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文徵明 書法 欣賞

文徵明初名壁(也作璧), 徵明是他的字, 後來又改字徵仲, 祖籍衡山, 自號衡山居士, 人稱文衡山, 齋名停雲館。 長洲(今蘇州)人, 官至翰林待詔, 私諡貞獻先生。 文征明早期考取功名仕途不太順利。 明清時代, 凡經過各級考試, 取入府、州、縣學的, 通稱“生員”, 亦即所謂的“秀才”。 文征明在生員歲考時, 一直考到嘉靖元年(西元1522年)五十三歲 , 一直未能考取, 白了少年頭。 五十四歲時受工部尚書李充嗣的推薦到了京城朝廷, 經過吏部考核, 被授職低俸微的翰林院待詔的職位, 故稱“文待詔”。 這時他的書畫已負盛名, 求其書畫的很多,

由此受到翰林院同僚的嫉妒和排擠, 文徵明心中悒悒悒不樂, 自到京第二年起上書請求辭職回家, 三年中打了三次辭職報告才獲批准, 五十七歲辭歸出京, 放舟南下, 回蘇州定居, 自此致力於詩文書畫, 不再求仕進, 以戲墨弄翰自遣。 晚年聲譽卓著, 號稱“文筆遍天下”, 購求他的書畫者踏破門檻, 說他“海宇欽慕, 縑素山積”。

早年因為字寫得不好而不許參加鄉試, 因而發憤圖強, 終於成為詩、文、書畫方面的全才。 繪畫方面, 與弟子成為“吳門派”, “吳門畫派”創始人之一;又和沈周、唐寅、仇英合稱“明四家”;與唐伯虎、祝枝山、徐禎卿並稱“江南四大才子”(也稱吳門四才子)。 書法各體無一不精, 尤其以行書、楷書為人所稱道, 在當時名重海內外。

文徵明享年90歲, 年高望重, 門生有多, 是“吳門四才子”中最長壽的一位。 他年近九十歲時, 還孜孜不倦, 為人書墓誌銘, 未待寫完, “便置筆端坐而逝”。

文徵明的書畫造詣極為全面, 其詩、文、畫無一不精。 人稱是“四絕”的全才。 他雖學繼沈周, 但仍具有自己的風格。 他一專多能, 能青綠, 亦能水墨, 能工筆, 亦能寫意。 山水、人物、花卉、蘭竹等無一不工。

文徵明學字是從蘇(軾)字入手的。 後來文徵明從李應禎學書, 李應禎書宗歐陽詢, 平正婉和, 清潤端方, 雖非書法大師, 卻是一位書法教育家。 他是文徵明的岳父, 又是文徵明的啟蒙老師。 他除了把學書心得悉數傳授給文徵明外, 還鼓勵他突破傳統, 自創新格。 在文徵明22歲時, 李應禎看了他的蘇體字,

對文徵明說:“破卻工夫何至隨人腳?就令學成王羲之, 只是他人書耳!”這些話影響了文徵明一身。

文徵明在書法史上以兼善諸體聞名, 尤擅長行書和小楷, 王世貞在《藝苑言》上評論說:“ 待詔(文征明)以小楷名海內, 其所沾沾者隸耳, 獨篆不輕為人下, 然亦自入 能品。 所書《千文》四體, 楷法絕精工, 有《黃庭》、《遺教》筆意, 行體蒼潤, 可稱玉版《聖教》, 隸亦妙得《受禪》三昧, 篆書斤斤陽冰門風, 而楷有小法, 可寶也。 ”文徵明書法溫潤秀勁, 穩重老成, 法度謹嚴而意態生動。 雖無雄渾的氣勢, 卻具晉唐書法的風致。 他的書風較少具有火氣, 在盡興的書寫中, 往往流露出溫文的儒雅之氣。 也許仕途坎坷的遭際消磨了他的英年銳氣, 而大器晚成卻使他的風格日趨穩健。

文徵明的小楷特別精細工整, 主要來源於鐘繇、王羲之、王獻之和虞世南、褚遂良、歐陽詢, 法度謹嚴、筆鋒勁秀、體態端莊, 風格清秀俊雅, 晚年八十歲以後的小楷, 尤其見功夫。 他的傳世墨蹟很多, 有小楷《前後赤壁賦》、《顧春潛圖軸》、《離騷經九歌冊》;行書有早期的《南窗記》, 中期的《詩稿五種》, 晚期的《西苑詩》。 他的所有的作品, 都筆筆工整, 即使是快到九十歲時, 也是如此, 這在我國書法家中是極為少見的。

