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原創|去年淨利潤增2361%不夠,北京文化再投13億拍《封神》

文丨李津平

2014年, 北京文化聯合中影5億保底發行《心花路放》, 成為了國內第一部保底發行的電影。

而後, 吳京執導《戰狼2》由北京文化8億保底發行。

再之後, 劉亦菲、馮紹峰主演的電影《一代妖精》未成片便被北京文化以5億元票房收入保底。 論及保底發行, 北京文化可以說是國內開創者。

一直以來, 北京文化在人們的心中就是一台“保底發行永動機”, 直到今天, 北京文化以去年5.22億淨利, 同比增長2361.29%的資料出現在影視股遇冷的當下, 將眾人目光再次吸引過來了。

傳媒娛樂版塊下跌超30%, 影視是表現最差的子行業

3月16日, 北京文化公佈了2016年年度報告:公司2016年營收9.27億元, 比去年同期增加5.77億元, 同比增加165.22%;淨利潤5.22億元, 比去年同期同比增加2361.29%。 其中, 影視經紀業務收入8.03億元, 相比上年同期增長了310.41%, 占比86%。

在非主營業務分析中, 北京文化投資收益高達3.75億元, 占利潤總額比例56.79%。

以上數字也意味著, 北京文化在當初普遍被質疑的轉型路上, 逐漸堵住了所有人的嘴。

旅遊到文化的過渡, 論保底發行哪家強

北京文化的前身是北京旅遊, 從2013年開始轉型影視文化, 收購了摩天輪文化100%的股權, 又合併了世紀夥伴和星河文化經紀公司, 其創始人宋歌, 同時也是萬達影視前總經理, 現任北京文化董事長。

提起北京旅遊, 影視從業者大概比較陌生。

北京旅遊1998年上市, 因承包北京潭柘寺、戒台寺、靈山、妙峰山的旅遊業務而發家, 在2011-2013年間面臨景區和酒店業務逐年下滑、持續低迷的狀況, 繼而決定轉型。

資料顯示, 2011-2013年, 北京文化的營業收入分別為1.76億元、1.66億元、1.62億元。

收購摩天輪的第二年, 北京文化完成收購艾美院線項目, 同年8月, 公司以13.5億元收購世紀夥伴、7.5億元收購浙江星河、4.2億元收購拉薩群像3家公司100%股權。

星河文化、摩天輪、世紀夥伴2014-2017年度承諾淨利潤

再到去年7月, 北京文化又出資1000萬元與賈玲、張廣輝、孫集斌共同成立大碗娛樂。 同年, 北京文化相繼退回潭柘寺、戒台寺兩處北京景點的經營權和管理權, 拋售了旗下的龍泉賓館, 這些資產都是轉型前公司的營收支柱。

在旅遊、酒店服務收入同比下降19.73%的情況下, 影視經紀業務成為了北京文化的救命稻草。 至此, 北京旅遊已經蛻變為涵蓋電影、電視劇、藝人經紀、綜藝、新媒體及旅遊文化的全產業鏈文化集團。

一片唱衰時, 北京文化仍對票房市場持樂觀態度

直到參與《心花怒放》保底發行之前, 北京文化在操盤影視行業上, 還不得章法。

可以說的是,其通過先後參與包括《心花路放》在內的,《戰狼》《一代妖精》等電影的保底發行,北京文化用普遍低於行業平均水準的保底分成比例在影視行業殺出了一條血路。

就前身業務的關係,北京文化在電影方面的成功,一度被認為是靠保底發行。又因接連不斷的投入資本,使不少人覺得不太靠譜。但,北京文化電影事業部總經理張苗曾向記者否認了這種說法:

“以公司轉型前的業務類型去判斷公司當下或未來的業務水準,是沒有根據的。另外,每個人關於‘內行’和‘外行’內涵的理解是不同的。”

不過,北京文化也並不總是保底方,以去年大熱的《我不是潘金蓮》為例,其就是被保底方。在北京文化參與或主導宣發的影片中,根據影片、市場和發行團隊的具體情況,各種發行模式都在靈活使用,保底發行的影片只是很小一部分。

“具體一部影片選擇什麼樣的發行方式,要綜合考慮很多方面的因素,從年度影片序列的規劃,到影片具體的情況,乃至到宣發資源的匹配程度等等,都是必須考慮的。”

