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齡官——《紅樓夢》裡長得最像黛玉的一個人,最終結局卻比黛玉好

十二伶官中最出類拔萃的要屬齡官, 個性也最為鮮明突出。

“眉蹙春山, 眼顰秋水, 面薄腰纖, 嫋嫋婷婷, 大有林黛玉之態”, 以林黛玉的獨特氣質來推想,

齡官自然品貌非凡。

齡官的才藝更是精湛。 她的演出獲得了元妃娘娘的稱讚, 還額外獲得了“兩匹宮緞、兩個荷包並金銀錁子、食物之類”的賞賜, 元妃傳旨下來:“不可難為了這女孩子, 好生教習”。 能夠獲得見多識廣的貴妃娘娘讚賞的, 表演功力自是了得。

齡官人美藝絕, 脾氣也不小。 在奉旨演出的時候, 賈薔命齡官做《遊園》、《驚夢》二出, 而齡官自為此二出原非本角之戲, 執意不作, 定要作《相約》《相罵》二出。 賈薔扭他不過, 只得依他作了。 一個身份卑微的小戲子在如此重大的場合, 不屈服于賈薔的威勢, 堅持自己的原則和本色, 是很難得的。 也體現了齡官孤傲倔強的個性。

齡官為什麼說“非本角之戲”呢?原來齡官的本角是貼旦, 而《遊園》、《驚夢》是正旦戲, 因此齡官以“非本角之戲”的理由拒絕了賈薔。 貼旦屬於六旦, 意思是說在主要旦角之外再貼一個次要的旦角, 通常扮演年輕活潑, 身份較低的青年女子。 例如村姑貧女、侍妾丫環等。 她們往往言行活潑, 個性鮮明, 嗓音細而脆,

演唱節奏較輕快。 例如《牡丹亭·遊園》中的春香、《釵釧記》中的芸香、《彩樓記》中的劉千金, 《占花魁》中的莘瑤琴等等。

齡官要唱的本角戲《相約》《相罵》是《釵釧記》腫的經典橋段。 該戲主要寫的是落難書生皇甫吟與富家女史碧桃幾經波折, 終成眷屬的愛情故事。 齡官在戲裡扮演的是才子佳人的愛情戲, 在現實生活中, 也經歷了一段唯美的, 但有始無終的愛情。

《紅樓夢》裡齡官畫薔的場景堪比黛玉葬花:

只見他雖然用金簪劃地, 並不是掘土埋花, 竟是向土上畫字。 寶玉用眼隨著簪子的起落, 一直一畫一點一勾的看了去, 數一數, 十八筆。 自己又在手心裡用指頭按著他方才下筆的規矩寫了, 猜是個什麼字。 寫成一想, 原來就是個薔薇花的“薔”字。 寶玉想道:“必定是他也要作詩填詞。 這會子見了這花, 因有所感, 或者偶成了兩句, 一時興至恐忘, 在地下畫著推敲, 也未可知。 且看他底下再寫什麼。 ”一面想, 一面又看, 只見那女孩子還在那裡畫呢, 畫來畫去, 還是個“薔”字。 再看, 還是“薔”字。 裡面的原是早已癡了,

畫完一個又畫一個, 已經畫了有幾千個“薔”。

一個獨自畫薔的癡情女孩, 如果沒有寶玉提醒, 還沒有意識到已經下雨了。 由此可見, 她對於賈薔的感情是真摯的, 然而她與賈薔之間巨大的身份差異, 也讓她對自己的未來惴惴不安。 齡官對於賈薔一往情深;而賈薔對待齡官也殷勤小心, 特意花了幾兩銀子買來“玉頂金豆”逗齡官開心。玉頂金豆是一種額毛純白,體有黃點的雀兒,訓練後可以模仿舞臺串戲。如此價值不菲的觀賞鳥雀,齡官並不稀罕,反倒觸動了自己的身世,她說:“你們家把好好的人弄了來,關在這牢坑裡學這個勞還不算,你這會子又弄個雀兒來,也偏生幹這個。你分明是弄了他來打趣形容我們,還問我好不好。”賈薔花錢不討好,無奈只好開籠放生。

賈寶玉本來想請齡官為自己演唱一套“嫋晴絲”,卻意外目睹了齡官與賈薔的卿卿我我。齡官不但正色拒絕了賈寶玉的要求,而且全程心思都在賈薔的身上,對寶玉無動於衷。這讓寶玉感到了從未有過的失落感。原來自己在有些人的眼裡是這樣的一文不名,無足輕重。他看慣了大觀園的鶯鶯燕燕,自以為所有的女孩子都喜歡他,愛慕他,圍繞在他的身邊。而齡官的出現,卻將他的優越感砸得稀碎。齡官是讓寶玉“識分定”的關鍵人物,促使賈寶玉完成了思想上的重大轉變。賈寶玉直到回到怡紅院,還在一心裁奪盤算:“我昨晚上的話竟說錯了,怪道老爺說我是‘管窺蠡測’。昨夜說你們的眼淚單葬我,這就錯了。我竟不能全得了。從此後只是各人各得眼淚罷了。”自此深悟人生情緣,各有分定。也就是這個時候,賈寶玉才懂得真正的愛情是自私的,是排他的,是具有唯一性的。也正是“識分定”,讓賈寶玉對於愛情的認識更為深刻,更加篤定了自己與林黛玉的心靈之契,對於木石前盟的態度更為堅定,“和尚道士的話如何信得?什麼是金玉姻緣,我偏說是木石姻緣”!

