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小時候課本中的魯迅,為何漸漸從課本裡移除了?原因讓人深思!

魯迅的雜文和小說寫作, 周作人的散文寫作, 這是近現代文學公認的兩大脈絡, 但是魯迅的文章近些年引發出了很大的爭議,

乃至於被請辭出語文教科書就是一種例證。 不是魯迅的文字不好, 而是當代的讀者已經對那種生硬的漢語產生了閱讀障礙, 那種漢語是無法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 我們在文章偶爾引用那種文字的時候, 也覺得突兀, 很不方便。 周作人的文章亦如是, 如果不是專業研究的需要, 很少有人會閱讀那個時期的作品。

我自己有一個觀點, 中國現當代文學從五四到八十年代基本都是在破壞和形成自己的傳統之間搖擺不定, 真正成熟到可以成為典範的, 是汪曾祺的作品。 之前跟幾個朋友聊天時候提到, 沈從文與汪曾祺這對兒師徒之間, 到底是前者的作品好, 還是後者的作品好。 有人說是沈從文的好, 因為他的小說給現當代文學注入了一股清流, 可以看到未受政治風暴侵染, 延續未中斷的民間和古典傳統, 充滿了自然氣息, 健康人性的寫作理路。 解放後都說沈從文是最有希望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作家, 可見西方也是很認同中國文學中的這一脈。 但是從當代文學的眼光看,

沈從文的作品的問題在於, 他的文體是古舊的、未成形的、拗口現代漢語寫作, 這種文體讓現代的讀者閱讀產生了很大的隔膜, 而同樣是文白相間, 同樣是描述古典意境, 汪曾祺的文體是已經成熟到平易、流暢的漢語寫作。 魯迅的文章被請出課本亦是如此。

魯迅研究中有很多好的學者, 他們能把魯迅的思想挖掘很深, 化為我用。 但是魯迅研究的很多著作都缺乏一種同等的高度, 即是說, 你能詮釋魯迅的思想, 但是沒法用魯迅的方式表述出來, 於是很多著作的書寫顯得晦澀難懂, 讀起來令人昏昏欲睡。 某種意義上說, 很多學者都沒有領悟魯迅對語言的詩意與審美的錘煉, 對文體的重視。 唯一能找到的只有思想, 思想, 思想。 從未想過, 就算是思想也需要交流, 需要鮮活的表達方式, 需要別人的理解, 才能有新鮮的生命力。 我個人認為, 正是這種文體意識的忽視和欠缺, 導致現在的魯迅研究停滯不前。 年輕人對魯迅不再感興趣, 不是因為他們讀了魯迅的文字,

恰恰是他們沒有讀過魯迅的文字, 只是讀過魯迅的研究, 從那些轉述的隻言片語, 殘片斷章中拼湊出一個憤激如火, 金剛怒目版的魯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