文徵明是“吳門畫派”的領袖人物, 對吳門書風影響很大, 他的兒子文彭、文嘉在書法上也很有成就, 其中文彭還是明清篆刻的一代宗師。

行書《立春進賀》

玉殿千官拜冕旒, 紫衣京兆在前頭。 四時盛德初臨木, 先日嚴寒已送牛。

氣轉蒼龍當法駕, 風回明庶動宸遊。 聖王和令思行慶, 次第頒恩下九州。

徵明

行書七律詩軸 紙本 縱122釐米 橫59.6釐米。 上海博物館藏

此件為《憶昔四首次陳魯南韻》之三,作品在筆風上突出了重用筆結體,具有風格秀勁婉麗的特色。

釋文:

扇開青雉兩相宜,玉斧分行虎旅隨。紫氣氤氳浮象魏,彤光縹緲上罘罳。

幸依日月瞻龍袞,偶際風雲集鳳池。零落江湖儔侶散,白頭心事許誰知?

徵明

《太液池詩》軸 縱344釐米、橫96.4釐米。行書 紙本

釋文:

泱漭滄池混太清,芙蓉十裡錦雲平。

曾聞樂府歌黃鵠,還見秋風動石鯨。

玉蝀連蜷垂碧落,銀山飄渺自寰瀛。

從知鳳輦經遊地,鳧雁回翔總不驚。

行書五律立軸 絹本 縱138cm 72cm 西泠印社藏

資料來自《西泠印社百年社藏精品》(西泠印社出版社)

行書七言詩立軸 紙本 153.7X68.2cm

鈐印:文徵明印、衡山、停雲

鑒藏印:神賜養涵安貧而佑諸名、劉楷之印、劉氏珍藏、劉楷審定書畫印、子俊秘玩

題識:徵明。

簽條:明文待詔自書詩軸墨寶。卅年芷園重裝。鈐印:芷園。

著錄:《聚墨留香—攻玉山房藏中國古代書畫》圖48,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2004年出版。

釋文:故人踏雪到山家,解帶高堂物華。偃蹇青松埋短緑,依稀明月浸寒沙。朱簾卷玉天開畫,石鼎烹阠晚試茶。莫笑野人貧活計,一痕生意在梅花。

展覽: “聚墨留香—攻玉山房藏中國古代書畫展”,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2004年3月27日-6月6日。

文徵明名壁,或作璧,字徵明,以字行,更字徵仲。長洲(江蘇蘇州)人,因世居衡山,號“衡山居士”。嘉靖三年(1524)授翰林院待詔,被稱為“文待詔”。文氏書法,上法宋元,遠追魏晉,博取眾長,自成一家。

這篇行書自書七言律詩,法度謹嚴而意態生動,筆法多用中鋒,線條蒼勁有力,結體張持有致,帶有黃庭堅(1045-1105)的筆法。

草書七律立軸

行書雪後早朝詩軸 紙本 縱150.5 橫65.4釐米 青島市博物館藏。

資料來自青島市博物館網站

行草書《雪後早朝》七律詩一首。“月滿長安雪未消,分明銀海瀉秋濤。 光迷萬馬璚珂亂,勢壓雙龍玉闕高。曙色漸分鳷鵲觀,凝寒猶在鷫鸘袍。負薪亦有禠饑者,願得君王發漢廒。右雪後早朝徵明”。凡五行六十三字。用筆勁健,奔放自如,通篇氣息暢通,渾成一體,毫無板滯之感。為文徵明書作中精品。

文徵明《草書七絕詩軸》 縱109.6釐米 橫30.6釐米 蘇州博物館藏

圖片來自《中國書法》2007.8

釋文:玉泉千尺瀉灣漪,天鏡分明不掩疵。老去嘗思泉畔坐,莫教塵土上鬚眉。徵明

此為蘇州博物館藏“聯璧奇珍”之一,即集明代吳中書畫大家文徵明《草書七絕詩軸》、祝允明《樂志論草軸》、唐寅《行書七律詩軸》四大家書法字軸成一堂。書畫鑒藏家錢鏞藏有祝允明晚年草書《樂志論》軸,後其妻舅吳湖帆又陸續贈與尺幅相近的文徵明草書軸及沈周行書軸,遂倡議再配以唐寅字幅,則集明代吳中書畫大家字軸成一堂。沈字軸固以難求,更何況唐字軸,遑論尺幅相匹!所幸《過雲樓書畫記》著錄有唐寅行書軸。錢經與過雲樓後人顧公碩商議,各出所藏,合成一堂,以為完璧,捐獻蘇州博物館,遂有此聯璧奇珍。

