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劉慈欣訪談錄(上):《三體》創作與修改秘聞

▲ 2016年7月10日, 在山西太原, 呆子刀和劉慈欣展開了一場深度的對話。

【呆子刀系列訪談提要】

►《三體》中著名的三星到底在哪裡?原稿為何被修改?新版《三體》到底修改了什麼?為什麼修改?《三體》有什麼漏洞?《三體》是怎麼火起來的?

►劉慈欣如何看待宇宙中的叢林法則?劉慈欣為何喜歡寫木星?劉慈欣如何評價霍金的“突破攝星”計畫?劉慈欣為何去跑去貴州群山之中考察“天眼”?《三體》紅岸工程跟貴州FAST工程有何關係?FAST工程有沒有搜索外星人計畫?

►劉慈欣算是“學霸”嗎?娘子關電廠關閉的對《三體》是否有影響?《三體》3男女主角雲天明初戀程心的地方又什麼故事?

►《帶上他的眼睛》寫法為何從AI變成了VR?《鄉村教師》編輯修改不符合劉慈欣原意?

【正文】

凡有井水處,皆有人談《三體》, 但劉慈欣是誰?讀者充滿一種神秘感。

如今, 《三體》已經成為了企業、商業必讀書, 不過他很不願意出席各種商業活動,

尤其不願意談大家常說的“升維”, “降維”。

劉慈欣的神秘並非他刻意製造, 而是他生活的獨特環境和他的一些思想觀念所致。

他認為作家應該遠遠躲在作品背後, 不要過多的走向前臺喋喋不休地去說。 多說一句話, 多一個詮釋, 就堵死讀者一條想像的道路。

2016年7月10日, 在山西太原, 筆者和劉慈欣展開了一場深度的對話。

劉慈欣敞開心扉, 知無不言, 言無不盡, 展現了一個真實的、立體的劉慈欣。

最近, 收入劉慈欣訪談的新書《兒女正當好年華》(書名取自上世紀50年代一部反映山西呂梁地區的電影《我們村裡的年輕人》中一部插曲歌詞)即將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一條財經“從今日起, 將分上中下陸續刊發近3萬字的劉慈欣訪談錄。

《兒女正當好年華》收入的劉慈欣訪談有大量刪節, “一條財經“刊發的劉慈欣訪談錄是全本。

▲國家天文臺射電望遠鏡陣列基地。

雲天明初戀程心的地方有一段故事

李召:《三體3·死神永生》裡面, 雲天明講了三個故事, 其實是一個寓言, 裡面說到一個“無故事王國”。

有的人說, 作家把故事寫得很精彩, 但他本人往往並沒有故事。 我也查了很多您的資料, 好像也不是這樣的。

劉慈欣:您是說我的故事嗎?

李召:對, 我的意思是想瞭解《三體》故事背後創作者的故事, 先從您的父親說起吧, 據我查閱的資料, 其實也是一部精彩的“奧德修斯漫遊記”(注:奧德修斯Odyssey是古希臘荷馬史詩《奧德賽》的主角, 劉慈欣非常欣賞的一部小說是亞瑟·克拉克的小說《2001: A Space Odyssey》, 這部書現在翻譯成《太空漫遊2001》, 沒有將Odyssey這個典故的味道體現出來)。 您的父親應該是出生在信陽的羅山縣, 他是1942年出去的嗎?

劉慈欣:是, 1942年河南大饑荒很多人都出去了。

李召:現在有一部電影叫《一九四二》嗎, 就是以那段歷史做背景的。

劉慈欣:對,

那時候出去就當兵唄, 也沒別的活路。

李召:後來您父親怎麼到了北京呢?

劉慈欣:轉業, 他是初中畢業, 那時候在部隊裡也算是知識份子了。 我家其實也有一定的曲折, 一般我不願意談這個東西。

李召:我查到的資料, 您3歲就離開了北京, 但我看到您小說裡也經常寫到北京, 比如說《三體3·死神永生》裡面的雲天明, 在大學的一次郊遊中暗戀上程心, 第一次跟陳心坐在一起, 第一次說話, 就是在密雲水庫, 您去過那個地方嗎?

劉慈欣:去過, 我去密雲水庫是為了往黑龍潭那邊走, 去射電望遠鏡天文觀察基地。 國家天文臺在那裡有一個很大的射電望遠鏡。 但是它建成很早, 後來基本上廢掉了, 沒有什麼成果。 北京市內電磁干擾太多。 前幾天(2016年7月3日)我還去看了貴州FAST工程的射電望遠鏡。

▲2016年7月3日拍攝的主體工程完成後的FAST全景。

紅岸工程跟FAST工程不一樣

李召:我已經從網上知道了,還把您在現場的資料圖片保存下來了,您在貴州平塘縣的大窩氹FAST工程,網上有您在現場的照片。是他們請您過去的吧?

劉慈欣:對,中科院。大窩氹那個地方,不能用手機,不能用電,方圓50公里的村民都遷走了。我還跟人開玩笑,說這個地方適合開發孕婦度假村項目,因為絕對沒有輻射。

李召:哈哈,您寫《三體》小說的紅岸工程時,知不知道貴州大窩氹射電望遠鏡的事情?還是只是巧合?

劉慈欣:以前不知道,紅岸工程跟FAST工程沒有什麼共同之處啊。紅岸工程是一個發射的工程,大窩氹FAST工程不能發射,只能接收。而且紅岸工程是可以隨便變換方向的,貴州的這個它沒法轉換方向。

李召:它是固定的“大鍋”,一塊一塊固定在那裡——估計可以夠十萬人一起涮火鍋了!

劉慈欣:哈哈,地球轉到哪,它就指到哪。

▲2016年7月3日,劉慈欣在FAST工程現場參觀。

FAST工程有沒有搜索外星人計畫?

李召:FAST工程被新聞報導稱為“天眼”,主要是監聽到宇宙中微弱的射電信號。有一個科學家介紹FAST工程有幾個目的,其中有一個是巡視宇宙中的中性氫,尋找暗物質、暗能量之類的,這是《三體》的主題。當然這些對於公眾來說比較遙遠,但是提到外星人大家都會感興趣。

劉慈欣:對,這個項目主要是進行自然科學方面的研究,宇宙學、天文學,您說的這種尋找外星文明只是很靠後的一個項目。

李召:據說已經有搜索外星人的國際組織(SETI計畫)打算與FAST工程合作,一起尋找外星人,這有可能嗎?

