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看了梁思成的手繪圖,就明白林徽因為啥沒選徐志摩

今天想為大家介紹最近小編一直在看的《梁思成手繪圖》, 讀庫出品。 書是八開本, 要敞開了, 擺在桌子上細細來看, 才有味道。 這種感覺,

絕非翻一本32開普通大小的書籍所能比擬的。 書, 是對梁思成五十九幅珍貴的手繪建築圖紙重新修復而成。 序由清華大學建築系教授王南來寫, 王南曾多次在《讀庫》普及古今中外的建築知識, 講古羅馬的萬神殿堂, 講唐代長安, 漢代長安, 敦煌裡的建築, 文筆清雅、實在、好看。 這次的序言亦如此。 此書自然值得收藏。 在你打算購買前, 不妨再聽我們安利一遍, 到底好看在哪裡吧?

小編個人覺得, 除了本身的手繪圖精美外, 紙質柔軟適中, 大開本可看建築細節, 還因著, 對於那些在戰亂中消失的古代建築、在現代建設中逐漸萎靡不振的“遺存”古代建築而言, 這些“肖像”就是那些不斷的文脈, 是那點兒念想。 畢竟啊, 就算開發商盤踞了明皇宮遺址搞開發,

可是我們還是可以萬幸, 有梁思成這樣的大家, 肯為後代子孫留下點兒什麼。 一起來欣賞吧~PS開篇看到的頭圖為遼寧義縣奉國寺大殿細節圖。 攝影師為王軒。

讀庫出版的《梁思成手繪圖》

艱苦條件下的精細之作

唐代 山西五臺山 佛光寺大殿

佛光寺大雄寶殿剖面圖

1946年, 正是抗日戰爭剛剛結束、國共內戰一觸即發的時候, 中國大地傷痕累累。 這個時候,

人們關注的是生存的問題, 沒有人關心這片土地上被炸得面目全非的亭臺樓閣。 慶倖我們還有這樣一群關心藝術、關注國粹的理想人士, 梁思成先生利用鴨舌筆和墨線等簡陋的製圖工具繪製出當時達到世界先進水準的建築圖紙, 構圖之精准、細節之精細, 圖片之精美, 都令人驚訝不已。

遼代 河北薊縣 獨樂寺觀音閣

獨樂寺山門

不是藝術的藝術精品

清代 北平西山碧雲寺 金剛寶座塔

中國古人從未把建築當做藝術,但建築的構成與建築裝飾早已可獨立成為一門藝術。而梁思成先生的手繪圖更是精美不已,基本上每一幅圖都可以當做一件傑出的藝術品來欣賞。它們一張一張,清晰地勾勒出中國古代建築史的概要,即使在單看圖紙,不看任何文字說明的情況下也能對中國古建築有個粗略的瞭解。不想梁思成先生幾十年前的創作竟無意中契合了我們當下這個讀圖時代。

宋代 四川宜賓縣舊州壩 白塔

輝煌歷史的最後遺留

遼代 山西大同縣 善化寺大雄寶殿

中國傳統工藝匠人以前沒有太多的藝術觀念,只是踏踏實實做自己的東西,並沒有刻意珍惜,一切皆是自然。因此許多珍貴的工藝或者其他作品沒有得到很好的保存,中國傳統建築亦是如此。朝代一代一代地更替,帶來的不僅是勝者為王,敗者為寇,將相易主,也不僅是思想流派的流轉沉浮,更加帶來的是這些珍貴建築的毀滅性破壞。

隋朝 河北趙縣 安濟橋(大石橋)

根據學者復原,隋乾陽殿面闊、進深均為故宮太和殿之一點五倍左右,高度約為五十米,也有太和殿的一點四倍,比之唐大明宮含元殿還要宏壯。可是李世民攻克洛陽後,將其視作隋煬帝驕奢淫逸的象徵,加以焚毀,代表隋代建築最高成就的乾陽殿即毀于唐太宗之手。至高宗時又在此地重建乾元殿,面積與此前的乾陽殿相同,高度降為三十五米左右,與故宮太和殿相當,這也是後來被武則天拆毀給明堂騰地方的殿宇。

宋代 河北正定縣 龍興寺轉輪藏殿

不論是隋煬帝建造的乾陽殿,還是武則天建造的明堂,都遭遇了被後繼者焚毀或拆改的命運,而武氏自己也是拆毀高宗所建的乾元殿來建造明堂——最終這同一基址上先後建造的三座曠世巨構均未能“善終”。

