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演個精神患者就是演技好?這才是演戲的最高境界!

很多演員, 以演精神病患者為榮。 為啥呢?因為飾演精神病人, 對演技有極深的考驗。 縱觀影史, 真正獲得肯定的精神病角色, 都是看起來像精神病, 實際上又不像精神病的。

霍普金斯飾演的漢尼拔, 頭腦恐怕比誰都清晰。 達斯汀·霍夫曼在《雨人》中, 飾演的自閉症“哥哥”, 卻有著孩童般的純粹和可愛。

《雨人》

這個度非常不好把握, 但很多演員對此類角色卻趨之若鶩。 西恩·潘在《我是山姆》中貢獻了反例:將“父親”一角表演得用力過猛, 被網友戲謔“別人演瘋子都是假演, 你是活脫脫演成了真瘋”。

用力過猛的西恩·潘

再看小李演了那麼多精神有問題的人, 最後還不是用燃燒生命的《荒野獵人》才拿到了奧斯卡。

很多演員走了反路, 誤以為挑戰精神病患者角色就容易獲獎。 殊不知真正因這類角色獲獎的演員恰恰因為自身擁有了強大的角色控制能力。

今天, 小玩就為大家介紹一部充滿神經質標籤的黑色幽默英劇《9號秘事》, 來看看一群“精神病”如何用演技+腦洞貢獻了一部堪稱完美的劇集。

《9號秘事》第三季海報

這部劇也在前不久迎來了第三季。 闊別上一季後牽腸掛肚兩年, 依然對千轉百回的劇情震撼、對夾雜其中的黑色幽默驚歎, 儘管“神劇”一詞早已用爛, 但我還是不吝讚美它如何神奇。

IMDb觀眾給了這部劇8.4分的高分。 而在豆瓣, 《9號秘事》的三季分別為:8.8分、8.8分、9.3分。

腐國人的幽默, 收穫了國內外的喜愛

要談論《9號秘事》, 就不能不先提到更早(2009年開播)的一部諷刺幽默英劇《瘋城記》。

《瘋城記》海報

而要聊《瘋城記》, 就不能不提到兩位重磅人士:瑞斯·希爾史密斯、史蒂夫·佩姆伯頓。 這兩位何許人也?多才的人一般腳跨多個行業, 演而優則導的明星遍地開花, 而很多名導也貪圖在電影中打醬油演配角。 瑞斯·希爾史密斯、史蒂夫·佩姆伯頓恰恰就是這樣兩位多棲人才。

他們既是《瘋城記》的製作人, 同時也是編劇, 更是貫穿全劇始終的主要演員, 演起戲來不瘋魔不甘休, 讓人大呼過癮。

史蒂夫·佩姆伯頓(左)、瑞斯·希爾史密斯

《瘋城記》的故事非常簡單,講述一群因為各種病情而住進同一家精神病院的患者,因為曾經同犯了一場罪行,而在如今被某位神秘人士恐嚇。

而形形色色的精神病人,自然是第一看點:有瘋狂癡迷玩具娃娃的盲人收藏家,有把布娃娃當自己親生孩子的癲狂女子,還有被搶去了工作飯碗而不如意的小丑表演家...換言之,這是精神層面的《美國恐怖故事:畸形秀》。儘管這群曾經的病人在當下活得開心自在,貌似“病根盡除”,但是觀眾一眼就可以窺見他們骨子裡的各種毛病。

一人分飾多個角色則是該劇另一大亮點了。就拿瑞斯·希爾史密斯、史蒂夫·佩姆伯頓為例,他們都至少演了四五個以上的角色。而且,觀眾很難分辨!小玩也是看到快第一季季終時,才恍然大悟:原來這些個角色是同一個。

史蒂夫·佩姆伯頓在片中的部分角色

瑞斯·希爾史密斯在片中的部分角色

這些角色都是同一個演員,簡直是眼盲人士的大殺器

《瘋城記》一共推出了2季,講述了一篇完整的故事。正當人們為再也看不到腦洞如此暗黑、人物如此變態的劇集時,瑞斯·希爾史密斯、史蒂夫·佩姆伯頓又同攜《9號秘事》歸來。

在結構上,《9號秘事》不再是一部背景複雜的連續劇,而是單集單故事組成的短篇合集。沒錯,跟《黑鏡》類似。但《黑鏡》的核心主題是近未來的科幻預言,《9號秘事》就更加狂亂不羈,在人性+幽默的結合上玩得更加酣暢淋漓。

有個好玩的細節是,每一集的故事中都會出現數位“9”,或是門牌號、或是某款鞋號、甚至個路邊某個看板。這實際上也是劇組的幽默惡趣味:因為《9號秘事》的標題,就是他們較為任意地想了個數字,並最終在每一集中將這個數字貫徹到底。

無處不在的“9”

