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三台:麥冬地裡刨出“金疙瘩”

永明鎮麥冬種植基地鳥瞰以現代農業為導向, 致力加快藥食同源建設, 全力推進麥冬大健康產業發展;以效益為導向, 培育“公司+農戶”“龍頭企業+基地”等運營模式, 助農增收;以市場為導向, 建設麥冬特色小鎮、康養中心, 推動農旅融合……

點上突破, 面上聚力。 近年來, 三台把麥冬產業確定為現代化農業的主導產業來打造, 成為全縣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發展現代農業的“試驗田”, 將農業發展、鄉村旅遊規劃、農民增收等有機融合, 走出了一條以特色效益產業麥冬為核心的發展之路。 資料顯示,

在三台, 麥冬種植面積近5萬畝, 縣內產值達到25億元, 產區農民人均純增收5000元。

培訓指導重視科技把品質“提起來”

盛夏, 一場小雨過後, 走進三台, 目之所及, 漫山遍野一派蔥蘢。 這裡屬涪江流域沖積平壩區, 地勢平坦, 莊稼人從土裡刨“金”, 幾乎家家戶戶都種植了麥冬, 是全國乃至東南亞最大的麥冬種植基地。

規模如此大的麥冬如何提高經濟實力?品質決定身價, 三台的做法是發展現代農業。

“我們一直在指導種植戶改進技術, 提高麥冬生產效率, 加強應對市場風險和波動的能力。 ”三台縣麥冬辦副主任杜理寶介紹, 近年來, 三台以科技為引領, 通過每年在麥冬播種和收割前後對種植戶進行技術培訓, 對產區種植戶實現了技術培訓全覆蓋。

此外, 積極運用現代技術手段, 對特色農產品品質進行科學檢測分析, 建立完善產業環境、生產、加工、流通等全程標準體系和可追溯體系, 使麥冬真正成為全市、全省乃至全國“喊得響、叫得應”的大健康產品。

花園鎮營城村1組種植戶魏光明便是受益者。 今年4月, 他種植的3.5畝麥冬, 因為品質高, 每公斤賣到了60多元, 純收入接近6萬。 “去年我參加了兩場培訓會, 還學習了政府定制的種植技術培訓教材, 種植技術得到提高, 麥冬品質也提高不少。 ”魏光明高興地說道。

“關鍵是能提升產量。 ”涪城村麥冬種植大戶何華蓉說, “我家地裡產量能提升5%, 現在30畝地全用上農業專家的技術了。 ”為讓更多人從現代農業技術中獲益, 近三年來,

三台還先後投資1000萬元, 與中國中醫科學院、北京大學藥學院等近十所科研院校建立了長期的合作關係, 開展技術合作, 先後選育出了川麥冬1號、川麥冬2號, 良種推廣率達100%。

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把效益“增起來”

每年清明前後, 三台縣永明鎮本源麥冬種植專業合作社老馬分社忙得一片“火熱”。

“我家種了2畝多麥冬, 每年採收麥冬的關鍵時期, 人手都不夠, 還要請鄰近村子的朋友幫忙採收。 今年在去年基礎上增收了3萬元。 ”種植戶陳千雙告訴記者, 老馬鄉小圍村共有687戶, 近2000人加入合作社, 合作社種植面積1300餘畝, “今年收成好, 每畝產值在2萬元以上, 比去年每畝增加產值1萬多。 ”

“現在的收購價不錯!”陳千雙說, 這得益于合作社有麥冬收購的保底價,

種植戶再也不用擔心銷路問題, 每年的麥冬都集中收購, 集中無硫烘乾, 集中銷售, 成本低了, 賺得多了。

一家一戶闖市場, 經不起風雨。 在“提質”的同時, 三台也不忘“增效”:通過建立利益鏈機制, 積極推廣“公司+農戶”“龍頭企業+基地”“公司+專合組織+基地”等運營模式, 大力培育新型經營主體;推廣“藥+糧+菜”“藥+高架菜”等複合種植模式, 增加畝均產值;建全“3+1”麥冬產業綜合服務體系, 最大限度保障產區農戶基本利益;以市場需求為導向, 引進天誠藥業、輔正藥業等一批龍頭企業入駐三台, 著力于基地建設與麥冬精深加工, 帶動農戶增收致富……“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是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的一項重要內容。 ”杜理寶表示,

