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中國釀酒“兩次軸心”的形成,都是這個名酒開創的

在人類歷史進程中, 哲學家和史學家同時發現了一個神秘現象, 成為迄今為止人類最偉大的命題之一:

從西元前600年—西元前300年, 大約400年裡, 地球上湧現出釋迦牟尼、老子、孔子、畢達哥拉斯、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孟子、墨子、莊子、歐幾裡得、阿基米德、韓非子等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 他們是精神之師、智慧之師, 開啟了中、西方文明的偉大源泉。 這一批人好像突然從天而降, 給這個世界帶來了全新的思想和理念。 這些巨人創立了人類思想的基本範疇和世界宗教之源, 影響了之後人類的文化格局,

形成了人類的基本價值取向和文明形態。

這個時代被稱為“軸心時代”。

對“軸心期”的回憶或曰復興, 總是提供了人類前進的思想源泉和精神動力。 直至今日, 人類一直靠“軸心期”所產生的思想而生存, 人類每一次新的飛躍都回顧這一時期, 並被它重燃火焰。

事實上, 地球上的一切事物, 經過時間的沉澱, 都會慢慢形成自己的“軸心”——即“發源地”和“高地”。 人類解密“軸心”是為了探究原理, 撥開迷霧, 汲取營養, 燭照未來。

酒, 是人類歷史上的一大重要發現。 聚天地之靈氣, 采谷果之精華, 顯人性之本真。 人類發現酒之因數, 並造出酒之美味, 其價值和意義不啻於人類學會使用火。 酒, 是人類靈感和文化的催化劑。 因此, 酒號稱“人間魔水”和“瓊漿玉液”。

一個有趣的現象是, 查閱大量資料發現, “軸心時代”這些曾經創造了人類輝煌文明並“燭照萬古長夜”的思想家、哲學家等偉大人物, 居然大多數與酒有千絲萬縷的聯繫, 他們幾乎都喜歡喝酒。 他們璀璨的思想成果, 是否與酒直接有關不得而知。

但酒不僅釋放了他們的思想靈感, 也平添了不少生活的情趣。 酒, 讓大師們有了靈動的色彩、魅力和故事。

另有資料研究表明, 人類走向文明的標誌性產品之一“禮儀”, 起源於“酒禮”, 古人說“酒以成禮”, 今人說“無酒不成席”;延續人類生命的醫學, 最初起源於酒的治病價值, 古人說“酒以養生, 藥酒同源”;現代微生學和顯微鏡的誕生, 最初竟然是為了觀察酒和醋的發酵過程, 科學家們因此說“酒是高科技, 屬微生物學範疇”。

由此可見, 酒對人類文明的起源和進程, 做出了不可磨滅的巨大貢獻。 “大師精神”與“酒神精神”一道, 相互交融, 激蕩心聲, 性情本真, 大道感應, 支撐起人類文明進程的大廈。

中國酒的“軸心”在哪裡呢?“中國釀酒軸心論”的價值體系又是什麼呢?

1982年7月, 國家文物局組織的晉中考古隊對山西千年古城——汾陽市以東15公里處的杏花村, 進行了考古發掘。 這次發掘的主持者是中國考古界了不起的三個人物:曾任國家文物局副局長的黃景略先生;曾任故宮博物院院長的張忠培先生;曾任山西省考古研究所所長的王克林先生。 有趣的是, 三位權威專家竟然是北京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的同窗, 同時畢業於1956年。

這次考古, 出土了一件稀世珍寶, 我國最早的釀酒器具和禮器——小口尖底甕, 距今已經有6000多年的歷史。

令人稱奇的是, 專家們考證發現, 小口尖底甕居然隱藏著一個驚天秘密:即“酒”字的起源。 “酒”是一個象形文字, 它整個的含義就是釀酒的容器, 甲骨文和鐘鼎文中的“酒”字, 就是從這種“小口尖底甕”象形演化而來的。

中國的“酒”之形狀, 就是山西杏花村發掘的“小口尖底甕”之形狀。 這在全世界是首次發現, 並首次破解了“酒”字起源之謎。 另外, 這次考古還出土了蒸熟釀酒用糧的甑、鬲等, 盛酒的壺、樽、罐以浸泡酒料的泥質大口甕, 甚至出現了溫酒的器具。

山西杏花村在中國酒史上的地位可見一斑。

當時間進入到西元537年—900年“南北朝至盛唐期”。山西杏花村汾酒的盛名(注:當時是“低度濁酒”),似乎從天而降,突然爆發。以南北朝皇帝高湛大力推薦汾清酒,和大詩人杜牧家喻戶曉的一首唐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為代表,開創了至今無可超越的文化名酒之輝煌,把汾酒推向了“中國詩酒文化的巔峰”。

