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劉慈欣訪談錄(中):《三體》有續集嗎?電影進展如何?

▲ 《三體》劇照。

【呆子刀大家訪談提要】

►《三體》會不會考慮有續集?有什麼寫作計畫?《三體》電影進展如何?有何期待?

►《三體》中震撼人心的“水滴”靈感是來自哪裡?對劉慈欣產生強烈震撼的一個故事是什麼?

►劉慈欣如何看待自己的神來之筆?射手和農場主的故事是怎麼來的?既晦澀而又充滿詩意的歌者文明如何理解?

►《三體》與《戰爭與和平》, 金庸作品、《白鯨》等之關係?

►對劉慈欣影響最大的科幻作品是什麼?對三體有什麼影響?怎麼看《三體》中主要人物的?

【正文】

《三體》有續集嗎?電影進展如何?

李召:目前《三體》這麼火的情況下, 您會不會考慮有續集, 或者是後傳、前傳之類。

劉慈欣:我現在主要考慮還是寫新的長篇小說, 如果以後實在寫不出來了, 再考慮寫什麼後傳, 前傳之類。

李召:就像克拉克寫《2001太空漫遊》, 開始是沒有想到會寫後面的三部。

劉慈欣:對。

李召:您現在有在寫新書是嗎?

劉慈欣:沒有, 我現在忙電影。

李召:您現在介入電影多嗎?

劉慈欣:不太多。

李召:您在劇本方面主要做什麼呢?

劉慈欣:劇本策劃, 特效的概念設計。

李召:可以透露《三體》電影大致進展?

劉慈欣:《三體》電影, 我沒法透漏, 您只能問製片方了。 我只是三體的一個工作人員, 他們有統一的對媒體發言的人, 我們是不能隨便亂說的。

李召:嗯, 那他們拍攝您是看過的吧?

劉慈欣:嗯, 看過。

▲ 《三體》劇照。

《三體》不符合好萊塢的基本原則

李召:能駕馭《三體》這種題材的導演不多, 可能好萊塢的大導演, 卡梅隆, 李安比較合適。

劉慈欣:《三體》不符合好萊塢的基本原則。 故事可以很複雜, 背景也可以很複雜, 但主題一定不能複雜, 黑就是黑, 白就是白。 《三體》不是那麼黑白分明, 而且偏離主流價值觀。 所以《三體》翻譯成英文拿到好萊塢, 沒人感興趣。 人家一看提要就覺得不行。 最開始找過李安, 幾乎所有大導演都給了, 但人家首先考慮的商業, 要考慮買不買座?《三體》違反了高成本電影的基本原則。

《三體》電影遇到的問題比想像的多

李召:目前《三體》電影進展怎麼樣?

劉慈欣:遇到的問題比想像的多。 高成本科幻片專案管理很重要, 否則導致投資失控。

李召:需要的特效多嗎?

劉慈欣:不但有太空, 還有古代, 還有戰爭, 還有外星人, 單單“審判日號”通過巴拿馬運河那一段怎麼拍, 就夠嗆。

李召:看報導說2016年七月份上映, 現在應該不會那麼快了吧?

劉慈欣:嗯, 沒有, 推遲了。

李召:看來, 今年是出不來了。

劉慈欣:等明年是由住在肯特的一位安靜的科學家紳士距內地水程, 據稱有七萬里, 其至內地, 所經過者幾國?”“該女主(維多利亞女王)年甫二十二歲, 何以推為一國之主?有無匹配?其夫何名何處人?在該國現居何職?”“該國製造鴉片煙賣與中國, 其意但欲圖財,

抑或另有詭謀?”

劉慈欣:這種不同文明層級上的對抗是非常震撼的。 可能人類與外星文明第一次對抗也會是這種情況, 很可能您根本沒辦法想像他們的武器是個什麼性質的, 您不能用我們常規的武器去想像外星人的武器, 那個是完全不靠譜的。

質子二維化的想像力好像太瘋狂了點

李召:我看有本書裡寫到:您個人認為自己最得意的就是“質子裡面裝上各種東西, 把它變成二維的時候, 就像一個積體電路一樣”(《三體1》第34章《智子》), 您好像說過這樣的話, 認為這是您的神來之筆。

劉慈欣:對, 但那個想像力好像太瘋狂了點, 讀者不太好接受。

李召:您是什麼靈感來想到這個情節的呢?

劉慈欣:這還真不知道, 寫一本書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書的構思就像一個植物一樣,慢慢成長起來的,您問這片葉子是什麼時候長出來的,您問我我也不知道。《三體》這三本書用了四年的時間,從產生想法到很成熟的想法總共有十多年的時間,我不知道哪年通過什麼想到您說的質子的靈感,真的是不知道,因為中間有大量的構思,大量的創意都被放棄,留下來的是這個。當初是怎麼想到的,為什麼留下來,我真的是想不起來。