據不完全統計,北京文化已經為2017年上映的電影付出了2.2億元的保底費用,截止16年上半年,北京文化製作和參與投資電影14部,電視劇7部,綜藝節目5檔,網路大電影2部,簽約演員、導演、編劇數十人。對應的保底票房累計超13億。

在2016年保底方一片唱衰的大背景下,北京文化似乎仍對票房市場持樂觀預期。

值得注意的是,北京文化的保底支撐了導演、製片人公司的營收及利潤,其背後是否存在上市公司並購的業績對賭,仍是未知數。

擬投13萬拍《封神》,會否步入《封神傳奇》的後塵?

除了保底發行,北京文化也一直在拓展其他影視經濟業務,例如通過引進高端人才、收購、設立合資公司、建立工作室、顧問等形式,凝聚了影視圈眾多大佬。

如曾出任萬達影視總經理的宋歌、曾在華誼兄弟任職的電視劇投資人婁曉曦、知名經紀人王京花、“華語電影第一監製”陳國富、百花獎最佳導演獎烏爾善等大批影視文化方面的優秀人才。

截至本報告期末,北京文化上映了五部電影作品:《極限挑戰之最後的武士》、《我的新野蠻女友》、《刺蝟小子之天生我刺》、《我不是潘金蓮》和《鐵道飛虎》;

兩部電視劇作品:包括《穿越謎團》和《我的岳父會武術》;

參與投資製作五檔綜藝節目:包括《花漾夢工廠》、《極限挑戰第二季》、《跨界歌王》、《加油!美少女》和《我們戰鬥吧》。

同時,隨著北京文化業績公佈之餘,還披露出其轉型影視文化以來最大的一筆投資——計畫不高於13億元投拍三部《封神》。

除了北京文化之外,東陽長生天影視製作有限公司、世紀長生天影業(北京)有限公司均簽署了《電影專案合作框架協議書》。後者負責三部影片劇本的開發、拍攝及後期製作工作,而北京文化負責三部影片的宣傳和發行。

還記得去年夏天許安導演的那部不到三億票房的《封神傳奇》嗎?未來幾年你還會看到三部“封神”題材。不過這次,將由烏爾善導演,冉平、冉甲男、烏爾善編劇。

公告顯示,影片的開發期為2014年6月-2016年12月,籌備期暫定為2017年1月-2018年6月,拍攝期暫定為2018年7月-2019年6月。三部電影暫定2020年、2021年、2022年暑期公映。投資比例為20%至70%。

三方按投資比例分享三部影片的全球院線票房收益、電視和網路平臺播放收益、獎金收益及違約金和賠償金的應收款項。其中北京文化所獲得的淨利潤部分扣除北京文化資金成本後的餘款中給予東陽長生天和世紀長生天一定比例的獎金。

在今年北京文化年報中,我們不難發現,北京文化未來幾年參與的18部電影中,有15部電影計畫或已經投入的數額高達了19.09億元。然而值得一提的是,公司2016年亮眼的淨利增長背後,因處置公司旅遊資產,非經常損益專案所占3.39億佔據了淨利64.94%。

那麼,真正剝離原始旅遊資產後,北京文化在影視行業能否一直站穩腳跟呢?

END

【第一製片人服務影視創業者】

關注中國最具創造力的製片人

彙聚能夠引領中國電影未來成長的商業力量

中國影視人學習、創作、 交流、宣傳、交易的必要工具

傳遞影視人和商人們最新動向和資訊

組織國內外各種培訓、沙龍、論壇等行業分享

説明影視人獲得更多資訊、資源並達成各種合作

我們在一起, 看看將來影視業是個什麼樣!

