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社科院蔡昉:2010年後人口紅利迅速消失

“中國勞動年齡人口(15—59歲)在2010年達到峰值, 在那之後勞動力人口從正增長變成負增長, 人口紅利在迅速消失。 ” 中國社科院副院長蔡昉6月18日在青島·中國財富論壇上表示,

“把人口因素放在一個經濟增長的生產函數裡會發現, 以2010年為界, 這之前人口因素是正貢獻, 2010年之後就變成負的。 顯然人口紅利不是消失, 而是迅速消失。 ”

蔡昉認為, 過去40年經濟高速增長至少有一半的因素來自於生產率的提高, 即來自於物質資本和勞動力的投入驅動。 目前因為人口紅利消失, 生產率會有所下降, 經濟增速放緩。 國家統計局的資料顯示, 2016年全年GDP增速下降至6.7%。 蔡昉介紹, 將改革開放後的勞動生產率做分解後發現, 勞動生產率的提高56%的貢獻來自於三次產業的貢獻(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勞動生產率的提高), 44%就來自於三次產業之間資源的重新配置, 特別是勞動力的重新配置。

比如農民工過去在農村是剩餘勞動力, 轉向二產、三產的部門後, 總體勞動生產率提高了。

“這些因素在今後同樣也會下降。 一產、二產、三產還會保持一定的勞動生產率, 但是速度不會像過去那麼快。 另外, 資源重新配置的部分, 未來它的動力可能會減弱。 ”蔡昉說。

蔡昉解釋稱, 經過了40年的勞動力轉移, 農業勞動力比重已經大幅度下降。 據他測算, 目前大概只有18%的勞動力在務農, 而這些人的年齡大都是40歲以上, 再向外轉移的可能性不大。 另外一部分來自於農村每年新畢業的高中生和初中生(16—19歲)。 這部分人口在2014年達到了峰值, 2014年之後負增長。 因此, 勞動力轉移速度放慢, 資源重新配置對生產率的貢獻會顯著下降,

勞動生產率的速度也會下降。

“當作為傳統因素的勞動生產率不再支持經濟增長速度的時候, 經濟增長速度就進入到了一個新常態, 經濟增長速度要下行。 ”他說。

不過, 蔡昉認為中國可以通過改革提要生產率, 因為目前還有很多體制性的障礙在妨礙著生產要素的積累和配置, 比如戶籍制度。 在需求側可以擴大和提高中等收入群體。

據悉, 本次青島·中國財富論壇由青島市人民政府主辦, 《財經》及《財經》智庫承辦。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