射手和農場主的故事都不是我提出的

李召:寫過了就過了(不會想它的來源)。提到“維度”我自己也有感受,中國古代《莊子》裡面寫到兩個故事,一個故事是蝸牛角上有兩個國家,觸國、蠻國的(戰爭),這是空間上的“維度”;還有一個是《逍遙遊》裡寫的,“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這是時間上的“維度”。在《三體1》裡同樣有射手和農場主的兩個故事:“射手假說“,是講有一名神槍手,在一個靶子上每隔十釐米打一個洞。設想這個靶子的平面上生活著一種二維智慧生物,它們中的科學家在對自己的宇宙進行觀察後,發現了一個偉大的定律:“宇宙每隔十釐米,必然會有一個洞。”它們把這個神槍手一時興起的隨意行為,看成了自己宇宙中的鐵律。“農場主假說”,是講一個農場裡有一一群火雞,農場主每天中午十一點來給它們餵食。火雞中的一名科學家觀察這個現象,一直觀察了近一年都沒有例外,於是它也發現了自己宇宙中的偉大定律:“每天上午十一點,就有食物降臨。”它在感恩節早晨向火雞們公佈了這個定律,但這天上午十一點食物沒有降臨,農場主進來把它們都捉去殺了。我的理解,神槍手的故事其實相當於空間上的維度,農場裡火雞的故事,其實是時間上的維度。

劉慈欣:不管是神槍手還是火雞的故事,都不是我提出的,我是引用的。

李召:您不是隨便引用,這很深刻的,您是從一個時間的維度和空間的維度(來看的)。

劉慈欣:那您想得多了,我沒往那想,我只不過是說,我們看到的貌似是自然規律的東西,很可能是更高級的某些意志隨意而為的東西,不認為它是自然規律。

李召:作家負責創造,讀者負責想像。

劉慈欣:對,是這樣。

對歌者文明的描寫採用了陌生化的手段

李召:我再引申一下,在《三體2》序章中,葉文潔向羅輯講宇宙社會學公理的時候,見證者是一隻螞蟻,在《三體2》最後一章中,羅輯在葉文潔和楊冬墓前向三體文明宣佈他的震懾計畫時,見證者也是一隻螞蟻。其實從螞蟻到人類(就是維度的差別),三體人把人類叫做蟲子。還有一個更高的叫歌者文明(《三體3》第五部“掩體紀元67年銀河系獵戶懸臂“),他們把所有文明看作為座標上的一個點,地球,太陽系,銀河系,甚至宇宙的毀滅,在歌者眼裡只是只是一種座標的“清理“工作,為什麼文明越高,情感,愛,反而是逐漸減弱的呢?我百思不得其解。

劉慈欣:科學沒有證明這一點,沒有任何證據說,文明等級越高,他的情感越低,這只是科幻小說裡的情節,這不是事實。

李召:我談一下我自己讀書的感受:在讀歌者文明那一段,感覺您的文章怎麼這麼晦澀,有一種讀不下去的感覺。就是歌者擲出二向箔那段,我讀第一遍的感受是這樣。當時我讀第二遍的時候,就覺得您的文字有點像詩歌了,殘酷與美麗如此巧妙的結合,完全是另外一種風格。

劉慈欣:這只是視角的轉換而已。這個轉換的視角已經不是人類的視角了,而是外星文明的視角,而且是很高的外星文明的視角,當然在咱們看來比較晦澀,咱們看到的高等的、像神一樣的文明,您要以他們的視角看,肯定用晦澀的辦法寫出來更可信一些。

李召:對,我的感覺您是一種陌生化的方式,故意陌生化。

劉慈欣:對,故意陌生化,比如一個螞蟻現在在桌子上,它再有智力,知道咱們在幹什麼嗎?它當然不知道,肯定覺得咱倆的行動很晦澀。

李召:既然低等文明都知道它(世界二維化)的危害,作為一個比三體文明還要高級的文明,他(歌者)不知道擲出二向箔把世界二維化會危害到自身安全嗎?

劉慈欣:會。

李召:那他為什麼還會這樣做呢?按您的小說邏輯是這樣的,拋出二向箔,世界二維化之後,引來的結果就是宇宙的坍塌,他(歌者文明)作為那麼高級的一個文明,做出這樣的決定的時候,他(歌者)沒有一個判斷?

劉慈欣:不合理,這確實不合理。

“太陽系末日“跟《戰爭與和平》一樣宏大

李召:“我們眼中的星星像幽靈,星星眼中的我們也像幽靈“,歌者“把死亡唱成一首歌的唯美“,在《三體3》中,您把人類的毀滅,太陽系末日鋪陳得十分宏大,我個人的感受就是跟托爾斯泰的《戰爭與和平》一樣宏大。有點類似的是什麼呢,就是《戰爭與和平》描寫宏大的戰爭場面時,有很多的細節,比如說安德列公爵受傷了仰望天空。您的小說裡面寫的很多情節也非常打動人,比如一個母親在二維化的時候手裡還托著一個小孩,還有一對情人他們在二維化的時候依然保留相擁的動作。你的小說有這麼多細節,我們有句話說“言多必失”,您津津樂道了這麼多的細節,當時有沒有考慮到,細節過多容易出現漏洞?