清代 四川灌縣 安瀾橋

梁思成先生和他所在的“營造學社”尋訪中國古建築,翻山越嶺,得以在被世人遺忘的角落裡發現這些珍貴的建築遺存。我們不知道梁思成先生畫下來的這些建築如今的生存現狀,或許有一部分在這短短幾十年裡就已經消失,殘餘的另一部分又還能保留多久?想到這裡不禁歎然,也許再過幾十年,我們就真的只能從梁思成先生的圖紙裡感受中國古建築的精緻與輝煌了。

我們還是靜靜欣賞梁思成先生的傑作吧。

敦煌石室畫卷中 唐代建築部分詳圖

宋代 山西榆次縣 永壽寺雨華宮

宋代 山西榆次縣 永壽寺雨花宮

歷代佛塔型類演變圖

清官式三孔石橋做法要略

歷代斗拱演變圖

歷代耍頭演變圖

歷代闌額普拍枋演變圖

看完我好象明白了為什麼林徽因選擇了踏實安全的梁思成,而不是只會寫詩的徐志摩

遼代 河北薊縣 獨樂寺觀音閣

獨樂寺山門

不是藝術的藝術精品

清代 北平西山碧雲寺 金剛寶座塔

中國古人從未把建築當做藝術,但建築的構成與建築裝飾早已可獨立成為一門藝術。而梁思成先生的手繪圖更是精美不已,基本上每一幅圖都可以當做一件傑出的藝術品來欣賞。它們一張一張,清晰地勾勒出中國古代建築史的概要,即使在單看圖紙,不看任何文字說明的情況下也能對中國古建築有個粗略的瞭解。不想梁思成先生幾十年前的創作竟無意中契合了我們當下這個讀圖時代。

宋代 四川宜賓縣舊州壩 白塔

輝煌歷史的最後遺留

遼代 山西大同縣 善化寺大雄寶殿

中國傳統工藝匠人以前沒有太多的藝術觀念,只是踏踏實實做自己的東西,並沒有刻意珍惜,一切皆是自然。因此許多珍貴的工藝或者其他作品沒有得到很好的保存,中國傳統建築亦是如此。朝代一代一代地更替,帶來的不僅是勝者為王,敗者為寇,將相易主,也不僅是思想流派的流轉沉浮,更加帶來的是這些珍貴建築的毀滅性破壞。

隋朝 河北趙縣 安濟橋(大石橋)

根據學者復原,隋乾陽殿面闊、進深均為故宮太和殿之一點五倍左右,高度約為五十米,也有太和殿的一點四倍,比之唐大明宮含元殿還要宏壯。可是李世民攻克洛陽後,將其視作隋煬帝驕奢淫逸的象徵,加以焚毀,代表隋代建築最高成就的乾陽殿即毀于唐太宗之手。至高宗時又在此地重建乾元殿,面積與此前的乾陽殿相同,高度降為三十五米左右,與故宮太和殿相當,這也是後來被武則天拆毀給明堂騰地方的殿宇。

宋代 河北正定縣 龍興寺轉輪藏殿

不論是隋煬帝建造的乾陽殿,還是武則天建造的明堂,都遭遇了被後繼者焚毀或拆改的命運,而武氏自己也是拆毀高宗所建的乾元殿來建造明堂——最終這同一基址上先後建造的三座曠世巨構均未能“善終”。

清代 四川灌縣 安瀾橋

梁思成先生和他所在的“營造學社”尋訪中國古建築,翻山越嶺,得以在被世人遺忘的角落裡發現這些珍貴的建築遺存。我們不知道梁思成先生畫下來的這些建築如今的生存現狀,或許有一部分在這短短幾十年裡就已經消失,殘餘的另一部分又還能保留多久?想到這裡不禁歎然,也許再過幾十年,我們就真的只能從梁思成先生的圖紙裡感受中國古建築的精緻與輝煌了。

我們還是靜靜欣賞梁思成先生的傑作吧。

敦煌石室畫卷中 唐代建築部分詳圖

宋代 山西榆次縣 永壽寺雨華宮

宋代 山西榆次縣 永壽寺雨花宮

歷代佛塔型類演變圖

清官式三孔石橋做法要略

歷代斗拱演變圖

歷代耍頭演變圖

歷代闌額普拍枋演變圖

看完我好象明白了為什麼林徽因選擇了踏實安全的梁思成,而不是只會寫詩的徐志摩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