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為何說東漢趙曄是著名的今文經學家

為何說東漢趙曄是著名的今文經學家

趙汗青

趙曄, 生卒年待考。 東漢學者。 字長君。 會稽山陰(浙江紹興)人。 早年為縣吏, 奉檄迎督郵, 恥於斯役, 棄官去犍為郡資中(今四川資陽)拜經學大師杜撫為師, 學習“韓詩”。 一去20年, 音訊全無, 家人誤認為他已亡, 為之發喪制服。 杜撫去世, 曄經營葬之, 歸鄉。

回鄉後, 閉門著述, 直至老死, 寫就《詩細》、《曆神淵》和《吳越春秋》, 後蔡邕到會稽, 讀其《詩細》、《曆神淵》, 拍案叫絕, 以為優於《論衡》, 既還京師, 廣傳《詩細》, 學者咸誦習之。 惜此書已佚。 《吳越春秋》原書12卷, 今存10卷。 前5卷敘吳, 起自太伯, 迄于夫差;後5卷記越,

始於無餘, 終至句踐。 從少康封庶子無餘於會稽起, 比《越絕書》更詳細地記述了句踐戰敗, 向吳稱臣, 3年後回國, 具體部署複國措施, 終於滅吳稱霸的過程。 該書糅合正史、稗史、民間傳說等資料彙集而成, 雖非正史, 卻可補遺缺, 後人注釋《史記》、《文選》、《水經》等書, 引用了該書不少記載。

元代徐元祐認為:曄書最先出東都, 時去古未甚遠;曄又山陰人, 故綜述視他書所紀二國事為詳。 其言上稽天時, 下測物變, 明微推遠, 憭若蓍蔡。 至於盛衰成敗之跡, 則彼己君臣, 反復上下。 其議論, 種、蠡、倪諸大夫之謀, 迭用則霸;子胥之諫, 一不聽則亡, 皆鑿鑿然, 可以勸戒萬世。

黑龍江大學教授趙春輝認為《吳越春秋》的作者趙曄, 是東漢時期著名的今文經學家。

《後漢書儒林傳》雲:“趙曄, 字其《詩細曆神淵》一書, 曾得到當時著名學者蔡邕推許, 認為勝於王充《論衡》, 遂“還京師傳之, 學者咸誦習焉”。 其《吳越春秋》一書, 作為中國歷史小說的發韌之作, 堪稱說部佳作。 比較詳盡地描述了春秋時期吳、越、楚三國的盛衰成敗以及吳、楚之間 的矛盾和吳、越爭霸的事蹟。 楊義先生認為《吳越春秋》的文化內涵在於表達一種復仇觀念:“《吳越春秋》寫春秋末年伍子胥複父兄仇, 率師入郢鞭楚平王屍骨;夫差複父敗于檇李之仇, 破越而臣僕勾踐;勾踐臥薪嚐膽, 複自身之仇而滅亡吳。 數番復仇竟造成幾個國家的存亡興廢。 ”並指出《吳越春秋》就是一部“復仇史詩”。 無疑, 《吳越春秋》涉及了一種所謂的復仇觀念,
但是, 它的創作本旨絕不是簡單止于崇尚復仇。

作為歷史演義小說的發軔之作, 《吳越春秋》的創作本旨更在於宣揚一種獨特而超前的理治觀念和文化訴求人心為立國之本, 人才為興邦之本, 人謀為成敗之本, 不妨稱之為一曲“三本思想”的讚歌。 此乃中華民族的文化精神之所在, 積澱已達千年之久。

趙曄《後漢書》, 中華書局1965 年版, 第2752、2752 關於《吳越春秋》文體歸類問題, 歷來說法不一, 傾向於歷史小說者, 主要有以下幾家。 錢福《重刊本吳越春秋序》: “第謂其‘不類漢文’, 其字句間或似小說家。 ”四部叢刊本。 紀昀等《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卷六十六《史部載記類》一面 說《吳越春秋》是“漢、晉間稗官雜記之體”, 又一面說:“至於處女試劍、老人化猿、公孫聖三呼三應之類,