正是按照這一政策導向做出的正確選擇, 目前, 三台全縣共建成麥冬專業合作社43戶、龍頭企業37戶、家庭農場88戶, 帶動基地農戶人均增收5000元以上。

延伸完善產業鏈條把產業“融起來”

三台種植麥冬歷史悠久, 但以前一直沒有形成產業鏈, 缺乏規模。

問題倒逼改革。 近年來, 按照“三產融合、創新發展”的思路, 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 以“產品生態化”為取向, 三台立足麥冬特色品質, 發揮品種優勢, 加快構建從田間到藥房再到生活完備的綠色有機生態農業生產供應鏈。

“一兩麥冬直接賣不過3塊錢, 現在做成飲料, 上市後價格將是原來的幾倍。 ”杜理寶告訴記者, 三台加大加強招商引資力度, 與太極集團、蘇中藥業等10余家國內外知名企業達成了麥冬大健康產業合作意向, 以地方特色食品為主的飲料、燉料包和袋泡茶已批量生產,即將上市銷售。

讓好產品“好吃”起來,只是麥冬產業轉型的其中一步。接下來,他們還計畫將麥冬產業和旅遊業相融合,大力推進“一帶(麥冬標準化種植示範帶)一鎮(特色小鎮)一園(麥冬健康產業園)”建設,推動形成集麥冬科研展示、文化旅遊、康養度假於一體的旅遊勝地,讓麥冬“好玩”起來。

從自產自銷、提籃小賣,單純作藥使用,到精深開發形成麥冬飲品、洗護套裝、唇膏等系列產品,再到打造“生產、生活、生態”融合的麥冬文化旅遊勝地……有種植,有加工,也有旅遊,麥冬產業鏈日漸成熟。

“如今,農業向多功能性發展,麥冬不僅要作藥材使用,還要將其製成產品,飽口福,也要打造風景,飽眼福。”杜理寶說,由於市場需求發生變化,要提升產業競爭力,緊扣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走“三產融合”之路,就成了三台麥冬的必然選擇。

“你若盛開,蝴蝶自來。”在三台,“農”字不等於只會種田,“村”字不等於只會圈地,通過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改革,依託特色農業麥冬,農民正用智慧和汗水創造財富,收穫幸福。

以地方特色食品為主的飲料、燉料包和袋泡茶已批量生產,即將上市銷售。

讓好產品“好吃”起來,只是麥冬產業轉型的其中一步。接下來,他們還計畫將麥冬產業和旅遊業相融合,大力推進“一帶(麥冬標準化種植示範帶)一鎮(特色小鎮)一園(麥冬健康產業園)”建設,推動形成集麥冬科研展示、文化旅遊、康養度假於一體的旅遊勝地,讓麥冬“好玩”起來。

從自產自銷、提籃小賣,單純作藥使用,到精深開發形成麥冬飲品、洗護套裝、唇膏等系列產品,再到打造“生產、生活、生態”融合的麥冬文化旅遊勝地……有種植,有加工,也有旅遊,麥冬產業鏈日漸成熟。

“如今,農業向多功能性發展,麥冬不僅要作藥材使用,還要將其製成產品,飽口福,也要打造風景,飽眼福。”杜理寶說,由於市場需求發生變化,要提升產業競爭力,緊扣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走“三產融合”之路,就成了三台麥冬的必然選擇。

“你若盛開,蝴蝶自來。”在三台,“農”字不等於只會種田,“村”字不等於只會圈地,通過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改革,依託特色農業麥冬,農民正用智慧和汗水創造財富,收穫幸福。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