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莎莎入駐內地市場連年虧損,2016年又虧損1300多萬元

導讀

從2005年在上海開設第一家店鋪, 莎莎已連續虧損至今。 據莎莎國際最新財報顯示, 2016年, 其在中國內地市場總虧損達到1500萬港元公佈的2016年年度報告瞭解到, 截止到2017年3月31日, 該公司營業收入為77.46億港元(約合人民幣67.63億元), 同比下滑0.58%;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3.27億港元(約合人民幣2.85億元), 同比大幅下降14.8%。

財報顯示, 莎莎國際核心市場中國港澳地區銷售額為62.67億港元(約合人民幣54.71億元), 同比去年持平;電商業績銷售額為4.75億港元(約合人民幣4.15億元), 同比增長9.5%。 值得注意的是, 中國內地銷售額為2.77億港元(約合人民幣2.42億元),

同比下跌3.9%;期間虧損1500萬港元(約合人民幣1310萬元)。 莎莎國際稱, 銷售下降是由於市場競爭激烈, 新自有品牌延遲上市所致;另外, 人民幣貶值令消費者的消費放緩。

據瞭解, 莎莎國際在內地市場出現了嚴重的“水土不服”, 自2005年入駐內地以來, 一直是虧損狀態。 據業內人士分析, 雖然同為莎莎門店, 但內地的門店和香港地區的門店相比, 在產品結構上有很大的差別;在香港, 莎莎能夠拿到很多國際一線大品牌的代理權, 但在內地市場, 莎莎卻無法拿到這些一線大品牌的代理權, 而這也被認為是莎莎國際一直虧損的原因之一。

據瞭解, 在中國香港市場, 莎莎門店不僅有蘭蔻、雅詩蘭黛、Dior等這些國際一線品牌, 其價格也要比專櫃低三到五成;因內地門店無法複製香港的優勢,

這意味著其在中國內地售價上沒有優勢, 更多的還是在售賣自有產品, 所以莎莎國際產品對中國內地消費者來說吸引力下降。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