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中國首批綠色電力證書核發 未來有望取代可再生能源補貼制

6月12日, 中國首批綠色電力證書(下稱綠證)核發, 來自20個新能源發電項目的2.3億度電力以法律形式被蓋上“綠色”戳印, 與之相對應的綠證將在7月1日進入全國綠證自願認購平臺正式掛牌出售。 對於中國可再生能源行業而言, 綠證從自願過渡到強制後, 有望在未來取代運行多年的補貼機制。

上述通知稱, 本次共對20個新能源發電項目核發了230135個綠證, 綠證表徵的上網電量共23013.5萬千瓦時, 所獲綠證項目主要分佈于江蘇、山東、河北、新疆等六個省份, 合計裝機容量112.5萬千瓦。

為何要以綠證取代補貼?

目前, 中國集中式光伏、風電普遍採用“標杆電價”的補貼政策。

補貼政策在過去數年內推動了光伏、風電產業的迅猛發展, 使中國成為全球新能源裝機容量最大的國家。 但隨著補貼資金的逐年拖欠, 補貼缺口以幾何級數迅速擴大。 據國家發改委價格司副處長支玉強此前介紹, 2016年上半年, 可再生能源的補貼資金缺口達到550億元, 至去年年底預計突破600億元。 與此同時, 部分地區的棄風棄光率在不斷刷新歷史紀錄。

在這一大背景下, 以綠色證書交易機制將補貼市場化, 從而降低國家財政資金的直接補貼強度, 成為主管部門的共識。

根據今年2月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和國家能源局聯合下發的《通知》, 綠證的試行發放對象為陸上風電、光伏發電企業(不含分散式光伏發電)所生產的可再生能源發電量,

每兆瓦(1兆瓦=1000千瓦)電量核發1個綠證。 風電、光伏發電企業出售可再生能源綠色電力證書後, 相應的電量不再享受國家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資金的補貼。

《通知》規定, 認購價格按照不高於證書對應電量的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資金補貼金額由買賣雙方自行協商或者通過競價確定認購價格。 舉個例子, 某地風電標杆電價0.61元/千瓦時, 當地火電標杆電價0.35元/千瓦時, 那麼這個風電的證書最高價為0.61-0.35=0.26元, 賣證書只能比這個低, 不能比這個高;如果當地光伏標杆電價為0.9元/千瓦時, 那麼光伏綠色電力證書定價必須低於0.9元-0.35元=0.55元。

自7月1日開始實施的綠證交易依然基於自願。

誰來買綠色證書?在缺乏強制考核機制的情況下, 除了政府機關、事業單位及一些想要彰顯環保理念的大公司、公益組織外, 恐怕很少會有市場主體有動力購買證書, 交易規模有限。

但《通知》明確提出, “根據市場認購情況, 自2018年起適時啟動可再生能源電力配額考核和綠色電力證書強制約束交易。 ”也就是說, 今後當供(售)電或發電企業被強制要求一定比例的可再生能源電力時, 如果達不到要求、又不想自投, 可以在市場上通過購買綠色證書來完成。

“強制交易綠證+配額制”如何推進尚不明朗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員時璟麗曾表示, 據初步測算, 如考慮綠色證書交易實施起步階段的幾年內, 一個綠色證書(一兆瓦時)價格約100元,

則現有可再生能源基金規模基本可滿足電價補貼需要。

目前, 美國、日本、德國、澳大利亞等20多個國家均實行了綠色電力證書交易制度, 既有配額考核售電端的國家, 也有強制約束發電端的情況。 不同強制配額路徑的選擇背後, 是大量的博弈。

去年4月, 國家能源局曾下發一份徵求意見稿, 擬對燃煤火電機組強制實行非水可再生能源的配額考核機制, 提出到2020年, 國內所有火電企業所承擔的非水可再生能源發電量配額需占火電發電量的15%以上, 否則將取消其發電業務許可證。

該意見稿遭到發電企業的極力反對。 一種觀點認為, 在煤電機組已經繳納了可再生能源附加的情況下, 為何還要讓其買綠證、攤派任務呢?這等於直接擠壓了發電企業的利潤。

從目前已出臺的檔看, “強制交易綠證+配額制”政策組合將如何推行, 依然沒有明確的答案。

“但目前大力治理霧霾的形勢下, 發電企業再反對也只是時間和節奏的問題, 大的政策方向不會變。 由於發電資源更為集中, 對發電端進行管控, 管控效率和效果更好。 ”一位市場分析人士對澎湃新聞表示。

“消費者如果想完成能源轉型, 想要削減化石能源的排放或是解決大氣污染問題, 必然會經歷這樣的過程, 這確實是一個整體社會成本的提高的過程, 如果想要好的自然環境就要多付費, 現在無非是在找幾個方面的平衡點。 ” 中國迴圈經濟協會可再生能源專業委員會政策研究部主管彭澎說, 現在出臺的綠色證書政策還只是一個自願性質的檔,迫切需要厘清考核物件是誰、考核目標、考核獎懲措施,這些都有待細則進一步明確,否則無法完成預期目的。

現在出臺的綠色證書政策還只是一個自願性質的檔,迫切需要厘清考核物件是誰、考核目標、考核獎懲措施,這些都有待細則進一步明確,否則無法完成預期目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