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中資財團正在“追捕”007:米高梅百億估值但仍然急需一個“富爸爸”

晨哨君已經獨家獲悉了這一被收購物件——雄獅”米高梅!擁有 “007”等知名IP, 曾出品過創下一舉奪得八項奧斯卡金像獎記錄的傳世佳作《亂世佳人》。

本文已於48小時之前在晨哨情報產品中發佈。 晨哨情報領先一步切入全球交易機會。

上週五, 晨哨君全網獨家披露了《中國神秘財團擬百億美金收購好萊塢頂級電影公司》。

市場對此消息回饋熱烈, 不過也有很多疑問, 典型想法是:

第一, 是不是又一個土豪的異想天開?資金根本出不去啊!

第二, 是不是又是派拉蒙?已經傳過好幾輪緋聞了, 有點審美疲勞了!

晨哨君近日從接近美國方面的核心管道獲取了“關於此次交易的最新情報”, 在此分享三個核心資訊, 以饗晨哨讀者:

1) 本次交易雙方已經簽署完“履約保證”。 正式合約正在最後的緊張談判中。 如果後續順利, 有望在3到6個月內完成交割。

2) 本次交易所需資金將全部在境外解決,

所以無須走國內審批流程, 不受當下監管政策影響, 這將極大地保障交易落實。

3) 本次交易標的, 晨哨君已經獨家獲悉了這一被收購物件, 竟然是它——它就是出品了創下一舉奪得八項金像獎記錄的《亂世佳人》, 擁有 “007”等知名IP的“雄獅”米高梅!

需要說明一點, 上一篇文章傳遞的資訊略有失誤, 米高梅曾是好萊塢八大之一。 但不屬於當前的“好萊塢六大”之一。

但是要知道, 奧斯卡獎本身都是由米高梅電影公司創始人之一梅耶(Louis B. Mayer)發起成立的。 米高梅在全球電影史的地位和影響力絲毫不遜於當前的“BIG SIX”。

下面, 就讓我們來看看這個好萊塢豪門的精彩故事。

並購成就米高梅

1981年, 米高梅收購了發行《洛奇》系列電影以及擁有“007”IP的聯美公司, 並成立米高梅—聯美公司。 而“007”可能是迄今為止電影史上最值錢的IP。

1924年, 米特羅(Metro)電影公司的老闆瑪律科斯.洛夫收購了高德溫(Goldwyn)電影公司以及傳奇製片人路易士.梅耶(Mayer)的製片公司, 米高梅電影公司(MGM)正式成立, 梅耶成為米高梅的首任總經理。

其標誌是大家熟悉的“雄獅”形象。

上世紀三四十年代, 米高梅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是好萊塢最大的電影公司, 每年要生產約50部影片。 包括《亂世佳人》、《綠野仙蹤》、《魂斷藍橋》、《叛艦喋血記》以及《忠勇之家》等。 其中, 《亂世佳人》在調節通貨膨脹後, 是歷史上票房最高的電影, 並在第十二屆奧斯卡金像獎(1940)中榮獲八項大獎。

1948年5月, 美國最高法院根據反托拉斯法判定大公司非法壟斷, 該判決要求製作公司只管製片, 放棄發行和電影院業務的經營。 這對於像米高梅這樣集製作、發行和放映於一身的大型好萊塢公司簡直是世界末日。 而在其他好萊塢公司通過並購等形式不斷壯大之際, 米高梅卻是少有的在兼併收購中不斷衰弱的公司,

再也沒有回到過鼎盛時期的盛況。

上世紀60年代以後, 米高梅在資本市場上被多次交易。

1967年, 加拿大投資人老愛德格•布朗夫曼買下米高梅, 僅僅兩年後就轉手給拉斯維加斯資本家柯克•科克裡安。 後者在隨後幾十年裡多次“倒賣”米高梅, 牟利數以十億美金計。

