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高黎貢山人物故事│一把弩的傳承

“咚, 咚咚!咚, 咚咚……”在昏暗的手工作坊裡, 年近七旬的傈僳族老人余正啟敲打著手上的鐵鑿, 發出陣陣沉悶的鑿木聲, 再經過一番精心打磨後一把弩身漸漸成型。

“很久以前, 我們傈僳族就在高黎貢山上過著刀耕火種的生活, 弩是生存、狩獵的必備。 而如今, 弩成了傈僳族文化的代表, 要做好每一把弩, 更要傳承好傈僳族的文化。 ”餘正啟做著弩, 一邊跟村裡的孩子們講著關於傈僳族和弩的故事。

餘正啟是高黎貢山旅遊度假區潞江鎮叢崗村的村民, 老人始終堅持傳承傈僳族文化。 餘正啟說, 傈僳族是非常喜歡狩獵的民族, 以往家家都有弩, 用來狩獵。 近些年來, 大家思想觀念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越來越多的傈僳族年輕人徹底拋棄原來“靠山吃山”的想法, 轉而積極去參與保護高黎貢山行動中去。 他幾個兒子也一樣, 一個兒子在村裡組起了樂隊, 另一個兒子做了小買賣。 但他從小就教他們手工制弩, 幾個兒子如今也是村裡手工制弩的好手。 不光如此, 他們還傳承了一手好的射弩技術。

但他們的弩是用於體育活動, 每年周圍村莊組織的各種射弩比賽, 他們都能不出意外地奪取前三名。 老人說他一直都想組織一支專業的手工制弩的隊伍, 將傈僳族手工制弩的手藝一代代傳下去。 目前, 老人正積極向相關部門為傈僳族手工制弩申請非物質文化遺產。

雲報集團融媒體記者:周燦 陳飛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