以“歷史文化”為價值高地,汾酒在“盛唐前後大約300年間”開創了中國酒文化無可比擬的鼎盛和輝煌期,我們稱之為“中國釀酒第一軸心期”。

當時間進入到“清王朝至新中國建國後”,以傅山、方心芳、秦含章等科學大師為代表。汾酒在微生物學、發酵工藝學等方面,開創了舉世矚目的科技輝煌,把汾酒推向了“生態健康的巔峰”。

以科學、技藝、微生物學、人體健康學為價值高地,汾酒在清後大約300年間開創的中國白酒“科技輝煌期”,我們稱之為“中國釀酒第二軸心期”,也稱為“中國健康白酒軸心期”。“第二軸心期”的最大貢獻是,中國白酒以汾酒“清香技藝”為母體,產區及銷量呈星火燎原之勢,迅速燃遍大江南北,以及海外市場,並得到國際上的承認。汾酒1915年獲巴拿馬太平洋萬國博覽會甲等大獎,遠銷歐美市場,便是有力證據。

“中國釀酒第二軸心期”體現了汾酒的全球意識、科技意識、生態意識、健康意識、女性意識、生活意識和跨文化意識。

中國釀酒“兩次軸心”的形成,都是汾酒開創的。第一次軸心閃耀著“歷史文化”的崇高地位;第二次軸心閃耀著“科學技藝”的崇高地位。並誕生了一大批至今令人敬仰的永載史冊的大師級“文化巨匠”和“科技巨匠”。這是汾酒為中國釀酒產業做出的無可匹敵的極大貢獻。

文化燭照未來,技藝傳承萬代。

正是汾酒為中國千年酒史開創出了兩次“軸心期”,才讓以“清香技藝”為母體的中國酒,走出了國門,走向了世界。汾酒,因此贏得了無可置疑的“國酒之源、清香之祖、文化之根”和“中國酒魂”的至高地位和無尚榮譽。【汾酒1510系列之三十二】

甚至出現了溫酒的器具。

山西杏花村在中國酒史上的地位可見一斑。

當時間進入到西元537年—900年“南北朝至盛唐期”。山西杏花村汾酒的盛名(注:當時是“低度濁酒”),似乎從天而降,突然爆發。以南北朝皇帝高湛大力推薦汾清酒,和大詩人杜牧家喻戶曉的一首唐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為代表,開創了至今無可超越的文化名酒之輝煌,把汾酒推向了“中國詩酒文化的巔峰”。

以“歷史文化”為價值高地,汾酒在“盛唐前後大約300年間”開創了中國酒文化無可比擬的鼎盛和輝煌期,我們稱之為“中國釀酒第一軸心期”。

當時間進入到“清王朝至新中國建國後”,以傅山、方心芳、秦含章等科學大師為代表。汾酒在微生物學、發酵工藝學等方面,開創了舉世矚目的科技輝煌,把汾酒推向了“生態健康的巔峰”。

以科學、技藝、微生物學、人體健康學為價值高地,汾酒在清後大約300年間開創的中國白酒“科技輝煌期”,我們稱之為“中國釀酒第二軸心期”,也稱為“中國健康白酒軸心期”。“第二軸心期”的最大貢獻是,中國白酒以汾酒“清香技藝”為母體,產區及銷量呈星火燎原之勢,迅速燃遍大江南北,以及海外市場,並得到國際上的承認。汾酒1915年獲巴拿馬太平洋萬國博覽會甲等大獎,遠銷歐美市場,便是有力證據。

“中國釀酒第二軸心期”體現了汾酒的全球意識、科技意識、生態意識、健康意識、女性意識、生活意識和跨文化意識。

中國釀酒“兩次軸心”的形成,都是汾酒開創的。第一次軸心閃耀著“歷史文化”的崇高地位;第二次軸心閃耀著“科學技藝”的崇高地位。並誕生了一大批至今令人敬仰的永載史冊的大師級“文化巨匠”和“科技巨匠”。這是汾酒為中國釀酒產業做出的無可匹敵的極大貢獻。

文化燭照未來,技藝傳承萬代。

正是汾酒為中國千年酒史開創出了兩次“軸心期”,才讓以“清香技藝”為母體的中國酒,走出了國門,走向了世界。汾酒,因此贏得了無可置疑的“國酒之源、清香之祖、文化之根”和“中國酒魂”的至高地位和無尚榮譽。【汾酒1510系列之三十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