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本周A股第四次闖關MSCI 成與敗各會發生什麼?

如果你想每天學一點金融知識, 請點擊右上方“+關注”按鈕!

MSCI(明晟)近日在官網發佈聲明稱, 將於北京時間6月21日公佈年度市場分類審議結果,

審議結果將於北京時間當天上午4:30後上傳至MSCI網站。 中國A股是否納入其新興市場指數, 再次成為焦點。

以下為MSCI公告具體內容:

A股納入MSCI是利好、利空?

若是加入失敗, 自然是利空;若是加入成功呢?這對A股市場來說是一大利好, 一是短期內可以增加進入A股的外資數量。

另外, 看看有望受益的品種, 譬如上海機場、青島海爾、美的集團等個股均出現了構築階段頭部的跡象, 經過近期的上漲, “漂亮50”的不少個股也出現了見頂跡象, 譬如新華保險、招商銀行、伊利股份等。 二是A股納入MSCI, 未來有望為A股市場帶來大量新增資金, 有助於大市值藍籌股估值的提升。

如果A股不能加入MSCI, 對A股大盤的衝擊也不會太大, 回顧此前三次沖關失敗A股反應“冷淡”, 而且畢竟A股大盤已經處於歷史的價值底部, 下跌的空間極為有限。 再者, A股大盤並沒有因為MSCI的到來提前上漲, 所以也就沒有因不加入MSCI而下跌的理由。 甚或出現逆勢大漲的可能, A股市場的做多熱情已經被壓抑的太久了。

A股納入MSCI會發生什麼?

SCI今年3月提出了一項縮小化方案, 建議只納入可以通過“滬港通”和“深港通”買賣的大盤股, 從而將可能納入的A股股票數量從448支減少到169支。 按照該計畫, A股在MSCI中國指數中的建議權重從3.7%降至1.7%, 在MSCI新興市場指數中的權重則從1%下調至0.5%。

彭博根據以上條件, 類比出A股納入MSCI後新的新興市場指數並生成了新的投資組合。 通過投資組合與風險分析(PORT)功能分析發現, 納入A股後對中國的風險敞口雖然有所擴大, 但是幅度卻非常有限。

如上圖所示, 當前的MSCI新興市場指數中, 香港股票對風險的貢獻程度最大, 比重高達8%。 位居第二的巴西貢獻率在1.94%, 中國大陸以1.81%次之。 若納入A股後, 中國會超過巴西升至第二位, 但貢獻度也僅僅增加到2.03%。 換而言之, A股0.5%的權重, 伴隨的是風險增加0.22個百分點。

“中國的A股市場和全球股市的關聯度並沒有那麼高, ”KraneShares駐紐約的首席投資官Brendan Ahern在接受彭博採訪時表示, A股的納入不會對MSCI新興市場指數造成大的衝擊, “相反, 只會為那些追蹤該指數的基金經理打開這個巨大市場的大門。

中國A股的市值在世界上僅次於美國, 但中國股票在全球基準股指的佔比仍偏低。 過去三年, A股闖關MSCI均告失敗, 主要問題圍繞在市場進入、資本管制和監管框架等議題。 數家海外基金公司此前均表示, MSCI應該對A股敞開大門, 因為6.8萬億美元的市場體量令任何人都無法忽視。

成功與否都是努力的證據

從2013年到2017年, A股在納入MSCI指數這件事兒上, “折騰”了將近4年。 三次嘗試, 次次失敗, 估計放在很多人身上, 早就放棄了。 不過, 慶倖的是, 如今我們還在努力嘗試第四次沖關。

儘管從目前來看, 外界對於A股納入MSCI指數, 普遍比較看好, 認為成功的幾率很大。 但萬事並非絕對, 如果這次沖關還是以失敗告終, 是否會給“跌跌不休”的A股帶來沉重的打擊呢?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大多數業內人士都認為,即使這次沖關失敗,對於A股也不會有太大的影響。一方面,此前A股已經三次沖關失敗,對投資者來講,心理接受能力已經較強;而另一方面,目前滬港通已經開放,國外投資者可以通過在H股開戶,運用滬港通參與境內A股市場股票的操作。

實際上,不管這次沖關是否成功,A股市場改革、開放的步伐沒有停止。比如去年底深港通的開通,讓內地和香港的資本市場聯繫更加緊密,比如讓外資機構詬病的QFII額度,如今也有了解決之道,還比如滬深交易所實施了新的停牌制度,讓自願停牌的個股數量回到了正常的水準。

正如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張曉軍在6月16日的例會上所言,不管是不是納入MSCI指數,中國股票市場,包括整個資本市場沿著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改革方向前進是不會改變的,改革開放的節奏也不會因為A股是否納入MSCI指數而改變。

的確,成功與否,都是努力的證據。(荷馬金融綜合)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大多數業內人士都認為,即使這次沖關失敗,對於A股也不會有太大的影響。一方面,此前A股已經三次沖關失敗,對投資者來講,心理接受能力已經較強;而另一方面,目前滬港通已經開放,國外投資者可以通過在H股開戶,運用滬港通參與境內A股市場股票的操作。

實際上,不管這次沖關是否成功,A股市場改革、開放的步伐沒有停止。比如去年底深港通的開通,讓內地和香港的資本市場聯繫更加緊密,比如讓外資機構詬病的QFII額度,如今也有了解決之道,還比如滬深交易所實施了新的停牌制度,讓自願停牌的個股數量回到了正常的水準。

正如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張曉軍在6月16日的例會上所言,不管是不是納入MSCI指數,中國股票市場,包括整個資本市場沿著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改革方向前進是不會改變的,改革開放的節奏也不會因為A股是否納入MSCI指數而改變。

的確,成功與否,都是努力的證據。(荷馬金融綜合)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