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大唐一書法家作品,不是周恩來總理親自過問,險被日本人鉅資購買

柳公權(773~860)字誠懸, 唐代著名書法家, 其楷書書法風骨遒勁, 有“顏筋柳骨”之稱。 《神策軍碑》《玄秘塔碑》是柳公權楷書代表作品, 尤其《神策軍碑》珍貴至極, 是國家圖書館的鎮館之寶。

《神策軍碑》全稱《皇帝巡幸左神策軍紀聖德碑》。 由翰林學士承旨崔鉉撰文, 柳公權書寫。 唐武宗會昌三年(843)刻好後即立于長安皇宮禁中, 因此極難椎拓, 國家圖書館保存的為世間僅存孤本。


俗話說一朝天子一朝臣, 柳公權卻曆仕七朝, 進士及第步入仕途, 曆憲宗、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宣宗、懿宗七朝天子, 這種情況數千年歷史中也是絕無僅有的傳奇。 柳公權所以有如此際遇, 既與晚唐政局變幻、年高德劭有關, 最重要的原因還是他寫的一筆好字。

柳公權是京兆華原(今陝西耀縣)人, 自幼聰穎過人, 十二歲時就能吟詩作賦, 字寫的端端正正。 孩子天性好炫耀, 柳公權也是這樣, 一天他拿了自己寫的字在一群小夥伴們面前吹噓,

小夥伴們看了都是自慚不如。 這在柳公權得意洋洋時候, 旁邊一個賣豆腐的老頭說了一句話, 卻讓他當眾難堪。 老頭說他寫的字有形無骨軟塌塌的, 和自己做的豆腐差不多, 算不上好字。 年少氣盛的柳公權自然表示不服, 老頭就告訴他長安城中有個無臂老人, 腳趾頭夾著毛筆寫的字也要比他強許多, 建議他去拜師學習。 柳公權去尋訪, 果然找到了這位異人。 一見之下方知山外有山、人外有人, 當即長跪不起要求收他為徒。


老人推辭不過, 最後用腳夾著毛筆寫了首五言詩贈送:

寫盡八缸水, 硯染澇池黑。

博取百家長, 始得龍鳳飛。

原來, 書法並無什麼秘笈可言, 只有肯下笨功夫, 博采眾家所長, 功到自然成。 柳公權領悟了老人教誨, 從此刻苦用功, 書法水準日漸提高。

元和(唐憲宗年號)初年進士及第後, 最初只是在秘書省任校書郎, 人微言輕。 穆宗即位後, 聽說他擅于書法, 於是從地方調回朝堂任為右拾遺侍書學士, 從此成為皇帝近臣。

唐穆宗雖然對柳公權有知遇之恩, 卻是個荒淫怠政的皇帝。 一次, 穆宗不恥下問向柳公權討教用筆的方法。 柳公權略一沉吟, 告訴他:“用筆在心, 心正則筆正!”穆宗一聽情知柳公權是有意借題發揮, 心下惱怒卻也作聲不得。


這則故事, 就是史稱柳公權“筆諫穆宗”的佳話。

自從得罪了穆宗後, 柳公權一直擔任侍書這個職務, 十多年間默默無聞。 唐文宗即位後, 遷為右司郎中、弘文館學士、諫議大夫。

一次唐文宗召幾個學士于便殿談論, 言及漢文帝生活儉樸之美德, 文宗來了興致, 撩起袍袖告訴幾個臣子這件衣服我都洗過三次了。 其他幾人見狀齊聲恭維皇帝儉德, 只有柳公權一聲不吭。 文宗等眾人散去, 單獨留下他問起原因, 柳公權這才趁機進諫:皇上應當拔擢賢良, 退不肖奸佞, 納諍諫, 明賞罰, 同治國安邦的大道相比, 穿件洗過的衣服不過是小節。 ”


翌日文宗降制,提拔柳公宗為諫議大夫、知制誥。

柳公權的字為世所重,時人都以獲得柳書為幸,隻字片羽也為人所喜愛,據《唐摭言》記載 ,當時如果權貴官宦之家有人去世,其子孫後代都要請柳公權寫墓誌,如果得不到柳公權書撰寫的碑誌,就會被人譏諷為不孝。就連外國人也喜歡柳公權的書法作品,使節鉅賈大賈到長安,總要另外準備好一筆錢,輾轉登門求字。如柳公權的《金剛經刻石》今藏於巴黎博物館,當年《神策軍碑》流落香港,日本人就曾出鉅資購買,如果不是鄭振鐸先生奔走呼號,日理萬機的周恩來總理親自過問,只怕柳公權《神策軍碑》就會成日本國家圖書館的收藏了。


在柳公權傳世的數十種碑刻中,《神策軍碑》比《玄秘塔碑》更為精練蒼勁,風骨峭撥。《神策軍碑》最早著錄于歐陽修之子所撰《集古錄目》卷十,後為趙明誠、李清照夫妻收藏。明洪武年間,歸入明王朝內府。放牛娃朱元璋哪裡會懂什麼書法,更不知《神策軍》拓本的價值,直接賜給了他的兒子晉王朱。

從此,這件珍寶上又多了兩枚印跡。


翌日文宗降制,提拔柳公宗為諫議大夫、知制誥。

柳公權的字為世所重,時人都以獲得柳書為幸,隻字片羽也為人所喜愛,據《唐摭言》記載 ,當時如果權貴官宦之家有人去世,其子孫後代都要請柳公權寫墓誌,如果得不到柳公權書撰寫的碑誌,就會被人譏諷為不孝。就連外國人也喜歡柳公權的書法作品,使節鉅賈大賈到長安,總要另外準備好一筆錢,輾轉登門求字。如柳公權的《金剛經刻石》今藏於巴黎博物館,當年《神策軍碑》流落香港,日本人就曾出鉅資購買,如果不是鄭振鐸先生奔走呼號,日理萬機的周恩來總理親自過問,只怕柳公權《神策軍碑》就會成日本國家圖書館的收藏了。


在柳公權傳世的數十種碑刻中,《神策軍碑》比《玄秘塔碑》更為精練蒼勁,風骨峭撥。《神策軍碑》最早著錄于歐陽修之子所撰《集古錄目》卷十,後為趙明誠、李清照夫妻收藏。明洪武年間,歸入明王朝內府。放牛娃朱元璋哪裡會懂什麼書法,更不知《神策軍》拓本的價值,直接賜給了他的兒子晉王朱。

從此,這件珍寶上又多了兩枚印跡。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