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為什麼陳坤、倪妮、章子怡這些電影咖都來拍電視?

文丨臨淵

在好萊塢, 大牌的電影明星是不會去演電視劇的。 在中國, 像鞏俐、章子怡等電影大咖也是從來不演電視劇的。 在電視劇和電影中間存在一條看不見的鴻溝。 然而現在, 這種情況開始鬆動了。 這些回歸到電視劇中的電影演員他們不怕low嗎?

隨著視頻網站的崛起, 全網劇(特指在電視臺、網路同時播放的劇集)的投資體量節節攀升, 造星能力也越來越強。 《太子妃升職記》、《餘罪》等優秀網劇收視、口碑雙豐收, 讓更多大牌演員、導演注意到這塊正在崛起的大藍海。

或許是出於高片酬的考量, 或許是為了夯實群眾基礎,

周迅、範冰冰、趙薇、白百何、陳坤等電影演員紛紛回流到電視劇市場。 3月7日, 《凰權▪弈天下》官宣女主角由倪妮擔當, 又為電視圈增添一員實力戰將。

而另一方面, 王思聰用6000多萬資金成為星座魔山的第二大股東, 正式進入網劇、網大行業。

聯想到萬達影視並購新媒誠品, 樂視左手花兒影視, 右手樂漾影視, 原本高高在上的電影大腕也開始進軍全網劇產業。

就像易凱資本創始人王冉所說, “未來三到五年, 中國娛樂產業雖然會有很多商業機會, 但最大最主流最成氣候的商業機會也只有一個, 那就是用電影的商業模式做精品網劇。 ”

縱觀每個產業的發展史, 一個技術的出現和成熟, 往往會顛覆原有格局, 造就一大波機會。 互聯網視頻從萌芽到成為主流, 恰恰印證了這一點。

電影咖回流到電視劇行業是全球現象, 視頻網站崛起是主因

2016年5月末, 周迅、霍建華分別以9500萬、7200萬出演《如懿傳》的消息引起軒然大波, “天價片酬”的責問不絕於耳。 但也有很多從業人士表示, “相比互聯網+電視臺13.5億的售價, 兩位頂級明星的片酬對製片方來說性價比很高。 ”

隨著網路視頻、手機網路視頻使用者分別達到5.4億、5億, 網生一代的不斷成長讓視頻網站成為主要的觀劇管道。 移動互聯網時代, 資訊流動加快, 觀眾可以同時接收到英美劇、日韓劇, 對頂級內容的要求變高, “市場上的每一位顧客都想享受最優生產者提供的物品”。 使用者和管道雙方面的變化, 讓頭部內容成為視頻網站、各電視臺爭奪的焦點。

但是錢不缺、IP不缺, 明星卻很缺, 有演技的明星就更缺了。 我們國家用30多年的時間走了發達國家200多年的路,

70後、80後、90後、00後看的是完全不一樣的社會。 90後、00後對演員的審美要求與他們的哥哥姐姐有許多不同, 原先主導螢幕的老戲骨雖然演技精湛, 但是無法與新生代產生價值觀共振。 而且流媒體需要的海量內容, 本來就需要更多的內容生產者, 演員換代迫在眉睫。

於是乎,像鹿晗、張藝興這些人氣偶像一下子被推上電視劇主角的位置,李易峰、楊洋這些小鮮肉動輒被觀眾挑剔演技。文替、倒模、數字小姐等醜聞不斷刷新觀眾們的認知。但是要培養一個有號召力的明星,最起碼需要三到四年,製片方等不起,僧多肉少的情況下,縱容這些現象發生也實屬無奈。

可是,陳坤、倪妮、趙薇、範冰冰、白百何這些電影咖就不一樣了。他們在影視圈行走多年,個人形象不斷升級,職業道德過硬,人氣和演技都經歷過市場的重重考驗。選擇他們加盟電視劇,不僅市場號召力有保障,也能增加電視劇的品質。

就說今年年初的《大唐榮耀》,被群嘲多年的電影咖景甜,憑藉脫俗的扮相、動人的表演圈粉無數。出演過多部電影,景甜的演技與劉德華、成龍、張涵予這些人相比或許稚嫩,但在電視圈一眾小鮮肉、小鮮花的襯托下就顯得格外走心。

而對電影咖們來說,電影生產週期長,好劇本可遇不可求,遇上一個合適的電視劇劇本,又有高片酬,何樂而不為呢?況且,這種電影咖跨界已經成為全球潮流,並非中國獨有。就在2月19日,由HBO出品、妮可·吉德曼主演的美劇《大小謊言》已經播出,德魯·巴里摩爾主演的《返生餐單》也在2月4日於Netflix上線。

因為視頻網站的大資料系統可以更好地掌握觀眾的口味,針對性的生產或上線美劇,不用像傳統電視網那樣一週一集的播出,試探觀眾的回饋,所以Netflix等視頻網站通常將劇集整季拍攝、整季上線,縮短了電視劇拍攝週期,不會佔用那些好萊塢大咖太多時間。在他們的空檔期,就可以多拍幾集美劇,賺錢的同時維護自己的人氣和熱度。可以說,由視頻技術引起的影視行業變革,已經在全球範圍內發揮威力。