尤近小說家言。 ”中華書局, 1997年版。 石昌渝先生《中國小說源流論》:“無論從體例, 還是從立意謀篇的方式看, 《吳越春秋》都有了朝著歷史演義小說發展的趨向。 ”三聯書店, 1994年版。 楊義先生《中國古典小說史論》認為《吳越春秋》與《燕丹子》、《越絕書》一樣, 是屬於“漢代雜史小說”。 人民出版社, 1998年版。 王汝梅先生等《兩種小說觀念和對唐前小說作品的再思考》:“唐前的真正的小說作品, 既有少量單獨傳 世的, 也有散見於經、史、子、集四大部類的著述之中。 …… 單獨傳世的文言小說集有《穆天子傳》、《越絕書》、《吳越春 秋》等。 ”《明清小說研究》1997 楊義《中國古典小說史論》, 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第92頁張錦池先生嘗撰《論〈三國志通俗演義〉的“三本”思想》一文, 載于《文學遺產》992 期。
趙春輝考論《吳越春秋》的理治觀念與文化精神並撰文, 則論文立意及使用 “三本思想”的概念, 皆宗師之。 羅貫中《三國志通演義》, 上海古籍出版社980年版, 第53 訛《論語注疏》, 《十三經注疏》, 清嘉慶刊本, 中華書局009 年影印, 第5400 訛泰伯祠大祭一節, 見於《儒林外史》第三十六回“常熟縣真儒降生, 泰伯祠名賢主祭”。 李漢秋先生從作品體現原始儒 家思想的角度看泰伯祠大祭, 認為:“泰伯祠大祭, 是全書的最大事件和高潮, 是俯瞰全書的高峰, 是掌握全書藝術構思的樞紐。 ”誠如是。 見《儒林外史研究》, 華東師範大學 出版社2000年版, 第70訛吳敬梓《儒林外史》, 人民文學出版社958年版, 第8訛司馬遷《史記》, 中華書局1998年版, 第475母, 無由通用。 喜字, 當是嚭字半邊脫落之殘字。 薛正興《〈吳越春秋〉詞語校釋》,《社會科學戰線》988 訛董仲舒:《春秋繁露對膠西王越大夫不得為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55訛孫武《孫子謀攻篇》,上海古籍出版社989年版,第5訛張錦池《論三國志通俗演義的“三本”思想》,《文學遺產》,99 之諫不聽則亡,皆鑿鑿然可以勸戒萬世,豈獨為是邦二千年故實哉!” 徐天祜的觀念,不僅指出了吳、越爭霸的事實,而且也總結了《吳越春秋》一書在治國、安邦、輔民方面的經驗教訓,足為後人鏡鑒。 張錦池先生在《論〈三國演義〉的‘三本’思想》一文中,考察羅貫中創作《三國演義》的本旨,認為是“民心為立國之本;人才為興邦之本;戰略為成敗之本”。持論精核,足資借鑒。可以說“三本思想”這一中華民族文化的精髓, 趙曄早在《吳越春秋》一書中已借吳越爭霸,包括吳越與楚國之間的戰爭進行了總結與反思, 比《三國演義》早了1300 餘年。

薛正興《〈吳越春秋〉詞語校釋》,《社會科學戰線》988 訛董仲舒:《春秋繁露對膠西王越大夫不得為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55訛孫武《孫子謀攻篇》,上海古籍出版社989年版,第5訛張錦池《論三國志通俗演義的“三本”思想》,《文學遺產》,99 之諫不聽則亡,皆鑿鑿然可以勸戒萬世,豈獨為是邦二千年故實哉!” 徐天祜的觀念,不僅指出了吳、越爭霸的事實,而且也總結了《吳越春秋》一書在治國、安邦、輔民方面的經驗教訓,足為後人鏡鑒。 張錦池先生在《論〈三國演義〉的‘三本’思想》一文中,考察羅貫中創作《三國演義》的本旨,認為是“民心為立國之本;人才為興邦之本;戰略為成敗之本”。持論精核,足資借鑒。可以說“三本思想”這一中華民族文化的精髓, 趙曄早在《吳越春秋》一書中已借吳越爭霸,包括吳越與楚國之間的戰爭進行了總結與反思, 比《三國演義》早了1300 餘年。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