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聽說你又準備去港交所掛牌了?港股市場真有那麼性☆禁☆感麼?

最近香港交易所(HKex)刊發了兩份檔, 一份交易設立創新板, 一份檢討創業板。

很快新聞又刷遍了朋友圈, 很多券商從業人員紛紛開始感慨國內曾被基於厚望的新三板市場卻改革停滯不前, 似乎近兩年以來都是只打雷不下雨, 當然最近好了點, 打雷也不怎麼打了, 呵呵。

面對港股的截胡, 新三板市場感慨一聲:真是屋漏偏逢連夜雨...

當然更有某些不靠譜仲介開始蠢蠢欲動, 覺得大幹一票的機會來了, 又可以忽悠一些被新三板市場所深深傷害的中小企業主們去體驗一把高大上國際范的香港創業板市場了!

且慢!

作為一名有責任感的資本市場從業人員, 我希望創業不易的中小企業老闆們先冷靜下!

關於港股市場性感的地方我就不多說了, 相信有太多的仲介已經給你們洗腦一百遍了, 至於上市的流程什麼的也不是今天的重點。

我今天就專門來講講它其實不怎麼性感的地方:

一、不怎麼性感的換手率

到香港市場上市, 最大的問題其實跟新三板市場是一樣的, 就是流動性弱, 換手率不高。 香港市場近年來的年化換手率大概也就是100%左右, 不僅遠低於換手率雄冠全球的滬深兩個交易所, 甚至還比不上同樣是成熟資產本場的納斯達克和東京交易所。

更麻煩的是, 香港市場的總交易量雖然很高, 但兩極分化非常嚴重,

香港市場的“二八定律”, 不是20%的股票創造了80%的交易量, 而是近20%的交易量集中在“騰訊控股”這一檔股票上!

除了騰訊之外, 以“兩桶油”、“三大電信運營商”、“四大商業銀行”為代表的央企紅籌股, 則貢獻了超過半數的交易量。 在這樣的市場結構下, 大陸的普通中小企業, 即使在香港市場順利上市, 恐怕也很難期望獲得在滬深交易所上市所能獲得的流動性溢價。

二、不怎麼性感的估值

由於港股是一個完全市場化運行的證券市場, 企業能否順利上市, 主要取決於能否以投融資雙方都能接受的價格, 將股票發行出去。 由於在新股的供給量上, 不存在類似大陸證券市場的行政控制, 因此港股在總體上是一個買方市場,

在香港市場發行融資和上市交易, 能夠獲得的估值一般而言, 低於在滬深交易所的上市融資。

對港股估值邏輯與大陸證券市場存在系統性差異的最好注腳就是A+H兩地上市的企業, 特別是整體同步上市的幾家大銀行, 其H股的交易價格與A股之間, 長期存在10%左右的折價率, 並且這一折價率在已經實現滬港通的時代, 仍然不能完全消除。

此外, 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 也說明了在香港市場融資並非易事。 香港市場的股票發行融資操作中, 一個很重要的環節是尋找基石投資者, 基石投資者的增信作用, 在很大程度上保證了股票發行的成功。

三、做空機制的存在

由於香港市場允許做空機制, 因此海外對沖基金做空港股, 不僅不會被認定成“境外勢力”的“惡意做空”,

相反最近還得到港交所的發生力挺, 被認為是具有淨化市場環境的重要意義。

前段時間, 遼寧乳製品企業輝山乳業, 就是因為被著名的中概股“做空殺手”渾水基金盯上, 懷疑其財務造假而進行做空, 導致其股價暴跌, 甚至引起連鎖債務危機。

近期, 國際上不少對沖基金先後發表研究報告, 認為港股市場存在系統性的高估而帶來的做空機會, 這對於有赴港上市意願的中小企業, 也是一大風險。

四、高昂的發行成本和維持費用

香港市場是一個高度國際化的證券市場, 在香港市場發行股票的一大優勢, 正是可以通過國際大型投資銀行的全球客戶網路, 面向全球投資者進行發售;反過來, 香港市場對於國際投資者而言, 由於其外匯自由港的地位, 也是國際投資者全球配置資源的重要市場。

但是, 這樣一個在全球範圍對接投融資的金融生態系統, 其仲介機構等服務費用, 恐怕會令大陸多數中小企業無福消受。

除了發行費用, 企業在上市以後,需要每年持續負擔的維護費用,也遠高於在大陸證券市場上市。

(圖為某港股上市服務機構開出的費用清單)

總的來講,不管是港交所設立創新板,還是改革創業板,對於其增強自身吸引力,聚集上市企業資源,都是大有裨益,但是對於大陸的多數中小微企業而言,香港市場的法律和商業環境,估值體系和市場結構,恐怕很難稱得上“量體裁衣”。

當然,如果貴司恰好是有拓展海外市場的計畫,引進國際戰略投資者和風險投資基金的規劃或者吸引國外專業人員加盟的想法,確實可以考慮去港股上市,這些可都是港股市場的特有優勢喲。

說了這麼多,最後必須還得給我們的港交所點個贊!就憑下麵這段話:

在過去十年,香港的首次公開招股集資額一直在全球名列前茅,但全球經濟環境瞬息萬變,我們不能驕傲自滿,更不能對成功想當然。我們必須保持競爭力,必須與時俱進,必須繼續提升市場質素,我們今天的諮詢正是為了這些目標而努力。我們歡迎各界人士在公眾諮詢期內就建議檔發表意見,為香港的明天貢獻智慧。”---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

企業在上市以後,需要每年持續負擔的維護費用,也遠高於在大陸證券市場上市。

(圖為某港股上市服務機構開出的費用清單)

總的來講,不管是港交所設立創新板,還是改革創業板,對於其增強自身吸引力,聚集上市企業資源,都是大有裨益,但是對於大陸的多數中小微企業而言,香港市場的法律和商業環境,估值體系和市場結構,恐怕很難稱得上“量體裁衣”。

當然,如果貴司恰好是有拓展海外市場的計畫,引進國際戰略投資者和風險投資基金的規劃或者吸引國外專業人員加盟的想法,確實可以考慮去港股上市,這些可都是港股市場的特有優勢喲。

說了這麼多,最後必須還得給我們的港交所點個贊!就憑下麵這段話:

在過去十年,香港的首次公開招股集資額一直在全球名列前茅,但全球經濟環境瞬息萬變,我們不能驕傲自滿,更不能對成功想當然。我們必須保持競爭力,必須與時俱進,必須繼續提升市場質素,我們今天的諮詢正是為了這些目標而努力。我們歡迎各界人士在公眾諮詢期內就建議檔發表意見,為香港的明天貢獻智慧。”---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