而在國內,另一個明顯表現,就是電影大佬隨著票房增速放緩,紛紛進入到電視劇內容爭奪中。

電影大佬紛紛佈局電視劇內容,大魚小魚一網打盡

2015年,當“一劇兩星”政策落地,無數影視公司感到恐慌,害怕電視臺沒有足夠預算購劇而造成產品積壓。但這種焦慮隨著視頻網站的版權爭奪戰消失無蹤。以民營電視劇巨頭華策影視為例,2013至2016年它的營業收入一直處在高速增長狀態。通過全網劇戰略,華策影視生產的電視劇可以向電視臺和網路同時分銷,回收成本不在話下。

《如懿傳》網路+電視臺13.5億的售價,《贏天下》4.8億的網路版權售價,如果折算成票房分別是40.5億、14.4億。可是,每年上映幾百部電影,有哪一部票房超過40億?又有哪幾部票房超過14億呢?在電視劇行業大片大好的形勢下,萬達影視、華誼兄弟、樂視這些電影大佬也開始在電視劇圈頻頻佈局。

2017年1月25日、26日,新三板掛牌公司星座魔山先後發佈公告,王思聰旗下的天津普思資產管理合夥企業分別通過認購、受讓兩種方式,以35.38元每股的價格獲得該公司113.8萬、56.6萬股股票,總耗資6028.7萬,成為第二大股東。

與王思聰之前參與制作《吐槽大會》、投資英雄互娛不同,星座魔山是2016年5月23日掛牌新三板的小公司,2016年前三季度營收僅有9464萬,歸於股東的淨利潤為5568萬。比較知名的影視專案有2月份於中央八套播出的《青年霍元甲之沖出江湖》,還有網路大電影《陰陽先生》、《鬼拳》等。

聯想到萬達影視2016年12月收購非著名新三板電視劇公司新媒誠品,2017年2月初萬達院線入股曾出品《琅琊榜》、《北平無戰事》的山影股份,萬達系資本在電視劇製作領域的投資可謂是不論大魚、小魚,一網打盡。

華誼雖然做電影起家,但2009年,華誼兄弟的電視劇板塊營收首次超過電影。隨著華誼喊出“去電影化”的口號,電視劇板塊的意義更加重要。華誼兄弟設有電視劇事業部,有多家導演、製片人工作室。張國立的公司國立常升也被華誼收購。2016年4月份全新亮相的新公司華誼浩瀚,主營業務便是綜藝和電視劇,首期亮相的《三個奶爸》、《女不強大天不容》和《幻城》三個電視劇項目品相都不錯。此外,華誼投拍的網路大電影《超能太監》《山炮進城》播放量均過億,屬於現象級作品。

而樂視方面,雖然樂漾影視12億融資被深交所質詢,但是《將軍在上》、《萌妃駕到》、《凡人修仙傳》、《白狐的人生》、《軒轅劍之漢之雲》等電視劇已在製作之中,花兒影視方面,由鄭曉龍導演的《急診科醫生》將於今年下半年登錄北京衛視、東方衛視。

此外,以電影保底穩賺不賠著稱的北京文化在2016年也投資了《武動乾坤》、《滄海絲路》、《丈夫歸來》、《我的岳父會武術》等電視劇。

從陳坤、倪妮這樣的電影咖回流,到電影公司紛紛入股電視劇公司、投資電視劇專案,由視頻網站帶來的這一波成長機遇,已經被越來越多的人看到。畢竟,不管是個人還是資本,都希望自己能待在增值潛力大的領域。

當越來越多的老幹部開始指責互聯網的闖入破壞了行業規則,他們是不是對當下品類各異、口味多樣的視頻內容視而不見呢?天價片酬也好,小鮮肉也好,都是市場發展造成的,而發展中的問題只能在發展中得到解決。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麼多電影咖、新人、影視公司進入到全網劇行業,這麼多的問題亟待解決,不正說明我們的影視產業正是朝氣蓬勃嗎?要知道,一個方方面面都沒有問題的市場,也是一個發展停滯的市場。

於是乎,像鹿晗、張藝興這些人氣偶像一下子被推上電視劇主角的位置,李易峰、楊洋這些小鮮肉動輒被觀眾挑剔演技。文替、倒模、數字小姐等醜聞不斷刷新觀眾們的認知。但是要培養一個有號召力的明星,最起碼需要三到四年,製片方等不起,僧多肉少的情況下,縱容這些現象發生也實屬無奈。

可是,陳坤、倪妮、趙薇、範冰冰、白百何這些電影咖就不一樣了。他們在影視圈行走多年,個人形象不斷升級,職業道德過硬,人氣和演技都經歷過市場的重重考驗。選擇他們加盟電視劇,不僅市場號召力有保障,也能增加電視劇的品質。

就說今年年初的《大唐榮耀》,被群嘲多年的電影咖景甜,憑藉脫俗的扮相、動人的表演圈粉無數。出演過多部電影,景甜的演技與劉德華、成龍、張涵予這些人相比或許稚嫩,但在電視圈一眾小鮮肉、小鮮花的襯托下就顯得格外走心。

