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這幾個字被錯寫了上千年,但99%的中國人都沒意識到

據說倉頡在造字時“天雨粟, 鬼夜哭”, 真可謂驚天地、泣鬼神。 漢字作為目前世界上唯一仍在使用的象形文字, 既說明了漢字強大的生命力, 又說明漢字本身具有的靈力。 漢字不僅有音、形、義的內涵, 更是融入了國學的智慧, 蘊含了古人偉大的哲學思想。

聊舉幾例:比如說“富”字, 就包含了“一半是福, 一半是災”的思想, 這就是俗話說的“富貴險中求”。 而這個俗字, 為人穀, 以人與谷的關係定義“俗”, 人不能無穀, 故亦不能免俗。 如亦免俗, 則已非人, 弗人者, “佛”也。

在漢字的發展過程中, 從最初的符號到甲骨文, 再到金文到大小篆體、隸書到楷書,

前後歷經近萬年, 在這過過程中產生了8萬多的漢字, 如此浩大的工程, 出點小差錯是再所難免的。

比如“射”與“矮”。 射”身寸, 分明就是矮的含義, 讀音為(ǎi);而“矮”字形矢委, 矢者, 箭也, 委者, 放也, 顯然表意為“射”, 讀音為(shè)。 這兩個字是不是弄顛倒了呢?

傳說是有一次孔聖人在給弟子上課時喝醉了酒, 把這倆字教顛倒, 當他酒醒後大吃一驚, 但為了顧全自己的面子, 也就將錯就錯, 千百年來。 這兩個字以訛傳訛, 流傳至今。

小心我彈你老二!

又據傳說, 孔子和佛祖如來打賭, 看誰識的字多?如果誰輸了, 就要被對方彈一下腦門。

先由聖人寫了一個“矮”字, 問佛祖, 佛祖說念“ai(矮)”。 聖人說 “不對,應念 she(射)! 矢乃箭, 委乃放, 箭從弓上放出去, 當然是射。 ”。 佛祖問:“那ai(矮)字怎麼寫?”聖人寫了一個“射”字說:“這才是ai(矮)嘛。 身子只有一寸之長, 不是矮嗎?”佛祖輸啦, 於是伸過頭去讓聖人彈了一下, 所以至今如來的腦門上還有一紅點呢。

輪到佛祖出題啦, 佛祖寫了個「出」字, 聖人念“chu(出)”, 佛祖說, “不對,應念zhong(重)!” 兩座山疊在一起,

壓力山大當然是重嘍!”。

聖人問:“那chu(出)字怎麼寫?”佛祖寫了個「重」字說, “這才是chu(出))嘛, 人在千里之外, 當然是出門出嘍!”這次聖人輸了, 該讓佛祖彈腦門了, 可是等到佛祖伸手要彈的時候, 聖人早已溜之大吉了, 所以佛祖的手現在還伸著想彈聖人的腦門呢!咳咳, 以上兩則完全是段子。 關於這四個字是不是漢字史上的冤假錯案呢?且聽小編娓娓道來。

“射”“矮”之爭, 最早出自清人沈起鳳的筆記《諧鐸》第七卷:“錦屏女子葉佩纕, 有夙慧, 七歲就傅讀書, 通妙解。 嘗謂師曰:‘古人造字, 會意象形, 而有時亦多誤處。 ’師詢其指。 曰:‘矮字明系委矢, 宜讀如射。 射字明系寸身, 宜讀如矮。 今顛倒字義, 豈非古人之誤歟?’”都說自古英雄出少年, 這個漢字史上的BUG竟然被一個七歲女童發現了!這個究竟算不算BUG呢?

讓我們重播一下漢字史:先看射字, 甲骨文中就是“張弓搭箭”的意思。 而金文中又在弓箭之上加了一個手(又), 讓射的這個動作更具體了。 但是從篆體開始, 弓字演變成了“身”, “又”演變成了“寸”。

這個演變有點突然, 以至於後來《說文解字》無法自圓其說, 只能強詞奪理“射, 弓弩發於身而中於遠也”。 “篆文射, 從身從寸。 寸, 法度也, 亦手也。 ”這是因為甲骨文的發現是在清末, 而許慎的東漢, 並不知道“射”字的源流, 以至於射字在傳承過程中發生了“基因突變”。

其實, 小篆時代, 人們已經認識到射字說的不太通, 於是又創造了射的另一種寫法, 左身右矢的“身矢字。 還有個很罕見的寫法, 左邊是正確的弓字, 右邊是個又(又也是手, 沒有錯誤)“身又”字, 也許正是由於這個過渡期的身又字, 又加速了“射”字向錯誤的方向進一步演變。 那麼矮字是不是“射”字的本體字呢?

矮字源流

看上圖,“矮”是個會意字。矢本意是箭,因為箭要求非常筆直,因此古人常用箭來作為尺度。如以矢為偏旁的字:“矩:畫直角的工具”“ 矯:原義是把箭揉直的工具。”“矱:蒦聲,yuē,含義為尺度,法度。”再看矮字的源流:甲骨文中並沒有“矮”字,而篆書中的“矮”與今天的矮字已經大致相同,女上有禾,立於箭旁,是不是很像我們現在量身高呢?從字義講,女捧禾的“委:字表示祭祀,也有謙卑、低之意,與“矮”義相近,所以說應該說矮字在傳襲上是沒有任何疑點的。.至於“出(chu)”與“重(zhong)”,就更無任何異議了。在甲骨文或金文中是腳板從洞穴出伸出來,表示“走出、出來的意思”。 重是形聲字,重字下裡實為繁體的東字,由“壬”與“東”組成,本義是是厚的意思。此外的例子如“牛”(單角為半)與“半”(雙角為牛),也是在漢字演變過程中發生的自然演化,為嚴肅的國學提供一點歡樂罷了。

更多有趣的國學知識,請關注頭(微)條(信)號“不正經國學”。不正經國學——為國學加點料。

矮字源流

看上圖,“矮”是個會意字。矢本意是箭,因為箭要求非常筆直,因此古人常用箭來作為尺度。如以矢為偏旁的字:“矩:畫直角的工具”“ 矯:原義是把箭揉直的工具。”“矱:蒦聲,yuē,含義為尺度,法度。”再看矮字的源流:甲骨文中並沒有“矮”字,而篆書中的“矮”與今天的矮字已經大致相同,女上有禾,立於箭旁,是不是很像我們現在量身高呢?從字義講,女捧禾的“委:字表示祭祀,也有謙卑、低之意,與“矮”義相近,所以說應該說矮字在傳襲上是沒有任何疑點的。.至於“出(chu)”與“重(zhong)”,就更無任何異議了。在甲骨文或金文中是腳板從洞穴出伸出來,表示“走出、出來的意思”。 重是形聲字,重字下裡實為繁體的東字,由“壬”與“東”組成,本義是是厚的意思。此外的例子如“牛”(單角為半)與“半”(雙角為牛),也是在漢字演變過程中發生的自然演化,為嚴肅的國學提供一點歡樂罷了。

更多有趣的國學知識,請關注頭(微)條(信)號“不正經國學”。不正經國學——為國學加點料。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