劉慈欣:不考慮那麼多的細節,怎麼湊夠那麼多的字數?這麼厚一本書,不寫細節怎麼能寫出來?小說就是由細節構成的。

李召:舉個例子,比如金庸的小說,寫武打動作,一招一式,非常注重細節,很有文化氣息地去寫它,但是像另外一個人,就是古龍,他寫一個人,總是還沒看見(出招)就被殺了。第一次這麼寫的時候還覺得很牛,但是每次都這麼寫的話,還沒見到人(出招),那個人就不知怎麼的,頭就不見了,這種方式會讓人覺得您江郎才盡了。我比較驚歎您的小說,就跟《戰爭與和平》一樣,描寫大的場景,跟細節結合是比較好的這種。

劉慈欣:跟《戰爭與和平》是沒法比的,《戰爭與和平》文學品質很高,他寫了400多個人物,每一個都栩栩如生,《三體》做不到,盡力而為吧。

李召:您的文學創作應該是受俄羅斯的文學影響很大的,例如大場景的那種寫法。

劉慈欣:對,受俄羅斯的文學影響很大,尤其是全景式的場景描寫,但是在文學上遠做不到人家那麼好,做不到品質那麼高。

《三體》與《2001太空漫遊》的工具憂思

李召:《三體》我覺得有一點類似吧,我個人解讀是一種對工具的憂思。比如電影裡(猿人把)一根骨頭扔向天空,這就是一個工具,這種工具給人帶來巨大的力量,同時也是很血腥的。人類在太空的太空船也是人的一種延伸,也可以叫做一種工具。我剛才給您提到的那部電影(《2001太空漫遊》),我仔細看了一下,兩個工具,從骨頭(一種武器)到另外一個工具鏡頭變過去的時候,其實就是太空武器,裡面也充滿一種工具憂思,這是我自己的解讀。他裡面寫的那個哈爾(HAL),就是那個機器人,後來哈爾把其他幾個人都殺了。這個機器人也是人的一個延伸,其實也是一種工具的憂思。

劉慈欣:嗯。

李召:我覺得《三體》裡面也有類似的憂思,比說葉文潔,可能是另外一種憂思,任何一種事情都有他光明的一面也會有黑暗的一面。就像葉文潔,她想引入一個外援,也就是外星文明,她無非是覺得現實太荒誕,必須要通過一個外力,結果這個外力不但沒有拯救地球,反而給地球帶來災難,這就是它的兩面性,您寫的時候會不會也有一個兩面性的考慮在裡面?

劉慈欣:嗯,是這樣。

《靜寂的春天》和DDT的評價不能簡單化

李召:包括您的小說提到的這本書(《靜寂的春天》),其實我小時候也有這樣經歷,我小時候也是農村的,(當年在田裡面撒的一種)666粉,不知學名叫什麼,不知道您有沒有經歷過?

劉慈欣:有,我知道。

李召:還有DDT(滴滴涕),我們那時叫二二三(二氯二苯三氯乙烷),我父親還用二二三(浸泡的布條)掛起來殺蟲,滅蚊子,效果特別好。當年發明DDT的人(瑞士化學家米勒)還獲了諾貝爾獎,但是後發現,DDT的危害遠遠大於於害蟲。概括就是,理想與現實是不一致的。

劉慈欣:嗯對,DDT的歷史比較複雜,不能簡單化。瘧疾是一種致命傳染病,防止瘧疾傳染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避免蚊蟲叮咬,而滴滴涕滅蚊效果特別好。但因為《靜寂的春天》,在非洲某些地方禁止使用DDT,導致上百萬人死於瘧疾,這個很複雜,簡單地說它好還是壞,很難。

李召:真實的歷史是複雜的,文學需要一個模型,需要提煉出一個理念來。

劉慈欣:對。

湯瑪斯·維德與《白鯨》中亞哈船長的共性

李召:文學和生活是不一樣的,文學就是我寫了一個東西能夠給您一個啟發。我最喜歡的一部小說是美國梅爾維爾的《白鯨》,我讀您的小說《三體》讀出了《白鯨》的味道。《三體》塑造的幾個人物,一個叫湯瑪斯·維德,行星防禦理事會戰略情報局(PIA)首任局長,還有一個人物是章北海,太空艦隊政委。他們和《白鯨》裡的亞哈船長有一個共性,都是堅韌不拔,或者是冷酷無情,為了達到目的不擇手段,不知道您對《白鯨》這部小說怎麼看?

劉慈欣:《白鯨》和其他西方名著比起來有一個特點,其他西方文學名著大多是描寫人和人之間的關係,人和社會之間的關係,《白鯨》有很多的筆墨描寫了人和大自然之間的關係,這在西方主流文學中還是不多見的。

李召:我個人覺得您小說裡面的人物,維德更像亞哈船長,甚至形象(外形)上都很像。韋德不是缺一個手嘛,亞哈船長則被白鯨咬掉一條腿嘛,但有一點我不理解,他(韋德)這種性格的人,跟亞哈船長一樣性格的人,為什麼到後來他信守(和程心的)承諾,投降了?

劉慈欣:這是我個人對人物的理解。

為何《三體》《球狀閃電》多部小說提到丁儀?