劉慈欣:搜索外星生命主要分為兩大塊,一個是搜索外星生命,這個和自然科學界的比較近,就是看看外星上、宇宙中是不是有適合生命存在的世界;第二個比較科幻,搜索外星文明,就要看宇宙中有沒有和我們一樣智慧文明的世界。這個專案就是您說的SETI做的,它的研究其實很簡單,就是研究宇宙間的電波是否包含這種資訊。這兩個研究方法差異巨大,但是搜索外星文明,FAST工程目前沒有這專案。

▲旅行者2號拍攝的木衛二高解析度圖片。

“魚”就是外星生命一種隱喻

李召:但是有一個任務可能跟您的小說有關,就是要說搜索脈衝資訊,觀測脈衝星。

劉慈欣:脈衝星和外星生命沒有關係。

李召:跟您的另一本小說《超新星紀元》有關,超新星爆發,是導致13歲以上地球人集體死亡的原因。好像您的很多小說都涉及超新星爆發這個題材。其實說到尋找外星生命,最近有兩個事情有關,一個是貴州FAST工程,還有一個“朱諾”號探測木星。

劉慈欣:對。

李召:朱諾號(Juno,羅馬神話天神朱庇特Jupiter的妻子,木星英文就是Jupiter,朱庇特施展法力用雲霧遮住自己,但是朱諾卻能看透這些雲霧,所以探測器命名為Juno)於2011年8月5日從美國佛羅里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發射升空,在歷經五年、長達28億公里的太空飛行後,於2016年7月4日(美國獨立240周年紀念日)進入繞木星軌道。這次探測應該是離木星最近了,您的小說裡對木星寫得特別多。

劉慈欣:木星是一個比較神奇的系統,因為太陽系裡面含水量最多的星球不是地球,而是木衛二,而且太陽系最可能出現生命的地方也不是火星,也是在木衛二上(注:據2016年10月10日新華社消息,劉慈欣、郎平、姚明等11位社會文化藝術名人將為中國火星探測工程名稱和圖形標識全球徵集活動宣傳推廣工作代言,這是中國重大科技工程首次啟用形象大使。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計畫於2020年在海南文昌發射場,由長征五號運載火箭將火星探測器直接送入地火轉移軌道,這是探月工程之後我國深空探測又一重大科技工程)。

李召:對,我看到,在亞瑟·克拉克(Arthur C. Clarke)的小說《太空漫遊2001》裡,“發現一號”太空船經過歐羅巴星(Europa)。

劉慈欣:歐羅巴也就是木衛二。

李召:我還看到一個消息,中國也提出了木星系統探測計畫(《2016—2030年空間科學規劃研究報告》),目標包括研究木星磁層結構,木衛二大氣模型,木衛二表面冰層形貌及厚度。據說,木衛二裡面有海洋……

劉慈欣:對,木衛二有海洋,有冰,被厚厚的冰層覆蓋的海洋,那裡面可能有生命。

李召:《三體》寫到在四維空間的碎片,藍色空間號派出關一凡等三人進入四維空間,裡面提到人與“魔戒”對話,“魔戒”反復提到“魚”,“把海弄幹的魚”,那個“魚”應該是一種隱喻,“魚”就是宇宙中的生命吧?

劉慈欣:魚就是外星生命。

▲霍金參加“突破攝星”計畫發佈會。

霍金“突破攝星”計畫更像科幻不是科學

李召:你在《三體》裡提到黑暗森林法則,按照這個法則,外星文明有可能對地球文明造成傷害,人類不應該向外星文明暴露自己的存在,當然這不一定就是您本人的真實觀點,或者說只是小說內在結構的需要。很有意思的是,2010年,也就是三體全部出版那一年,英國物理學家、《時間簡史》作者霍金也發表言論稱,對於外星文明人類要做的不是積極嘗試接觸他們,而是應該儘量避免。

劉慈欣:對,這是很自然的一個觀點,不需要多深刻的思想,只要有常識的人,都會想到這個。

李召:比較意外的是,霍金說要避免接觸外星文明,但是2016年4月份的時候,霍金跟一幫人提出了一個尋找外星文明的“突破攝星”計畫,準備發射一種衛星,目的地就是《三體》裡面三體文明所在地——半人馬座α星。既然說不要打擾外星文明,為什麼又要提出這樣的計畫呢?

劉慈欣:我個人的看法,人類現有的技術水準距離那個計畫還差一個層次,那個計畫(“突破攝星”計畫)屬於科幻範圍,不屬於工程技術範圍,我們現有的技術水準根本達不到這個層次,所以霍金他們炒作這個計畫的目的是什麼我不清楚,但我相信他有別的目的,不是真正的為了去半人馬座。

▲半人馬座A。

最初寫《三體》時並沒說三星在半人馬座

李召:《三體》裡面寫到,半人馬座α星的三顆恒星運動規律很混亂,裡面有恆紀元、亂紀元之類的,據我瞭解,半人馬座α星的兩顆恒星(A星和B星)是互為中心在旋轉,其實是有規律的。

劉慈欣:《三體》這本書寫作時根本沒有說這三顆星是半人馬座,它是一個想像出來的東西,真實的半人馬座不是小說寫的那個樣子。

李召:實際上,半人馬座α星的三顆恒星運動還是有規律的,包括您另外一本書中《流浪地球》說的,地球流浪的目的地——比鄰星,也就是半人馬座α星的C星,是一顆白矮星。2012年,美國哈佛-史密森天體物理中心的研究人員宣佈,在半人馬座α星B附近可能存在一顆品質與地球相近的行星。如果是真的,那就是三體人生活的三體星球了。然而,2015年11月,NASA外星行星科學研究所殘忍地把三體人的老巢給端了!他們從“太陽系外行星資料庫”中踢掉了一批無法證實真正存在的行星,三體行星不幸中槍。

劉慈欣:其實我當時寫《三體》的時候沒有說那三顆星是半人馬座,那是後來編輯改的,說是有點根據,因為是離地球最近的恒星嘛。

▲朱諾號近距離飛掠木星2小時後拍下的木星北極區域。

宇宙叢林法則是根據小說情節安排的

李召:《三體》中您寫了宇宙中的叢林法則,一個文明為了生存總是千萬百計想消滅另外一個文明。您另外的小說其實也有寫到,比如說您的短篇小說《鄉村教師》中,就不是一種叢林法則了,而是另外一種道德法則,對高級文明會存在一種尊重。外星文明(銀河系碳基聯邦)會對人類文明的等級進行分類,高級文明(5B)的會留下來,沒有達到一個層級的就毀滅。

劉慈欣:對,我覺得有各種可能性吧,沒有把它當成一個科學的結論。科幻小說就是把各種可能排列出來,至於哪種可能是真,哪種可能是假的,不是我們能判斷得了的,那是科學的任務。

李召:也就是說,您這些安排更重要的是根據小說情節去安排。

劉慈欣:對。

李召:《鄉村教師》那部小說是結果出人意料,開始以為是現實主義小說,沒想到是浪漫主義小說,讀完之後就像一首淒美絕倫的詩歌,一個貧窮的鄉村教師和他的幾個學生竟然在無意之中拯救了地球,拯救了人類。您可能覺得有人只看開頭會打瞌睡,所以故意在前面寫了一個“附言”,大意是:您要注意啊,不要被開頭所迷惑,結果可能不是這樣的。

劉慈欣:“附言”其實是編輯寫的。

李召:哦,原來不是您寫的?我讀的時候也覺得很奇怪,您為什麼要”劇透”呢?