每一集中,史蒂夫·佩姆伯頓、瑞斯·希爾史密斯都出演不同的全新角色,不斷用演技挑戰觀眾。任故事如何發展,他倆都是鐵打的常青樹。

就拿第三季來說,他倆一會兒出演一對詐騙的哥們、一會兒飾演同事、一會兒又是旅店與客人的商業關係。

不同於《瘋城記》之處在於,短小精悍的單集篇幅也帶來了新的設定:結尾神轉折。這又跟《黑鏡》如出一轍了。

比如第一季第一集“沙丁魚遊戲”,參加宴會的眾人(彼此基本為陌生人)玩捉迷藏,最後全都躲到了一個櫃子裡。他們有一搭沒一搭的聊天,看似毫無關聯,最後卻引導出一個驚天陰謀:他們中的某個人其實與大家都有交集,並且在今天計畫對他們全部人復仇。

細思極恐的“沙丁魚遊戲”

第三季某集,三個俱樂部成員(同為哥們)宴請一位新會員,言談之中透露出彼此之間不少“貌合神離”的固有矛盾,最後三位哥們卻為誰付款爭執了近半個小時,最後更因為爭執產生的打鬧誤殺了女服務員。但是結局....你根本想不到!

為誰付帳單大打出手

而在另外一集中,講述了一位導演想拍攝一個恐怖故事,卻在最後為了營造真實的恐怖效果,真的把女主角殺了!

“真實的屠殺”,現實的控訴

這樣的事件,在現實中又何嘗不能找到對應?

就在去年底曝出一段醜聞,導演貝納爾多·貝托魯奇曾在一段採訪中透露:《巴黎最後的探戈》中的一段強姦戲在拍攝時,並未征得女主角瑪利亞·施奈德的同意。馬龍·白蘭度飾演的角色使用沾著黃油的手指侵入瑪利亞·施奈德的下身,這給當時19歲的瑪利亞造成揮之不去的陰影,不僅深陷吸毒醜聞,還曾試圖自殺,甚至在平日裡做飯時都只用橄欖油,而不用黃油。

《巴黎最後的探戈》

反觀《9號秘事》這那些異的故事,有的充滿歡笑、卻又引導觀眾反思,最終回到現實。我認為本片跟“憨豆先生”主演的《保持緘默》類似,黑色的本質是喜劇,所有的悲痛歡快都被包括在刺痛的幽默中。

在這個難以形容的世界中,欺詐、殺人似乎就是家常便飯,似乎法律並非行為的最高遵守規則,更多的是人性下的猜疑與瘋狂。

因為不喜歡就殺人,《保持緘默》跟《9號秘事》擁有高度相似的黑色邏輯

它裡面滿是英國人的優雅與幽默,卻也如流露了我們靈魂深處最深沉的恐懼。在接受英媒採訪時,佩姆伯頓更透露說,第三季是“特別黑暗的一季。儘管本周才迎來最後一集,但目前展現的現實幾乎都是血淋淋的姿態。

在《9號秘事》的暗黑世界中,多的是負能量的宣洩、欲罷不能的快感,盡情壓榨觀眾的情緒。史蒂夫·佩姆伯頓、瑞斯·希爾史密斯也貢獻了多位病態角色,每一次換裝,就立刻給自己賦予新的角色定位,全身心投入,瘋狂的演技直讓人大呼WTF!

這樣的演技,才能謂之優秀。而中國的演員,更應該對比全世界多加學習。而不是次次都跟國內的橫向對比,這樣有什麼進步?

年輕的演員們潛力都是無限的,對於自己喜歡的愛豆,既要袒護,也要鞭策,每次被大眾批評粉絲們都懟一句“你知道TA有多努力嗎”,這樣真心能帶來進步?

廣泛認為,中國電影審查制度太過苛刻。但是對於當下演員的要求,我們往往又過於包容了不是嗎?

這個時候,我反而認同陳道明老師在最近採訪中說的話:“拍戲的時候手破了,摔傷了,冬天在水裡頭,夏天穿著大皮襖,你就是幹這個的,你的職業就是這個,現在還把它當成敬業了,演員就應該吃這樣的苦。”

史蒂夫·佩姆伯頓(左)、瑞斯·希爾史密斯

《瘋城記》的故事非常簡單,講述一群因為各種病情而住進同一家精神病院的患者,因為曾經同犯了一場罪行,而在如今被某位神秘人士恐嚇。

而形形色色的精神病人,自然是第一看點:有瘋狂癡迷玩具娃娃的盲人收藏家,有把布娃娃當自己親生孩子的癲狂女子,還有被搶去了工作飯碗而不如意的小丑表演家...換言之,這是精神層面的《美國恐怖故事:畸形秀》。儘管這群曾經的病人在當下活得開心自在,貌似“病根盡除”,但是觀眾一眼就可以窺見他們骨子裡的各種毛病。

一人分飾多個角色則是該劇另一大亮點了。就拿瑞斯·希爾史密斯、史蒂夫·佩姆伯頓為例,他們都至少演了四五個以上的角色。而且,觀眾很難分辨!小玩也是看到快第一季季終時,才恍然大悟:原來這些個角色是同一個。