李召:哈哈,當時我讀到這裡時大為驚訝,特別不理解。當然這只是(對生活的)一種隱射,不是真實的生活。另外,《三體》一個人物——丁儀好像是您特別喜歡的一個人。

劉慈欣:不是特別喜歡,就是為了方便而造出來的一個角色,所以各個小說中都有。

李召:為什麼他在那麼多小說中出現?《三體》《球狀閃電》《朝聞道》《微觀盡頭》等小說都提到了丁儀。

劉慈欣:因為物理學家是科幻小說中最常出現的角色,乾脆用一個人,不用反復地去塑造了,很方便,僅此而已。

李召:在每部小說裡面他都可以稱得上是“科學狂人”,但他在每一部小說中還是有很多的不一樣。

劉慈欣:對。

李召:總的來說,他的形象還是比較鮮明。

劉慈欣:這是科學家臉譜化的形象,大眾腦海裡的科學家都這個樣,您要寫一個真正的科學家,大家反而覺得不像了。

丁儀的檯球理論和休謨的彈子球理論

李召:《三體》寫到葉文潔的女兒楊冬,丁儀是楊冬的未婚夫。您寫到,他(丁儀)當時和汪淼談到一個理論,叫做檯球理論吧。一個檯球打進那個洞裡面,按理說肯定會進洞的,A檯球打到B檯球,肯定會進C洞,但您寫到,它的另外一種可能,檯球擊穿牆壁,飛出地球,飛出太陽系,就像阿西莫夫小說《檯球》所寫的那樣。西方哲學裡面有個人也提出一個理論,休謨,他有一個彈子球理論,從彈子球A到彈子球B(的運動軌跡)有無數種可能,我們現在總覺得B的運動,肯定是由A引起的,但休謨一出現完全推翻了西方哲學的假設,把這種(不證自明)“因果”關係顛覆了。這可能是我自己的一個想像,可能這兩個之間(丁儀的檯球理論和休謨的彈子球理論)是沒有聯繫。但是,休謨的彈子球理論顛覆整個因果關係,跟丁儀(的檯球理論可能有些聯繫),按照您小說的原話叫做——大自然不再自然了(“大自然真是自然的嗎”)——是吧?

劉慈欣:嗯。

李召:這個應該算是我自己的一個解讀吧。

三體文明論與湯因比、亨廷頓的文明理論

李召:您覺得霍金這個(計畫)更多的應該是科幻。

劉慈欣:中國國內大眾心裡,有時分不清什麼是科幻,什麼是科學,什麼是科技,容易把這個概念混淆起來。

李召:我們再做一個引申,您書裡面就提到宇宙文明理論,我大學裡學歷史的,瞭解一些西方的歷史哲學,包括湯因比的文明論,他提出來世界歷史就是20多種文明的興衰,不過我覺得您書裡的文明更像亨廷頓的文明理論,他有本書很火,叫做《文明的衝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您的文明衝突和他的這種文明衝突相對於可會更加類似。

劉慈欣:嗯。

李召:現在英國脫歐和法國巴黎的恐怖襲擊,包括9·11事件,特別是9·11之後亨廷頓這個理論就很火,其實現在英國脫歐跟這個也是有關係的。為什麼要脫歐?無非就是英國,包括中東移民等問題,嚴重影響到整個歐洲,跟這個相關的。《超新星紀元》裡裡面直接提到戈爾丁《蠅王》,是向他致敬?

劉慈欣:不是,我是寫完這部書才看的《蠅王》。

《蠅王》與《超新星紀元》的異同

李召:我談一下個人的看法,《蠅王》的寫法是很取巧的,他就選一個珊瑚島,幾個孩子,把人局限在一個空間裡來寫人性,這種是很取巧的。我覺得您走了一個很不取巧的路子,非常的宏大,空間放在整個地球。主題是有類似的地方,但是這麼宏大的場景來寫,而且是正面描寫,其實難度蠻大的。

劉慈欣:對,科幻小說就傾向於這樣寫。

李召:我一個直觀的感受,這部小說想法過於宏大,但是沒有達到您宏大的目標。很意外的怎麼就結束了,感覺沒有把它寫透,主題太宏大了。

劉慈欣:對。

李召:《超新星紀元》裡面有一點,我不知道怎麼樣,我自己小時候跟幾個小孩在一起也會想,中美換個領導人,怎麼樣,也有這種想法,但是換國土這個想法我還真沒想到,太瘋狂了。

劉慈欣:哈哈。

美女莊顏與皮格馬利翁效應

李召:這個想像力特別豐富。《三體》裡面有一個人物羅輯,他跟白蓉談戀愛的時候,在想像中塑造了一個美女的形象,讓我想起西方文化裡的皮格馬利翁(Pygmalion),希臘神話中的賽普勒斯國王,一個雕塑家,他自己雕刻了一個美女,後來他就自己愛上了這個美女。這裡面是否有一種關聯,羅輯想像出一個美女就像皮格馬利翁雕塑美女一樣?

