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鈷行業題材分析:需求增加鈷價還得繼續漲

“非洲產礦、中國冶煉”的天然供應格局導致全球鈷原料貿易流巨大, 以Glencore為代表的“自產礦+貿易商”具有很強的壟斷力。 在此基礎上, 對於鈷這種天生依賴全球部署的貿易品種, 可謂正中其下懷。 加上以英國金屬導報MetalBulletin(簡稱MB)為主的鈷定價體系難以撼動, 從2017年3月以來, 國內鈷報價和MB報價出現顯著背離的缺口亟待修復。 由此, 鈷價還得繼續漲。

國際壟斷和定價體系決定

鈷這種“靠天賞飯吃”的自然資源, 地域分佈和全球貿易流動極為重要。 放眼全球, 剛果金是個鈷礦超級大國, 精煉產能幾乎沒有, 礦石+粗煉中間品幾乎全部出口。

2016年鈷產量6.88萬噸, 占全球供應70%, 其他的30%供應主要來自加拿大銅鈷礦以及澳洲、印尼、馬達加斯加、新赫里多尼亞的鎳鈷礦。 反觀國內2016年中國精煉鈷冶煉產量(4.78萬噸)全球占比48%, 但鈷礦儲量(8萬噸)占比1%。 國內礦產的天然缺失導致鈷礦石或中間產品的需求全部依賴國外進口, 對外依存度84%。 由此形成的礦產地和冶煉產能分離的特點使得貿易商在全球鈷原料貿易中的作用舉足輕重, 以Glencore為代表的貿易商的話語權很強(源于本身超高的自產礦占比和目前停產效應強化其王者地位)。

在上述鈷供應結構的背景下形成了MB報價, 也即全球最權威的報價。 這是一種大家買礦都按這個價格乘以一個計價係數來定價,

但它不是通過期貨或現貨市場交易出來的, 不透明, 不帶成交量, 也不會有任何做空機制, 就是電話問貿易商、大廠問出來的, 一週報兩次價, 這樣形成的一種約定俗成的“記者報價”, 以Glencore為代表的貿易商背後操控的空間是極大的。

國內修復在即

2016年7月開始,

鈷價開始啟動上漲, 並在2017年一季度開啟暴漲模式, 彼時國內鈷價和MB價格可以說是同步上漲。 但3月以來國內價格出現弱勢震盪下行, 比高點40萬元/噸下跌到36萬元/噸左右, MB報價卻是一路飆漲, 二者背離明顯。 期間的背離更多的是國內鈷市場經過長達半年多補庫存, 國內產業鏈各環節的原料庫存基本了補滿了, 囤貨的資金也接近極限, 大家客觀上需要消化庫存回籠資金。 但由於二季度下游需求並未顯著放量, 所以供應壓力顯現, 導致國內鈷價出現了弱勢下行。

然而MB報價抬升導致海外礦產太貴, 會引發兩種反應:國內廠商優先緊著國內原先買到的低價原料, 或者長年以來寄存的低價中間品;國內的產品出來以後根本不在國內銷售,

增加出口更為划算。 這樣就會導致國內把多年來積存的原料庫存進行了一次較為徹底的去化, 最後就不得不接受MB的高礦價購買海外礦石, 從而催漲冶煉產品價格。

從近一周盤面表現就可以窺探到待漲資訊, 華友鈷業(603799)、洛陽鉬業(603993)、寒銳鈷業(300618)、格林美(002340)和道氏技術(300409)等龍頭股都開始從底部抬升, 並在昨日爆發大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