劉慈欣:“附言”不是我寫的。

▲吳霽虹解析人工智慧商業模式的新書《未來地圖》。

《帶上他的眼睛》從AI變成了VR

李召:《帶上她的眼睛》是您第一篇獲獎小說,感人至深,非常完美。一開始我本來以為您要寫“我仰望星空,她俯瞰大地”,這已經很牛了,沒想到劇情反轉,竟然是她駕駛落日號“在地心漫遊”。您的小說總是給人一種感覺,完全出人意料,猜不到結果。這篇小說寫得很早,好像是1999年發表的。

劉慈欣:其實那篇小說寫作比發表的時間要早得多,是高中的時候寫的。

李召:高中時候寫的?這也出人意料!

劉慈欣:對,後來稍微改了改。最初小說是寫男主人公在草原上遇見了一個女孩,挺漂亮的,其實是一個機器人,但他開始不知道。這個機器人通過中微子被一個人控制的,通過各種感官控制的,後來變成了現在這種虛擬實境的寫法。

李召:從人工智慧(AI)變成了虛擬實境(VR)。您在1999年出版的《帶上她的眼睛》就已經用上了現在比較火的這些概念!現在是一個產業的亮點,投資的風口,您的小說有先見之明啊。

劉慈欣:虛擬實境、人工智慧等概念早就有了。我寫的時候沒想過這些事情。這是實話,沒想過,我不是神,我只是一個科幻寫手而已,不要把我看成是學者,更不要把我看成是科學家。

剛到邯鄲上大學那年就碰上球狀閃電

李召:除了《三體》之外,《球狀閃電》是我最喜歡的長篇小說,非常好看,一開始就非常吸引人。

劉慈欣:這個寫得也比較早。

李召:您這部小說是不是有很多的版本,做了很多修改?

劉慈欣:改動很少,我的書都很少修改,除了編輯讓你改,那是沒辦法。我很多年前看見過一次球狀閃電,然後想起來就寫了,很早了。

李召:對,我看到您在後記寫到,您當時在邯鄲,那是1981年夏季?

劉慈欣:對,看到球狀閃電是1981年,但寫的時間要晚。

李召:1981年您剛上大學?

劉慈欣:對,是華北水利水電學院,我上大學時在邯鄲,現在搬到鄭州了,改名叫華北水利水電大學。

李召:您在後記裡面寫的是在中華路,我查了一下,現在是另外一個學校——河北工程大學。

劉慈欣:對。

我寫小說不會把自己帶入裡面去

李召:您在大學裡面算是“學霸”嗎?

劉慈欣:不算,我學習中等,不是太好。無論在中學還是大學都是中等水準。

李召:您大學是學的水電專業?

劉慈欣:水電工程。

李召:後來您是在娘子關電廠做的電腦這塊,程式這塊?

劉慈欣:對,電腦,也算在電力這一塊,不算改行。

李召:在《球狀閃電》裡面,您虛擬了一個大學生生活,應該不算大學經歷的寫實。

劉慈欣:哦,那跟我的大學沒關係,我寫小說不會把自己帶入裡面去。

李召:您大學畢業,是屬於分配?

劉慈欣:對,國家分配的。

李召:自己沒得選擇?

劉慈欣:也不是完全沒得選擇,但選擇不多,在有限範圍內有一定選擇。

▲劉慈欣資料圖片。

《地火》與我在礦上的經歷有關

李召:從查了資料,您是1999年開始發表小說,但有資料顯示您1978年就開始寫作了。剛才您也提到高中開始寫作《帶上她的眼睛》。

劉慈欣:對,零零星星的,那時候沒有集中精力去寫。

李召:當時寫的內容您還記得嗎?1978年,相當於改革開放初期了。

劉慈欣:記得是寫過一些東西,像《帶上她的眼睛》《地火》就是那個時期寫的。

李召:《地火》這篇文章,您是帶著深厚感情的,這可能跟您的經歷有關,當時您是在陽泉?

劉慈欣:對。

李召:《地火》其實應該是您生活經歷的自我寫照,包括您父親在陽泉的生活。

劉慈欣:也不全是,我是在礦上,但不全是我的經歷。

李召:陳立夫在美國匹茲堡大學學習採礦,曾遇到礦難。《地火》的色調是很灰暗的,這是一種真實寫照嗎?您父親是陽泉三礦的技工,他需要下礦嗎?

劉慈欣:需要啊。我父親不是技術工人,他就是普通礦工。

李召:您自己下過礦沒有?

劉慈欣:下過。我是在礦上長大的。

李召:《地火》2000年面世的時候,烏魯木齊硫磺溝“地火”已經燃了一百多年,就在當年國家決定撲滅“百年地火”,在2003年終於把火滅了。陽泉也有煤礦“地火”現象嗎?

劉慈欣:山西就有地火,在甯武。

李召:那《地火》算是寫實了,您見過地火?

劉慈欣:我在新疆見過。

李召:陽泉其實就是一個大社會,裡面什麼都有,企業、醫院、教育,您的教育基本上也是在這裡完成的。

劉慈欣:我上高中不是在礦上,高中就到了陽泉市里,是陽泉市一中。

小學是在礦上上的。

李召:礦上教學品質還可以吧?

劉慈欣:一般吧。

李召:因為陽泉在全國是很出名的,我記得我們當時學地理,不是要高考嗎?還要學陽泉煤礦之類,陽泉的煤在全國是很出名的,而且當時娘子關電廠還是全國最大的電廠,是有一段光榮歷史的。。

劉慈欣:對,曾經是,但後來就不是了,後來小了。

《太原詛咒》為何又改成了《太原之戀》?

李召:《地火》中主角的名字叫“劉欣”,不過您小說似乎唯一出現真實名字的只有《太原詛咒》。

劉慈欣:這是遊戲之作。

李召:但我覺得挺好的,我個人挺欣賞的,這篇小說寫的時候放得很開,因為您親自“出演”,我看網上有評論說,您寫這篇小說是不是對太原有什麼不滿之類的啊?

劉慈欣:我不喜歡太原,這是實話。

李召:這篇小說有兩個名字,另外一個叫《太原之戀》。

劉慈欣:名字後來是編輯改的。

李召:您本來的名字叫什麼呢?

劉慈欣:《太原詛咒》。

李召:我看網上又改成了《太原之戀》,是不是為了“河蟹”?

劉慈欣:對。

李召:原來如此。那您對陽泉是什麼感受呢?

劉慈欣:沒感覺。這些地方只是我生活過的地方而已,我從來沒把這些地方當做我的家鄉。沒有什麼感覺,我也不是山西人。

▲劉慈欣《三體》寫到“骨頭扔向空中,一下子變成了太空船”源於《2001太空漫遊》小說和電影。

《2001太空漫遊》對我影響很大

李召:對,您是河南羅山人。但主要生活還是在陽泉吧?初中、小學都在陽泉。您最早讀的科幻讀物是什麼?

劉慈欣:像凡爾納、威爾斯的作品,上世紀50年代出的,繁體字,還有50年代蘇聯的科幻小說。

李召:要說影響的話,這本書(克拉克《2001太空漫遊》)對您影響大?還是像凡爾納等其他的人?