劉慈欣:沒有。

李召:皮格馬利翁效應(Pygmalion Effect)現在變成心理學上的一個名詞了,叫做“期待效應”。但是我覺得您小說寫的跟皮格馬利翁效應之間有一種類似的東西。

劉慈欣:我不是您說的那種狀態的創作。

李召:但是這寫出所有男人的夢想,包括後來寫到的莊顏,不是太真實又非常符合男人的夢想那種感覺。

劉慈欣:對。

章北海與羅輯的性格塑造

李召:我問這些,主要想談的是人物性格的塑造,比如小說裡寫的章北海,從他出場到結尾,他的性格相對來說沒有變化,但是羅輯就不一樣了,他出場的時候其實是一個浪子,玩世不恭,最後被推上一個面壁人、執劍人的地位,變成了一個摩西甚至耶穌式的人物。

劉慈欣:(寫的時候)也沒多深刻的理解,這是類型小說的套路,好萊塢電影都是這樣拍的,(主角)不得已去拯救世界,隨後成就一個了不起的狀態,都是這個樣子。

李召:我觀察的角度主要是人物性格的變化,最重要的是情節牽動人物的性格轉變,而不是人物的性格推動情節的發展,這是兩種不同的創造方式,科幻創作和文學創作是兩種不同的模型。

劉慈欣:也不能說不同模型,只能說這種創作模式比文學創作低許多。

【劉慈欣訪談錄(下)預告】

►為什麼劉慈欣在一個地方一呆數十年卻又充滿強烈的漂泊感?這會影響到他的創作嗎?

►劉慈欣有哪些交往圈子?劉慈欣最欽佩的是哪些人?劉慈欣怎麼看科學、科幻與宗教?

►怎麼看待企業界商業界對他的追捧?如何看待大家對《三體》的不同詮釋?

►劉慈欣喜歡看什麼書?他炒股嗎?劉慈欣有被退稿的經歷嗎?《三體》的銷售情況如何?《三體》出來之後,同事怎麼看身邊的大作家?

►劉慈欣什麼時候開始玩遊戲?他會允許女兒玩遊戲嗎?跟哪些公司在做遊戲?

……

【呆子刀系列訪談】

►劉慈欣訪談錄(上):《三體》創作與修改秘聞

►王永利:互聯網生態時代將對金融運行產生重要影響

►劉遠立:深化醫改要善於抓關鍵,而不是鬍子眉毛一把抓

►郝聯峰專訪:一位經濟學家的A股兩年回思錄

書的構思就像一個植物一樣,慢慢成長起來的,您問這片葉子是什麼時候長出來的,您問我我也不知道。《三體》這三本書用了四年的時間,從產生想法到很成熟的想法總共有十多年的時間,我不知道哪年通過什麼想到您說的質子的靈感,真的是不知道,因為中間有大量的構思,大量的創意都被放棄,留下來的是這個。當初是怎麼想到的,為什麼留下來,我真的是想不起來。

射手和農場主的故事都不是我提出的

李召:寫過了就過了(不會想它的來源)。提到“維度”我自己也有感受,中國古代《莊子》裡面寫到兩個故事,一個故事是蝸牛角上有兩個國家,觸國、蠻國的(戰爭),這是空間上的“維度”;還有一個是《逍遙遊》裡寫的,“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這是時間上的“維度”。在《三體1》裡同樣有射手和農場主的兩個故事:“射手假說“,是講有一名神槍手,在一個靶子上每隔十釐米打一個洞。設想這個靶子的平面上生活著一種二維智慧生物,它們中的科學家在對自己的宇宙進行觀察後,發現了一個偉大的定律:“宇宙每隔十釐米,必然會有一個洞。”它們把這個神槍手一時興起的隨意行為,看成了自己宇宙中的鐵律。“農場主假說”,是講一個農場裡有一一群火雞,農場主每天中午十一點來給它們餵食。火雞中的一名科學家觀察這個現象,一直觀察了近一年都沒有例外,於是它也發現了自己宇宙中的偉大定律:“每天上午十一點,就有食物降臨。”它在感恩節早晨向火雞們公佈了這個定律,但這天上午十一點食物沒有降臨,農場主進來把它們都捉去殺了。我的理解,神槍手的故事其實相當於空間上的維度,農場裡火雞的故事,其實是時間上的維度。

劉慈欣:不管是神槍手還是火雞的故事,都不是我提出的,我是引用的。

李召:您不是隨便引用,這很深刻的,您是從一個時間的維度和空間的維度(來看的)。

劉慈欣:那您想得多了,我沒往那想,我只不過是說,我們看到的貌似是自然規律的東西,很可能是更高級的某些意志隨意而為的東西,不認為它是自然規律。

李召:作家負責創造,讀者負責想像。

劉慈欣:對,是這樣。

對歌者文明的描寫採用了陌生化的手段

李召:我再引申一下,在《三體2》序章中,葉文潔向羅輯講宇宙社會學公理的時候,見證者是一隻螞蟻,在《三體2》最後一章中,羅輯在葉文潔和楊冬墓前向三體文明宣佈他的震懾計畫時,見證者也是一隻螞蟻。其實從螞蟻到人類(就是維度的差別),三體人把人類叫做蟲子。還有一個更高的叫歌者文明(《三體3》第五部“掩體紀元67年銀河系獵戶懸臂“),他們把所有文明看作為座標上的一個點,地球,太陽系,銀河系,甚至宇宙的毀滅,在歌者眼裡只是只是一種座標的“清理“工作,為什麼文明越高,情感,愛,反而是逐漸減弱的呢?我百思不得其解。

