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邳州元宵習俗(縣級非遺保護專案)

邳州元宵習俗

文/邳州非遺保護中心 網路配圖

正月十五為元宵節, 民間活動是送燈、觀燈、鬧燈, 所以又叫燈節。 元宵節始于漢代,

劉邦死後, 呂後篡權, 呂氏勢力把持朝政, 漢文帝劉恒在周勃、陳平輔佐下剷除了諸呂勢力, 做了皇帝, 這天就是正月十五日, 每逢正月十五日, 漢文帝就微服出宮到街市上與民同樂, 通宵達旦, 以示紀念, 就將正月十五日定為元宵節(元宵節由來傳說之一)。

邳州地處蘇北, 與齊魯接壤。 水災之年齊魯客水從境內流過, 多造成水災而生瘟疫。 大旱之年, 邳北又多山地高易旱缺水, 又會遭蟲災。 邳州人在這種情況下生活感到不安, 為求平安和溫飽, 每年正月十五與全國人民共度元宵節時, 就參入了當地的活動內容與方式, 凸顯了本地特色。 做燈, 即做面燈或蘿蔔燈。 面燈是將厚面皮用手指捏成多角狀, 在鍋中蒸熟即成。 蘿蔔燈是用紅蘿蔔、胡蘿蔔塊段作燈座。 然後用一根秫糜批子作柱, 纏上棉花, 醮上豆油, 插在面燈座或蘿蔔燈上, 點燃後就是面燈或蘿蔔燈了。 照燈, 是將手中的面燈向人體諸部位和五官照一照, 向室內的避靜處照一照, 口中還念有“正月十五照一照, 蠍子蚰蜒都上吊”的咒語,

以此來照宅除蟲, 照五官而不生病, 反映了以火驅蟲驅邪原始習俗遺留的內容。 送燈, 是邳州人禳災的習俗, 將蘿蔔燈點燃後, 送到家前房後或汊路口處, 即老百姓說“齷齪”、“髒”的地方, 口念“金燈銀燈, 保我全家得安寧”。 河邊的汪邊的人們做紙燈, 點燃後放在河裡、汪裡, 以祀水神河神。 “照”與“兆”諧音, 是徵兆之意, 反映了人們乞求本年有好兆頭的願望。 觀燈, 又叫賞燈, 觀燈主要是彩燈, 彩燈有紙質的綢質的, 品種繁多:有圓球燈、方型燈、五星燈、走馬燈、滾龍燈、獅子燈等。 有的掛在門前, 有的掛在室內, 為了娛樂, 有的村落還舉辦燈展, 燈盞中垂掛有燈謎, 供人猜測, 內容包羅萬象, 沒有一定文化知識的人不易猜測。 這種觀燈、賞燈猜謎的活動,
既能抒情遣興, 鍛煉思維, 又增長了知識, 是很好的益智娛樂活動。 觀燈中還有觀放焰火煙花的, 有觀泥垛垛煙花的, 有觀旗呼煙花的, 兒童更喜愛手捏提嘴煙花和地老鼠煙花。 在觀賞中取樂, 在燃放中娛樂, 到處呈現鬧元宵鬧花燈的場景。

(元宵節照耳朵習俗 圖/郭銳)

在邳州北部還有舞火把的習俗, 晚間, 一夥一夥少年兒童把紮好的火把帶到田間點燃, 有的用胳膊繞轉成火圈, 有的拋向空中如仙女散花, 邊拋邊唱:“柴火把亮又明, 田地裡害蟲全滅淨”。 據說元宵火把火色偏紅兆旱, 火色偏白兆澇。 這是邳州保留下來對火的崇拜, 對豐年期祈的娛天神的形式。 這些習俗在過去都是節日期間正常活動, 現在節日習俗已經越來越簡化, 甚至找不到一丁點過去的影子了。

如今的正月十五鬧元宵還體現在舞龍、舞獅子、劃旱船、走高蹺、跑竹馬、花車舞的舞蹈中,其景象熱鬧非凡,凸顯了邳州民俗民風的地方特色。

(跑竹馬習俗 圖/郭銳)

吃元宵,正月十五吃元宵是邳南的習俗,邳北部分地區主食是餃子,吃元宵和餃子在元宵中體現不了“鬧”的場面,只是這天的飲食罷了。吃元宵寓示著春節至今日而止,人們又走上男耕女織的平常人家生活了。正月十五元宵節習俗對民族民俗的起源和燈籠製作的歷史和文化藝術有較高的研究價值。

“邳州元宵習俗”於2012年被邳州市人民政府列入縣級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名錄。

如今的正月十五鬧元宵還體現在舞龍、舞獅子、劃旱船、走高蹺、跑竹馬、花車舞的舞蹈中,其景象熱鬧非凡,凸顯了邳州民俗民風的地方特色。

(跑竹馬習俗 圖/郭銳)

吃元宵,正月十五吃元宵是邳南的習俗,邳北部分地區主食是餃子,吃元宵和餃子在元宵中體現不了“鬧”的場面,只是這天的飲食罷了。吃元宵寓示著春節至今日而止,人們又走上男耕女織的平常人家生活了。正月十五元宵節習俗對民族民俗的起源和燈籠製作的歷史和文化藝術有較高的研究價值。

“邳州元宵習俗”於2012年被邳州市人民政府列入縣級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名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