劉慈欣:這本書影響很大。《2001太空漫遊》是在科幻文學中對我影響最大的作品。

李召:您的小說裡面有很多向它(指庫布裡克導演《2001太空漫遊》電影)致敬的地方,《三體》裡面有一句寫到:骨頭扔向空中,一下子變成了太空船。

劉慈欣:是。

李召:我看了那部電影,其實那個骨頭拋向空中的鏡頭,從空中的骨頭轉換到太空,第一個出現的,並不是太空飛船,其實是像核武器之類的的太空武器,您有沒有注意?

劉慈欣:我也忘了,沒注意。

李召:我還專門找出那部電影來看了。我開始也沒注意,覺得很自然,鏡頭馬上就轉向一個圓盤的太空船(類似現在的空間站)。後來我看一個影評提到這一點,又仔細看了一下,最開始出現的跟骨頭形似的太空飛行器可能還真是核武器。

劉慈欣:哈哈,是嗎?

李召:嗯,其實《2001太空漫遊》這本書結尾的時候寫到,“星孩”(Star Child)也摧毀了一個核武器,在地球外太空。

劉慈欣:對。

娘子關電廠關閉的對小說是否有影響?

李召:因為《三體》小說,外面的人有一種印象,好像您的生活是在天空上的,但是人是生活在地球上的,地球上的生活肯定會影響天上的生活。我在網上還看了您在娘子關電廠的兩篇論文,說實話我還沒看懂,太專業了。娘子關電廠對您的創作有影響嗎?

劉慈欣:一個人的創作,表現出來的不一定是他生活的總和。從一方面說,這是生活,對創作肯定會有影響,但從科幻的角度來講,有意識的影響肯定是沒有的。它的影響可能是通過一個比較深層的管道反映出來的,不是像您讀書是有意識的影響,直接影響是沒有的,畢竟日常生活跟科幻是有一定距離的。

李召:我查了一下您小說《三體》發表的時間,2006年發表的第一部,2008年第二部發表,娘子關電廠是2009年關閉的,2010年《三體》第三部發表。網上有評論說,您後面兩部小說的色調在以前的基調上有所變化。情感的因素影響到創作,這個說法是不是誇張了一點?

劉慈欣:第三部一開始就是已經想好了的。在娘子關電廠關閉之前就已經有這個想法了,只不過從出版商的角度出發,是不是要寫後面的,得看前面這 本小說的市場銷量怎麼樣,如果市場銷量不好,就沒有後邊了。

李召:哦,那可能是誇張了。網上有的說,您的第三部有可能是寫不出來的,就是說不準備往下寫了。

劉慈欣:不準備往下寫是因為第二部銷量不好,銷量不好,出版方就不會出您的書了,這個是很簡單的事。

大家解讀的東西我寫作時根本沒想過

李召:我自己的直覺,其實您這個小說真正引起關注的還是第二部。

劉慈欣:是第三部。

李召:我看網上,不管是做企業,經濟界的,做IT的,所有人都在談《三體》,為什麼呢,其實最核心的就是裡面提出的“維度”這個概念,“高維”、低維”,都在談這個概念。

劉慈欣:我沒往這方面去想。

李召:是吧?這其實是一個很意外的。

劉慈欣:很遺憾啊,他們想的比我多。這是好多寫小說的,特別是這種類型文學的人,很尷尬的一個局面。當然您說這些實話會讓大家都很尷尬,但是我不得不說實話,就是說,大家從我的小說裡解讀出來的這些東西,跟您剛才說的,什麼企業家呀,什麼互聯網大佬解讀出來的東西,在我寫的時候壓根兒就沒往那裡想。

李召:您就完全沒有想到這種解讀?

劉慈欣:這是實話。

《三體》的成功並沒有帶動其他科幻作品的銷售

李召:您的書各種版本基本我都買了一套,最新的《三體》典藏版也訂了兩套,我覺得新版黑白這個色調,設計特別好,以前版本設計給人的感覺就像是盜版書一樣。

劉慈欣:我和出版商當時都不認為這個書能賣得好,所以設計漫不經心,按照一般的書去做的,現在影響這麼大,誰也沒想到。

李召:創作經常會有一些意想不到的影響。

劉慈欣:對,現在其他人的一些科幻小說還是賣得不好,甚至我其他長篇小說,比如《球狀閃電》,現在並沒有受《三體》的帶動,銷量還是不行。

雲天明和“星孩”是否有聯繫?

李召:《2001太空漫遊》裡面不是提到“發現號”宇航員大衛·鮑曼被黑色石板抽取記憶最後變成一個“星孩”(Star Child)嗎?我覺得,您在《三體》裡面寫那個雲天明也是跟他一樣的,相當於就是一個大腦,抽去他的記憶,您覺得這之間有什麼聯繫?有沒有受到啟發?或者說,這完全是個巧合?

劉慈欣:這方面沒有啟發,我沒往那方面想。《2001太空漫遊》對我整體的創作影響是很大的,但具體您說的這個問題,我真沒朝那方面想。

李召:您自己沒想到這個方面的聯繫,但是我個人明顯覺得都是一個東西,都是一個“意識”,都是到了太空。

劉慈欣:還是不一樣的。《2001太空漫遊》裡面,最後這個人(大衛·鮑曼)的蛻變,他(“星孩”)已經變成一種很哲學化的東西了,一種近似於神的東西。但雲天明他還是個人啊,不管怎麼說,他還是一個人,沒有任何神性可言。最後,包括《2001太空漫遊》的續集裡面,大衛·鮑曼已經變成一個神了,他不是人。

▲劉慈欣新版《三體》三部曲。

《三體》修改的內容不到兩萬字

李召:有一些讀者說,“屌絲”雲天明給他的情人,送星星,送宇宙,這種情節好像有點不大可信。有一篇文章裡面,您透露一個消息,其實小說被刪了幾萬字,是吧?

劉慈欣:不是被刪,不會寫有關於他們日常生活的一些內容。

李召:不是被刪,是吧。

劉慈欣:您說被刪也行,因為我寫小說的方式是提前想好的,最後一下寫出來,那些包括想好的內容裡面,但是和編輯討論以後覺得……

李召:太累贅?