劉慈欣:科學沒有證明這一點,沒有任何證據說,文明等級越高,他的情感越低,這只是科幻小說裡的情節,這不是事實。

李召:我談一下我自己讀書的感受:在讀歌者文明那一段,感覺您的文章怎麼這麼晦澀,有一種讀不下去的感覺。就是歌者擲出二向箔那段,我讀第一遍的感受是這樣。當時我讀第二遍的時候,就覺得您的文字有點像詩歌了,殘酷與美麗如此巧妙的結合,完全是另外一種風格。

劉慈欣:這只是視角的轉換而已。這個轉換的視角已經不是人類的視角了,而是外星文明的視角,而且是很高的外星文明的視角,當然在咱們看來比較晦澀,咱們看到的高等的、像神一樣的文明,您要以他們的視角看,肯定用晦澀的辦法寫出來更可信一些。

李召:對,我的感覺您是一種陌生化的方式,故意陌生化。

劉慈欣:對,故意陌生化,比如一個螞蟻現在在桌子上,它再有智力,知道咱們在幹什麼嗎?它當然不知道,肯定覺得咱倆的行動很晦澀。

李召:既然低等文明都知道它(世界二維化)的危害,作為一個比三體文明還要高級的文明,他(歌者)不知道擲出二向箔把世界二維化會危害到自身安全嗎?

劉慈欣:會。

李召:那他為什麼還會這樣做呢?按您的小說邏輯是這樣的,拋出二向箔,世界二維化之後,引來的結果就是宇宙的坍塌,他(歌者文明)作為那麼高級的一個文明,做出這樣的決定的時候,他(歌者)沒有一個判斷?

劉慈欣:不合理,這確實不合理。

“太陽系末日“跟《戰爭與和平》一樣宏大

李召:“我們眼中的星星像幽靈,星星眼中的我們也像幽靈“,歌者“把死亡唱成一首歌的唯美“,在《三體3》中,您把人類的毀滅,太陽系末日鋪陳得十分宏大,我個人的感受就是跟托爾斯泰的《戰爭與和平》一樣宏大。有點類似的是什麼呢,就是《戰爭與和平》描寫宏大的戰爭場面時,有很多的細節,比如說安德列公爵受傷了仰望天空。您的小說裡面寫的很多情節也非常打動人,比如一個母親在二維化的時候手裡還托著一個小孩,還有一對情人他們在二維化的時候依然保留相擁的動作。你的小說有這麼多細節,我們有句話說“言多必失”,您津津樂道了這麼多的細節,當時有沒有考慮到,細節過多容易出現漏洞?

劉慈欣:不考慮那麼多的細節,怎麼湊夠那麼多的字數?這麼厚一本書,不寫細節怎麼能寫出來?小說就是由細節構成的。

李召:舉個例子,比如金庸的小說,寫武打動作,一招一式,非常注重細節,很有文化氣息地去寫它,但是像另外一個人,就是古龍,他寫一個人,總是還沒看見(出招)就被殺了。第一次這麼寫的時候還覺得很牛,但是每次都這麼寫的話,還沒見到人(出招),那個人就不知怎麼的,頭就不見了,這種方式會讓人覺得您江郎才盡了。我比較驚歎您的小說,就跟《戰爭與和平》一樣,描寫大的場景,跟細節結合是比較好的這種。

劉慈欣:跟《戰爭與和平》是沒法比的,《戰爭與和平》文學品質很高,他寫了400多個人物,每一個都栩栩如生,《三體》做不到,盡力而為吧。

李召:您的文學創作應該是受俄羅斯的文學影響很大的,例如大場景的那種寫法。

劉慈欣:對,受俄羅斯的文學影響很大,尤其是全景式的場景描寫,但是在文學上遠做不到人家那麼好,做不到品質那麼高。

《三體》與《2001太空漫遊》的工具憂思

李召:《三體》我覺得有一點類似吧,我個人解讀是一種對工具的憂思。比如電影裡(猿人把)一根骨頭扔向天空,這就是一個工具,這種工具給人帶來巨大的力量,同時也是很血腥的。人類在太空的太空船也是人的一種延伸,也可以叫做一種工具。我剛才給您提到的那部電影(《2001太空漫遊》),我仔細看了一下,兩個工具,從骨頭(一種武器)到另外一個工具鏡頭變過去的時候,其實就是太空武器,裡面也充滿一種工具憂思,這是我自己的解讀。他裡面寫的那個哈爾(HAL),就是那個機器人,後來哈爾把其他幾個人都殺了。這個機器人也是人的一個延伸,其實也是一種工具的憂思。

劉慈欣:嗯。

李召:我覺得《三體》裡面也有類似的憂思,比說葉文潔,可能是另外一種憂思,任何一種事情都有他光明的一面也會有黑暗的一面。就像葉文潔,她想引入一個外援,也就是外星文明,她無非是覺得現實太荒誕,必須要通過一個外力,結果這個外力不但沒有拯救地球,反而給地球帶來災難,這就是它的兩面性,您寫的時候會不會也有一個兩面性的考慮在裡面?

