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房產>正文

烏魯木齊這29個片區要被大改造!老城區VS新城區,你更愛哪個?

通過老城區29個片區改造提升,烏魯木齊將形成“6中心、6園”多中心、組團式的結構,將使老城區特色更加鮮明、交通更加暢通、公共服務設施更加配套完善,為各族市民營造一個宜居宜業的良好環境。

老城區怎樣改造?

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第一批19個片區

天山區:

1、二道橋片區

2、十七戶片區

3、大灣片區

4、東大樑片區

5、明華街片區

沙依巴克區:

6、和田街片區

7、碾子溝片區

8、紅廟子片區

9、環雅山片區

10、人民會堂周邊片區

11、水泥廠周邊片區

水磨溝區:

12、觀園路片區

13、立井片區

14、會展片區

經開區(頭區):

15、河南莊片區

高新區(新市區):

16、四平路片區

17、鯉魚山路片區

米東區:

18、古牧地東路片區

19、古牧地西路片區

第二批10個片區:

天山區:

堿泉街片區

高新區(新市區):

阿勒泰路片區

天津南路片區

長春路片區

水磨溝區:

南湖片區

米東區:

米東南路片區

卡子灣片區

古牧地鎮片區

經開區(頭區):

友誼路片區

中亞南路片區

↓ 老城區改造提升29個片區分佈情況 ↓

首批19個片區將這樣改造提升

天山區:天山區老城區改造範圍約為36平方公里。 重點片區為二道橋片區、十七戶片區、大灣片區、東大樑片區和明華街片區。

1、二道橋片區

功能定位:烏魯木齊市絲綢之路文化展示和商貿旅遊區。

以文化展示、旅遊交往功能為主, 公共服務配套、開放空間營造為輔。 建築風貌核心區以地域特色為主, 區域整體體現國際化、多元化。

2、 十七戶片區

功能定位:濕地公園及新疆文化創意區。

通過引水工程, 實現“一水穿四園”的景觀廊道,

提升十七戶濕地公園景觀品質, 打造集休閒觀光、科普宣教等功能於一體的城市濕地特色公園。

3、大灣片區

功能定位:天山區綜合生活配套服務區。

以居住、公共配套、環境建設、市政設施、生活性商業為主。 加強為二道橋片區絲綢之路文化展示和旅遊交往區的特色餐飲、國際酒店等配套部分功能。

4、東大樑片區

功能定位:商業商務區、健康休閒居住區、體育運動水景公園。

5、明華街片區

功能定位:高品質綜合社區

增加區域綠地,通過道路兩側綠色步行廊道+公園聯繫和串聯區域綠心, 形成成系統的綠色脈絡, 組織整個區域的空間組織模式。 充分識別、尊重和利用現狀有歷史文化價值的區域和建築。 保證區域風貌和諧統一,

提升區域的整體感。

沙依巴克區:沙依巴克區老城區改造範圍約為30平方公里, 重點片區為和田街片區、碾子溝片區、紅廟子片區、環雅山(含大浦溝)片區、人民會堂周邊片區和水泥廠周邊片區6個片區。

6、和田街片區

功能定位:生態修復

項目包括:和平渠綠化景觀、奇台路綜合整治、特色街打造:和田一、二特色餐飲街和市政設施配套、公共停車庫等。

7、碾子溝片區

功能定位:商貿為主、金融為輔、居住配套。

承接天山區金融商務功能外溢的區域, 以發展金融與商務功能為主, 與天山區人民路沿線的金融商務功能差異化發展, 同時配套適量居住, 增加區域活力。

8、紅廟子片區

功能定位:宜居社區、融合社區, 打造城市山水特色休閒區。

9、 環雅山片區

功能定位:山萬畝森林公園為城市休閒、運動、遊樂於一體的城市遊憩中心。周邊改造地塊以城市生活配套為主、公園配套為輔。

10、人民會堂周邊片區

功能定位:以營造水環境為主的生態休閒特色餐飲區。

11、水泥廠周邊片區

功能定位:結合三屯碑路西延(1.5環),將長征新村棚戶區改造項目用地調整為綠化和道路用地;保安巷以南用地作為生態修復用地,以北用地為居住配套服務用地該片區總建築面積減少約7.08萬平方米。

水磨溝區

12、觀園路片區

功能定位:觀園路片區--特色街區(七紡三廠改造-水磨坊文化旅遊街區)採用文化提升策略。節點佈置文化廣場,形成文化功能業態,設置文化主題展館,打造主題文化景觀,開展民宿文化活動。

13、立井片區

功能定位:高品質居住社區

14、會展片區

功能定位:“一帶一路”上西部地區最大的會展中心,以文旅、體育為主導的專業化公共服務中心,自治區建設現代服務業基地的重要平臺,“新常態”下全疆規劃創新實施示範區。

經開區(頭區):經濟技術開發區(頭屯河區)老城區改造範圍約為9平方公里,重點區域為河南莊村片區。

15、河南莊片區

功能定位:依託紡織商貿中心產業鏈下端,補充與之配套的各種服務業態。

高新區(新市區):高新區(新市區)老城區改造範圍約為52平方公里,重點區域為鯉魚山路片區、四平路片區2個片區。

16、四平路片區

功能定位:雙創基地、總部基地。四平路片區是高新區科技創新中心的重要組成部分,與長春路總部經濟帶協同發展,形成完善的科技創新生態圈。河北路北部繼續培育科技創新功能,南部區域發展科創服務功能,居住配套服務設施。增加公共配套設施和開發空間用地(綠地、廣場)等。

