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印尼紡織業逐步壯大,中國市場是否可分享這誘人紅利?

作為東盟最大的經濟體, 從上世紀60年代後期開始, 印尼政府就大力支持紡織服裝業的發展。 據印尼國家統計局統計, 印尼現有各類紡織服裝企業約4.6萬家, 年產值約130億美元, 主要分佈在萬隆、西爪哇及雅加達附近。 其中, 萬隆是印尼紡織服裝業最集中的城市, 服裝年產值占其全國服裝的40%以上, 並有不少來自中國和日本的外資企業在此投資設廠。 印尼憑藉豐富的勞動力資源, 逐漸將紡織服裝業這一勞動密集型產業發展壯大, 目前已經形成完整的產業供應鏈, 產品遍銷世界各地。

產業的快速發展讓從業者看到可期的誘人紅利, 但也意味著更多關於如何更好發展的問題將紛至遝來, 例如內外需持續增長、技術更新發展、設備更迭頻率加快、運輸成本高企、品質管控難界定等問題可能越來越難解決。 國際交流與合作成為解決這些問題行之有效的方式。

中國紡織工業經過多年的發展, 在全球行業內頗具優勢, 品類齊全、技術先進、性價比高, 很多特點契合印尼企業發展的定位, 能夠滿足印尼紡織企業的需求。 中國—東盟自貿區全面啟動後, 中國出口到印尼的主要縫製機械等產品開始實施零關稅, 為此, 探索有效合作、尋求互利共贏, 便成為雙方紡織服裝業領域企業的共同願景。

例如BKM集團——印尼大型的布匹染料經營商, 這是一家印尼華人創建的經營紡織染色材料業務的公司, 生產的染料佔據了印尼市場的80%份額, 客戶包含印尼本地最大的兩家紡織企業sritex、polo, 印度、孟加拉、阿拉伯也是BKM的重要市場。 祖籍中國潮州的陳平海先生, 一直在為了更好地抓住染布染料市場, 降低貿易成本, 尋求與中國紡織企業合作的機會。 BKM從中國訂購了大批的紡織原材料、機械、布料, 在瞭解到蘇州是中國重要的絲綢紡織品生產基地和產品集散地後, 他希望能與當地紡織企業有進一步合作。 “印尼在東盟國家中人口最多, 有最大的紡織品需求和市場,

希望有更多的機會和蘇州進行對接。 ”陳平海說。

陳平海所經營的BKM集團可以說是當前眾多印尼紡織企業與中國紡織企業合作的縮影, 還有許多像BKM集團這樣的紡織企業, 希望對接市場需求, 共用在中國—東盟自貿區框架下紡織商業商機。 而中國作為世界最大的紡織生產國和出口國, 已成為全球纖維及紡織機械先進製造商的重要市場, 未來在產品創新和國際合作上也需要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從而提高產品的品質和效益。

紡織服裝行業作為全球貿易中極具活力的行業, 是推動國家社會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 在中國—東盟自貿區升級版和“一帶一路”建設等有利背景下, 進一步把握開放市場的有利條件,

尋找紡織行業合作的切入點, 既是雙方企業促進產業升級, 互惠互利的有效途徑, 也是中國與東盟國家推動國際產能合作的必然趨勢。 相信未來也將能看到有越來越多像BKM這樣的紡織企業與中國紡織企業攜手開拓商機, 編織中國—東盟紡織產業藍圖。

本刊記者 / 陳麗冰

文 / 《中國—東盟博覽》雜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