劉慈欣:對,會沖淡主題,另外還有個現實的問題,科幻小說一般讀者是學生,學生一般買書在40塊錢以下,這是個心理界限,您為了讓書的價格能夠在40塊錢以下,那麼字數就得限制住。太貴了,對學生(難以承受),這都是些比較現實的市場考慮。

李召:您這套書(最新典藏版版《三體》)出來,我還沒看仔細研究新版的變化。我看網上新聞報導,說您對《三體》進行了大量的修改。

劉慈欣:沒有大量的修改,只修改了很少一部分,修改的目的不是為了修改,比如和《球狀閃電》有關的那部分,美國讀者沒看過這段,人家看不懂,就是這個目的,把與《球狀閃電》有關的部分去掉了。

李召:我看報導,面壁人那個有部分修改。

劉慈欣:對,有一個面壁人把它修改了。《三體2》總共是三十多萬字,其實修改的內容不到兩萬字,就1萬多字。這個修改目的不是為了修改內容本身,是為了英文版的出版,能夠讓讀者看明白,很簡單的一個原因。

李召:在閱讀舊版《三體1》時我發現有一處矛盾,第26章“雷志成、楊衛寧之死”,葉文傑接受審問時,她明確承認1979年10月21日下午,她用鋼鋸鋸斷繩索,讓紅岸基地政委雷志成和基地工程師,她的丈夫楊衛甯墜下雷達峰的懸崖死亡。但是第27章無人懺悔卻寫道1978年除夕夜,葉文傑回到自己的房間,這裡曾是她和楊衛寧的家,現在空蕩蕩的,只有腹中的孩子陪伴著她。如果按照她接受審問的說法,葉文傑的女兒楊冬是1980年出生,而按照“1978年除夕夜”的說法,如果您說的是陽曆1978年除夕夜,那麼楊冬是1980年出生,如果陰曆1978年除夕夜,那麼楊冬是1979年出生,無論如何都有矛盾。現在《三體1》的新版也沒有修改,這是什麼原因呢?

劉慈欣:這個可能有點疏忽,有自相矛盾的地方,新版也沒有修改。

【劉慈欣訪談錄(中)預告】

►《三體》會不會考慮有續集?有什麼寫作計畫?《三體》電影進展如何?有何期待?

►《三體》中震撼人心的“水滴”靈感是來自哪裡?對劉慈欣產生強烈震撼的一個故事是什麼?

►劉慈欣如何看待自己的神來之筆?射手和農場主的故事是怎麼來的?既晦澀而又充滿詩意的歌者文明如何理解?

►《三體》與《戰爭與和平》,金庸作品、《白鯨》等之關係?對劉慈欣影響最大的科幻作品是什麼?對三體有什麼影響?怎麼看《三體》中主要人物的?

……

【呆子刀系列訪談】

►王永利:互聯網生態時代將對金融運行產生重要影響

►劉遠立:深化醫改要善於抓關鍵,而不是鬍子眉毛一把抓

►郝聯峰專訪:一位經濟學家的A股兩年回思錄

前幾天(2016年7月3日)我還去看了貴州FAST工程的射電望遠鏡。

▲2016年7月3日拍攝的主體工程完成後的FAST全景。

紅岸工程跟FAST工程不一樣

李召:我已經從網上知道了,還把您在現場的資料圖片保存下來了,您在貴州平塘縣的大窩氹FAST工程,網上有您在現場的照片。是他們請您過去的吧?

劉慈欣:對,中科院。大窩氹那個地方,不能用手機,不能用電,方圓50公里的村民都遷走了。我還跟人開玩笑,說這個地方適合開發孕婦度假村項目,因為絕對沒有輻射。

李召:哈哈,您寫《三體》小說的紅岸工程時,知不知道貴州大窩氹射電望遠鏡的事情?還是只是巧合?

劉慈欣:以前不知道,紅岸工程跟FAST工程沒有什麼共同之處啊。紅岸工程是一個發射的工程,大窩氹FAST工程不能發射,只能接收。而且紅岸工程是可以隨便變換方向的,貴州的這個它沒法轉換方向。

李召:它是固定的“大鍋”,一塊一塊固定在那裡——估計可以夠十萬人一起涮火鍋了!

劉慈欣:哈哈,地球轉到哪,它就指到哪。

▲2016年7月3日,劉慈欣在FAST工程現場參觀。

FAST工程有沒有搜索外星人計畫?

李召:FAST工程被新聞報導稱為“天眼”,主要是監聽到宇宙中微弱的射電信號。有一個科學家介紹FAST工程有幾個目的,其中有一個是巡視宇宙中的中性氫,尋找暗物質、暗能量之類的,這是《三體》的主題。當然這些對於公眾來說比較遙遠,但是提到外星人大家都會感興趣。

劉慈欣:對,這個項目主要是進行自然科學方面的研究,宇宙學、天文學,您說的這種尋找外星文明只是很靠後的一個項目。

李召:據說已經有搜索外星人的國際組織(SETI計畫)打算與FAST工程合作,一起尋找外星人,這有可能嗎?

劉慈欣:搜索外星生命主要分為兩大塊,一個是搜索外星生命,這個和自然科學界的比較近,就是看看外星上、宇宙中是不是有適合生命存在的世界;第二個比較科幻,搜索外星文明,就要看宇宙中有沒有和我們一樣智慧文明的世界。這個專案就是您說的SETI做的,它的研究其實很簡單,就是研究宇宙間的電波是否包含這種資訊。這兩個研究方法差異巨大,但是搜索外星文明,FAST工程目前沒有這專案。

▲旅行者2號拍攝的木衛二高解析度圖片。

“魚”就是外星生命一種隱喻

李召:但是有一個任務可能跟您的小說有關,就是要說搜索脈衝資訊,觀測脈衝星。

劉慈欣:脈衝星和外星生命沒有關係。

李召:跟您的另一本小說《超新星紀元》有關,超新星爆發,是導致13歲以上地球人集體死亡的原因。好像您的很多小說都涉及超新星爆發這個題材。其實說到尋找外星生命,最近有兩個事情有關,一個是貴州FAST工程,還有一個“朱諾”號探測木星。

劉慈欣:對。

李召:朱諾號(Juno,羅馬神話天神朱庇特Jupiter的妻子,木星英文就是Jupiter,朱庇特施展法力用雲霧遮住自己,但是朱諾卻能看透這些雲霧,所以探測器命名為Juno)於2011年8月5日從美國佛羅里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發射升空,在歷經五年、長達28億公里的太空飛行後,於2016年7月4日(美國獨立240周年紀念日)進入繞木星軌道。這次探測應該是離木星最近了,您的小說裡對木星寫得特別多。

劉慈欣:木星是一個比較神奇的系統,因為太陽系裡面含水量最多的星球不是地球,而是木衛二,而且太陽系最可能出現生命的地方也不是火星,也是在木衛二上(注:據2016年10月10日新華社消息,劉慈欣、郎平、姚明等11位社會文化藝術名人將為中國火星探測工程名稱和圖形標識全球徵集活動宣傳推廣工作代言,這是中國重大科技工程首次啟用形象大使。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計畫於2020年在海南文昌發射場,由長征五號運載火箭將火星探測器直接送入地火轉移軌道,這是探月工程之後我國深空探測又一重大科技工程)。

李召:對,我看到,在亞瑟·克拉克(Arthur C. Clarke)的小說《太空漫遊2001》裡,“發現一號”太空船經過歐羅巴星(Europa)。

劉慈欣:歐羅巴也就是木衛二。

李召:我還看到一個消息,中國也提出了木星系統探測計畫(《2016—2030年空間科學規劃研究報告》),目標包括研究木星磁層結構,木衛二大氣模型,木衛二表面冰層形貌及厚度。據說,木衛二裡面有海洋……

劉慈欣:對,木衛二有海洋,有冰,被厚厚的冰層覆蓋的海洋,那裡面可能有生命。

李召:《三體》寫到在四維空間的碎片,藍色空間號派出關一凡等三人進入四維空間,裡面提到人與“魔戒”對話,“魔戒”反復提到“魚”,“把海弄幹的魚”,那個“魚”應該是一種隱喻,“魚”就是宇宙中的生命吧?

