡撒了細碎的香菜,還要加入韭黃調味,吃一口,讓人不禁內牛滿面!

紅燒肥腸面

喜歡肥腸的人,去四川一定能吃個夠,特別是四川江油地區。肥腸在四川被稱作“冒節子”,清早起床,到路邊攤兒來一碗油亮通紅的肥腸粉或是肥腸面,就是川渝百姓最愛的早餐之一。

除了肥腸,四川人還酷愛吃兔肉,到了川南的資中地區,兔兒面也是不能錯過的特色。

蹄花湯麵,蹄髈處理得很乾淨,鹵得耙爛,又富含膠質,加上好基友黃豆,湯頭香醇卻不油膩,吃起來很爽快。

奶湯麵

即使是南方人在四川也能吃到口味清淡的湯麵,邛崍古鎮的奶湯麵便是選擇之一,當地人幾乎都是吃著奶湯麵長大的。和紅通通的油辣子面不同,四川的奶湯麵,湯頭是用豬骨、豬腳、雞骨等等熬成的,色如牛奶而得名。

用這種濃郁的奶湯煮面,再加上雞絲、肉絲、酸菜等等臊子,舀一勺雞油淋在上面,連湯帶面吃得人心滿意足。吃奶湯麵的時候,開胃泡菜、切碎的鮮青海椒和涼拌雞都是絕配哦!

3、稀鹵面臊

介於湯汁和幹煵之間,是在煮熟的麵條或是米粉上澆上汁少湯濃的面臊,稀鹵面臊一般都要勾芡一下。

稀鹵的種類很多,麵館裡各式各樣番茄雞蛋臊子、鱔魚臊子、三鮮臊子等等都屬於這一類,吃的時候店家一般都會送一碗清湯。

內容為原創

官方網站:www.leshujidi.com

吃貨集中營

分享最新最全的國內外美食資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