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上海市首屆篆刻藝術展:呈現上海篆刻現狀與文脈傳承

海派篆刻在全國篆刻界享有“半壁江山”的美譽。 在當下, 無論是傳承還是創作, 其實力都十分可觀。 由上海市書法家協會主辦的上海市首屆篆刻藝術展6月16日至22日在上海文藝會堂展廳舉辦。 此次展覽, 得到了上海篆刻作者的回應, 共收到來稿作品214件。 經過評審的作品與海上名家的作品今天起同時對外展出, 同時還展出吳昌碩等海派大家的原石與印譜。

上海市首屆篆刻藝術展現場

海派篆刻在全國篆刻界享有“半壁江山”的美譽。 清末民初, 以吳昌碩為首的海派印人勇於承載保存傳統文脈、振興藝術的社會使命, 以其孜孜不倦的探究精神和海納百川、相容並蓄的文化胸襟使他們始終走到了時代的前列, 以上海為中心的“海上印壇”也成為全國的篆刻中心, 並一直引領篆刻的發展潮流。

方寸之間有天地, 經過幾個月的籌備, 由上海市書法家協會主辦的上海市首屆篆刻藝術展6月16日至22日在上海文藝會堂展廳(延安西路200號)舉辦。

上海市首屆篆刻藝術展旨在弘揚海派篆刻藝術, 提高海派篆刻影響力和全面檢閱上海市篆刻人才結構、藝術風格取向與藝術實力。 此次展覽, 得到了上海篆刻作者的回應, 共收到來稿作品214件。 作品經過評審, 最終評出優秀獎作者孫佩榮、周建國、舒文揚等10人、提名獎作者程建強、 施元亮等10人, 入展作者66名。

展覽同時展出展覽顧問、評委作品包括韓天衡、高式熊、童衍方、劉一聞等的作品, 特邀名家展區則包括顧振樂、吳頤人、茅子良、陸康等的作品。

“開天闢地——中華創世神話故事”主題組印

此外, 展覽特別陳列了“開天闢地——中華創世神話故事”主題組印16方印章原石, 邀請了40位上海籍以篆刻入社的西泠印社社員提供作品參加展覽, 展示了16位當代已故篆刻名家的印章原石。

此外, 此次篆刻藝術展特別設置了“上海當代篆刻源流年表”板塊, 展出韓天衡、童衍方、劉一聞、徐正濂、孫慰祖、徐慶華等現代海派篆刻名家學術著作、印譜板塊等。

展品展示方面, 首次與專業布展團隊合作, 對於作品裝裱、原石陳列方式進行探索, 成立策展團隊。 在每幅印屏作品旁邊配置有一個有機玻璃原石陳列盒, 使觀眾更直觀地對原石印面、邊款、印紐進行欣賞。

上海篆刻學術成果展示

為了提高大眾篆刻審美水準, 本次篆刻藝術展特別邀請了十位篆刻名家為觀眾做現場點評導覽。 6月17日至22日期間(週一閉館)每日上午十點、下午兩點各一場。 其中劉一聞參與6月17日下午的導覽, 童衍方參與6月21日下午的導覽, 每位專家導覽結束後, 將在展廳二樓第三展廳為篆刻愛好者做現場點評, 觀眾朋友們可以帶上自己的篆刻作品到現場與專家進行零距離的交流互動。

展覽現場的觀眾體驗區設有文人書房傢俱

此次展覽以跨界融合為引領,在展示藝術作品的同時,增加了觀眾體驗區,設有文人書房傢俱。在該區域,觀眾可以隨意取閱書架上與書法篆刻藝術相關的書籍,每天兩場的專家點評也將在該區域開展。同時,展廳現場每天上午安排一場古琴演奏。

上海市書協秘書長潘善助表示,這次展覽呈現出面對作者的開放性,作品注重學術性,展陳創新,同時注重文脈傳承等特點,除諸多海上名家參與外,年輕的印人也不容忽視,其中年齡最小的是才19周歲。

印石和印屏結合的展陳創新

展覽陳列上首創印石和印屏的結合,以往的陳列方式將印石陳列在展示櫃內,和印屏分開佈置。為了能更直觀地欣賞印石原作,主辦方這次將印石裝入有機玻璃盒,並牢牢固定在印屏外殼。印屏的裝幀和陳列方式也極具美感,印屏鑲嵌在外框內,立體感十足。

上海市首屆篆刻藝術展是上海書法界、文化界的一件盛事,自籌備之時就得到了中國書法家協會、上海市文聯的高度重視。6月16日下午上海市首屆篆刻藝術展論壇上,來自上海市內外的四十餘位篆刻界人士出席了活動。論壇圍繞上海的篆刻人才現狀;上海篆刻的審美風格取向;上海篆刻的實力以及在全國的地位;上海篆刻的未來發展路徑四方面開展討論。

