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詩經·秦風·駟驖》——打獵觀古人的可持續發展的精神

記得《三國演義》中有一段, 曹操跟漢獻帝提出舉辦狩獵活動, 漢獻帝覺得不妥, 曹操直接說古代帝王“春蒐、夏苗、秋獮、冬狩, 有何不妥?”, 古代帝王圍獵都是顯示武力的一種非常重要的形式, 基本上可以說已形成了慣例。 不過古代帝王狩獵也是還有一定的規範的, 《左傳》記載:“故春蒐、夏苗、秋獮、冬狩。 ”, 春夏秋冬打獵都有專有名詞, 分別代表不同意義, 主旨思想都是順應天道(順應自然規律), 與民以時(不影響老百姓的農業生產活動), 相當注重可持續發展。 下面這首《詩經·秦風·駟驖》就是描述狩獵過程的, 主旨是頌揚秦襄公,
護送周平王東遷有功, 開始被封為諸侯, 享有田獵的資格。 駟驖

駟驖孔阜, 六轡在手。 公之媚子, 從公於狩。

奉時辰牡, 辰牡孔碩。 公曰左之, 舍拔則獲。

游於北園, 四馬既閑。 輶車鸞鑣, 載獫歇驕。

注釋

⑴駟:四馬。 驖(tiě):赤黑色的馬。

⑵孔:很, 阜:盛, 多, 大:物~民豐。 民殷財~。

⑶轡pèi:馬韁。 四馬應有八條韁繩, 由於中間兩匹馬的內側兩條轡繩系在禦者前面的車杠上, 所以只有六轡在手。

⑷媚子:親信、寵愛的人。 公:詩中所頌揚的人, 這裡指秦襄公。

⑸狩:冬獵。 古代帝王打獵, 四季各有專稱。 《左傳》:“故春蒐、夏苗、秋獮、冬狩。 ”

春蒐 sōu:春天打獵要避免殺懷孕的獵物;

夏苗:夏天打獵就是獵取上海莊稼的獵物;

秋獮:秋天打獵是獵取傷害家禽的獵物;

冬狩:冬天萬物休息, 此時圍獵, 不加區分, 都可獵取。

⑹奉:獵人驅趕野獸以供射獵。 時:“是”的假借, 這個。 辰:母鹿。 牡:公獸, 古代祭祀皆用公獸。

⑺碩:肥大。

⑻左之:從左面射它。

⑼舍:放、發。 拔:箭的尾部。 放開箭的尾部, 箭即被弓弦彈出。

⑽北園:秦君狩獵憩息的園囿。

⑾閑:通嫻, 熟練。

⑿輶(yóu):用於驅趕堵截野獸的輕便車。

鸞:通“鑾”, 鈴。 鑣(biāo):馬銜鐵。

⒀獫(xiǎn):長嘴的獵狗。 歇驕:歇, 通“ 猲 ”, 短嘴的獵狗。

中國細犬

中華田園犬

中華田園犬


學習筆記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