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蔡昉:人口紅利已經消失,企業做什麼都賺錢的日子消逝

中新經緯用戶端6月18日電(畢彤彤)中國的人口紅利是正在消失還是已經消失呢?人口問題專家、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蔡昉在“2017青島•中國財富論壇”上給出了他的判斷:“我認為它是已經消失, 而且在迅速地消失。 ”

蔡昉表示, 在2010年的人口普查資料顯示, 中國勞動年齡人口, 也就是可以作為勞動力的這部分人口15—59歲, 在2010年達到峰值, 峰值的意思是在那之後就要從正增長變成了負增長, 所以2010年就成為了中國的一個轉捩點。 這個轉捩點的含義, 就是人口紅利達到了峰值, 從此以後轉入負的紅利。 所以人口紅利是已經消失,

而且在迅速地消失。

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蔡昉。 主辦方供圖

“勞動力短缺了, 過快的資本替代勞動導致資本回報率下降。 ”蔡昉進一步表示, 總體資本回報率下降, 在所有行業中的一個基本表現是, 之前做企業的人很多都會說, 過去只要能夠融到資,

得到投資者的支持, 做什麼都賺錢。 現在企業是說我們不差錢, 但是我們回報率不高, 找什麼項目都賺不到多少錢。

此外, 蔡昉指出, 農業中的勞動力比重大幅下降, 農民工在過去幾年的增長率下降, 勞動力轉移速度放慢, 資源重新配置的對生產率的貢獻會顯著下降。

蔡昉解釋道, 中國經濟是由一產、二產、三產構成, 但是三個產業加起來, 勞動生產率只支撐了中國勞動生產率提高的56%, 還有44%就來自於三個產業之間資源的重新配置, 特別是勞動力的重新配置。 資源重新配置的部分, 未來它的動力可能會減弱。 因為我們經過了40年的勞動力轉移, 農業中的勞動力比重已經大幅度的下降了。

“目前, 大概是只有18%的勞動力是在務農,

這個數是我重新估算的, 和國家統計局的略有差別, 大概比那個數低了10個百分點。 同時這18%的人基本上都是40歲以上。 因此, 他們再向外轉移的可能性已經不算太大了。 ”蔡昉稱。

農村轉向城市的每年新增的農民工的部分, 主要來自於農村每年新畢業的高中生和初中生, 也就是16歲—19歲的這部分人口。 而這部分人口, 在2014年達到了峰值, 就是2014年之後是負增長。 蔡昉指出, “這部分人負增長, 勞動力轉移速度就一定會大幅度下降。 農民工在過去這幾年裡沒有什麼增長, 大概每年只增加幾十萬人而已, 但是過去都是每年幾百萬人的增長。 因此, 勞動力轉移速度放慢, 資源重新配置的對生產率的貢獻會顯著下降。 ”

蔡昉認為,

中國還有很多體制性的障礙, 在妨礙著生產要素的積累和配置, 比如說戶籍制度改革。 “讓農民工可以進城, 可以打工, 可以居住, 但是不可以享受到基本的公共服務, 他的孩子受教育有問題, 養老有問題, 因此他到了40歲以後, 很可能就隨時可能回去了。 ”

蔡昉表示, 從供給側, 中國未來勞動生產率的提高, 從而經濟增長速度的穩定靠的是創造性破壞的一個新的機制。 而中國消費需求側的一個重大的源泉和潛力來自於不斷提高的和擴大的中等收入群體。 (中新經緯APP)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授權, 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