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跨界太過癮?演員王珞丹在文化人聚會上稱要做文化節目了!

提到王珞丹, 總是能想到——“文藝、真實、堅持自我”。 為了體驗街頭唱歌的感覺, 她會在路邊借來一把吉他自彈自唱;工作室發出來的照片, 也是光影交錯的寫意照, 充滿夢幻更是極致文藝;對音樂的上心有目共睹, 參加《跨界歌王》的表現也可以說是可圈可點。 耿直范的文藝女神形象, 成為觀眾們津津樂道的話題。

耿直的王珞丹也喜歡不斷突破自我, 在被稱為文人聚會的2017年優酷奇妙夜的現場, 她向大家介紹了自己的跨界文化真人秀《你好!老傢夥》。 王珞丹要跨界搞事情, 還是一件她從來沒做過的大事!

《你好!老傢夥》, 實力走心打造時尚匠心

宣佈這件大事的時候, 王珞丹講了一個小插曲。 兩年前外出旅遊, 在京都的陶藝館中, 王珞丹做了人生中的第一個陶藝罐子。 陶器被燒制好後, 陶藝館將它寄給了王珞丹。 由於路上運送的顛簸, 到手的罐子只是一些碎片。 捨不得這個有意義的罐子, 王珞丹在網上找到了一個年輕的專業修繕師傅。 多次接觸後, 他們交流的東西越來越多, 修繕師傅告訴她, 他的同學當中就他一人還在堅持, 大家都不做這一行了。

因為出演青春勵志劇《奮鬥》而走紅, 從作品來看, 2014年是王珞丹的事業小高峰, 此後作品開始減產, 然而這兩年王珞丹卻沒有真的閑下來。 她一直在著手準備一部一部將傳統手藝打造成時尚爆款的節目《你好!老傢夥》, 希望借助明星的影響力來推介中國匠心文化, 尋找手藝、尋找有執念的人, 一起來保護手工藝術, 增加這些現在和過去的藝術在未來存在的可能性。

在這期間, 一部叫做《了不起的匠人》微紀錄片上線了, 播出後在觀眾中口碑非常好。 這部講述了20位極具匠心的匠人手藝人生的紀錄片, 讓王珞丹又喜又憂。 片子的播出, 匠人文化得以傳播, 也證明了自己所做的事情是被認可的, 的確讓人開心。 不過想做的事情被人做了, 準備了這麼久的《你好!老傢夥》是不是該放棄了?

但緣分似乎總是很玄妙,如今《了不起的匠人》的製作方知了青年也成了《你好!老傢夥》的主要合作團隊。經驗豐富、實力強大的製作團隊加盟,這部準備充分、文藝明星加持的紀錄片被一致看好。

談到匠人紀錄片,總是不能繞過豆瓣評分高達9.3的《我在故宮修文物》。這部好評度非常高的紀錄片,紀錄了文物修復專家的日常、頂級文物的修復過程、中國文化的瑰麗。相比起這部講述“廟堂之上”的稀世珍奇,《你好!老傢夥》更多的展現則是“江湖之遠”的民間奇跡。在貌不驚人、身懷絕技的匠人們的擺弄下,器物似乎有了魂魄,簡單的生活也被點綴得更加新奇。

泛文化節目成文人聚集地,新玩法即將登場

不只是王珞丹,有文化憧憬的社會各界人士也紛紛跨界,在垂直細分領域——泛文化節目的沃土中開闢新的玩法。所謂泛文化節目,就是將傳統文化節目用老少皆宜的大白話表達。類似於《你好!老傢夥》,把明星陽光燦爛正能量植入到文化節目,以知識分享、智慧輸出、精神愉悅為基本使命。

高曉松首次跨界,送上了清談脫口秀節目《曉說》。這檔文化節目,上說星辰滿月,下說販夫走卒。如果說話是門藝術,高曉松無疑是其中的巧匠,他的文化節目用正確的立場和大家對話,承擔起勸善、啟智的責任。

藝術家陳丹青的《局部》,被很多鐵粉稱為是“最能喂飽靈魂”文化節目。那些年我們沒有上過的美育課,都將跟隨著陳老師的眼睛,透過遼闊的萬華世界,在極好看的鏡頭中逐漸補齊。

羅振宇跨年演講——《時間的朋友》,四小時的說話,那麼久也沒有讓人乏味,演講的水準被網友評價為是登峰造極。嘮嗑似的講話,把概念和定義用普羅大眾能表達的方式來表達。大故事的邏輯,認知之外的事情和機會,在話語的包裝下聽起來也顯得高大上。

