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不知道這一點,你們必然分手

接受了好多朋友的安利

一口氣把最近大火的《四重奏》擼到了第9集

這是一部“所有人都在說謊, 所有人都在單戀”的懸疑情感劇

每個人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下週二將會播出最後一集, 不管你有沒有入坑

小編都想在它完結之前安利一次

~

東京的一家KTV裡, 四位弦樂手在此“偶遇”了。

他們都背著樂器:兩把小提琴, 一把中提琴, 一把大提琴, 命運巧合似乎不由得他們拒絕, 組成了“甜甜圈洞四重奏”組合, 開始了一段互相揭示又互相取暖的生活, 這便是最近大火的日劇《四重奏》的開端。

為什麼要叫“甜甜圈洞四重奏”?

其實不只是搞音樂的, 每個人都有著多多少少的缺陷, 都是帶著“洞”行走的生物, 我未曾見過在生命中完美無瑕的人,

所以也就不必遷怒於他人身上的不完美。

編劇阪元裕二特別擅長於揭示人物的“老底”, 在展示了人物“最討厭的一面”之後, 又立刻展示他們背後不為人知的苦衷。

由他擔任編劇之一的日劇《mother》, 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

一名從小被自己的生母拋棄的小學教師奈緒, 遇見了被家人虐待的學生憐南, 帶著她一同逃亡, 在這個過程中被彼此救贖。

從前幾集的劇情發展中, 我們能清楚地分辨出“黑白兩道”:

拋棄孩子和虐待孩子的“黑心母親派”

逃避世界惡意的“純白主角派”

但是隨著劇情的深入, 你會發現編劇正在以“抽絲剝繭”的方式將每個人, 哪怕是代表著“邪惡”一方, 背後的故事挖掘出來。

於是我們瞭解到:

生母不是故意要拋棄自己的孩子, 而是為了頂替孩子幼時闖下的大禍(為了保護被父親酒後毒打的媽媽, 點了火燒毀了屋子), 無言地頂罪, 不得不分離。

而另一個母親曾經非常疼愛自己女兒, 但因為丈夫在孩子兩歲時去世, 生活的困苦、壓迫導致她漸漸失去耐心,

走向了極端的另一面。

可能我們在上一秒還罵著“我靠, 怎麼可以這樣!”, 下一秒就馬上因為得到了一個解釋而化了心:“啊···原來是這樣啊······”

這或許更像真實的世界:

無所謂絕對的好人, 也無所謂純粹的壞蛋, 渣男有暖心的一面, 屌絲有燦爛的部分。

在《四重奏》中, 我最歎惋的是阿卷和她丈夫的故事。

兩人在一輛計程車上相遇, 一見傾心。

頻繁地約會、吃大餐、逛公園、看煙火, 像每個熱戀中的情侶一樣, 有聊不完的話、說不完的故事, 於是婚姻變得順理成章。

但成家之後, 一切都變了。 阿卷不再拉她的小提琴, 安心地成為家庭主婦, 丈夫表面上心滿意足, 內心卻懷念戀愛時的神秘感。

明明不喜歡吃撒上檸檬的炸雞,但他不說;

明明反感妻子用自己送的書當菜墊,但他不說;

妻子察覺到了不對,但出於對彼此的愛,她不問;

兩個人都選擇了緘默不語,依舊笑呵呵地假裝什麼都不知道,直到有一天,丈夫不堪內心的重負,離家出走。

他說:

我當然愛她。

只是,不再喜歡了。

.......怎麼說呢,這是一種很顛倒的表達。

“愛”和“喜歡”之間的關係,在常識看來,“愛”要高出很多,是我們每個人孜孜不倦所渴求的,至於“喜歡”,只不過是一種孩子氣的表達罷了。

但有時候,在“愛”的背後,更多的是一種責任,是一種道德,如果丟失了“情感”本身所含有的最純真的“喜歡”,那愛情便食之無味了。

前幾個月,有女生和我分享了真實的經歷。她和男友無比恩愛,每天早安午安晚安不間斷,她會把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與男朋友分享,但突然有一天,對方卻提出了分手。

“我原本以為是有了小三,但是到現在為止,我的‘眼線’告訴我,他一直單身。”

也就是說,男生純粹是因為不喜歡,而分開了。

“我完全不知道為什麼,我們之間一次吵架都沒有,可是,可是怎麼就say goodbye了呢!?”