劉慈欣:嗯,是這樣。

《靜寂的春天》和DDT的評價不能簡單化

李召:包括您的小說提到的這本書(《靜寂的春天》),其實我小時候也有這樣經歷,我小時候也是農村的,(當年在田裡面撒的一種)666粉,不知學名叫什麼,不知道您有沒有經歷過?

劉慈欣:有,我知道。

李召:還有DDT(滴滴涕),我們那時叫二二三(二氯二苯三氯乙烷),我父親還用二二三(浸泡的布條)掛起來殺蟲,滅蚊子,效果特別好。當年發明DDT的人(瑞士化學家米勒)還獲了諾貝爾獎,但是後發現,DDT的危害遠遠大於於害蟲。概括就是,理想與現實是不一致的。

劉慈欣:嗯對,DDT的歷史比較複雜,不能簡單化。瘧疾是一種致命傳染病,防止瘧疾傳染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避免蚊蟲叮咬,而滴滴涕滅蚊效果特別好。但因為《靜寂的春天》,在非洲某些地方禁止使用DDT,導致上百萬人死於瘧疾,這個很複雜,簡單地說它好還是壞,很難。

李召:真實的歷史是複雜的,文學需要一個模型,需要提煉出一個理念來。

劉慈欣:對。

湯瑪斯·維德與《白鯨》中亞哈船長的共性

李召:文學和生活是不一樣的,文學就是我寫了一個東西能夠給您一個啟發。我最喜歡的一部小說是美國梅爾維爾的《白鯨》,我讀您的小說《三體》讀出了《白鯨》的味道。《三體》塑造的幾個人物,一個叫湯瑪斯·維德,行星防禦理事會戰略情報局(PIA)首任局長,還有一個人物是章北海,太空艦隊政委。他們和《白鯨》裡的亞哈船長有一個共性,都是堅韌不拔,或者是冷酷無情,為了達到目的不擇手段,不知道您對《白鯨》這部小說怎麼看?

劉慈欣:《白鯨》和其他西方名著比起來有一個特點,其他西方文學名著大多是描寫人和人之間的關係,人和社會之間的關係,《白鯨》有很多的筆墨描寫了人和大自然之間的關係,這在西方主流文學中還是不多見的。

李召:我個人覺得您小說裡面的人物,維德更像亞哈船長,甚至形象(外形)上都很像。韋德不是缺一個手嘛,亞哈船長則被白鯨咬掉一條腿嘛,但有一點我不理解,他(韋德)這種性格的人,跟亞哈船長一樣性格的人,為什麼到後來他信守(和程心的)承諾,投降了?

劉慈欣:這是我個人對人物的理解。

為何《三體》《球狀閃電》多部小說提到丁儀?

李召:哈哈,當時我讀到這裡時大為驚訝,特別不理解。當然這只是(對生活的)一種隱射,不是真實的生活。另外,《三體》一個人物——丁儀好像是您特別喜歡的一個人。

劉慈欣:不是特別喜歡,就是為了方便而造出來的一個角色,所以各個小說中都有。

李召:為什麼他在那麼多小說中出現?《三體》《球狀閃電》《朝聞道》《微觀盡頭》等小說都提到了丁儀。

劉慈欣:因為物理學家是科幻小說中最常出現的角色,乾脆用一個人,不用反復地去塑造了,很方便,僅此而已。

李召:在每部小說裡面他都可以稱得上是“科學狂人”,但他在每一部小說中還是有很多的不一樣。

劉慈欣:對。

李召:總的來說,他的形象還是比較鮮明。

劉慈欣:這是科學家臉譜化的形象,大眾腦海裡的科學家都這個樣,您要寫一個真正的科學家,大家反而覺得不像了。

丁儀的檯球理論和休謨的彈子球理論

李召:《三體》寫到葉文潔的女兒楊冬,丁儀是楊冬的未婚夫。您寫到,他(丁儀)當時和汪淼談到一個理論,叫做檯球理論吧。一個檯球打進那個洞裡面,按理說肯定會進洞的,A檯球打到B檯球,肯定會進C洞,但您寫到,它的另外一種可能,檯球擊穿牆壁,飛出地球,飛出太陽系,就像阿西莫夫小說《檯球》所寫的那樣。西方哲學裡面有個人也提出一個理論,休謨,他有一個彈子球理論,從彈子球A到彈子球B(的運動軌跡)有無數種可能,我們現在總覺得B的運動,肯定是由A引起的,但休謨一出現完全推翻了西方哲學的假設,把這種(不證自明)“因果”關係顛覆了。這可能是我自己的一個想像,可能這兩個之間(丁儀的檯球理論和休謨的彈子球理論)是沒有聯繫。但是,休謨的彈子球理論顛覆整個因果關係,跟丁儀(的檯球理論可能有些聯繫),按照您小說的原話叫做——大自然不再自然了(“大自然真是自然的嗎”)——是吧?