可以說的是,其通過先後參與包括《心花路放》在內的,《戰狼》《一代妖精》等電影的保底發行,北京文化用普遍低於行業平均水準的保底分成比例在影視行業殺出了一條血路。

就前身業務的關係,北京文化在電影方面的成功,一度被認為是靠保底發行。又因接連不斷的投入資本,使不少人覺得不太靠譜。但,北京文化電影事業部總經理張苗曾向記者否認了這種說法:

“以公司轉型前的業務類型去判斷公司當下或未來的業務水準,是沒有根據的。另外,每個人關於‘內行’和‘外行’內涵的理解是不同的。”

不過,北京文化也並不總是保底方,以去年大熱的《我不是潘金蓮》為例,其就是被保底方。在北京文化參與或主導宣發的影片中,根據影片、市場和發行團隊的具體情況,各種發行模式都在靈活使用,保底發行的影片只是很小一部分。

“具體一部影片選擇什麼樣的發行方式,要綜合考慮很多方面的因素,從年度影片序列的規劃,到影片具體的情況,乃至到宣發資源的匹配程度等等,都是必須考慮的。”

據不完全統計,北京文化已經為2017年上映的電影付出了2.2億元的保底費用,截止16年上半年,北京文化製作和參與投資電影14部,電視劇7部,綜藝節目5檔,網路大電影2部,簽約演員、導演、編劇數十人。對應的保底票房累計超13億。

在2016年保底方一片唱衰的大背景下,北京文化似乎仍對票房市場持樂觀預期。

值得注意的是,北京文化的保底支撐了導演、製片人公司的營收及利潤,其背後是否存在上市公司並購的業績對賭,仍是未知數。

擬投13萬拍《封神》,會否步入《封神傳奇》的後塵?

除了保底發行,北京文化也一直在拓展其他影視經濟業務,例如通過引進高端人才、收購、設立合資公司、建立工作室、顧問等形式,凝聚了影視圈眾多大佬。

如曾出任萬達影視總經理的宋歌、曾在華誼兄弟任職的電視劇投資人婁曉曦、知名經紀人王京花、“華語電影第一監製”陳國富、百花獎最佳導演獎烏爾善等大批影視文化方面的優秀人才。

截至本報告期末,北京文化上映了五部電影作品:《極限挑戰之最後的武士》、《我的新野蠻女友》、《刺蝟小子之天生我刺》、《我不是潘金蓮》和《鐵道飛虎》;

兩部電視劇作品:包括《穿越謎團》和《我的岳父會武術》;

參與投資製作五檔綜藝節目:包括《花漾夢工廠》、《極限挑戰第二季》、《跨界歌王》、《加油!美少女》和《我們戰鬥吧》。

同時,隨著北京文化業績公佈之餘,還披露出其轉型影視文化以來最大的一筆投資——計畫不高於13億元投拍三部《封神》。

除了北京文化之外,東陽長生天影視製作有限公司、世紀長生天影業(北京)有限公司均簽署了《電影專案合作框架協議書》。後者負責三部影片劇本的開發、拍攝及後期製作工作,而北京文化負責三部影片的宣傳和發行。

還記得去年夏天許安導演的那部不到三億票房的《封神傳奇》嗎?未來幾年你還會看到三部“封神”題材。不過這次,將由烏爾善導演,冉平、冉甲男、烏爾善編劇。

公告顯示,影片的開發期為2014年6月-2016年12月,籌備期暫定為2017年1月-2018年6月,拍攝期暫定為2018年7月-2019年6月。三部電影暫定2020年、2021年、2022年暑期公映。投資比例為20%至70%。

三方按投資比例分享三部影片的全球院線票房收益、電視和網路平臺播放收益、獎金收益及違約金和賠償金的應收款項。其中北京文化所獲得的淨利潤部分扣除北京文化資金成本後的餘款中給予東陽長生天和世紀長生天一定比例的獎金。

在今年北京文化年報中,我們不難發現,北京文化未來幾年參與的18部電影中,有15部電影計畫或已經投入的數額高達了19.09億元。然而值得一提的是,公司2016年亮眼的淨利增長背後,因處置公司旅遊資產,非經常損益專案所占3.39億佔據了淨利64.94%。

那麼,真正剝離原始旅遊資產後,北京文化在影視行業能否一直站穩腳跟呢?

END

【第一製片人服務影視創業者】

關注中國最具創造力的製片人

彙聚能夠引領中國電影未來成長的商業力量

中國影視人學習、創作、 交流、宣傳、交易的必要工具

傳遞影視人和商人們最新動向和資訊

組織國內外各種培訓、沙龍、論壇等行業分享

説明影視人獲得更多資訊、資源並達成各種合作

我們在一起, 看看將來影視業是個什麼樣!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