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有什麼區別?唐僧西天取經取的是大乘還是小乘?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中歷史最悠久的, 大致分為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

“乘”是馬車的意思, 佛教中用馬車來比喻度眾生的工具。

一般來說, 所謂小乘佛教, 就是度己, 以求自我完善與解脫。

所謂大乘佛教, 就是將無量眾生全部度到彼岸, 度己亦度人。

但這只是表面, 大乘和小乘的內涵並非如此簡單。

大乘和小乘最大的區別在於對人性和佛性的認識上, 或者說在於對人有沒有佛性這一認識上不同。

人有沒有佛性?小乘佛教認為沒有。 人就是人, 佛就是佛。 人不可能成佛, 最多只能修到羅漢的果位, 從而解脫自己。

小乘佛教不是不度人, 而是認為人只能通過修行度己而不可能度別人。

大乘佛教則認為, 人性中本來就有佛性, 只不過被紅塵迷住了。 通過修行, 就能“明心見性”, 從而成佛。 因此大乘佛教認為人不僅能度己, 也可以普渡眾生。

大乘佛教四大菩薩

佛教在世界上的分佈主要在東亞和東南亞, 而佛教的發源地印度幾乎已經絕跡了。

其中大乘佛教主要在中國和中國周邊的朝鮮、日本等, 小乘佛教主要在東南亞。

佛教的傳播

這一點和基督教很像, 基督教發源於中東, 而今天基督教主要分佈在歐美,

但在中東已絕跡, 全部都是伊斯蘭教。

貞觀二年, 西元628年, 玄奘西行取經。 曆十七年, 西元645年回到長安。

那麼唐僧取經取的經是大乘還是小乘?

玄奘西行

《西遊記》中有言, 在玄奘西行之前前, 觀音化身一禪師講法, 並說他講的是小乘佛法, 而西天有大乘佛法。

後來唐太宗問, 大乘佛法有什麼好處?觀音說, 能普渡眾生, 能讓苦難中的人, 脫離苦海。 因此唐僧取的是大乘佛法。

其實這種說法是錯誤的, 大乘佛法早在東漢時就由月氏國傳入中土。 魏晉玄學的後期衍生了“佛玄”的討論, 其中六家七宗的般若學與《肇論》便是其結晶, 其中的般若學即屬於大乘佛教。

唐初, 北方流行已久的《涅槃經》、《成實經》、《毗曇》學與真諦在南方譯傳的《攝論》、《俱舍論》, 構成當時南北佛學的主流。 但玄奘師通過學習, 深感真諦等古德譯著不善, 致使義理含混, 理解不一, 注疏也不同, 對一些重要的理論問題分歧很大, 難以融合。

因此, 玄奘法師西行是為了規範和整合此前的翻譯, 為了重新教譯, 因此玄奘要到天竺去取至真至純的佛經。


玄奘取經路線

貞觀十五年(西元641年), 玄奘42歲, 與戒日王會晤, 並得到優渥禮遇。 戒日王決定以玄奘為論主, 在曲女城召開佛學辯論大會, 在五印18個國王、3000個大小乘佛教學者和外道2000人參加。 當時玄奘講論, 任人問難, 但無一人能予詰難。

玄奘一時名震五印,並被大乘尊為“大乘天”,被小乘尊為“解脫天”。

歸國後玄奘法師譯經,最終建立了系統的中國佛教邏輯。

另外,對於印度史來說,無論怎麼樣誇大玄奘法師的重要性都不為過。中世紀印度的歷史漆黑一片,玄奘的《大唐西域記》是惟一的亮光。《大唐西域記》就像一把火炬,照亮了印度塵封已久的真實歷史。

玄奘一時名震五印,並被大乘尊為“大乘天”,被小乘尊為“解脫天”。

歸國後玄奘法師譯經,最終建立了系統的中國佛教邏輯。

另外,對於印度史來說,無論怎麼樣誇大玄奘法師的重要性都不為過。中世紀印度的歷史漆黑一片,玄奘的《大唐西域記》是惟一的亮光。《大唐西域記》就像一把火炬,照亮了印度塵封已久的真實歷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