而對電影咖們來說,電影生產週期長,好劇本可遇不可求,遇上一個合適的電視劇劇本,又有高片酬,何樂而不為呢?況且,這種電影咖跨界已經成為全球潮流,並非中國獨有。就在2月19日,由HBO出品、妮可·吉德曼主演的美劇《大小謊言》已經播出,德魯·巴里摩爾主演的《返生餐單》也在2月4日於Netflix上線。

因為視頻網站的大資料系統可以更好地掌握觀眾的口味,針對性的生產或上線美劇,不用像傳統電視網那樣一週一集的播出,試探觀眾的回饋,所以Netflix等視頻網站通常將劇集整季拍攝、整季上線,縮短了電視劇拍攝週期,不會佔用那些好萊塢大咖太多時間。在他們的空檔期,就可以多拍幾集美劇,賺錢的同時維護自己的人氣和熱度。可以說,由視頻技術引起的影視行業變革,已經在全球範圍內發揮威力。

而在國內,另一個明顯表現,就是電影大佬隨著票房增速放緩,紛紛進入到電視劇內容爭奪中。

電影大佬紛紛佈局電視劇內容,大魚小魚一網打盡

2015年,當“一劇兩星”政策落地,無數影視公司感到恐慌,害怕電視臺沒有足夠預算購劇而造成產品積壓。但這種焦慮隨著視頻網站的版權爭奪戰消失無蹤。以民營電視劇巨頭華策影視為例,2013至2016年它的營業收入一直處在高速增長狀態。通過全網劇戰略,華策影視生產的電視劇可以向電視臺和網路同時分銷,回收成本不在話下。

《如懿傳》網路+電視臺13.5億的售價,《贏天下》4.8億的網路版權售價,如果折算成票房分別是40.5億、14.4億。可是,每年上映幾百部電影,有哪一部票房超過40億?又有哪幾部票房超過14億呢?在電視劇行業大片大好的形勢下,萬達影視、華誼兄弟、樂視這些電影大佬也開始在電視劇圈頻頻佈局。

2017年1月25日、26日,新三板掛牌公司星座魔山先後發佈公告,王思聰旗下的天津普思資產管理合夥企業分別通過認購、受讓兩種方式,以35.38元每股的價格獲得該公司113.8萬、56.6萬股股票,總耗資6028.7萬,成為第二大股東。

與王思聰之前參與制作《吐槽大會》、投資英雄互娛不同,星座魔山是2016年5月23日掛牌新三板的小公司,2016年前三季度營收僅有9464萬,歸於股東的淨利潤為5568萬。比較知名的影視專案有2月份於中央八套播出的《青年霍元甲之沖出江湖》,還有網路大電影《陰陽先生》、《鬼拳》等。

聯想到萬達影視2016年12月收購非著名新三板電視劇公司新媒誠品,2017年2月初萬達院線入股曾出品《琅琊榜》、《北平無戰事》的山影股份,萬達系資本在電視劇製作領域的投資可謂是不論大魚、小魚,一網打盡。

華誼雖然做電影起家,但2009年,華誼兄弟的電視劇板塊營收首次超過電影。隨著華誼喊出“去電影化”的口號,電視劇板塊的意義更加重要。華誼兄弟設有電視劇事業部,有多家導演、製片人工作室。張國立的公司國立常升也被華誼收購。2016年4月份全新亮相的新公司華誼浩瀚,主營業務便是綜藝和電視劇,首期亮相的《三個奶爸》、《女不強大天不容》和《幻城》三個電視劇項目品相都不錯。此外,華誼投拍的網路大電影《超能太監》《山炮進城》播放量均過億,屬於現象級作品。

而樂視方面,雖然樂漾影視12億融資被深交所質詢,但是《將軍在上》、《萌妃駕到》、《凡人修仙傳》、《白狐的人生》、《軒轅劍之漢之雲》等電視劇已在製作之中,花兒影視方面,由鄭曉龍導演的《急診科醫生》將於今年下半年登錄北京衛視、東方衛視。

此外,以電影保底穩賺不賠著稱的北京文化在2016年也投資了《武動乾坤》、《滄海絲路》、《丈夫歸來》、《我的岳父會武術》等電視劇。

從陳坤、倪妮這樣的電影咖回流,到電影公司紛紛入股電視劇公司、投資電視劇專案,由視頻網站帶來的這一波成長機遇,已經被越來越多的人看到。畢竟,不管是個人還是資本,都希望自己能待在增值潛力大的領域。

當越來越多的老幹部開始指責互聯網的闖入破壞了行業規則,他們是不是對當下品類各異、口味多樣的視頻內容視而不見呢?天價片酬也好,小鮮肉也好,都是市場發展造成的,而發展中的問題只能在發展中得到解決。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麼多電影咖、新人、影視公司進入到全網劇行業,這麼多的問題亟待解決,不正說明我們的影視產業正是朝氣蓬勃嗎?要知道,一個方方面面都沒有問題的市場,也是一個發展停滯的市場。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