1986年, CNN老闆特德•特納以14.5億美元從科克裡安手中收購米高梅, 不到三個月, 特納由於後悔竟以7.8億美元的價格將米高梅賣賣回給科克裡安。 隨後, 米高梅又被科克裡安以13億美元賣給義大利投資家吉安卡洛•帕萊蒂。 後者由於被指控在米高梅的交易中欺詐, 米高梅被法國里昂信託銀行公開拍賣, 沙特投資者接盤。 1996年, 科克裡安再次收購米高梅, 占股81%。

不過, 科克裡安對米高梅也並非一事無成, 1981年,米高梅收購了發行《洛奇》系列電影以及擁有“007”IP的聯美公司,並成立米高梅—聯美公司。而“007”可能是迄今為止電影史上最值錢的IP。

米高梅需要一個“爸爸”

對於當前的米高梅而言,找到一個能幫助自身拓展業務性和市場的“爸爸”至關重要,找到了,憑藉米高梅的豐富影片庫和007等知名IP, 未來與當前“六大”合稱“好萊塢七大”只是時間問題

上世紀90年代以來,皮克斯、夢工廠等公司都抓住了特效技術和3D動畫電影的潮流,而MGM反應遲鈍,2000年吳宇森導演的《風語者》投資超過1億美元,全球票房僅7700萬美元(電影票房一般達到成本的3倍才能盈虧平衡),米高梅財務情況進一步惡化,高層被迫辭職。該筆投資也顯示出當時米高梅高管之缺乏投資眼光。

2005年,米高梅的負債高達20億美元,距離破產僅一步之遙。2005年2月,以索尼為首的一群財團組建米高梅控股公司。4月,該控股公司通過一筆價值48億美元的杠杆收購收購了米高梅電影公司。不過,索尼並非米高梅的“救世主”,其只是看中了米高梅影片庫裡的4100部影片,並結合自身已有的影片數量,成功在高清DVD格式之爭中勝出。而米高梅則在裁員、關閉攝影棚等情況下進一步走向衰落,至2009年米高梅的債務已高達近40億美元,不得不選擇申請破產保護。

最終,一家沒什麼名氣的好萊塢製片廠“望遠鏡娛樂”(Spyglass Entertainment)將旗下的兩家子公司與米高梅合併,組成新的米高梅電影公司。新米高梅憑藉摩根大通的背書獲得銀行5億美元融資,告別破產進入重組。

在望遠鏡娛樂出現前,也曾傳出中資或入住米高梅,但最終不了了之。2015年以來,媒體也多次傳出中資有意收購米高梅,傳聞中的買家有王健林、馬雲等。2017年2月,華爾街日報的報導稱米高梅公司曾考慮將公司出售給中國買家,但談判最終破裂。

起死回生——已連續多年盈利,但收入來源仍單一

重組後,米高梅選擇了其“搖錢樹”《007》系列,2012年的《007:大破天幕殺機》成為007歷史上票房最高,全球總票房超過11億美元;另外還聯合華納兄弟旗下的新線影業(New Line Cinema)共同製作《霍比特人》,票房亦高達10.2億美元。在此帶動下,米高梅在2012年第四季度總收入超過9億美元,贏利4020萬美元。2014年的《007:幽靈黨》在全球也收穫8.8億美元票房的佳績,為007系列票房第二的影片。

從米高梅公佈的年報看,過去4年(2013-2016)均實現超過1億美元的盈利,分別為1.22億美元、1.56億美元,2.52億美元,1.56億美元。考慮到電影公司營收受電影票房影響較大,這個波動也不算太高。以下為2016/2015兩年的簡要財務資料。

不過,雖然持續盈利,但我們也可看出其收入太過倚重電影業務,過去兩年平均占總收入的的77%,對比近兩年最賺錢的迪士尼,後者擁有電視媒體,主題公園,大量衍生品業務等,米高梅由於業務單一,風險較其他背靠大型集團的“好萊塢六大”而言更高。