劉慈欣:魚就是外星生命。

▲霍金參加“突破攝星”計畫發佈會。

霍金“突破攝星”計畫更像科幻不是科學

李召:你在《三體》裡提到黑暗森林法則,按照這個法則,外星文明有可能對地球文明造成傷害,人類不應該向外星文明暴露自己的存在,當然這不一定就是您本人的真實觀點,或者說只是小說內在結構的需要。很有意思的是,2010年,也就是三體全部出版那一年,英國物理學家、《時間簡史》作者霍金也發表言論稱,對於外星文明人類要做的不是積極嘗試接觸他們,而是應該儘量避免。

劉慈欣:對,這是很自然的一個觀點,不需要多深刻的思想,只要有常識的人,都會想到這個。

李召:比較意外的是,霍金說要避免接觸外星文明,但是2016年4月份的時候,霍金跟一幫人提出了一個尋找外星文明的“突破攝星”計畫,準備發射一種衛星,目的地就是《三體》裡面三體文明所在地——半人馬座α星。既然說不要打擾外星文明,為什麼又要提出這樣的計畫呢?

劉慈欣:我個人的看法,人類現有的技術水準距離那個計畫還差一個層次,那個計畫(“突破攝星”計畫)屬於科幻範圍,不屬於工程技術範圍,我們現有的技術水準根本達不到這個層次,所以霍金他們炒作這個計畫的目的是什麼我不清楚,但我相信他有別的目的,不是真正的為了去半人馬座。

▲半人馬座A。

最初寫《三體》時並沒說三星在半人馬座

李召:《三體》裡面寫到,半人馬座α星的三顆恒星運動規律很混亂,裡面有恆紀元、亂紀元之類的,據我瞭解,半人馬座α星的兩顆恒星(A星和B星)是互為中心在旋轉,其實是有規律的。

劉慈欣:《三體》這本書寫作時根本沒有說這三顆星是半人馬座,它是一個想像出來的東西,真實的半人馬座不是小說寫的那個樣子。

李召:實際上,半人馬座α星的三顆恒星運動還是有規律的,包括您另外一本書中《流浪地球》說的,地球流浪的目的地——比鄰星,也就是半人馬座α星的C星,是一顆白矮星。2012年,美國哈佛-史密森天體物理中心的研究人員宣佈,在半人馬座α星B附近可能存在一顆品質與地球相近的行星。如果是真的,那就是三體人生活的三體星球了。然而,2015年11月,NASA外星行星科學研究所殘忍地把三體人的老巢給端了!他們從“太陽系外行星資料庫”中踢掉了一批無法證實真正存在的行星,三體行星不幸中槍。

劉慈欣:其實我當時寫《三體》的時候沒有說那三顆星是半人馬座,那是後來編輯改的,說是有點根據,因為是離地球最近的恒星嘛。

▲朱諾號近距離飛掠木星2小時後拍下的木星北極區域。

宇宙叢林法則是根據小說情節安排的

李召:《三體》中您寫了宇宙中的叢林法則,一個文明為了生存總是千萬百計想消滅另外一個文明。您另外的小說其實也有寫到,比如說您的短篇小說《鄉村教師》中,就不是一種叢林法則了,而是另外一種道德法則,對高級文明會存在一種尊重。外星文明(銀河系碳基聯邦)會對人類文明的等級進行分類,高級文明(5B)的會留下來,沒有達到一個層級的就毀滅。

劉慈欣:對,我覺得有各種可能性吧,沒有把它當成一個科學的結論。科幻小說就是把各種可能排列出來,至於哪種可能是真,哪種可能是假的,不是我們能判斷得了的,那是科學的任務。

李召:也就是說,您這些安排更重要的是根據小說情節去安排。

劉慈欣:對。

李召:《鄉村教師》那部小說是結果出人意料,開始以為是現實主義小說,沒想到是浪漫主義小說,讀完之後就像一首淒美絕倫的詩歌,一個貧窮的鄉村教師和他的幾個學生竟然在無意之中拯救了地球,拯救了人類。您可能覺得有人只看開頭會打瞌睡,所以故意在前面寫了一個“附言”,大意是:您要注意啊,不要被開頭所迷惑,結果可能不是這樣的。

劉慈欣:“附言”其實是編輯寫的。

李召:哦,原來不是您寫的?我讀的時候也覺得很奇怪,您為什麼要”劇透”呢?

劉慈欣:“附言”不是我寫的。

▲吳霽虹解析人工智慧商業模式的新書《未來地圖》。

《帶上他的眼睛》從AI變成了VR

李召:《帶上她的眼睛》是您第一篇獲獎小說,感人至深,非常完美。一開始我本來以為您要寫“我仰望星空,她俯瞰大地”,這已經很牛了,沒想到劇情反轉,竟然是她駕駛落日號“在地心漫遊”。您的小說總是給人一種感覺,完全出人意料,猜不到結果。這篇小說寫得很早,好像是1999年發表的。

劉慈欣:其實那篇小說寫作比發表的時間要早得多,是高中的時候寫的。

李召:高中時候寫的?這也出人意料!

劉慈欣:對,後來稍微改了改。最初小說是寫男主人公在草原上遇見了一個女孩,挺漂亮的,其實是一個機器人,但他開始不知道。這個機器人通過中微子被一個人控制的,通過各種感官控制的,後來變成了現在這種虛擬實境的寫法。

李召:從人工智慧(AI)變成了虛擬實境(VR)。您在1999年出版的《帶上她的眼睛》就已經用上了現在比較火的這些概念!現在是一個產業的亮點,投資的風口,您的小說有先見之明啊。

劉慈欣:虛擬實境、人工智慧等概念早就有了。我寫的時候沒想過這些事情。這是實話,沒想過,我不是神,我只是一個科幻寫手而已,不要把我看成是學者,更不要把我看成是科學家。

剛到邯鄲上大學那年就碰上球狀閃電

李召:除了《三體》之外,《球狀閃電》是我最喜歡的長篇小說,非常好看,一開始就非常吸引人。

劉慈欣:這個寫得也比較早。

李召:您這部小說是不是有很多的版本,做了很多修改?

劉慈欣:改動很少,我的書都很少修改,除了編輯讓你改,那是沒辦法。我很多年前看見過一次球狀閃電,然後想起來就寫了,很早了。

李召:對,我看到您在後記寫到,您當時在邯鄲,那是1981年夏季?

劉慈欣:對,看到球狀閃電是1981年,但寫的時間要晚。

李召:1981年您剛上大學?

