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邳州清明習俗(縣級非遺保護專案)

邳州清明習俗

文/邳州非遺保護中心 網路配圖

邳州市位於蘇北的蘇魯兩省接壤地區, 地處黃淮流域, 地豐物阜, 民風淳樸, 祖先信仰的習俗非常普遍,

清明節祭祖的習俗就是最突出的形式。 清明節習俗興起于晉文公時, 流行於漢代, 而後世代相傳, 至今不息。 邳州市的清明節習俗主要有掃墓、插柳、踏青等內容。 流布于邳州全境及周邊各縣(市)。

邳州清明節習俗內容之一是掃墓:掃墓是清明節的重頭戲。

在邳州掃墓也叫添墳, 是為祭奠亡去先輩, 寄託哀思的活動。 掃墓時由族中長輩帶著兒孫晚輩, 拿著鐵鍁、冥紙、鞭炮等祭品去墓地, 先清除墳上雜草, 後添上新土, 意為先輩修理房子。 修好墳後還要砌一個上大下小錐形的土塊作墳頭, 安放在墳頂上, 葬一人安一個, 葬兩人安兩個, 以向別人表示墳內安葬的先輩是一人還是兩人。 添完土後再上供品、燒冥紙、放鞭炮、跪下磕頭拜祖。 在掃墓活動中還有一個禁忌, 即當年的新墳不添土, 不過三年不安墳頭, 也不樹碑立傳。 如果有後代的祖墳不見新土, 人們就會說這家無後了。 真正無後的墳, 也會有人代為添上, 稱這種做法為積德行善。 有的需要起骨遷墳的也都要在清明節前三天內進行,
絕不能過了清明節這一天。 之二是插柳:清明節這一天, 民間百姓都要折一些柳條插在門上, 或編成柳圈套在小孩頭上, 以驅鬼辟邪之用。 當地民間傳說這一天又是鬼節, 一些孤魂野鬼在這天都要出來向人們討要錢財, 所以人們都用柳來驅邪, 此法源于《齊民要求》中“取柳枝著戶上, 百鬼不入家”之說。 邳州也有“清明不插柳, 死了變黃狗”俗語, 這又是邳州人插柳的另一原因。 之三是踏青:清明節時正處陽春三月, 正是郊遊大好時光, 民間百姓在這天裡紛紛走出家門, 來到野外或放風箏或爬山, 以此來感受春天的清新和溫暖, 閨女媳婦們也是如此, 三五成群地到野外邊踏青、邊挖野菜, 所以在邳州民間又有“清明踏了青,
腰腿腳不疼”、“女人的清明, 男人的年”之說。

清明節的習俗在邳州歷史悠久, 活動內容豐富, 特別是祭祖活動, 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具有很高的文化價值和歷史價值。 目前存續情況良好, 自國家把清明節定為法定假日之後,

這一習俗又得到了進一步的發揚光大。

“邳州清明習俗”於2012年被邳州市人民政府列入縣級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名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