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王羲之的傳世之寶,李世民多次討要不得,後來想了個歪主意

提起寫字這事, 王羲之認第二, 大概沒人敢當第一, 畢竟人家有“書聖”的美譽。 王羲之生活的那個時代, 高門大戶的子弟都不喜歡幹正事, 喜歡嗑藥吹牛。

王羲之雖然出身于“王與馬共天下”的琅琊王氏, 但比較有上進心, 自幼酷愛書法, 到七歲便以善書聞名, 後來又博采眾家之長, 終於成了一代大家。

西元353年4月22日, 王羲之與友人謝安、孫綽等在會稽山陰的蘭亭雅集, 飲酒賦詩。 王羲之乘興揮筆寫了一篇《蘭亭集序》。

《蘭亭集序》全文28行、324字, 通篇遒媚飄逸, 字字精妙, 在書法上有很高的價值, 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

轉眼間到了大唐貞觀年間, 李世民特別喜愛“書聖”王羲之的墨寶, 他利用手中的權力, 廣為搜羅王羲之的書法作品。

雖然所藏墨寶甚豐, 但直到晚年也始終沒有找到王羲之的《蘭亭集序》的真本。 身為一國之君, 卻得不到心愛之物, 李世民變得有點悶悶不樂。

李世民派人進行多方打聽才得知了寶物的下落, 原來王羲之自己也十分珍惜自己這件作品, 把它視為傳家之寶, 一路傳至第7代孫智永手裡。

智永去世之前, 他將《蘭亭集序》傳給浙江紹興永欣寺再傳弟子辨才和尚。 辨才和尚也對書法很有研究,

他知道《蘭亭集序》的價值, 遂將它珍藏在臥室梁上, 秘不示人。

李世民得知《蘭亭集序》在辨才和尚處, 便多次遣人高價購買, 可辨才和尚始終推說不知真跡下落。 李世民看硬要不成, 便決定改為智取。

他派監察禦史蕭翼裝扮成書生模樣, 每日到永欣寺觀看壁畫, 借機與辨才接近, 尋機取得《蘭亭集序》。

這個蕭翼不僅對書法頗有研究, 還擅長學方言, 用山東話與辨才和尚拉起了老鄉關係, 倆人相談甚歡, 從詩詞歌賦一直談到琴棋書畫。

待兩人關係比較密切後, 蕭翼故意拿出幾件王羲之的書法作品給辨才和尚欣賞。 辨才看後, 不以為然地說:“真倒是真的, 但不是好的, 我有一本真跡, 那才是王羲之真正的傳世之寶。 ”

蕭翼心中大喜, 但表面上不動聲色地問是什麼帖子, 辨才猶豫再三, 才告訴他是《蘭亭集序》真跡。

蕭翼趕緊裝作不信的樣子, 說此帖早已軼失, 怎麼可能在你這裡呢。 結果把辨才氣壞了, 一時沒忍住, 就從屋樑洞內取出蘭亭真跡予蕭翼賞鑒。

蕭翼仔細察看了一番, 果為真跡。 但嘴上不這麼說, 非說是假的, 結果倆人爭了個面紅耳赤, 不歡而散。

第二天, 趁辨才不在寺中, 蕭翼帶人取走了《蘭亭序》真跡, 同時宣佈賜給永欣寺絹三千匹、糧三千石作為補償。

辨才回來之後才知道上了李世民的當,但悔之晚矣!辨才因此積憂成疾,一年後便撒手人寰了。

據說,李世民對《蘭亭集序》一直之愛不釋手,死前甚至決定將其作為殉葬品帶進棺材,因為李世民的昭陵還沒有被正式發掘,也不知道《蘭亭集序》到底還在不在了。

辨才回來之後才知道上了李世民的當,但悔之晚矣!辨才因此積憂成疾,一年後便撒手人寰了。

據說,李世民對《蘭亭集序》一直之愛不釋手,死前甚至決定將其作為殉葬品帶進棺材,因為李世民的昭陵還沒有被正式發掘,也不知道《蘭亭集序》到底還在不在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