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藍皮書稱金融科技發展為中國金融監管帶來挑戰

中新社北京6月19日電 (記者 王恩博)中國研究機構19日發佈的《金融監管藍皮書:中國金融監管報告(2017)》稱, 金融科技發展為中國金融監管體系帶來了挑戰, 官方應從監管技術著手進一步提高監管有效性。

今年以來, 中國金融領域監管呈現從嚴態勢。 不過, 隨著各類新興金融科技層出不窮, 監管正面臨更加複雜的形勢。

這份由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聯合發佈的藍皮書指出, 如果說互聯網金融是金融科技1.0階段, 如今金融科技已逐步進入2.0階段, 並呈現跨界化、去仲介化、去中心化和自伺服功能等特徵,

對金融體系產生深遠影響。

藍皮書認為, 金融科技的多變性與專業性使金融監管難度急劇加大。 以移動互聯網、大資料、雲計算、人工智慧、區塊鏈等技術為支撐的金融科技, 可能將深入影響金融服務範式、風險定價機制和風險管控模式, 使金融行業未來發展充滿不確定性。

與此同時, 由於金融科技可能跨越時空限制在不同領域、不同市場開展多元化金融業務, 混業特徵更加明顯, 這使得風險的內在關聯性及跨界關聯性大大提升, 金融風險跨空間傳染並導致系統性風險的可能性亦有所提升。

對此, 藍皮書指出, 目前中國金融監管體系仍以分業監管為主, 以機構監管作為支撐, 在金融創新監管上缺乏較為有效的協調機制,

這可能導致日益嚴重的混業經營趨勢與邊界明晰的分業監管體系產生制度性錯配。

如何“見招拆招”, 解決監管金融科技面臨的難題?藍皮書給出的答案正是科技本身。

報告建議, 中國金融監管當局在研究使用監管技術時應主要考慮兩方面問題:一是如何利用監管科技執行微觀監管、貨幣政策以及宏觀審慎政策;二是如何運用監管科技強化對金融空間的認識, 並確定新的監管規則與舉措, 從而提高監管的有效性。 (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