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周迅郭濤解讀《明月幾時有》片名

周迅郭濤解讀《明月幾時有》片名

今年7月1日, 許鞍華的最新力作《明月幾時有》即將全國公映。 作為獻禮香港回歸二十周年的影片, 《明月幾時有》將近代史上著名的“勝利大營救”搬上大銀幕。 一段熱血激蕩的歷史, 卻選了一個十分詩意的片名。 近日, 片方發佈宣傳特輯, 眾主演齊亮相解讀這一輪“明月”背後的內涵。

上世紀40年代初, 香港淪陷。 為了搭救包括茅盾、鄒韜奮、柳亞子等在內的數百名文化人士撤離香港, 以方蘭為代表的仁人志士展開秘密行動, 最終成功解救800余名文化名人, 成就了史上著名的“勝利大營救”。

這樣一段傳奇的歷史, 是導演許鞍華從東江遊擊隊的200多個傳奇故事中做出的選擇——用“勝利大營救”和傳奇女英雄方蘭的成長, 串起整部影片。

《明月幾時有》的片名將這部戲帶入一個詩意的語境。 對於這樣的一個片名, 眾主創都不約而同地認為, 其實與電影的主題非常相配。 主演周迅表示, 她對“明月”的理解是“希望有一個明亮的月亮在天上, 所有人都過著很平和幸福的生活”。 郭濤說“這是希望看到光明的一個請求”。 黃志忠認為, 這個對光明的請求是時代所決定的, 因為“那是民族危亡的緊要關頭”。 而春夏則表示“我覺得好的電影就是有一個好的精神, 《明月幾時有》就是有一個很好的精神”。 許鞍華導演表示, 拍攝《明月幾時有》,

是希望表達對當年那些平民英雄們的讚美, “那時候各行各業的人都能團結起來, 去共同做一件大營救的事, 我覺得這是做人的最高境界。 ” 華商報記者 羅媛媛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