我告訴她,問題可能就出在“連一次吵架都沒有”上,甚至連一次正兒八經的溝通都沒有。

劇中的阿卷和她的丈夫就是這樣,沒有交流,沒有表達過內心真實的感受,以一種看似是“愛”的方式包容對方,不斷地忍讓,消耗掉了原有的“喜歡”而難以維持下去。

有人說:這說明對方可能是太在意你了吧。

但阿卷卻否認了。

這種行為在我的眼裡可能是懦弱+自私的結合。

害怕說出口,也害怕破壞自己“包容與愛”的形象,看上去像是為了對方,其實只是因為更愛自己。

畢竟一而再、再而三的忍耐是維持不了一段感情的,於是當“那一天”終於來臨,他們會選擇當一個逃兵,快速地提出分手,然後迅速逃離,沒有任何解釋。

用我之前那位女性朋友的話來說,這感覺就像:還不知道為何被捕,就已經被判處了無期徒刑。

在《聖經》中,有一個關於“巴別塔”的故事。

人類齊心協力,要修一座通往天國的高塔,上帝懼於人類的力量,偷偷下到凡間,區別開了人類的語言,使他們因為語言不通而分散在各處,於是那座塔也就半途而廢了,人類因此失去了接觸天堂的機會。

在現在的生活中,情侶之間因語言不通而導致分手的情況,已經很少出現了,但因為“沉默”、因為“冷暴力”而分開的卻大有人在。

不好的愛情總有各種問題,但好的愛情總是相似的,相似點,恰恰在於“溝通”:

比如《簡愛》裡,簡·愛跨過階級的局限,對羅徹斯特不計後果地“對峙”:

又比如《你的名字》,瀧和三葉跨越時空,不顧一切地交流:

如果我們自身不願溝通,摧毀那座通往彼此心間“巴別塔”的,也就正是我們自己。

明明不喜歡吃撒上檸檬的炸雞,但他不說;

明明反感妻子用自己送的書當菜墊,但他不說;

妻子察覺到了不對,但出於對彼此的愛,她不問;

兩個人都選擇了緘默不語,依舊笑呵呵地假裝什麼都不知道,直到有一天,丈夫不堪內心的重負,離家出走。

他說:

我當然愛她。

只是,不再喜歡了。

.......怎麼說呢,這是一種很顛倒的表達。

“愛”和“喜歡”之間的關係,在常識看來,“愛”要高出很多,是我們每個人孜孜不倦所渴求的,至於“喜歡”,只不過是一種孩子氣的表達罷了。

但有時候,在“愛”的背後,更多的是一種責任,是一種道德,如果丟失了“情感”本身所含有的最純真的“喜歡”,那愛情便食之無味了。

前幾個月,有女生和我分享了真實的經歷。她和男友無比恩愛,每天早安午安晚安不間斷,她會把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與男朋友分享,但突然有一天,對方卻提出了分手。

“我原本以為是有了小三,但是到現在為止,我的‘眼線’告訴我,他一直單身。”

也就是說,男生純粹是因為不喜歡,而分開了。

“我完全不知道為什麼,我們之間一次吵架都沒有,可是,可是怎麼就say goodbye了呢!?”

我告訴她,問題可能就出在“連一次吵架都沒有”上,甚至連一次正兒八經的溝通都沒有。

劇中的阿卷和她的丈夫就是這樣,沒有交流,沒有表達過內心真實的感受,以一種看似是“愛”的方式包容對方,不斷地忍讓,消耗掉了原有的“喜歡”而難以維持下去。

有人說:這說明對方可能是太在意你了吧。

但阿卷卻否認了。

這種行為在我的眼裡可能是懦弱+自私的結合。

害怕說出口,也害怕破壞自己“包容與愛”的形象,看上去像是為了對方,其實只是因為更愛自己。

畢竟一而再、再而三的忍耐是維持不了一段感情的,於是當“那一天”終於來臨,他們會選擇當一個逃兵,快速地提出分手,然後迅速逃離,沒有任何解釋。

用我之前那位女性朋友的話來說,這感覺就像:還不知道為何被捕,就已經被判處了無期徒刑。

在《聖經》中,有一個關於“巴別塔”的故事。

人類齊心協力,要修一座通往天國的高塔,上帝懼於人類的力量,偷偷下到凡間,區別開了人類的語言,使他們因為語言不通而分散在各處,於是那座塔也就半途而廢了,人類因此失去了接觸天堂的機會。

在現在的生活中,情侶之間因語言不通而導致分手的情況,已經很少出現了,但因為“沉默”、因為“冷暴力”而分開的卻大有人在。

不好的愛情總有各種問題,但好的愛情總是相似的,相似點,恰恰在於“溝通”:

比如《簡愛》裡,簡·愛跨過階級的局限,對羅徹斯特不計後果地“對峙”:

又比如《你的名字》,瀧和三葉跨越時空,不顧一切地交流:

如果我們自身不願溝通,摧毀那座通往彼此心間“巴別塔”的,也就正是我們自己。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