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韓國要整治綜藝抄襲?來看看廣電總局怎麼說

你是否被韓國整治綜藝抄襲的新聞刷了屏?其實, 早在2016年, 廣電總局就有相關的管理政策出臺。 回看現在大熱的電視節目或綜藝節目, 像《奔跑吧兄弟》、《極限挑戰》、《嚮往的生活》等, 或多或少都有韓國綜藝的影子。 但同時, 像《中華詩詞大會》、《見字如面》等國產電視綜藝強勢登錄, 創造了一波經典的中國熱;《琅琊榜》等電視劇更是作為“華流”代表出口各國, 《人名的名義》引起全民互動討論。 文化要走出去, 怎麼走出去成為人們關注的熱點話題。 時滿一年,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一年電影電視人的收穫與總結。

2017年6月13日下午, 以“文化傳承與當代創新——中國電視節目自主創新高峰會” 為主題的第23屆上海電視節開幕論壇在滬舉行。 廣電總局的“自主創新”號召屆滿一年, 政府官員、各大電視臺領導、優秀節目製作人、高校專家、中外電視節目製作機構代表等200多名嘉賓彙聚上海,

圍繞中國電視節目的文化傳承和自主創新, 業界和學界代表們進行了深入探討與交流。

過去的2016年, 被業界定義為“中國原創綜藝節目”的模式元年。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頒佈的旨在促進中國電視節目“自主創新”的管理新政剛滿一年, 眾多嘉賓在論壇上展示了“中國原創綜藝節目”模式成果,

互相交流中國優秀文化節目創制經驗, 進一步明確“自主創新”的發展方向, 繼續樹立“中國原創”的文化自信。 下面, 小編為你整理論壇的重點觀念。

傳承與創新, 是文化自覺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宣傳管理司司長高長力用“一多、一熱、一冷”來概括當下中國電視節目的生態,

分別對應“公益元素多起來了, 文化類節目熱起來了, 引進模式冷下去了”。 他指出, 總局對引進境外版權模式節目管理之下, 中國的模式節目經歷了三個階段:從2012年的備案制, 到2014年的限制新引進, 再到現在強調自主智慧財產權, 以取得完全智慧財產權為認定標準, 規範管理“假合作真引進”行為。

高廠力坦言:“引進模式冷下去了, 中國電視節目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原創精品。 我們要攀登正能量的高峰, 積極探索小成本、大情懷、正能量的自主創新方向。 中國不乏生動的故事, 關鍵要有講好故事的能力;中國不乏史詩般的實踐, 關鍵要有創作史詩的雄心。

怎麼攀登正能量的高峰?就是通過文化自信和自主創新。 ”

傳承與創新, 是文化自覺, 更是責任擔當。 “自主創新”政策出臺轉眼一年, 極大地激發了中國電視人的創新動力和熱情。 一年間, 中國螢屏湧現了一批如《朗讀者》《見字如面》《詩書中華》等高口碑、高收視的文化類節目。 一時間, 文化類節目成為熱潮, 製作方和播出方紛紛跟進。

給生命以敬畏, 給文化以禮遇

文化類節目如何贏得觀眾?《朗讀者》節目製作人兼主持人董卿表示:“事實證明,之所以會有那麼多的嘉賓向我們傾吐肺腑之言,之所以會有那麼多的觀眾走進我們的朗讀亭,之所以會有那麼多的收看者隔著螢幕流下自己的眼淚,可能就是因為我們始終堅守著一顆莊重之心,給生命以敬畏,給文化以禮遇。”

但“敬畏”和“禮遇”並非一句虛話,董卿透露:“《朗讀者》第一季有68位嘉賓,我們聯繫的嘉賓超過了400位。舞臺上,我們呈現的篇目是近百篇,但我們真正準備的超過了1000篇。每一期節目的時長是90分鐘,但實際的錄製時長每一期都達到了900分鐘。我們的朗讀亭,走進了全國13座城市的81個人文景點,大約有2萬人次參加,留下了240小時的素材。”

上海廣播電視臺東方衛視中心黨委書記李逸分享《詩書中華》的成功經驗。“創新是賦予中國傳統文化生命力的唯一手段。《詩書中華》的研發過程中,我們一直在思考如何結合當下來傳承傳統文化。最後我們確定了兩個出發點:即展現中華傳統文化的點要更多,面要更深。讓家庭成員並肩攜手來參加文化創新,同時,內容從古詩詞擴展到古詩文,更注重活學活用,真正讓傳統文化深入尋常百姓家。”

要海納百川,更要推陳出新

論壇上,首個聚焦中國節目模式資料聚合與專業研究的平臺“iFORMATS中國節目模式庫”啟動上線。“iFORMATS中國節目模式庫”由中國第二大媒體集團SMG創立運營,是第一家面向全球的中國節目模式資訊平臺,致力於向全球推廣和傳播中國的視頻產品,讓中國文化走向世界。該平臺有諸多全國首創性,彙集整理了海量的中國創新視頻內容產品,並提供專業模式資訊的搜索功能;搭建對接了中外電視節目機構交流與交易的創新型商務平臺,開創性地為中國電視節目模式提供模式創意培訓、模式寶典撰寫、以及模式註冊保護的專業服務。

“我怎麼又美又有趣~”聽說每天看我的人都有這個煩惱~

要不要一起玩?點一下訂閱就行。

文化類節目如何贏得觀眾?《朗讀者》節目製作人兼主持人董卿表示:“事實證明,之所以會有那麼多的嘉賓向我們傾吐肺腑之言,之所以會有那麼多的觀眾走進我們的朗讀亭,之所以會有那麼多的收看者隔著螢幕流下自己的眼淚,可能就是因為我們始終堅守著一顆莊重之心,給生命以敬畏,給文化以禮遇。”

但“敬畏”和“禮遇”並非一句虛話,董卿透露:“《朗讀者》第一季有68位嘉賓,我們聯繫的嘉賓超過了400位。舞臺上,我們呈現的篇目是近百篇,但我們真正準備的超過了1000篇。每一期節目的時長是90分鐘,但實際的錄製時長每一期都達到了900分鐘。我們的朗讀亭,走進了全國13座城市的81個人文景點,大約有2萬人次參加,留下了240小時的素材。”

上海廣播電視臺東方衛視中心黨委書記李逸分享《詩書中華》的成功經驗。“創新是賦予中國傳統文化生命力的唯一手段。《詩書中華》的研發過程中,我們一直在思考如何結合當下來傳承傳統文化。最後我們確定了兩個出發點:即展現中華傳統文化的點要更多,面要更深。讓家庭成員並肩攜手來參加文化創新,同時,內容從古詩詞擴展到古詩文,更注重活學活用,真正讓傳統文化深入尋常百姓家。”

要海納百川,更要推陳出新

論壇上,首個聚焦中國節目模式資料聚合與專業研究的平臺“iFORMATS中國節目模式庫”啟動上線。“iFORMATS中國節目模式庫”由中國第二大媒體集團SMG創立運營,是第一家面向全球的中國節目模式資訊平臺,致力於向全球推廣和傳播中國的視頻產品,讓中國文化走向世界。該平臺有諸多全國首創性,彙集整理了海量的中國創新視頻內容產品,並提供專業模式資訊的搜索功能;搭建對接了中外電視節目機構交流與交易的創新型商務平臺,開創性地為中國電視節目模式提供模式創意培訓、模式寶典撰寫、以及模式註冊保護的專業服務。

“我怎麼又美又有趣~”聽說每天看我的人都有這個煩惱~

要不要一起玩?點一下訂閱就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