劉慈欣:對,是華北水利水電學院,我上大學時在邯鄲,現在搬到鄭州了,改名叫華北水利水電大學。

李召:您在後記裡面寫的是在中華路,我查了一下,現在是另外一個學校——河北工程大學。

劉慈欣:對。

我寫小說不會把自己帶入裡面去

李召:您在大學裡面算是“學霸”嗎?

劉慈欣:不算,我學習中等,不是太好。無論在中學還是大學都是中等水準。

李召:您大學是學的水電專業?

劉慈欣:水電工程。

李召:後來您是在娘子關電廠做的電腦這塊,程式這塊?

劉慈欣:對,電腦,也算在電力這一塊,不算改行。

李召:在《球狀閃電》裡面,您虛擬了一個大學生生活,應該不算大學經歷的寫實。

劉慈欣:哦,那跟我的大學沒關係,我寫小說不會把自己帶入裡面去。

李召:您大學畢業,是屬於分配?

劉慈欣:對,國家分配的。

李召:自己沒得選擇?

劉慈欣:也不是完全沒得選擇,但選擇不多,在有限範圍內有一定選擇。

▲劉慈欣資料圖片。

《地火》與我在礦上的經歷有關

李召:從查了資料,您是1999年開始發表小說,但有資料顯示您1978年就開始寫作了。剛才您也提到高中開始寫作《帶上她的眼睛》。

劉慈欣:對,零零星星的,那時候沒有集中精力去寫。

李召:當時寫的內容您還記得嗎?1978年,相當於改革開放初期了。

劉慈欣:記得是寫過一些東西,像《帶上她的眼睛》《地火》就是那個時期寫的。

李召:《地火》這篇文章,您是帶著深厚感情的,這可能跟您的經歷有關,當時您是在陽泉?

劉慈欣:對。

李召:《地火》其實應該是您生活經歷的自我寫照,包括您父親在陽泉的生活。

劉慈欣:也不全是,我是在礦上,但不全是我的經歷。

李召:陳立夫在美國匹茲堡大學學習採礦,曾遇到礦難。《地火》的色調是很灰暗的,這是一種真實寫照嗎?您父親是陽泉三礦的技工,他需要下礦嗎?

劉慈欣:需要啊。我父親不是技術工人,他就是普通礦工。

李召:您自己下過礦沒有?

劉慈欣:下過。我是在礦上長大的。

李召:《地火》2000年面世的時候,烏魯木齊硫磺溝“地火”已經燃了一百多年,就在當年國家決定撲滅“百年地火”,在2003年終於把火滅了。陽泉也有煤礦“地火”現象嗎?

劉慈欣:山西就有地火,在甯武。

李召:那《地火》算是寫實了,您見過地火?

劉慈欣:我在新疆見過。

李召:陽泉其實就是一個大社會,裡面什麼都有,企業、醫院、教育,您的教育基本上也是在這裡完成的。

劉慈欣:我上高中不是在礦上,高中就到了陽泉市里,是陽泉市一中。

小學是在礦上上的。

李召:礦上教學品質還可以吧?

劉慈欣:一般吧。

李召:因為陽泉在全國是很出名的,我記得我們當時學地理,不是要高考嗎?還要學陽泉煤礦之類,陽泉的煤在全國是很出名的,而且當時娘子關電廠還是全國最大的電廠,是有一段光榮歷史的。。

劉慈欣:對,曾經是,但後來就不是了,後來小了。

《太原詛咒》為何又改成了《太原之戀》?

李召:《地火》中主角的名字叫“劉欣”,不過您小說似乎唯一出現真實名字的只有《太原詛咒》。

劉慈欣:這是遊戲之作。

李召:但我覺得挺好的,我個人挺欣賞的,這篇小說寫的時候放得很開,因為您親自“出演”,我看網上有評論說,您寫這篇小說是不是對太原有什麼不滿之類的啊?

劉慈欣:我不喜歡太原,這是實話。

李召:這篇小說有兩個名字,另外一個叫《太原之戀》。

劉慈欣:名字後來是編輯改的。

李召:您本來的名字叫什麼呢?

劉慈欣:《太原詛咒》。

李召:我看網上又改成了《太原之戀》,是不是為了“河蟹”?

劉慈欣:對。

李召:原來如此。那您對陽泉是什麼感受呢?

劉慈欣:沒感覺。這些地方只是我生活過的地方而已,我從來沒把這些地方當做我的家鄉。沒有什麼感覺,我也不是山西人。

▲劉慈欣《三體》寫到“骨頭扔向空中,一下子變成了太空船”源於《2001太空漫遊》小說和電影。

《2001太空漫遊》對我影響很大

李召:對,您是河南羅山人。但主要生活還是在陽泉吧?初中、小學都在陽泉。您最早讀的科幻讀物是什麼?

劉慈欣:像凡爾納、威爾斯的作品,上世紀50年代出的,繁體字,還有50年代蘇聯的科幻小說。

李召:要說影響的話,這本書(克拉克《2001太空漫遊》)對您影響大?還是像凡爾納等其他的人?

劉慈欣:這本書影響很大。《2001太空漫遊》是在科幻文學中對我影響最大的作品。

李召:您的小說裡面有很多向它(指庫布裡克導演《2001太空漫遊》電影)致敬的地方,《三體》裡面有一句寫到:骨頭扔向空中,一下子變成了太空船。

劉慈欣:是。

李召:我看了那部電影,其實那個骨頭拋向空中的鏡頭,從空中的骨頭轉換到太空,第一個出現的,並不是太空飛船,其實是像核武器之類的的太空武器,您有沒有注意?

劉慈欣:我也忘了,沒注意。

李召:我還專門找出那部電影來看了。我開始也沒注意,覺得很自然,鏡頭馬上就轉向一個圓盤的太空船(類似現在的空間站)。後來我看一個影評提到這一點,又仔細看了一下,最開始出現的跟骨頭形似的太空飛行器可能還真是核武器。

劉慈欣:哈哈,是嗎?

李召:嗯,其實《2001太空漫遊》這本書結尾的時候寫到,“星孩”(Star Child)也摧毀了一個核武器,在地球外太空。

劉慈欣:對。

娘子關電廠關閉的對小說是否有影響?

李召:因為《三體》小說,外面的人有一種印象,好像您的生活是在天空上的,但是人是生活在地球上的,地球上的生活肯定會影響天上的生活。我在網上還看了您在娘子關電廠的兩篇論文,說實話我還沒看懂,太專業了。娘子關電廠對您的創作有影響嗎?

劉慈欣:一個人的創作,表現出來的不一定是他生活的總和。從一方面說,這是生活,對創作肯定會有影響,但從科幻的角度來講,有意識的影響肯定是沒有的。它的影響可能是通過一個比較深層的管道反映出來的,不是像您讀書是有意識的影響,直接影響是沒有的,畢竟日常生活跟科幻是有一定距離的。

李召:我查了一下您小說《三體》發表的時間,2006年發表的第一部,2008年第二部發表,娘子關電廠是2009年關閉的,2010年《三體》第三部發表。網上有評論說,您後面兩部小說的色調在以前的基調上有所變化。情感的因素影響到創作,這個說法是不是誇張了一點?

