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港交所終於向阿裡低頭,A股出現最具競爭性對手

1

昨天, 港交所發佈了兩份公眾諮詢檔, 其中一份是針對設立創新板, 將允許尚未盈利、同股不同權的公司以及將香港視為第二上市地的內地公司赴港上市。

港交所改革的目標非常直接, 就是吸引高增長的新經濟公司到香港上市。 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表示, 過去10年, 不同投票權架構的內地上市公司IPO集資總額達340億美元, 而上市時未盈利的內地公司IPO集資額達150億美元, 如果設立創新板將給香港帶來新的發展機遇。

這些公司裡, 就有百度, 京東, 阿裡巴巴等一大批在美國上市的一線中國互聯網公司, A股沒有留住他們, 香港市場也沒有。

尤其是阿裡巴巴, 當初是將香港作為第一上市地點, 但是最終被港交所主動拒絕。 核心矛盾是, 港交所能不能承認同股不同權。

眾所周知, 馬雲等阿裡巴巴團隊, 為了保證對公司的控制, 創新的推出了合夥人制度。

簡單的說, 就是馬雲等管理團隊雖然只持有阿裡10%左右, 卻通過合夥人制度實現了對阿裡董事會和公司的實質性絕對控制。

阿裡巴巴最終選擇在美國上市, 最重要理由是美國認可了阿裡巴巴的合夥人制度。 百度李彥宏, 京東劉強東都通過AB股制度實現了對公司的絕對控制。 典型是劉強東, 騰訊目前持有的京東股份已經突破20%超過劉強東, 已經是京東的第一大股東, 但劉強東擁有的京東表決權超過80%, 控制地位不可撼動。

當初, 香港拒絕阿裡時候的理由十分的硬氣, 最具有代表性的一句話是, “如果為了迎合新來者而朝令夕改, 我們的公信力便蕩然無存。 ”

最終, 港交所失去了阿裡巴巴這家如今市值2萬億左右人民幣的新經濟公司,

如果阿裡與另一個市值超過2萬億的公司都在香港上市, 港交所將成為全球新經濟資本市場中一個舉重輕重的中心。

現在, 港交所終於向阿裡低下了高貴的頭, 最直接目標很可能是為了螞蟻金服。 馬雲早就說了, 如果港交所認可阿裡的合夥人制度, 螞蟻金服將可以考慮在香港上市, 這將又是一個萬億級的新經濟公司。

2

當初, 阿裡的合夥人制度以及阿裡上市地爭奪戰時, 引起了大範圍的討論。 那時候, 相當多的市場人士其實是支持港交所的, 認為馬雲的合夥人制度甚至美國的AB股制度, 都不夠保護投資人的利益。

2016年以來的萬科爭奪戰印證了馬雲的先見之明。 王石對萬科的地位, 如同馬雲對阿裡巴巴,

如同任正非對華為, 王石可能根本沒擔心過會失去控制權, 但在資本面前, 一切皆有可能。

王石資源夠強, 又足夠幸運, 最終是換了固有大股東, 擊退了野蠻人的襲擊。

如果阿裡巴巴在在不承認AB股的市場上市, 馬雲個人股份只有7%, 阿裡這樣的優質資產將引來野蠻人們一擁而上。

現在很可以理解華為為什麼堅決不上市。 任正非的個人持股只有1%不到, 華為這種公司如果上市, 野蠻人勢必奪之。

對於投資人來說, 投資就是為了賺錢, 最終一定會退出。 對於企業管理者, 可能是一生的事業。 比如對於萬科的股民來說, 萬科五年後怎麼根本不重要, 重要的是現在能不能拉五個漲停。

這確實是公司治理與投資者利益的一個矛盾,

也是投資者短期利益與公司長期價值的一個衝突。

3

新經濟創業在資本上的一個重要特點, 就是從成立第一天開始就一直在融資, 從天使到A輪, B輪, C輪, 新經濟公司的創始人最後的股份可能都不多, 幾乎不會有絕對控股的。

典型的是滴滴, 三四年來已經融資融到了G輪, 也就是第七輪, 最新一次又融了55億美金, 這種公司的規模和頻率都是過去不可想像的。 創始人程維的個人股份應已經非常少, 有報導說已經在3%之下。

摩拜單車在經歷多次的融資後, 創始人個人股份應該也已經非常少。 創始人低持股, 會成為新經濟公司的一個普遍現象。

相對美國市場, 香港市場的文化、語言、時差都與A股非常接近, 隨著南下資金越來越多, 估值上甚至都不弱於A股。

相比A股,上市要排隊,規則偏重傳統經濟,還不時面臨暫停IPO的危險,上市以後的減持也非常複雜多變。現在A股還是新經濟公司的首選,在於IPO的可期待常態化與高估值。

如果香港認可AB股制度的話,那對中國的新經濟公司將非常具備吸引力。這將成為A股真正的有競爭力的對手。

一個股市有沒有吸引力,最核心的因素是有沒有足夠多的高成長公司,否則就是一潭死水。

對於A股來說,以我們的國情,不太可能實現同股不同權,但是能不能向著真正市場化的註冊制前進?A股如果不能堅定的向著市場化改革,那麼就將在過去20多年來的閉環裡繼續迴圈。

最讓人感慨與諷刺的是,當香港都已經開始討論AB股的時候,我們國內的股市現在最熱門的話題是要不要暫停IPO。

我們的資本市場已經失去了BAT,希望不要再失去更多的新經濟好公司。

估值上甚至都不弱於A股。

相比A股,上市要排隊,規則偏重傳統經濟,還不時面臨暫停IPO的危險,上市以後的減持也非常複雜多變。現在A股還是新經濟公司的首選,在於IPO的可期待常態化與高估值。

如果香港認可AB股制度的話,那對中國的新經濟公司將非常具備吸引力。這將成為A股真正的有競爭力的對手。

一個股市有沒有吸引力,最核心的因素是有沒有足夠多的高成長公司,否則就是一潭死水。

對於A股來說,以我們的國情,不太可能實現同股不同權,但是能不能向著真正市場化的註冊制前進?A股如果不能堅定的向著市場化改革,那麼就將在過去20多年來的閉環裡繼續迴圈。

最讓人感慨與諷刺的是,當香港都已經開始討論AB股的時候,我們國內的股市現在最熱門的話題是要不要暫停IPO。

我們的資本市場已經失去了BAT,希望不要再失去更多的新經濟好公司。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