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傅抱石寄語女兒:只希望你能做個好的文化人

■傅益瑤(國畫大師傅抱石之女)

傅益瑤作為我國著名國畫大師傅抱石的女兒,在父親生前她卻從未動過畫筆,而後幾十年離開父親的艱難歲月中,傅益瑤不僅開始了水墨畫的創作,還以自己獨特的畫風成為當今藝壇的著名畫家,這本身就成為一個傳奇。 每每提到自己的父親,畫家的目光和聲音就變得柔和起來——有關父親的記憶並沒有因歲月的流逝而淡忘,相反,每每提筆作畫,傅益瑤說自己卻常常能感受到父親的音容笑貌,仿佛能與父親在畫中相遇。

爸爸骨子裡是一個很嚴正的人,對孩子更是如此,是“嚴父”的模範。

他希望自己的孩子們有個好品性。 爸爸總是說:一個人的品性是可以“打”出來的,才氣卻是打不出來的。 因此,爸爸的規矩很多,在我看來總是“小題大做”,比如從來不許孩子們在飯桌上亂講話,誰犯了規,爸爸就毫不留情地用筷子敲他的頭。

雖然在家裡大家都很懂規矩,可是家裡並不是死氣沉沉的,總是鬧哄哄的,充滿一種中國式的濃郁的火熱的家庭氣氛,而家中最大的“火球”就是爸爸。

爸爸總是告訴我:我不要你做什麼大科學家、物理學家和藝術家,只希望你能做個好的文化人,有知識就行了。 可是女兒家的我不管這些,特別愛漂亮,總是喜歡一切時髦的東西,想當電影明星,父親說:“無論你將來做什麼,都要先把中文的底子打好,中文包羅萬象:天文、地理、哲學,這都是做好一切學問的基礎。

”於是,他把我送到當時全國中文師資最好的南京師範學院中文系學習。 當我收到南京師範學院的通知書時,在地上足足滾了十幾分鐘,發洩對父親安排的憤怒。 當時,我覺得我所憧憬的多姿多彩的一生全都毀了,但是今天回想起來,我真的感激爸爸的固執,他讓我有了一個中文的扎實功底。

我小的時候,最喜歡站在父親的畫桌旁盯著他作畫,父親從來不讓別人看他畫畫,總是藉口支開人,用幾分鐘揮毫潑墨,把畫一氣呵成。 可是對我一點也不介意,還特別教我怎麼看畫。 父親說看畫最重要,一定要看進去,每一幅畫都有訴說力,要聽作者說話,要看到大處的氣韻和小處的細妙。

別人總是說我真幸運,得到了父親的真傳。

父親去世不少年後我才拿起的畫筆,畫畫是我和父親靈魂交流的一個管道。

也許是我太熟悉父親的用筆了,所以我臨摹父親的作品,總能得到長輩的誇獎,我自己也很滿足,但是漸漸地我發現,越學父親反而離父親越遠,越畫越覺得空虛,越覺得膽怯。 父親總是說,當你效仿他人的時候,看起來似乎是起點很高,其實是站在懸空的崖邊上,隨時都會摔得粉身碎骨。

作為水墨畫家,我最喜歡創作的是詩意畫。 優秀的中國詩詞有一種偉大的美質,那就是永遠不失去理想、信念和情操,而只有這樣崇高的生命和自然融為一體時才會出現意境無窮的詩作,而如何表現這意境才是判斷水墨畫家本領的準則。

父親教我念詩時,總是說一定要念到有味道才行,這“味道”二字便是我的創作詩意的出發點。 每當我品到一首詩的味道時,詩人似乎就會和我站在同一個環境裡,欣賞著同一種風景,發出同樣的感歎,我隱約地覺得我和詩人重疊起來。

父親給了我太多東西了,讓我這一輩子都能去不停地享用它,咀嚼它。 不管是在父親身邊,再到1979年到日本讀父親年輕時讀過的學校,還是像現在回南京老家,到世界各地開畫展,我總是看到父親的畫,總能感覺到父親一直和我同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