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臧克家談“詩眼”:一字之奇 千古矚目

古典詩詞字數有限制而含蘊豐富, 所以在選句下字上, 要覃思深慮, 一再推敲, 使篇中有警句, 成為星群之中的北斗, 撐起詩詞殿堂的樑柱, 使讀者不禁擊節, 拍案叫絕。 而一句之中, 又有警字, 即所謂“詩眼”是也。 古代不少詩家詞人, 因一字之奇名噪千古, 傳為佳話。 今試就史上有名、家喻戶曉的三例, 談談個人的欣賞情趣。

宋祁《玉樓春》詞中“紅杏枝頭春意鬧”, 關鍵在一個“鬧”字。 任換另一個字, 就不夠味了。 就像福樓拜教導莫泊桑所謂的“這一個”。 即使不管平仄(“鬧”, 效韻, 仄聲字), 任意另從“濃”“滿”“好”“到”諸字中擇取一個取代“鬧”字,

也不行, 那會使奇特化為一般, 使全句、全詞為之失色。 那麼, “鬧”字的妙處何在?我以為:從“鬧”字中, 讀者可以感到成群蜜蜂嗡嗡之聲入耳, 斑斕蝴蝶翻舞之色入目;杏花朵朵, 芬芳之氣入鼻;乍暖氣候, 吹面不寒, 和風溫氣入體, 凡此種種, 有如酵母, 釀成一團令人陶醉的熱烈而富於生機的氣氛。 這種氣氛就是“春意”的美好而充分的表現。 我們還應該注意“春意”二字。 “春風破紅意, 女頰如桃花”這兩個佳句, 也是好在“破紅意”三字上。

一個“鬧”字, 關乎大局。 有了它, 全句活了, 別的句子成了為它而存在的附庸了。 我們可能忘記了這首詞的牌子, 也可能不記得其他的句子了, 那也無關緊要, 有這一個“鬧”字, 我們就心滿意足了。 詩詞評論大家王國維高度評價它“境界全出”是慧眼獨具、詩心交感使然。

宋祁之後, 詩人楊萬里也有“海棠鬧日不曾來”之句, 可謂詞家詩人, 所感略同了。

[宋]郭熙《早春圖》

我對這個“鬧”字, 不但欣賞, 而且傾倒。

王安石有首七絕《泊船瓜洲》, 第三句“春風又綠江南岸”中的“綠”字,

也在詩史上大大有名, 直到現在仍為人讚賞。 作者為了下這個字大費苦心, 再三推敲。 先用“到”, 又改“過”, 再改“滿”, 換了幾個字, 最後才決定用“綠”字。 洪邁《容齋續筆》裡述說了這個情況, 這對於讀者的欣賞起了先聲奪人的很大作用。 而我個人, 對這個“綠”一直評價不高, 覺得不能與“鬧”字並峙。 這“綠”字, 在視覺上給人以色彩鮮明的感覺, 在人心上, 引起春意無涯的生趣;但我嫌它太顯露, 限制了春意豐富的內涵, 扼殺了讀者廣闊美麗的想像。 表現青春的典型景物, 像丘遲《與陳伯之書》中的“暮春三月, 江南草長, 雜花生樹, 群鶯亂飛”, 像白居易《憶江南》第一首中的名句“日出江花紅勝火, 春來江水綠如藍”, 靜的紅花、綠水, 動的亂飛的群鶯, 對江南春光的描述,
都是有特點的, 美麗動人。 如果不用“綠”字而用“到”或“過”, 反覺含蓄有味些。 春風一“到”或一“過”, 上面句子裡的形象就包括在內了, 讀者從“到”“過”中, 可以想像出更多的東西。 “池塘生春草”, 並沒點出“綠”來, “春草”當然是“綠”的。 何況, “綠”字前人已先用過多次了。 李白的“東風已綠瀛洲草”, 丘為的“春風何時至, 已綠湖山上”, 白居易的“春岸綠時連夢澤”, 用法全同, 已不新鮮了。 寫到此處, 忽然想到杜工部的《曲江對雨》中“林花著雨燕支(胭脂)濕”, 題在石壁上, 末一字模糊不清了, 使他後輩幾位名家猜謎似的, 各為填充。 蘇東坡填個“潤”宇, 黃山谷填個“老”字, 秦少遊填個“嫩”字, 詩僧佛印填個“落”宇, 找來杜甫詩集一查, 是個“濕”字, 皆大驚佩!燕支原是紅色的,
一沾水, 它更顯得“潤”了, 更“老”了(就是更豔麗了), 更“嫩”生了, 更“落”了(更見本色了)。 老杜到底高明, 一個“濕”字見精神, 難怪一字之奇, 千古注目。 比照著看, 王安石詩句裡不用“綠”而用“到”“過”字, 不更蘊藉一點, 給人想像的餘地不更寬廣一點嗎?

蘇東坡有首《有美堂暴雨》, 也是大有名的。 其中“天外黑風吹海立”一句中的“立”字, 使我佩服得五體投地, 逢人輒道。 但讀到古今談“詩眼”的文字中, 甚少見到提出這個“立”字來, 我大為不平!我覺得, 這個“立”字可與“鬧”字抗衡, 看作兩峰並峙。 我極欣賞《七發》裡觀潮一段, 氣象宏偉撼人, 比喻美好如珠, 聲韻使人心搖而神馳, 讀了之後, 豈止令一個患高度神經衰弱的“太子”“霍然病已”?擴心懷, 長壯志, 千古之下, 作用大焉。但是,觀潮的長篇描繪,至矣盡矣,而東坡的一個“立”字,卻有勝百千言之偉力!

“立”起來的大海,像一個力大無窮的巨人,使人驚,使人駭,氣象之大,境界之高,令我欽仰而嘆服東坡崇高的精神、“如海”的才華和他手中的那一支如椽大筆。即使詩聖杜工部《秋興八首》第一首中的“江間波浪兼天湧”,也應該讓它三分。

這個“立”字,可謂千古挺出,與“鬧”字可以比美,而“綠”字則不能與之三足而鼎立。

更多精彩:《凱風智見:明朝鴻臚寺卿王士性如何評價各省人?》

《凱風智見:范仲淹“寧鳴而死,不默而生”》

《凱風智見:朱紈之死與嘉靖海禁實相》

作用大焉。但是,觀潮的長篇描繪,至矣盡矣,而東坡的一個“立”字,卻有勝百千言之偉力!

“立”起來的大海,像一個力大無窮的巨人,使人驚,使人駭,氣象之大,境界之高,令我欽仰而嘆服東坡崇高的精神、“如海”的才華和他手中的那一支如椽大筆。即使詩聖杜工部《秋興八首》第一首中的“江間波浪兼天湧”,也應該讓它三分。

這個“立”字,可謂千古挺出,與“鬧”字可以比美,而“綠”字則不能與之三足而鼎立。

更多精彩:《凱風智見:明朝鴻臚寺卿王士性如何評價各省人?》

《凱風智見:范仲淹“寧鳴而死,不默而生”》

《凱風智見:朱紈之死與嘉靖海禁實相》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