業務單一正是眾多分析師認為其2010年被迫破產重組的最重大教訓。

北美的電影市場差不多已飽和,多年沒有大幅增長,像米高梅這樣的公司,要麼拓展更多的業務,要麼拓展更大的市場,否則在經濟低迷或電影票房表現不佳的年份風險仍不小。但米高梅又缺乏一個當前“好萊塢六大”背後的“爸爸”,想要拓展更多業務並不容易;而2010年伸出援手的“望遠鏡娛樂”也沒太大背景,拓展更大市場難度也不小。對於當前的米高梅而言,找到一個能幫助自身拓展業務性和市場的“爸爸”至關重要,找到了,憑藉米高梅的豐富影片庫和007等知名IP, 未來與當前“六大”合稱“好萊塢七大”只是時間問題。

中國作為當前全球電影市場增長最快的市場,卻極為缺乏知名IP, 經典電影片庫。近年來中資不斷加大對海外影視相關產業的投資並購也正式基於這樣的“互補”邏輯。

所以,此次中資財團鉅資收購“百年老店”米高梅,最基本的邏輯必然是利用中國龐大的電影市場幫助米高梅重新煥發青春,發揮更大的價值,同時也促進國內電影產業的發展。

估值方面,彭博的資料顯示,目前米高梅在紐約場外市場交易的股票已高達96元/股,估值近46億美元。考慮到場外市場的流動性欠佳,該估值僅是一個參考。

2016年初,萬達集團收購美國傳奇影業給與後者的估值是35億美元,而傳奇影業在此前的2014年、2015年均出現不同程度虧損,且傳奇影業在歷史底蘊及影片庫方面都遠遠不及米高梅。

另外,當前的“好萊塢六大”之一的派拉蒙影業近年來票房一直不好,財務也一塌糊塗,2016年財年則是虧損4.45億美元。即使這樣,傳聞中資以80-100億美元的估值洽購時,仍遭到拒絕。

有傳奇影業和派拉蒙的先例,米高梅的收購估值肯定遠遠高於當前場外市場的46億美元。

晨哨君獨家獲悉,目前報價區間在80—100億美金。而此次中資買方財團由多家實力機構構成,以民營資本為主,領投機構控制人有可能是位L姓氏人士。

1981年,米高梅收購了發行《洛奇》系列電影以及擁有“007”IP的聯美公司,並成立米高梅—聯美公司。而“007”可能是迄今為止電影史上最值錢的IP。

米高梅需要一個“爸爸”

對於當前的米高梅而言,找到一個能幫助自身拓展業務性和市場的“爸爸”至關重要,找到了,憑藉米高梅的豐富影片庫和007等知名IP, 未來與當前“六大”合稱“好萊塢七大”只是時間問題

上世紀90年代以來,皮克斯、夢工廠等公司都抓住了特效技術和3D動畫電影的潮流,而MGM反應遲鈍,2000年吳宇森導演的《風語者》投資超過1億美元,全球票房僅7700萬美元(電影票房一般達到成本的3倍才能盈虧平衡),米高梅財務情況進一步惡化,高層被迫辭職。該筆投資也顯示出當時米高梅高管之缺乏投資眼光。

2005年,米高梅的負債高達20億美元,距離破產僅一步之遙。2005年2月,以索尼為首的一群財團組建米高梅控股公司。4月,該控股公司通過一筆價值48億美元的杠杆收購收購了米高梅電影公司。不過,索尼並非米高梅的“救世主”,其只是看中了米高梅影片庫裡的4100部影片,並結合自身已有的影片數量,成功在高清DVD格式之爭中勝出。而米高梅則在裁員、關閉攝影棚等情況下進一步走向衰落,至2009年米高梅的債務已高達近40億美元,不得不選擇申請破產保護。

最終,一家沒什麼名氣的好萊塢製片廠“望遠鏡娛樂”(Spyglass Entertainment)將旗下的兩家子公司與米高梅合併,組成新的米高梅電影公司。新米高梅憑藉摩根大通的背書獲得銀行5億美元融資,告別破產進入重組。