海上篆刻名家印屏

上海是既存在誘惑,又深具挑戰的藝術競技場,大都市社會經濟地位的提升同時也提升了市民的文化品味,移民城市的特點使受眾對風格迥異、性格不一的篆刻藝術家有很大的包容性。上海的篆刻創作及研究雖然面臨一些困難,包括清末民初海派篆刻與現當代篆刻的輝煌造成的無形壓力,但隨著問題的逐步解決,上海篆刻未來的發展一定會超出我們的想像。

根據上海地方誌記載,作為海派大師,吳昌碩在民國3年(1914年)撰的《西泠印社記》中強調“顧社雖然西泠,不以地域”,“唯與諸君子商略山水間,得以進德修業,不僅以印人終焉”。吳昌碩其後在上海又參加“海上題襟館金石書畫會”等10多個美術社團的活動,增強了上海金石篆刻界的凝聚力。以丁敬等西泠八家為代表的浙派孕育地為杭州,但清末時的印壇,客觀上已以吳昌碩晚年生活所在地上海為中軸。1949年以後,上海篆刻家的創作和研究不斷取得新成果,湧現出一批具有時代特點的新作品。

展覽展出的《晚清四大家印譜》

此次展覽第一天還展出了吳昌碩等為代表的海上歷代篆刻大家的原石作品,從中可見海上篆刻的脈絡,此外,一些篆刻收藏家還提供了如《晚清四大家印譜》等同時展出。

來楚生自用印存

名家印痕

名家印痕

【來稿評選結果】

上海市首屆篆刻藝術展優秀獎作者(10名):

孫佩榮、張遴駿、李默、李新建、張煒羽、周建國、舒文揚、李劍鋒、金良良、單逸如

提名獎作者(10名):

程建強、張青、李滔、施元亮、孫玉春、陳建華、黃志峰、張銘、盛蘭軍、田馳遠

展覽現場的觀眾體驗區設有文人書房傢俱

此次展覽以跨界融合為引領,在展示藝術作品的同時,增加了觀眾體驗區,設有文人書房傢俱。在該區域,觀眾可以隨意取閱書架上與書法篆刻藝術相關的書籍,每天兩場的專家點評也將在該區域開展。同時,展廳現場每天上午安排一場古琴演奏。

上海市書協秘書長潘善助表示,這次展覽呈現出面對作者的開放性,作品注重學術性,展陳創新,同時注重文脈傳承等特點,除諸多海上名家參與外,年輕的印人也不容忽視,其中年齡最小的是才19周歲。

印石和印屏結合的展陳創新

展覽陳列上首創印石和印屏的結合,以往的陳列方式將印石陳列在展示櫃內,和印屏分開佈置。為了能更直觀地欣賞印石原作,主辦方這次將印石裝入有機玻璃盒,並牢牢固定在印屏外殼。印屏的裝幀和陳列方式也極具美感,印屏鑲嵌在外框內,立體感十足。

上海市首屆篆刻藝術展是上海書法界、文化界的一件盛事,自籌備之時就得到了中國書法家協會、上海市文聯的高度重視。6月16日下午上海市首屆篆刻藝術展論壇上,來自上海市內外的四十餘位篆刻界人士出席了活動。論壇圍繞上海的篆刻人才現狀;上海篆刻的審美風格取向;上海篆刻的實力以及在全國的地位;上海篆刻的未來發展路徑四方面開展討論。

海上篆刻名家印屏

上海是既存在誘惑,又深具挑戰的藝術競技場,大都市社會經濟地位的提升同時也提升了市民的文化品味,移民城市的特點使受眾對風格迥異、性格不一的篆刻藝術家有很大的包容性。上海的篆刻創作及研究雖然面臨一些困難,包括清末民初海派篆刻與現當代篆刻的輝煌造成的無形壓力,但隨著問題的逐步解決,上海篆刻未來的發展一定會超出我們的想像。

根據上海地方誌記載,作為海派大師,吳昌碩在民國3年(1914年)撰的《西泠印社記》中強調“顧社雖然西泠,不以地域”,“唯與諸君子商略山水間,得以進德修業,不僅以印人終焉”。吳昌碩其後在上海又參加“海上題襟館金石書畫會”等10多個美術社團的活動,增強了上海金石篆刻界的凝聚力。以丁敬等西泠八家為代表的浙派孕育地為杭州,但清末時的印壇,客觀上已以吳昌碩晚年生活所在地上海為中軸。1949年以後,上海篆刻家的創作和研究不斷取得新成果,湧現出一批具有時代特點的新作品。

展覽展出的《晚清四大家印譜》

此次展覽第一天還展出了吳昌碩等為代表的海上歷代篆刻大家的原石作品,從中可見海上篆刻的脈絡,此外,一些篆刻收藏家還提供了如《晚清四大家印譜》等同時展出。

來楚生自用印存

名家印痕

名家印痕

【來稿評選結果】

上海市首屆篆刻藝術展優秀獎作者(10名):

孫佩榮、張遴駿、李默、李新建、張煒羽、周建國、舒文揚、李劍鋒、金良良、單逸如

提名獎作者(10名):

程建強、張青、李滔、施元亮、孫玉春、陳建華、黃志峰、張銘、盛蘭軍、田馳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