文徵明(明) 《行書七言詩》 紙本立軸 157×75cm

行書七律詩軸 紙本 縱122釐米 橫59.6釐米。 上海博物館藏

此件為《憶昔四首次陳魯南韻》之三,作品在筆風上突出了重用筆結體,具有風格秀勁婉麗的特色。

釋文:

扇開青雉兩相宜,玉斧分行虎旅隨。紫氣氤氳浮象魏,彤光縹緲上罘罳。

幸依日月瞻龍袞,偶際風雲集鳳池。零落江湖儔侶散,白頭心事許誰知?

徵明

《太液池詩》軸 縱344釐米、橫96.4釐米。行書 紙本

釋文:

泱漭滄池混太清,芙蓉十裡錦雲平。

曾聞樂府歌黃鵠,還見秋風動石鯨。

玉蝀連蜷垂碧落,銀山飄渺自寰瀛。

從知鳳輦經遊地,鳧雁回翔總不驚。

行書五律立軸 絹本 縱138cm 72cm 西泠印社藏

資料來自《西泠印社百年社藏精品》(西泠印社出版社)

行書七言詩立軸 紙本 153.7X68.2cm

鈐印:文徵明印、衡山、停雲

鑒藏印:神賜養涵安貧而佑諸名、劉楷之印、劉氏珍藏、劉楷審定書畫印、子俊秘玩

題識:徵明。

簽條:明文待詔自書詩軸墨寶。卅年芷園重裝。鈐印:芷園。

著錄:《聚墨留香—攻玉山房藏中國古代書畫》圖48,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2004年出版。

釋文:故人踏雪到山家,解帶高堂物華。偃蹇青松埋短緑,依稀明月浸寒沙。朱簾卷玉天開畫,石鼎烹阠晚試茶。莫笑野人貧活計,一痕生意在梅花。

展覽: “聚墨留香—攻玉山房藏中國古代書畫展”,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2004年3月27日-6月6日。

文徵明名壁,或作璧,字徵明,以字行,更字徵仲。長洲(江蘇蘇州)人,因世居衡山,號“衡山居士”。嘉靖三年(1524)授翰林院待詔,被稱為“文待詔”。文氏書法,上法宋元,遠追魏晉,博取眾長,自成一家。

這篇行書自書七言律詩,法度謹嚴而意態生動,筆法多用中鋒,線條蒼勁有力,結體張持有致,帶有黃庭堅(1045-1105)的筆法。

草書七律立軸

行書雪後早朝詩軸 紙本 縱150.5 橫65.4釐米 青島市博物館藏。

資料來自青島市博物館網站

行草書《雪後早朝》七律詩一首。“月滿長安雪未消,分明銀海瀉秋濤。 光迷萬馬璚珂亂,勢壓雙龍玉闕高。曙色漸分鳷鵲觀,凝寒猶在鷫鸘袍。負薪亦有禠饑者,願得君王發漢廒。右雪後早朝徵明”。凡五行六十三字。用筆勁健,奔放自如,通篇氣息暢通,渾成一體,毫無板滯之感。為文徵明書作中精品。

文徵明《草書七絕詩軸》 縱109.6釐米 橫30.6釐米 蘇州博物館藏

圖片來自《中國書法》2007.8

釋文:玉泉千尺瀉灣漪,天鏡分明不掩疵。老去嘗思泉畔坐,莫教塵土上鬚眉。徵明

此為蘇州博物館藏“聯璧奇珍”之一,即集明代吳中書畫大家文徵明《草書七絕詩軸》、祝允明《樂志論草軸》、唐寅《行書七律詩軸》四大家書法字軸成一堂。書畫鑒藏家錢鏞藏有祝允明晚年草書《樂志論》軸,後其妻舅吳湖帆又陸續贈與尺幅相近的文徵明草書軸及沈周行書軸,遂倡議再配以唐寅字幅,則集明代吳中書畫大家字軸成一堂。沈字軸固以難求,更何況唐字軸,遑論尺幅相匹!所幸《過雲樓書畫記》著錄有唐寅行書軸。錢經與過雲樓後人顧公碩商議,各出所藏,合成一堂,以為完璧,捐獻蘇州博物館,遂有此聯璧奇珍。

文徵明(明) 《行書七言詩》 紙本立軸 157×75cm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