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西南交大理工男百家講壇講穿衣,原來古裝劇這些套路都是錯的!

◆“比如之前播出的一個關於武則天的古裝劇, 稱帝時穿的竟是拖著擺尾的龍袍, 這就是錯誤穿法。 ”

◆一些武士的盔甲也常常出錯, “像現代動漫穿越過去的一樣”。

西南交通大學人文學院副教授李任飛

“雲想衣裳花想容。 ”自古至今, 人類的生活都離不開衣食住行, “衣”又排在第一位。 可你對衣裳有多少瞭解?2月20日至3月6日, 15集電視講座《中國衣裳》在央視《百家講壇》播出, 中國衣裳的千年之變在主講人、西南交通大學人文學院副教授李任飛舉手投足間得以呈現。

“服裝是穿在身上的文化, 但遺憾的是不少人並不瞭解這種文化。 ”李任飛說, “很多古裝片中的服飾都有問題, 甚至是錯誤的”。

理工男跨界

《百家講壇》講穿衣 講稿被打回多次

李任飛, 西南交通大學人文學院副教授。 這已是他第二次站上百家講壇, 上次講《名相晏嬰》, 這次講《中國衣裳》。 但你可能想不到, 侃侃而談、風範儒雅的他其實是個地道的“理工男”。

從中學開始, 李任飛就是理科“學霸”, 本科和碩士也都是無線電類的理工科專業, 在西南交大任教後, 所教授內容也與通訊、電腦相關。

20日下午, 成都商報用戶端記者在成都東三環外一間茶樓裡見到了李任飛。 與電視螢幕中一樣, 除了一件黑色外套, 一件棉布立領帶中式盤扣的襯衫吸引了記者的目光。 “我就喜歡穿這樣的衣服, 家裡還有不少, 最喜歡的就是這種既不完全傳統但又帶著中國傳統元素的服裝。 ”

談起此次播出的《中國衣裳》, 李任飛介紹, 其實節目2016年就開始錄製, 而且早在2年前就已開始準備。 “2014年, 我在《百家講壇》的另一個講座《名相晏嬰》播出後, 獲得了很好的反響。 過後,

節目編導來找我希望可以再次合作, 最終確定了這個題材, 之後就是長達一年多的準備。 ”

“電視講座和平時的上課很不一樣, 上課是樹狀結構, 講座是鏈狀的。 ”李任飛介紹, 《中國衣裳》涉及的資料多是隻言片語, 沒有太多故事性, 但講述時又必須吸引人, “當時準備講稿反復修改了很多次, 被打回來多次。 ”

“既要有內容又要吸引人, 所以那段時間壓力還是蠻大的。 ”李任飛說。

影視劇服飾

大部分“不講究” 易讓人誤讀服飾文化

“服裝是穿在身上的文化, 也是人類文明的直觀體現。 中國服裝更是蘊含著豐富的傳統文化, 但可惜現在很多人知之甚少, 甚至把衣服穿錯了。 ”李任飛說, 表現最為明顯的就是當下播出的眾多影視劇, 尤其是古裝劇, “娛樂劇就不說了, 一些正劇竟然大部分穿衣都沒有講究, 甚至是錯的”。

“比如之前播出的一個關於武則天的古裝劇, 稱帝時穿的竟是拖著擺尾的龍袍, 這就是錯誤穿法。 ”李任飛說, 唐代皇帝的衣服中不會出現龍的圖案, 即便出現也是與十二生肖一同出現。

龍袍是元代以後才興起的, 宋代時一些常服中也有部分出現。

另外, 在一些古裝劇中, 皇帝頭上的冕也出現諸多錯誤。 李任飛說, 冕應該是平板的, 但有些影視劇中被設計成兩頭上翹甚至波浪形的。 還有一些武士的盔甲也常常出錯, “像現代動漫穿越過去的一樣”。

“越是投資大、關注度高的古裝劇, 越應該注重服裝。 ”李任飛直言, “照現在這樣下去, 會讓國人對傳統服裝的印象更加混亂, 對文化造成誤讀”。

年輕人穿衣

用不著天天漢服長衫 有傳統元素就好

另一個讓李任飛覺得詫異的是,現實生活中常有人穿長衫、漢服出現在大街上,但周圍 “總有人覺得奇怪、搞笑甚至丟人,當然也有人覺得有趣,想穿卻不敢”。

李任飛認為,這一方面是因為人們對傳統服裝文化不瞭解,另一方面則與國人長期以來的審美習慣有關。“在古代,封建統治者對人們的衣食住行進行了嚴格限制,明朝政府就規定了天子、親王、大臣及普通百姓的衣服樣式、顏色、長度、用料等,甚至連袖長、開衩高度等都規定得一清二楚。這大大限制了服飾的發展空間,造成幾百年來的一成不變和審美疲勞。”

如何讓年輕人喜歡上傳統服飾呢?李任飛認為,首要就是要瞭解傳統服飾背後的文化,比如漢服相對來說較為寬鬆,這和當時儒雅、大度的人文情懷分不開;再就是服裝設計師們可以在現代服飾中加入古典設計項目,古今融合,“這樣既好看又有傳統元素,根本用不著天天穿上漢服長衫”。

“另外,在一些傳統節日、重大儀式上,也可以宣導大家身著傳統服飾,通過這種方式讓人們慢慢認識和瞭解傳統文化。”李任飛說。

成都商報用戶端記者│杜玉全 實習生 夏雨

攝影記者│王紅強

年輕人穿衣

用不著天天漢服長衫 有傳統元素就好

另一個讓李任飛覺得詫異的是,現實生活中常有人穿長衫、漢服出現在大街上,但周圍 “總有人覺得奇怪、搞笑甚至丟人,當然也有人覺得有趣,想穿卻不敢”。

李任飛認為,這一方面是因為人們對傳統服裝文化不瞭解,另一方面則與國人長期以來的審美習慣有關。“在古代,封建統治者對人們的衣食住行進行了嚴格限制,明朝政府就規定了天子、親王、大臣及普通百姓的衣服樣式、顏色、長度、用料等,甚至連袖長、開衩高度等都規定得一清二楚。這大大限制了服飾的發展空間,造成幾百年來的一成不變和審美疲勞。”

如何讓年輕人喜歡上傳統服飾呢?李任飛認為,首要就是要瞭解傳統服飾背後的文化,比如漢服相對來說較為寬鬆,這和當時儒雅、大度的人文情懷分不開;再就是服裝設計師們可以在現代服飾中加入古典設計項目,古今融合,“這樣既好看又有傳統元素,根本用不著天天穿上漢服長衫”。

“另外,在一些傳統節日、重大儀式上,也可以宣導大家身著傳統服飾,通過這種方式讓人們慢慢認識和瞭解傳統文化。”李任飛說。

成都商報用戶端記者│杜玉全 實習生 夏雨

攝影記者│王紅強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