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數碼>正文

國產很無奈!OLED螢幕還夠不著,三星轉身又甩出一黑科技打臉

近日, 網上一則“OLED螢幕供應緊張 華為僅8%機型可以使用”的消息傳出, 網友瞬間炸窩。 據悉, 這是由於今年OLED需求量過大, 各個供應商生產緊張, 無法供給足量的AMOLED螢幕, 導致華為被三星掐死了OLED螢幕供應鏈。 這個消息除了引起網友對三星的口誅筆伐之外, 也引起了對國內顯示幕技術的關注。

比較關心電子產品行業的網友應該清楚, LCD螢幕是越來越不受歡迎了, 並不是說LCD屏特別差, 相反, 部分人還是比較習慣于LCD平實舒服的觀感。 但相對于傳統的LCD螢幕, OLED可自發光, 這意味著每個單獨的圖元都是其自身的光源, 其中每個圖元都能夠設置亮度, 顯然, OLED技術相比LCD螢幕還有著顯著的能耗優勢。 加上柔性、輕薄、高色域等特質, OLED固有的天然特性使得終端設備的賣點更多彩多樣, 因此, OLED成為智慧手機顯示技術換代的首選, 也成為眾多高端手機的標配。 值得注意的是, 對於2017年的國產手機企業而言,

OLED曲面屏已成為最為關鍵的“硬通貨”。

但也因為OLED器件中有機薄膜的厚度非常薄, 需要高端的精密製造技術, 成本難以降下來。 憑藉掌握絕大多數的OLED專利和技術, 三星和LG等韓系廠商市場佔據了絕對的份額。 這種情況帶來的問題是風險高, 沒有候補資源, 也造成三星OLED螢幕一度高價難求。 面對電子產業的短板, 國內廠商都意識到了這一點, 因此也開始著手進軍OLED顯示幕領域, 努力追趕。

然而, 還沒有等國內廠商在OLED顯示幕領域緩過勁來, 三星又帶著一款新顯示幕技術——QLED呼嘯而來, 令國內廠商措手不及。

雖然OLED與QLED只有“一點”之差, 但在技術和應用上卻有著天壤之別。 現在的OLED技術採用非常薄的有機材料塗層和玻璃基板, 當有電流通過時, 這些有機材料就會發光。 因為OLED顯示擁有很大的顯示角度, 回應速度也比LCD快很多, 可以做到很薄很輕, 所以成為了現在很多設備的顯示幕首選。 不過, OLED也存在著使用壽命低、色彩純度不夠、在大尺寸下嚴重受限的不足。

反觀QLED技術,

其擁有更棒的對比度及亮度、更寬廣的色域, 同時還與量子點顯示材料一樣, 擁有更低功耗、無毒環保、讓電視使用壽命更長等優勢。 從原理上看, OLED顯示技術只能做到微米級別, 而量子點是無機納米材料, 量子點應用於顯示裝置上基本是幾個納米到10個納米左右, 甚至是微納級, 更小的粒子顯然意味著更高的解析度, 所以, 量子點顯示比OLED混光更純淨的光源, 能實現行業最高的110% NTSC色域, 還可以使亮度有效提升30%到40%左右。 在行業內, 越來越形成的共識是:QLED是最適合用於大屏電視的顯示技術, 是目前全球整個產業中解決大屏顯示的最領先方案。

OLED和 QLED, 究竟誰才是顯示技術的NO.1?其實, 在顯示技術上, 兩者都有不同的實現方法, 但是沒有誰是萬能的, 始終存在一定的互補關係。 而且, 它們都標誌著映射顯示行業的一次重大變革, 搶先押寶顯示技術的企業必將在未來行業佈局中贏得先機。 但令人擔憂的是, 無論是OLED還是 QLED, 都掌握在國外廠商手上。 從專利技術、材料研發到相關顯示幕生產, 再到終端產品製造,韓系廠商都在各個領域均佔據了主導地位。如果國內廠商沒有擊破韓系廠商在顯示幕行業的壟斷地位的話,顯然,像華為手機的遭遇依然會不斷重演。

值得欣慰的是,目前,國內顯示幕行業廠商基本上都在發展各自的核心顯示技術,其中重點正是QLED和OLED顯示幕技術。

環球科技視界 | 挖掘雲計算、物聯網、Ai等科技前沿的革命探索和深度報導

再到終端產品製造,韓系廠商都在各個領域均佔據了主導地位。如果國內廠商沒有擊破韓系廠商在顯示幕行業的壟斷地位的話,顯然,像華為手機的遭遇依然會不斷重演。

值得欣慰的是,目前,國內顯示幕行業廠商基本上都在發展各自的核心顯示技術,其中重點正是QLED和OLED顯示幕技術。

環球科技視界 | 挖掘雲計算、物聯網、Ai等科技前沿的革命探索和深度報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