劉慈欣:第三部一開始就是已經想好了的。在娘子關電廠關閉之前就已經有這個想法了,只不過從出版商的角度出發,是不是要寫後面的,得看前面這 本小說的市場銷量怎麼樣,如果市場銷量不好,就沒有後邊了。

李召:哦,那可能是誇張了。網上有的說,您的第三部有可能是寫不出來的,就是說不準備往下寫了。

劉慈欣:不準備往下寫是因為第二部銷量不好,銷量不好,出版方就不會出您的書了,這個是很簡單的事。

大家解讀的東西我寫作時根本沒想過

李召:我自己的直覺,其實您這個小說真正引起關注的還是第二部。

劉慈欣:是第三部。

李召:我看網上,不管是做企業,經濟界的,做IT的,所有人都在談《三體》,為什麼呢,其實最核心的就是裡面提出的“維度”這個概念,“高維”、低維”,都在談這個概念。

劉慈欣:我沒往這方面去想。

李召:是吧?這其實是一個很意外的。

劉慈欣:很遺憾啊,他們想的比我多。這是好多寫小說的,特別是這種類型文學的人,很尷尬的一個局面。當然您說這些實話會讓大家都很尷尬,但是我不得不說實話,就是說,大家從我的小說裡解讀出來的這些東西,跟您剛才說的,什麼企業家呀,什麼互聯網大佬解讀出來的東西,在我寫的時候壓根兒就沒往那裡想。

李召:您就完全沒有想到這種解讀?

劉慈欣:這是實話。

《三體》的成功並沒有帶動其他科幻作品的銷售

李召:您的書各種版本基本我都買了一套,最新的《三體》典藏版也訂了兩套,我覺得新版黑白這個色調,設計特別好,以前版本設計給人的感覺就像是盜版書一樣。

劉慈欣:我和出版商當時都不認為這個書能賣得好,所以設計漫不經心,按照一般的書去做的,現在影響這麼大,誰也沒想到。

李召:創作經常會有一些意想不到的影響。

劉慈欣:對,現在其他人的一些科幻小說還是賣得不好,甚至我其他長篇小說,比如《球狀閃電》,現在並沒有受《三體》的帶動,銷量還是不行。

雲天明和“星孩”是否有聯繫?

李召:《2001太空漫遊》裡面不是提到“發現號”宇航員大衛·鮑曼被黑色石板抽取記憶最後變成一個“星孩”(Star Child)嗎?我覺得,您在《三體》裡面寫那個雲天明也是跟他一樣的,相當於就是一個大腦,抽去他的記憶,您覺得這之間有什麼聯繫?有沒有受到啟發?或者說,這完全是個巧合?

劉慈欣:這方面沒有啟發,我沒往那方面想。《2001太空漫遊》對我整體的創作影響是很大的,但具體您說的這個問題,我真沒朝那方面想。

李召:您自己沒想到這個方面的聯繫,但是我個人明顯覺得都是一個東西,都是一個“意識”,都是到了太空。

劉慈欣:還是不一樣的。《2001太空漫遊》裡面,最後這個人(大衛·鮑曼)的蛻變,他(“星孩”)已經變成一種很哲學化的東西了,一種近似於神的東西。但雲天明他還是個人啊,不管怎麼說,他還是一個人,沒有任何神性可言。最後,包括《2001太空漫遊》的續集裡面,大衛·鮑曼已經變成一個神了,他不是人。

▲劉慈欣新版《三體》三部曲。

《三體》修改的內容不到兩萬字

李召:有一些讀者說,“屌絲”雲天明給他的情人,送星星,送宇宙,這種情節好像有點不大可信。有一篇文章裡面,您透露一個消息,其實小說被刪了幾萬字,是吧?

劉慈欣:不是被刪,不會寫有關於他們日常生活的一些內容。

李召:不是被刪,是吧。

劉慈欣:您說被刪也行,因為我寫小說的方式是提前想好的,最後一下寫出來,那些包括想好的內容裡面,但是和編輯討論以後覺得……

李召:太累贅?

劉慈欣:對,會沖淡主題,另外還有個現實的問題,科幻小說一般讀者是學生,學生一般買書在40塊錢以下,這是個心理界限,您為了讓書的價格能夠在40塊錢以下,那麼字數就得限制住。太貴了,對學生(難以承受),這都是些比較現實的市場考慮。

李召:您這套書(最新典藏版版《三體》)出來,我還沒看仔細研究新版的變化。我看網上新聞報導,說您對《三體》進行了大量的修改。

劉慈欣:沒有大量的修改,只修改了很少一部分,修改的目的不是為了修改,比如和《球狀閃電》有關的那部分,美國讀者沒看過這段,人家看不懂,就是這個目的,把與《球狀閃電》有關的部分去掉了。

李召:我看報導,面壁人那個有部分修改。

劉慈欣:對,有一個面壁人把它修改了。《三體2》總共是三十多萬字,其實修改的內容不到兩萬字,就1萬多字。這個修改目的不是為了修改內容本身,是為了英文版的出版,能夠讓讀者看明白,很簡單的一個原因。

李召:在閱讀舊版《三體1》時我發現有一處矛盾,第26章“雷志成、楊衛寧之死”,葉文傑接受審問時,她明確承認1979年10月21日下午,她用鋼鋸鋸斷繩索,讓紅岸基地政委雷志成和基地工程師,她的丈夫楊衛甯墜下雷達峰的懸崖死亡。但是第27章無人懺悔卻寫道1978年除夕夜,葉文傑回到自己的房間,這裡曾是她和楊衛寧的家,現在空蕩蕩的,只有腹中的孩子陪伴著她。如果按照她接受審問的說法,葉文傑的女兒楊冬是1980年出生,而按照“1978年除夕夜”的說法,如果您說的是陽曆1978年除夕夜,那麼楊冬是1980年出生,如果陰曆1978年除夕夜,那麼楊冬是1979年出生,無論如何都有矛盾。現在《三體1》的新版也沒有修改,這是什麼原因呢?

劉慈欣:這個可能有點疏忽,有自相矛盾的地方,新版也沒有修改。

【劉慈欣訪談錄(中)預告】

►《三體》會不會考慮有續集?有什麼寫作計畫?《三體》電影進展如何?有何期待?

►《三體》中震撼人心的“水滴”靈感是來自哪裡?對劉慈欣產生強烈震撼的一個故事是什麼?

►劉慈欣如何看待自己的神來之筆?射手和農場主的故事是怎麼來的?既晦澀而又充滿詩意的歌者文明如何理解?

►《三體》與《戰爭與和平》,金庸作品、《白鯨》等之關係?對劉慈欣影響最大的科幻作品是什麼?對三體有什麼影響?怎麼看《三體》中主要人物的?

……

【呆子刀系列訪談】

►王永利:互聯網生態時代將對金融運行產生重要影響

►劉遠立:深化醫改要善於抓關鍵,而不是鬍子眉毛一把抓

►郝聯峰專訪:一位經濟學家的A股兩年回思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