書中並沒有交代齡官和賈薔的愛情結局,或許這只玉頂金豆正預示了齡官的最終結局。第五十八回遣散優伶時,十二官大多數不願離開賈府,“所願去者止四五人”,之後便沒有了齡官的身影,齡官應該是其中之一。否則她也不會畫幾千個薔了,她在思考,在抉擇,一邊是自己的愛情,一邊是對自由的嚮往。

齡官的故事正應了那首詩: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齡官最終主動放棄了愛情,離開了賈薔,也永遠的離開了那個看似鮮花著錦的世界,如同那只被打開金籠的玉頂金豆,飛向了自由的藍天。

齡官與林黛玉相貌相類,其命運和林黛玉的命運也形成了對比,林黛玉寄居賈府,梁園雖好,卻不能化解思鄉之情,她始終覺得自己是孤獨的。願奴脅下生雙翼,隨花飛到天盡頭,正是她的心聲。然而她卻不得不困在賈府這個藩籬之內,時時刻刻感受著心靈的折磨,唯有讓思念與渴望化成那一行行和血帶淚的詩句。

“始知鎖向金籠聽,不及林間自在啼”,鎖在金籠之中,就要銜旗串戲,做貴族公子的玩偶;只有放飛大自然中,才能獲得一隻鳥真正的生命價值。這也許就是設置齡官與賈薔愛情的特殊意義。

特意花了幾兩銀子買來“玉頂金豆”逗齡官開心。玉頂金豆是一種額毛純白,體有黃點的雀兒,訓練後可以模仿舞臺串戲。如此價值不菲的觀賞鳥雀,齡官並不稀罕,反倒觸動了自己的身世,她說:“你們家把好好的人弄了來,關在這牢坑裡學這個勞還不算,你這會子又弄個雀兒來,也偏生幹這個。你分明是弄了他來打趣形容我們,還問我好不好。”賈薔花錢不討好,無奈只好開籠放生。

賈寶玉本來想請齡官為自己演唱一套“嫋晴絲”,卻意外目睹了齡官與賈薔的卿卿我我。齡官不但正色拒絕了賈寶玉的要求,而且全程心思都在賈薔的身上,對寶玉無動於衷。這讓寶玉感到了從未有過的失落感。原來自己在有些人的眼裡是這樣的一文不名,無足輕重。他看慣了大觀園的鶯鶯燕燕,自以為所有的女孩子都喜歡他,愛慕他,圍繞在他的身邊。而齡官的出現,卻將他的優越感砸得稀碎。齡官是讓寶玉“識分定”的關鍵人物,促使賈寶玉完成了思想上的重大轉變。賈寶玉直到回到怡紅院,還在一心裁奪盤算:“我昨晚上的話竟說錯了,怪道老爺說我是‘管窺蠡測’。昨夜說你們的眼淚單葬我,這就錯了。我竟不能全得了。從此後只是各人各得眼淚罷了。”自此深悟人生情緣,各有分定。也就是這個時候,賈寶玉才懂得真正的愛情是自私的,是排他的,是具有唯一性的。也正是“識分定”,讓賈寶玉對於愛情的認識更為深刻,更加篤定了自己與林黛玉的心靈之契,對於木石前盟的態度更為堅定,“和尚道士的話如何信得?什麼是金玉姻緣,我偏說是木石姻緣”!

書中並沒有交代齡官和賈薔的愛情結局,或許這只玉頂金豆正預示了齡官的最終結局。第五十八回遣散優伶時,十二官大多數不願離開賈府,“所願去者止四五人”,之後便沒有了齡官的身影,齡官應該是其中之一。否則她也不會畫幾千個薔了,她在思考,在抉擇,一邊是自己的愛情,一邊是對自由的嚮往。

齡官的故事正應了那首詩: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齡官最終主動放棄了愛情,離開了賈薔,也永遠的離開了那個看似鮮花著錦的世界,如同那只被打開金籠的玉頂金豆,飛向了自由的藍天。

齡官與林黛玉相貌相類,其命運和林黛玉的命運也形成了對比,林黛玉寄居賈府,梁園雖好,卻不能化解思鄉之情,她始終覺得自己是孤獨的。願奴脅下生雙翼,隨花飛到天盡頭,正是她的心聲。然而她卻不得不困在賈府這個藩籬之內,時時刻刻感受著心靈的折磨,唯有讓思念與渴望化成那一行行和血帶淚的詩句。

“始知鎖向金籠聽,不及林間自在啼”,鎖在金籠之中,就要銜旗串戲,做貴族公子的玩偶;只有放飛大自然中,才能獲得一隻鳥真正的生命價值。這也許就是設置齡官與賈薔愛情的特殊意義。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