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廣州農商行登陸港交所 不良率四年翻倍考驗投資者信心

作為在港上市的第三家內地農商行, 廣州農商行註定會與前輩及A股同業放在一個參照系對比, 目前看來並不占優

文 | 《投資時報》記者 劉佳昕

有時, 家中老么往往是最受寵也是運氣最好的那個。 與同將總部設于廣州的廣發銀行以及廣州銀行相比, 在名氣和實力上自歎不如的廣州農商行, 卻在接受資本市場祝福上領先一步。

作為廣東省最大的農村商業銀行, 廣州農商行將於6月20日在港交所掛牌。 此次該行擬發行15.83億股H股, 募集資金最多83.42億元。 更重要的是, 其不僅就此成為廣東省為數不多的地方法人上市銀行, 也是繼重慶農商行、吉林九台農商行後, 第三家在港上市的內資農商行。

據悉, 該行發售約15.83億股H股中, 92.5%將會根據國際發售作出初步發售;剩餘約7.5%的股份, 則根據香港公開發售作出初步發售, 最高發售價為每股H股5.27港元, 募集資金的總額最高為83.4億港元。

不過, 此前已有市場人士擔心上市定價過高或不利於日後行情, 6月13日, 該行已將價格調整至每股5.05至5.15港元。

2016年, 該行實現淨利潤51.06億元人民幣, 為香港的城商行和農商行的第三位。

廣州農商行招股說明書顯示, 該行所募集的資金扣除發行費用後, 將全部用於補充資本金。 在廣州農商行的未來發展戰略中, 打造多元化盈利模式仍然是主要抓手。

廣州農商行上市首日將如何表現目前尚是一個謎, 但該行諸多業務指標並不盡如人意, 淨利潤負增長、不良貸款率高企、過度依賴區域經濟等的潛在問題確實不容忽視。

一位資深銀行業分析師對《投資時報》記者表示, 目前上市的農商行較年初增長14.31%至6609.51億元, 這一資產規模在國內農商行中位列第五。

其中, 貸款總額較年初增長9.94%至2458.91億元;投資類資產較年初增長19.29%至2260.53億元。

不過在總資產上升同時, 其也面臨營業收入和淨利潤增長的壓力。

2016年, 該行營業收入同比下滑5.64%至151.69億元。 該行年報稱, 主要是受2015年多次降息重定價影響釋放、市場利率下行及債券市場波動等因素影響, 相關收入同比下降。

截至2014年、2015年和2016年底, 廣州農商行的淨利息收入分別占營業收入總額的86.6%、71.5%和70%。 手續費及傭金淨收入則分別占營業收入總額的12.6%、17.8%、19.5%。

由於廣州農商行的投行業務增長使得其手續費及傭金收入增加。 2014年至2016年, 其營業收入分別為53.11億元、59.77億元、66.18億元, 2015年和2016年分別增長12.5%、10.7%。

2013年至2016年, 該行淨利潤分別為49.46億、54.8億及50.0億、51.06億元, 也就是說,

在2015年其淨利潤呈現負增長, 降幅為8.8%;而2016年的淨利潤則微增2.1%。

在客戶分佈上, 廣東農商行集中度較高, 約88.7%的貸款及91.2%的存款來源廣州轄區機構, 因此, 其很大程度上依賴廣東省特別是廣州地區經濟的持續增長。 截至2016年底, 該行擁有營業網點625家, 其中618家位於廣州市, 營業網點數在廣州商業銀行中位居首位。

不良率攀升

近年來, 廣州農商行不良貸款率上升迅速是不爭的事實。

資料顯示, 2013年其不良率為0.9%, 2014年為1.54%, 2015年則是1.8%。 2016年其不良率增長速度雖然有所放緩, 但仍舊高達1.81%。

尤其是涉農貸款風險聚集。 “三農”是該行業務的重要組成部分, 截至2016年底, 其涉農貸款不良率已高達2.39%。

截至2016年9月30日, 涉農貸款約占該行貸款總額的11.2%, 因此, 該行面臨“三農”銀行業務固有的風險,

例如生產效率低、易受自然災害影響、生產週期長以及缺乏應對災害事件的保險制度, 均會對涉農貸款客戶的業務及財務狀況造成重大不利影響, 繼而影響其償還貸款的能力。

因不良貸款增加, 該行資產減值損失此前也大幅增加, 其貸款的資產減值損失計提由2014年的15.22億元人民幣, 至2015年的36.44億元增加超過一倍;2016年則相對穩定地計提了36.99億元。 三年中, 客戶貸款減值損失準備分別為52.61億元、68.79億元、79.56億元。

該行的撥備覆蓋率較同業亦表現平平。 2014年至2016年, 該行撥備覆蓋率分別為183.37%、170.79%、178.58%。

從資產品質來看, 廣州農商行對若干行業和借款人的貸款集中度較高, 如果該行業或借款人的財務狀況惡化, 其資產品質、財務狀況和經營業績可能受到重大不利影響。

2014年至2016年,該行向批發零售業、房地產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製造業及建築業提供的貸款分別占其貸款總額的71%、69.5%、70.9%。

2014年至2016年,該行向批發零售業、房地產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製造業及建築業提供的貸款分別占其貸款總額的71%、69.5%、70.9%。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