在望遠鏡娛樂出現前,也曾傳出中資或入住米高梅,但最終不了了之。2015年以來,媒體也多次傳出中資有意收購米高梅,傳聞中的買家有王健林、馬雲等。2017年2月,華爾街日報的報導稱米高梅公司曾考慮將公司出售給中國買家,但談判最終破裂。

起死回生——已連續多年盈利,但收入來源仍單一

重組後,米高梅選擇了其“搖錢樹”《007》系列,2012年的《007:大破天幕殺機》成為007歷史上票房最高,全球總票房超過11億美元;另外還聯合華納兄弟旗下的新線影業(New Line Cinema)共同製作《霍比特人》,票房亦高達10.2億美元。在此帶動下,米高梅在2012年第四季度總收入超過9億美元,贏利4020萬美元。2014年的《007:幽靈黨》在全球也收穫8.8億美元票房的佳績,為007系列票房第二的影片。

從米高梅公佈的年報看,過去4年(2013-2016)均實現超過1億美元的盈利,分別為1.22億美元、1.56億美元,2.52億美元,1.56億美元。考慮到電影公司營收受電影票房影響較大,這個波動也不算太高。以下為2016/2015兩年的簡要財務資料。

不過,雖然持續盈利,但我們也可看出其收入太過倚重電影業務,過去兩年平均占總收入的的77%,對比近兩年最賺錢的迪士尼,後者擁有電視媒體,主題公園,大量衍生品業務等,米高梅由於業務單一,風險較其他背靠大型集團的“好萊塢六大”而言更高。

業務單一正是眾多分析師認為其2010年被迫破產重組的最重大教訓。

北美的電影市場差不多已飽和,多年沒有大幅增長,像米高梅這樣的公司,要麼拓展更多的業務,要麼拓展更大的市場,否則在經濟低迷或電影票房表現不佳的年份風險仍不小。但米高梅又缺乏一個當前“好萊塢六大”背後的“爸爸”,想要拓展更多業務並不容易;而2010年伸出援手的“望遠鏡娛樂”也沒太大背景,拓展更大市場難度也不小。對於當前的米高梅而言,找到一個能幫助自身拓展業務性和市場的“爸爸”至關重要,找到了,憑藉米高梅的豐富影片庫和007等知名IP, 未來與當前“六大”合稱“好萊塢七大”只是時間問題。

中國作為當前全球電影市場增長最快的市場,卻極為缺乏知名IP, 經典電影片庫。近年來中資不斷加大對海外影視相關產業的投資並購也正式基於這樣的“互補”邏輯。

所以,此次中資財團鉅資收購“百年老店”米高梅,最基本的邏輯必然是利用中國龐大的電影市場幫助米高梅重新煥發青春,發揮更大的價值,同時也促進國內電影產業的發展。

估值方面,彭博的資料顯示,目前米高梅在紐約場外市場交易的股票已高達96元/股,估值近46億美元。考慮到場外市場的流動性欠佳,該估值僅是一個參考。

2016年初,萬達集團收購美國傳奇影業給與後者的估值是35億美元,而傳奇影業在此前的2014年、2015年均出現不同程度虧損,且傳奇影業在歷史底蘊及影片庫方面都遠遠不及米高梅。

另外,當前的“好萊塢六大”之一的派拉蒙影業近年來票房一直不好,財務也一塌糊塗,2016年財年則是虧損4.45億美元。即使這樣,傳聞中資以80-100億美元的估值洽購時,仍遭到拒絕。

有傳奇影業和派拉蒙的先例,米高梅的收購估值肯定遠遠高於當前場外市場的46億美元。

晨哨君獨家獲悉,目前報價區間在80—100億美金。而此次中資買方財團由多家實力機構構成,以民營資本為主,領投機構控制人有可能是位L姓氏人士。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