劉慈欣:嗯。

李召:這個應該算是我自己的一個解讀吧。

三體文明論與湯因比、亨廷頓的文明理論

李召:您覺得霍金這個(計畫)更多的應該是科幻。

劉慈欣:中國國內大眾心裡,有時分不清什麼是科幻,什麼是科學,什麼是科技,容易把這個概念混淆起來。

李召:我們再做一個引申,您書裡面就提到宇宙文明理論,我大學裡學歷史的,瞭解一些西方的歷史哲學,包括湯因比的文明論,他提出來世界歷史就是20多種文明的興衰,不過我覺得您書裡的文明更像亨廷頓的文明理論,他有本書很火,叫做《文明的衝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您的文明衝突和他的這種文明衝突相對於可會更加類似。

劉慈欣:嗯。

李召:現在英國脫歐和法國巴黎的恐怖襲擊,包括9·11事件,特別是9·11之後亨廷頓這個理論就很火,其實現在英國脫歐跟這個也是有關係的。為什麼要脫歐?無非就是英國,包括中東移民等問題,嚴重影響到整個歐洲,跟這個相關的。《超新星紀元》裡裡面直接提到戈爾丁《蠅王》,是向他致敬?

劉慈欣:不是,我是寫完這部書才看的《蠅王》。

《蠅王》與《超新星紀元》的異同

李召:我談一下個人的看法,《蠅王》的寫法是很取巧的,他就選一個珊瑚島,幾個孩子,把人局限在一個空間裡來寫人性,這種是很取巧的。我覺得您走了一個很不取巧的路子,非常的宏大,空間放在整個地球。主題是有類似的地方,但是這麼宏大的場景來寫,而且是正面描寫,其實難度蠻大的。

劉慈欣:對,科幻小說就傾向於這樣寫。

李召:我一個直觀的感受,這部小說想法過於宏大,但是沒有達到您宏大的目標。很意外的怎麼就結束了,感覺沒有把它寫透,主題太宏大了。

劉慈欣:對。

李召:《超新星紀元》裡面有一點,我不知道怎麼樣,我自己小時候跟幾個小孩在一起也會想,中美換個領導人,怎麼樣,也有這種想法,但是換國土這個想法我還真沒想到,太瘋狂了。

劉慈欣:哈哈。

美女莊顏與皮格馬利翁效應

李召:這個想像力特別豐富。《三體》裡面有一個人物羅輯,他跟白蓉談戀愛的時候,在想像中塑造了一個美女的形象,讓我想起西方文化裡的皮格馬利翁(Pygmalion),希臘神話中的賽普勒斯國王,一個雕塑家,他自己雕刻了一個美女,後來他就自己愛上了這個美女。這裡面是否有一種關聯,羅輯想像出一個美女就像皮格馬利翁雕塑美女一樣?

劉慈欣:沒有。

李召:皮格馬利翁效應(Pygmalion Effect)現在變成心理學上的一個名詞了,叫做“期待效應”。但是我覺得您小說寫的跟皮格馬利翁效應之間有一種類似的東西。

劉慈欣:我不是您說的那種狀態的創作。

李召:但是這寫出所有男人的夢想,包括後來寫到的莊顏,不是太真實又非常符合男人的夢想那種感覺。

劉慈欣:對。

章北海與羅輯的性格塑造

李召:我問這些,主要想談的是人物性格的塑造,比如小說裡寫的章北海,從他出場到結尾,他的性格相對來說沒有變化,但是羅輯就不一樣了,他出場的時候其實是一個浪子,玩世不恭,最後被推上一個面壁人、執劍人的地位,變成了一個摩西甚至耶穌式的人物。

劉慈欣:(寫的時候)也沒多深刻的理解,這是類型小說的套路,好萊塢電影都是這樣拍的,(主角)不得已去拯救世界,隨後成就一個了不起的狀態,都是這個樣子。

李召:我觀察的角度主要是人物性格的變化,最重要的是情節牽動人物的性格轉變,而不是人物的性格推動情節的發展,這是兩種不同的創造方式,科幻創作和文學創作是兩種不同的模型。

劉慈欣:也不能說不同模型,只能說這種創作模式比文學創作低許多。

【劉慈欣訪談錄(下)預告】

►為什麼劉慈欣在一個地方一呆數十年卻又充滿強烈的漂泊感?這會影響到他的創作嗎?

►劉慈欣有哪些交往圈子?劉慈欣最欽佩的是哪些人?劉慈欣怎麼看科學、科幻與宗教?

►怎麼看待企業界商業界對他的追捧?如何看待大家對《三體》的不同詮釋?

►劉慈欣喜歡看什麼書?他炒股嗎?劉慈欣有被退稿的經歷嗎?《三體》的銷售情況如何?《三體》出來之後,同事怎麼看身邊的大作家?

►劉慈欣什麼時候開始玩遊戲?他會允許女兒玩遊戲嗎?跟哪些公司在做遊戲?

……

【呆子刀系列訪談】

►劉慈欣訪談錄(上):《三體》創作與修改秘聞

►王永利:互聯網生態時代將對金融運行產生重要影響

►劉遠立:深化醫改要善於抓關鍵,而不是鬍子眉毛一把抓

►郝聯峰專訪:一位經濟學家的A股兩年回思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