17、鯉魚山路片區

功能定位:中央活力區(CAZ)。

在鯉魚山西側以商務、總部經濟、金融等現代服務功能為主,公服配套、居住為輔,增加公共開敞空間,做好鯉魚山主景觀面的建築高度控制,注重顯山透綠;東側為城北高品質綜合社區。

米東區:米東區老城區改造範圍約為31平方公里,重點區域古牧地東路片區、古牧地西路片區。米東區2017年啟動“一河兩岸八街區”老城改造及古牧地河生態修復工程。

18-19、古牧地東路片區、古牧地西路片區

功能定位:打造米東區區級綜合服務中心。對一河兩岸進行生態修復。營造濱水旅遊休閒景觀帶。打造區級商業服務中心。建設綠色宜居、健康和諧居住社區。

根據規劃,烏魯木齊市老城區將圍繞提高道路通行能力,拓寬主次乾路68條、改造提升支路及慢行系統91條,打通丁字路、斷頭路47條,總長度約222.58公里。新建立體停車庫37座,新增停車位約7290個。新建區間公車停車場8座,新增公車停車位約170個。加快市政管線完善更新,對供排水管線,電力通信等管線1588.77公里進行入地改造。新建公共廁所92座,垃圾轉運站22座。

市政基礎設施也將同步得到提升。老城區改造提升範圍用地北起城北主幹道及府前西路,南至南二環,東起米東北路、東外環及二環路,西至西外環、雅瑪裡克山腳,總用地面積約173平方公里。老城區市政基礎設施改造提升工程包括給水、污水、雨水、燃氣、熱力、電力、通信、綜合管廊,以及公共廁所和垃圾轉運站等。新建道路同步建設各類地下管線,新建支路也將實現線纜入地。

編輯 / 徐徐

9、 環雅山片區

功能定位:山萬畝森林公園為城市休閒、運動、遊樂於一體的城市遊憩中心。周邊改造地塊以城市生活配套為主、公園配套為輔。

10、人民會堂周邊片區

功能定位:以營造水環境為主的生態休閒特色餐飲區。

11、水泥廠周邊片區

功能定位:結合三屯碑路西延(1.5環),將長征新村棚戶區改造項目用地調整為綠化和道路用地;保安巷以南用地作為生態修復用地,以北用地為居住配套服務用地該片區總建築面積減少約7.08萬平方米。

水磨溝區

12、觀園路片區

功能定位:觀園路片區--特色街區(七紡三廠改造-水磨坊文化旅遊街區)採用文化提升策略。節點佈置文化廣場,形成文化功能業態,設置文化主題展館,打造主題文化景觀,開展民宿文化活動。

13、立井片區

功能定位:高品質居住社區

14、會展片區

功能定位:“一帶一路”上西部地區最大的會展中心,以文旅、體育為主導的專業化公共服務中心,自治區建設現代服務業基地的重要平臺,“新常態”下全疆規劃創新實施示範區。

經開區(頭區):經濟技術開發區(頭屯河區)老城區改造範圍約為9平方公里,重點區域為河南莊村片區。

15、河南莊片區

功能定位:依託紡織商貿中心產業鏈下端,補充與之配套的各種服務業態。

高新區(新市區):高新區(新市區)老城區改造範圍約為52平方公里,重點區域為鯉魚山路片區、四平路片區2個片區。

16、四平路片區

功能定位:雙創基地、總部基地。四平路片區是高新區科技創新中心的重要組成部分,與長春路總部經濟帶協同發展,形成完善的科技創新生態圈。河北路北部繼續培育科技創新功能,南部區域發展科創服務功能,居住配套服務設施。增加公共配套設施和開發空間用地(綠地、廣場)等。

17、鯉魚山路片區

功能定位:中央活力區(CAZ)。

在鯉魚山西側以商務、總部經濟、金融等現代服務功能為主,公服配套、居住為輔,增加公共開敞空間,做好鯉魚山主景觀面的建築高度控制,注重顯山透綠;東側為城北高品質綜合社區。

米東區:米東區老城區改造範圍約為31平方公里,重點區域古牧地東路片區、古牧地西路片區。米東區2017年啟動“一河兩岸八街區”老城改造及古牧地河生態修復工程。

18-19、古牧地東路片區、古牧地西路片區

功能定位:打造米東區區級綜合服務中心。對一河兩岸進行生態修復。營造濱水旅遊休閒景觀帶。打造區級商業服務中心。建設綠色宜居、健康和諧居住社區。

根據規劃,烏魯木齊市老城區將圍繞提高道路通行能力,拓寬主次乾路68條、改造提升支路及慢行系統91條,打通丁字路、斷頭路47條,總長度約222.58公里。新建立體停車庫37座,新增停車位約7290個。新建區間公車停車場8座,新增公車停車位約170個。加快市政管線完善更新,對供排水管線,電力通信等管線1588.77公里進行入地改造。新建公共廁所92座,垃圾轉運站22座。

市政基礎設施也將同步得到提升。老城區改造提升範圍用地北起城北主幹道及府前西路,南至南二環,東起米東北路、東外環及二環路,西至西外環、雅瑪裡克山腳,總用地面積約173平方公里。老城區市政基礎設施改造提升工程包括給水、污水、雨水、燃氣、熱力、電力、通信、綜合管廊,以及公共廁所和垃圾轉運站等。新建道路同步建設各類地下管線,新建支路也將實現線纜入地。

編輯 / 徐徐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