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黑天鵝》——用驚悚片的方式打開娜塔莉·波特曼的影后之路

從小就通過呂克·貝松《這個殺手不太冷》而一舉成名的娜塔莉·波特曼星途可謂順暢也可謂不太順暢。 在飾演《這個殺手不太冷》之後,

娜塔莉沒有太多類似第一部電影這樣亮眼的作品, 更多被大家稱道的是“哈佛學霸”這樣一個無關頭銜。 直到《黑天鵝》的出現, 不僅幫助娜塔莉獲得了影后殊榮, 也為她開啟了更寬的戲路。

《黑天鵝》電影用一種驚悚可怖的手法講述了一個舞者被逼到精神分裂的故事。

在控制欲極強的母親的教育下, 芭蕾舞者尼娜想要爭取《天鵝湖》中一人分飾黑白天鵝兩角的機會。 但在母親的長期控制性的教育之下, 她只能演繹好純潔的白天鵝而非邪惡妖媚的黑天鵝。 在自我壓力之下和總監湯瑪斯的引誘之下, 尼娜通過性找到了黑天鵝的歸宿, 同時也永遠地毀掉了自己。

《黑天鵝》這部電影通過強大的隱喻和伏筆, 沒有一分鐘不渲染出緊張驚悚的氛圍。 從尼娜粉紅色的家居環境到她灰黑色的衣著, 從她背後長出的兩個傷疤, 從一次又一次鮮血的出現……這些無一不展示了劇本與導演強大的敘述功力。 這也是《黑天鵝》這部電影的優秀之處。

如果說強大的隱喻和伏筆是電影的加分項, 那麼劇本的視聽藝術就是《黑天鵝》的根基。 顏色明暗變化和“鏡子”這一意象, 大大地拓展了電影的視覺感受。 而尼娜對於口紅這一物件的使用也是電影別出心裁的地方。 風情萬種的娜塔莉·波特曼用口紅劃在鏡子上就表明了女主人公對於性的感悟從無知到駕馭, 正是通過種種視覺元素來實現。

所以說, 面對這樣一個分裂的、變態的、壓抑的角色, 應該對於所有演員都有極其高的挑戰。 娜塔莉·波特曼扛住了這樣的挑戰。 大概也是通過她哈佛心理學高材生的身份, 娜塔莉把女主人公尼娜的心裡變化和神態動作完美地詮釋了出來。 這對於童星出身的她是一個極其大的突破。 而電影中多次芭蕾舞的動作多數由她自己完成, 所以她不得影后, 誰來得呢?

再討論電影的主題。其實我認為驚悚片的主題往往最難把握,因為導演把大多數的功力放在了氣氛的渲染上,而觀眾也就自然而然地沒有那個閒心去往深處想。其實《黑天鵝》中尼娜的母親就代表了對尼娜近乎要求禁欲的控制,而尼娜幻想出來的敵人莉莉就是黑天鵝的象徵。這看上去很荒謬,像是母親與莉莉的博弈,其實是尼娜內心兩個自己的對決。這就表現了在極度控制之下的放飛自我。所以最後的演出裡,尼娜很美,但也逼死了自己。

另一個貫穿始終的主題就是對於性與禁欲的探討。尼娜母親基於自己失敗的人生而給尼娜打下了“禁欲”的烙印。但是尼娜真正開始風情萬種、能擔起飾演黑天鵝的擔子就是她對性的初試。黑天鵝不是惡的象徵,它代表的是一種索取與爭奪。而電影最後尼娜殺死的,也是曾經作為白天鵝的自己。過度的壓制與抑鬱,讓尼娜的欲望強烈到吞噬了自己。

《黑天鵝》是一部觀賞性極佳的電影,電影探討的話題其實也很深。所以當它一經推出就得到了歐美許多獎項,而娜塔莉·波特曼也可以正式宣告自己的轉型成功。她不再是那個看著天花板說“我要愛,或者死”的小姑娘了——

她是天鵝女王。

再討論電影的主題。其實我認為驚悚片的主題往往最難把握,因為導演把大多數的功力放在了氣氛的渲染上,而觀眾也就自然而然地沒有那個閒心去往深處想。其實《黑天鵝》中尼娜的母親就代表了對尼娜近乎要求禁欲的控制,而尼娜幻想出來的敵人莉莉就是黑天鵝的象徵。這看上去很荒謬,像是母親與莉莉的博弈,其實是尼娜內心兩個自己的對決。這就表現了在極度控制之下的放飛自我。所以最後的演出裡,尼娜很美,但也逼死了自己。

另一個貫穿始終的主題就是對於性與禁欲的探討。尼娜母親基於自己失敗的人生而給尼娜打下了“禁欲”的烙印。但是尼娜真正開始風情萬種、能擔起飾演黑天鵝的擔子就是她對性的初試。黑天鵝不是惡的象徵,它代表的是一種索取與爭奪。而電影最後尼娜殺死的,也是曾經作為白天鵝的自己。過度的壓制與抑鬱,讓尼娜的欲望強烈到吞噬了自己。

《黑天鵝》是一部觀賞性極佳的電影,電影探討的話題其實也很深。所以當它一經推出就得到了歐美許多獎項,而娜塔莉·波特曼也可以正式宣告自己的轉型成功。她不再是那個看著天花板說“我要愛,或者死”的小姑娘了——

她是天鵝女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