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鄭板橋的竹子多不亂,少不疏,脫盡時習,秀勁絕倫

鄭燮(1693年11月22日-1765年1月22日), "燮"讀音xiè, 字克柔, 號板橋、板橋道人, 江蘇興化大垛人, 祖籍蘇州, 清朝官員、學者、書法家。 “揚州八怪”之一。 其詩、書、畫均曠世獨立, 世稱“三絕”, 擅畫蘭、竹、石、松、菊等植物, 其中畫竹已五十餘年, 成就最為突出。

鄭板橋詩、書、畫世稱“三絕”, 擅畫蘭,竹,石, 松, 菊等, 而畫竹五十餘年, 成就最為突出。

板橋畫竹, “神似坡公, 多不亂, 少不疏, 脫盡時習, 秀勁絕倫”。 他一生的三分之二歲月都在為竹傳神寫影, 他曾有詩寫道:“四十年來畫竹枝, 日間揮寫夜間思, 冗繁削盡留清瘦, 畫到生時是熟時”。 少年時, 屋旁有一片竹, 他於是在窗上糊上白紙,

白天的日光和夜晚的月色將竹影投射到窗紙上, 他覺得零亂的竹影就是天然圖畫。 後來他說:“凡吾畫竹, 無所師承, 多得於紙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 他通過觀察和藝術創作的實踐, 提煉出“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的理論。 “眼中之竹”是自然實景, 是對自然的觀察和從中體驗畫意:“胸中之竹”是藝術創作時的構思:“手中之竹”是藝術創作的實現。 他把主觀與客觀、現象與想像、真實與藝術有機地融為一體, 創造了師承自然, 而又高於自然的境界。

在《題畫竹》中, 他總結自己的畫竹之法:故板橋畫竹, 不特為竹寫神, 亦為竹寫生, 瘦勁孤高, 是其神也;豪邁淩雲, 是其生也;依于石而不囿于石, 是其節也;落於色相而不滯於梗概,

是其品也。

凡竹子的高風亮節,堅貞正直,高雅豪邁等氣韻,都被他表現得淋漓盡致。這正是鄭板橋作品不同于傳統花鳥畫之處,不同於前人之處。傳統的蘭竹大多數表現為欣賞性的、娛樂性的主題,畫面主要追求自然形象的真與美、繪畫技能的高與低、筆墨運用的嫺熟與雅俗,而到了鄭板橋的筆下,除了達到這些技能技巧外,題畫詩還賦予這題材新的思想內容和深邃意境,使花鳥畫亦能產生思想性、抒情性,給人以深刻的感受,讓人看了以後,回味無窮,思緒萬千

凡竹子的高風亮節,堅貞正直,高雅豪邁等氣韻,都被他表現得淋漓盡致。這正是鄭板橋作品不同于傳統花鳥畫之處,不同於前人之處。傳統的蘭竹大多數表現為欣賞性的、娛樂性的主題,畫面主要追求自然形象的真與美、繪畫技能的高與低、筆墨運用的嫺熟與雅俗,而到了鄭板橋的筆下,除了達到這些技能技巧外,題畫詩還賦予這題材新的思想內容和深邃意境,使花鳥畫亦能產生思想性、抒情性,給人以深刻的感受,讓人看了以後,回味無窮,思緒萬千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