史蒂夫·佩姆伯頓在片中的部分角色

瑞斯·希爾史密斯在片中的部分角色

這些角色都是同一個演員,簡直是眼盲人士的大殺器

《瘋城記》一共推出了2季,講述了一篇完整的故事。正當人們為再也看不到腦洞如此暗黑、人物如此變態的劇集時,瑞斯·希爾史密斯、史蒂夫·佩姆伯頓又同攜《9號秘事》歸來。

在結構上,《9號秘事》不再是一部背景複雜的連續劇,而是單集單故事組成的短篇合集。沒錯,跟《黑鏡》類似。但《黑鏡》的核心主題是近未來的科幻預言,《9號秘事》就更加狂亂不羈,在人性+幽默的結合上玩得更加酣暢淋漓。

有個好玩的細節是,每一集的故事中都會出現數位“9”,或是門牌號、或是某款鞋號、甚至個路邊某個看板。這實際上也是劇組的幽默惡趣味:因為《9號秘事》的標題,就是他們較為任意地想了個數字,並最終在每一集中將這個數字貫徹到底。

無處不在的“9”

每一集中,史蒂夫·佩姆伯頓、瑞斯·希爾史密斯都出演不同的全新角色,不斷用演技挑戰觀眾。任故事如何發展,他倆都是鐵打的常青樹。

就拿第三季來說,他倆一會兒出演一對詐騙的哥們、一會兒飾演同事、一會兒又是旅店與客人的商業關係。

不同於《瘋城記》之處在於,短小精悍的單集篇幅也帶來了新的設定:結尾神轉折。這又跟《黑鏡》如出一轍了。

比如第一季第一集“沙丁魚遊戲”,參加宴會的眾人(彼此基本為陌生人)玩捉迷藏,最後全都躲到了一個櫃子裡。他們有一搭沒一搭的聊天,看似毫無關聯,最後卻引導出一個驚天陰謀:他們中的某個人其實與大家都有交集,並且在今天計畫對他們全部人復仇。

細思極恐的“沙丁魚遊戲”

第三季某集,三個俱樂部成員(同為哥們)宴請一位新會員,言談之中透露出彼此之間不少“貌合神離”的固有矛盾,最後三位哥們卻為誰付款爭執了近半個小時,最後更因為爭執產生的打鬧誤殺了女服務員。但是結局....你根本想不到!

為誰付帳單大打出手

而在另外一集中,講述了一位導演想拍攝一個恐怖故事,卻在最後為了營造真實的恐怖效果,真的把女主角殺了!

“真實的屠殺”,現實的控訴

這樣的事件,在現實中又何嘗不能找到對應?

就在去年底曝出一段醜聞,導演貝納爾多·貝托魯奇曾在一段採訪中透露:《巴黎最後的探戈》中的一段強姦戲在拍攝時,並未征得女主角瑪利亞·施奈德的同意。馬龍·白蘭度飾演的角色使用沾著黃油的手指侵入瑪利亞·施奈德的下身,這給當時19歲的瑪利亞造成揮之不去的陰影,不僅深陷吸毒醜聞,還曾試圖自殺,甚至在平日裡做飯時都只用橄欖油,而不用黃油。

《巴黎最後的探戈》

反觀《9號秘事》這那些異的故事,有的充滿歡笑、卻又引導觀眾反思,最終回到現實。我認為本片跟“憨豆先生”主演的《保持緘默》類似,黑色的本質是喜劇,所有的悲痛歡快都被包括在刺痛的幽默中。

在這個難以形容的世界中,欺詐、殺人似乎就是家常便飯,似乎法律並非行為的最高遵守規則,更多的是人性下的猜疑與瘋狂。

因為不喜歡就殺人,《保持緘默》跟《9號秘事》擁有高度相似的黑色邏輯

它裡面滿是英國人的優雅與幽默,卻也如流露了我們靈魂深處最深沉的恐懼。在接受英媒採訪時,佩姆伯頓更透露說,第三季是“特別黑暗的一季。儘管本周才迎來最後一集,但目前展現的現實幾乎都是血淋淋的姿態。

在《9號秘事》的暗黑世界中,多的是負能量的宣洩、欲罷不能的快感,盡情壓榨觀眾的情緒。史蒂夫·佩姆伯頓、瑞斯·希爾史密斯也貢獻了多位病態角色,每一次換裝,就立刻給自己賦予新的角色定位,全身心投入,瘋狂的演技直讓人大呼WTF!

這樣的演技,才能謂之優秀。而中國的演員,更應該對比全世界多加學習。而不是次次都跟國內的橫向對比,這樣有什麼進步?

年輕的演員們潛力都是無限的,對於自己喜歡的愛豆,既要袒護,也要鞭策,每次被大眾批評粉絲們都懟一句“你知道TA有多努力嗎”,這樣真心能帶來進步?

廣泛認為,中國電影審查制度太過苛刻。但是對於當下演員的要求,我們往往又過於包容了不是嗎?

這個時候,我反而認同陳道明老師在最近採訪中說的話:“拍戲的時候手破了,摔傷了,冬天在水裡頭,夏天穿著大皮襖,你就是幹這個的,你的職業就是這個,現在還把它當成敬業了,演員就應該吃這樣的苦。”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