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都江堰柳街上演非遺“薅秧歌” 三位魯獎詩人來采風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訊“男人扶犁耕牛, 婦人們埋頭插秧/偶爾直起腰/像幾隻高貴的鶴//妹崽把鵝攆下塘/頂著荷葉, 踮腳跑過濕漉漉的田埂/捉蝴蝶去了/風開始翻書,

滿枝桑葉嘩啦嘩啦響••••••”

6月18日, 位於天府源頭、地處川西壩子深處的都江堰大地染綠, 田園放歌, 雞犬桑麻之中洋溢著詩的歡樂, 流淌著詩的氣息, 第六屆中國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2017中國(都江堰)田園詩歌節暨中國說唱藝術展演活動在“詩歌之鄉”都江堰柳街鎮舉行。

傳承自隋唐時期的薅秧歌

唱得越鬧熱幹活越麻利

“黃鱔出洞尾巴搖, 你唱秧歌我來解, 天上唱完唱地下, 一家一家唱起來。 ”上午9點半, 四川省級非物質文化保護遺產 “柳街薅秧歌“實景展示現場, 一聲響亮的號子, 響起在廣闊的一望無際的綠色秧田裡。

從四個方向走來的村民, 頭戴斗笠、一身白色的素衣, 肩扛一根長長的用來薅秧的竹竿,

在從農田深處緩緩走來, 最後在左右兩邊寬闊的秧田裡自動形成相對的兩隻薅秧隊伍, 開始用竹竿薅秧。

領頭的漢子剛一唱完, 田間的眾人相繼大聲複合每一句的後三個字:“我來解, 唱起來, 賣草鞋, 豆腐來!”

樸實響亮的歌聲, 混合著領唱、和聲, 氣勢恢宏, 恰是一曲震撼田野的交響樂。 一早趕來看鬧熱的市民, 也佔據了田間上的小道, 仔細聽著其中歌詞, 有時被逗得哈哈大笑。

“柳街的人, 從小就會薅秧歌。 唱起歌來, 幹活路都腰麻利些。 ”當地村民謝大哥介紹, 薅秧歌傳承于隋唐時期流行的《竹枝歌》, 沒有特定的歌詞規定, 是根據不同時代不同環境不同心情來表達。 在柳街鎮, 一百多年的歌詞保留下來的都有。

三位“魯獎”詩人來采風

駐鎮詩人結對子 幫扶農民詩人

天府之國的田間地頭,處處雞犬桑麻,活躍著土生土長的薅秧歌,也吸引了三位“魯獎”詩人采風吟詩。當代著名詩人、1986年獲評中國最受讀者喜愛的十大詩人、中國新詩集獎和魯迅文學獎得主傅天琳,河北省作家協會副主席、魯迅文學獎得主大解,魯迅文學獎得主林雪,和省內外詩人及都江堰本土詩人200余人參加了詩歌盛會。

中國詩歌學會會長助理大衛表示,都江堰自兩千多年前建成之時起,便造就了天府之國,澆灌出美麗、富庶、閒適、安逸的田園風光和生活方式,李白、杜甫、岑參、賈島、盧照鄰、陸游、范成大等大多數知名詩人都曾來過都江堰澆灌出的天府之國,寫下了無數田園詩歌。因此,中國田園詩歌節才會由此發軔,而且,中國田園詩歌節獎永久落戶都江堰市柳街鎮。此次詩歌節上隆重頒發了首屆中國田園詩歌獎,據悉這是第一個以田園詩歌為主題的詩歌獎。

當天,劉紅立等3位實力詩人被聘為柳街駐鎮詩人,他們與到場的駐鎮詩人楊然、羊子、蔣雪峰、蒲小林一起與柳街鎮柳風農民詩社社員結為對子,雙方互贈詩歌作品。駐鎮詩人們表示,願意與農民詩人建立良好的幫扶機制,與他們多交流,説明他們修改作品,共同提升柳街鎮本土詩人的詩歌創作實力。

三位“魯獎”詩人來采風

駐鎮詩人結對子 幫扶農民詩人

天府之國的田間地頭,處處雞犬桑麻,活躍著土生土長的薅秧歌,也吸引了三位“魯獎”詩人采風吟詩。當代著名詩人、1986年獲評中國最受讀者喜愛的十大詩人、中國新詩集獎和魯迅文學獎得主傅天琳,河北省作家協會副主席、魯迅文學獎得主大解,魯迅文學獎得主林雪,和省內外詩人及都江堰本土詩人200余人參加了詩歌盛會。

中國詩歌學會會長助理大衛表示,都江堰自兩千多年前建成之時起,便造就了天府之國,澆灌出美麗、富庶、閒適、安逸的田園風光和生活方式,李白、杜甫、岑參、賈島、盧照鄰、陸游、范成大等大多數知名詩人都曾來過都江堰澆灌出的天府之國,寫下了無數田園詩歌。因此,中國田園詩歌節才會由此發軔,而且,中國田園詩歌節獎永久落戶都江堰市柳街鎮。此次詩歌節上隆重頒發了首屆中國田園詩歌獎,據悉這是第一個以田園詩歌為主題的詩歌獎。

當天,劉紅立等3位實力詩人被聘為柳街駐鎮詩人,他們與到場的駐鎮詩人楊然、羊子、蔣雪峰、蒲小林一起與柳街鎮柳風農民詩社社員結為對子,雙方互贈詩歌作品。駐鎮詩人們表示,願意與農民詩人建立良好的幫扶機制,與他們多交流,説明他們修改作品,共同提升柳街鎮本土詩人的詩歌創作實力。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