這些成熟的泛文化節目將優酷文化類型節目推向高峰,深諳網友心理的優酷新推內容也在探索文化節目的全新玩法。《野蠻學院》以師生競技pk養成鮮肉網紅,寓教於樂;《繽紛水果傳》將知識、遊戲、娛樂多方互動,推出水果界顏值最高紀錄片,打造水果版《舌尖上的中國》;《三日為期》講述人和人之間奇妙相遇,通過互聯網看到別人做了我們沒有做過的事情,過著我們的第二種人生。

沒有華麗的舞臺,沒有驚人的特效,沒有大肆的宣傳,一個人、一件物品、一件小事,就能征服觀眾,這背後是大眾瞭解傳統文化的需求以及文化本身蘊藏的力量。娛樂成為文化內容的附庸,文化也更有趣、更有力。正如王珞丹的《你好!老傢夥》,將枯燥的文化溯源之旅與當下時尚結合,用行動來實現文化的嚮往與憧憬。在尋找內心的發展過程中,助力中國文化的撒播與傳承,為文化塑造了一個更酷的靈魂。

優酷的slogan是這世界很酷。如今一口氣發佈《你好!老傢夥》等多檔泛文化節目,這是要喂飽饑渴靈魂的節奏啊! 一直努力讓心靈更加豐沛的我們,是時候跟隨著他們的步伐,讓世界知道我們的靈魂到底可以有多酷了!

但緣分似乎總是很玄妙,如今《了不起的匠人》的製作方知了青年也成了《你好!老傢夥》的主要合作團隊。經驗豐富、實力強大的製作團隊加盟,這部準備充分、文藝明星加持的紀錄片被一致看好。

談到匠人紀錄片,總是不能繞過豆瓣評分高達9.3的《我在故宮修文物》。這部好評度非常高的紀錄片,紀錄了文物修復專家的日常、頂級文物的修復過程、中國文化的瑰麗。相比起這部講述“廟堂之上”的稀世珍奇,《你好!老傢夥》更多的展現則是“江湖之遠”的民間奇跡。在貌不驚人、身懷絕技的匠人們的擺弄下,器物似乎有了魂魄,簡單的生活也被點綴得更加新奇。

泛文化節目成文人聚集地,新玩法即將登場

不只是王珞丹,有文化憧憬的社會各界人士也紛紛跨界,在垂直細分領域——泛文化節目的沃土中開闢新的玩法。所謂泛文化節目,就是將傳統文化節目用老少皆宜的大白話表達。類似於《你好!老傢夥》,把明星陽光燦爛正能量植入到文化節目,以知識分享、智慧輸出、精神愉悅為基本使命。

高曉松首次跨界,送上了清談脫口秀節目《曉說》。這檔文化節目,上說星辰滿月,下說販夫走卒。如果說話是門藝術,高曉松無疑是其中的巧匠,他的文化節目用正確的立場和大家對話,承擔起勸善、啟智的責任。

藝術家陳丹青的《局部》,被很多鐵粉稱為是“最能喂飽靈魂”文化節目。那些年我們沒有上過的美育課,都將跟隨著陳老師的眼睛,透過遼闊的萬華世界,在極好看的鏡頭中逐漸補齊。

羅振宇跨年演講——《時間的朋友》,四小時的說話,那麼久也沒有讓人乏味,演講的水準被網友評價為是登峰造極。嘮嗑似的講話,把概念和定義用普羅大眾能表達的方式來表達。大故事的邏輯,認知之外的事情和機會,在話語的包裝下聽起來也顯得高大上。

這些成熟的泛文化節目將優酷文化類型節目推向高峰,深諳網友心理的優酷新推內容也在探索文化節目的全新玩法。《野蠻學院》以師生競技pk養成鮮肉網紅,寓教於樂;《繽紛水果傳》將知識、遊戲、娛樂多方互動,推出水果界顏值最高紀錄片,打造水果版《舌尖上的中國》;《三日為期》講述人和人之間奇妙相遇,通過互聯網看到別人做了我們沒有做過的事情,過著我們的第二種人生。

沒有華麗的舞臺,沒有驚人的特效,沒有大肆的宣傳,一個人、一件物品、一件小事,就能征服觀眾,這背後是大眾瞭解傳統文化的需求以及文化本身蘊藏的力量。娛樂成為文化內容的附庸,文化也更有趣、更有力。正如王珞丹的《你好!老傢夥》,將枯燥的文化溯源之旅與當下時尚結合,用行動來實現文化的嚮往與憧憬。在尋找內心的發展過程中,助力中國文化的撒播與傳承,為文化塑造了一個更酷的靈魂。

優酷的slogan是這世界很酷。如今一口氣發佈《你好!老傢夥》等多檔泛文化節目,這是要喂飽饑渴靈魂的節奏啊! 一直努力讓心靈更加豐沛的我們,是時候跟隨著他們的步伐,讓世界知道我們的靈魂到底可以有多酷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